查看原文
其他

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语文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20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修订版)

2019北京丰台高一(上)期中语文

2019北京101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

2020北京西城高一(上)期末语文

2019北京十一学校高一(上)期中语文

2018北京四中高一(上)期中语文

2019北京四中高一(上)期中语文

2018北京市铁路第二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

2019北京西城铁路二中高二(上)期中语文


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语文

一、选择题(26分,每题2分)

1.(2分)下列各项加点字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焚膏继(guǐ)   不径而走    各行其事    不容置喙

B.鳞次比(zhì)   苍海一粟    计日成功    改弦更张

C.沆一气(xiè)   革故鼎新    鸠占鹊巢    见微知著

D.管窥测(lí)    纷至踏来    矫枉过正    焕然冰释

2.(2分)下列成语中加点语素的意思解释不恰当的是(  )

A.不之誉(预料)     毁家难(缓解)

B.奉为圭臬(教训)     竹难书(砍伐)

C.怙恶不(改正)     党同异(攻击)

D.日西山(迫近)     若寒蝉(不出声)

3.(2分)下列各句中成语的运用最恰当的是(  )

A.出神入化:俞伯牙在小舟中专心鼓琴,樵夫钟子期竟然听得出神入化。

B.甘之如饴:在最好的季节,来看最美的风景,我们每个人都甘之如饴。

C.革故鼎新:我总结了一年来的经验教训,争取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都能革故鼎新。

D.筚路蓝缕:企业自创建以来,筚路蓝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蜕变。

4.(2分)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          倨:傲慢

B.遍宾客                        赞:赞美

C.此乃臣命之秋也                效:献出

D.以肉投虎                       馁:饥饿

5.(2分)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帏(斩断)         厚单于(贿赂)         武复厄(贫困)

B.天雪(下雨)       置币单于(给)         如惠语以单于(谦让)

C.相四十里(距)     犯乃死(看到)         左右皆(退下)

D.厕(去)           随武还者九人(一共)   还(等到)

6.(2分)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计不生而令赵亡           相如虽驽,畏廉将军哉?

B.刑人如恐不               不杯杓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汉使曰:“武等实在。”

D.世莫能知,隐屠间耳      (侯生)俾倪,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

7.(2分)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哙拜谢,起,立饮之       臣与将军戮力攻秦

B.若属皆为所虏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C.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市人皆嬴为小人

D.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君我降,与君为兄弟

8.(2分)对“为”字的意思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大王为此计者    军中无以乐    何以汝

以十五城秦王寿  若属皆且所虏     击破沛公军

何辞大王不取也

A.①⑥⑧/②⑤/③④/B.①⑥⑧/②④⑤//

C.①④⑥//③⑦//D.①⑧/②③//④⑤⑥

9.(2分)下列选项中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

B.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C.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D.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10.(2分)下列加点文言词语的词类活用方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先破秦入咸阳者之(  )

A.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B.吾得事之

C.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D.单于其节

11.(2分)下列划线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

A.璧有瑕,请指示

B.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C.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12.(2分)下列各句中不属于被动句的是(  )

A.如姬父为人所杀B.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C.见犯乃死,重负国D.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

13.(2分)下列各项文学知识表述中有误的是(  )

A.《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B.《史记》与《汉书》虽都是纪传体,但二者在体裁上也有差异,《史记》是“通史”,而《汉书》是“断代史”。

C.鲁迅先生一生著述甚丰,他的小说作品相对集中地收集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册之中。

D.词牌是我们辨认词的格式、音韵、节奏的重要依据,词牌与词的内容往往并不相关,如“桂枝香”“登快阁”“望海潮”都是如此。

二、填空(8分)

14.(8分)根据诗文原文填空。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3)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   ,庄不得击。

(4)万里归船弄长笛,   

(5)在《春江花月夜》中,描写了游子和思妇望月相思,其中与李白的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6)《临安春雨初霁》中,既描绘出了美好春光,又暗示出诗人一夜未眠的愁绪的一联是“      

三、(6分)

15.(6分)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段断句。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注释】叔孙武叔:鲁国大夫。      子服景伯:鲁国大夫。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6.(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赵鼎,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史百家之书

高宗即位,除司勋郎官。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命鼎鞫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

五年,上还临安,制以鼎守左仆射知枢密院事、张浚守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鼎以政事先后及人才所当召用者,条而置之座右,次第奏行之。遂制以贵州防御使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于行宫门外建资善堂。鼎又荐范冲为翊善、朱震为赞读,朝论谓二人极天下之选。

建炎初,尝下诏以奸臣诬蔑宣仁保佑之功,命史院刊修,未及行,朱胜非为相,上谕之曰:“神宗、哲宗两朝史事多失实,非所以传信后世,宜召范冲刊定。”会胜非去位,鼎以宰相监修二史,是非各得其正。上亲书“忠正德文”四字赐鼎。

初,车驾还临安,内侍移竹栽入内,鼎见,责之曰:“艮岳花石之扰,皆出汝曹,今欲蹈前辙耶?”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有户部官进钱入宫者,鼎召至相府切责之。翌日,问上曰:“某人献钱耶?”上曰:“朕求之也。”鼎奏:“某人不当献,陛下不当求。”遂出其人与郡。

始,张浚荐秦桧可与共大事,鼎再相亦以为言,桧遂稍掌权柄。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中丞詹大方诬其受贿,鼎谢表曰:“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遗言属其子乞归葬,遂不食而死,天下闻而悲之。明年,得旨归葬。

孝宗即位,谥忠简,赠太傅,追封丰国公。论中兴贤相,以鼎为称首云。

(取材于《宋史•赵鼎传》)

【注】宣仁保佑之功:北宋宣仁 高太后辅佐幼主的功劳。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胜非去位

会:恰逢

B.浚初求

去:前往

C.怅余生无几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D.天下闻悲之

而:表顺承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母樊教之,通经史百家之书。

他的母亲樊氏教育他,使之通晓经史百家之书。

B.此而不治,孰不可为?

这样做如果都不予惩治,还有什么不可以做的?

C.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

于是上奏这件事,皇上听后也变了脸色,并向他道歉。

D.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

秦桧见了赵鼎后说:“这个老头还像以往那样倔强。”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赵鼎幼年丧父,却能勤奋学习,为南宋王朝尽心出力,最终成长为南宋一代名相。

B.赵鼎促成朝廷任命瑗为保庆军节度使,进封建国公,并在行宫门外建设了资善堂。

C.赵鼎和张浚一度得到高宗的信任,他们都曾经认为秦桧是可以与之共谋大事之人。

D.赵鼎因揭发了秦桧的阳奉阴违而被秦桧迫害,为使家人免遭牵连,毅然绝食而死。

(4)史书评价赵鼎是南宋“中兴贤相之首”,请结合选文相关内容概述赵鼎的治国才能。

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7.(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吹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释:【1】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2】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属于古体诗,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

B.三、四句写鱼儿安然游于渌水之中,翔鸟自由地高飞云天,俯仰有致,意境开阔。

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D.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2)“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下列诗句运用了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B.“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3)这首诗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结合具体诗句,简述本诗表达了哪些情感?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8.(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肖邦之夜

四季之夜,秋夜在北京最美。去年北京的秋夜,因有一夜是傅聪演奏的“肖邦之夜”,更是平添了一分难得的美丽与温馨。

音乐并非与北京无缘。北京有无数的夜晚,歌吹乐喧,有的是“迪斯科”和伪摇滚,也不乏酒吧的靡靡之音,还有大街上劣质音箱里迸发出的燥热的电子乐声。只是没有肖邦,肖邦似乎在遥远的巴黎或者华沙。

是傅聪为我们带来了肖邦,从异国他乡,从夜的深处。

傅聪走上台来,一件黑色的燕尾服,和18年前回国演奏时好像没什么两样。他的手指还是那样的美,虽然缠着绷带,却依然柔若无骨,触动琴键时连琴键也变得柔软得如一匹黑白相间的丝绸。我坐在楼上的第一排,他的手指看得格外清楚,清风临水一般掠过琴键,那美妙的琴声便像是荡漾起一圈圈清澈动人的涟漪,偌大的剧场和我的心都被这琴声抚摸得有些湿润了。

看傅聪坐在钢琴前弹奏,让我不禁想起了柏辽兹当年看肖邦在钢琴前演奏时曾经说过的话:“他变成了一位诗人,歌颂着自己幻想中的主人公奥西安式的爱情和骑士风度的功勋,歌唱着他遥远的祖国。”在我眼中,傅聪和肖邦在钢琴旁叠印着,融为一体。想想他和肖邦共同的身世,萍飘絮泊,浪迹天涯,便越会体味出柏辽兹话中的滋味。

说实话,傅聪带来的肖邦的钢琴曲,我有许多的遗憾。我并不大想听肖邦的前奏曲,虽然才华横溢,但怎么也脱不出练习曲的痕迹,是太小的小品。而我想听的那些情爱缠绵、美丽而忧郁的夜曲,他此次并未演奏,比如被誉为“抒情诗篇”的升F大调和降D大调夜曲。但他毕竟为我们带来了那样动听的、明朗而宁静的降B小调、降E大调夜曲,凝神谛听,琴里关山,梦中明月。还有他年轻时弹奏、得到了肖邦钢琴比赛大奖而就此走向世界的、他最拿手的玛祖卡……这就够了~,因为它们毕竟都是玲珑剔透的诗。在一个枫树已不再那样火红、银杏已不再那样金黄的“污染”严重的季节,在一个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世界变得王纲解体却王旗频变的季节,一颗赤子之心尚存,一粒诗的种子尚存,不仅保护得那样好,还能让它绽放出如此美丽清新的花朵来,已是实属不易之事了。

是的,“肖邦之夜”并非抒情之夜。那样,就误会了肖邦,也误会了傅聪。听肖邦,确实能听出美丽与缠绵;但的确也能听出断鸿声远、天涯望尽,听出万里寒烟、一片冰心,听出心律如歌、思念似海……

演出结束了,大家拼命地为他鼓掌,他双手抱在胸前深深地向大家鞠躬。

那晚的夜色真好,好像真的滤掉了许多喧嚣和浊热,好像真的充溢着几分宁静和沉思,好像真的在路的远方、在夜的深处有关切的呼唤和等待……是因为有这美妙的琴声,像花香一样弥散在夜色之中;是因为有“肖邦”向我们走来,用那有些冰凉却柔软的手指,用那善感的心和美好的音乐,将夜色和我们一起拥抱。我知道以后会有许许多多的夜晚在等待着我们,但肖邦之夜并不会多。许多的美好,就是这样的短暂易逝,却会长久地印在我们的生命里。

回家的路上,肖邦渐远。起风了,吹起的尘埃飘荡在秋日的夜空,与落叶同飞。

1998年10月 (有删节)

注:傅聪,世界著名钢琴艺术家。1959年,因其父傅雷(大翻译家)被划为右派,出走英国,后加入英国国籍。文革期间不能回国。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北京的秋夜最美,夜色浸润了作者细腻的心,也为傅聪演奏的“肖邦之夜”,平添了一分难得的美丽与温馨。

B.第段写北京夜晚音乐的喧闹浅俗,为肖邦音乐会铺垫了底色,不仅可反衬其高雅,也表达着作者的好恶。

C.文中对傅聪“手指”及琴声的描写,优美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高超的演奏技巧及其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D.傅聪那晚弹奏的降B小调、降E大调夜曲,歌颂着奥西安式的爱情和骑士风度的功勋,犹如玲珑剔透的诗。

E.作者以细腻的笔调,将自己对肖邦、傅聪及其音乐的深刻理解与挚爱娓娓道来,行文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

(2)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段中作者认为“这就够了”的原因是什么?

“是的,‘肖邦之夜’并非抒情之夜。”这里的“情”,指的是什么感情?作者为什么说“那样,就误会了肖邦,也误会了傅聪”?

(3)关联全文,说说文章结尾段中的画线语句“秋夜”描写的作用。

七、名著阅读,共20分.结合《论语》《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的相关内容,完成27-29题.

19.(4分)下列各项都是从《论语》中选出的词句,对其理解和阐释最符合《论语》原文中意思的两项是(  )

A.君子不器﹣﹣君子应该没有具体的功用

B.文质彬彬﹣﹣形容君子谈吐行为文雅

C.见贤思齐﹣﹣看见贤人便想向他看齐

D.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E.君子固穷﹣﹣君子本就该承受穷苦的命运

20.(4分)下列各项对《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三十三回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

【注释】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A.宝玉在三十二回中的几番肺腑之言中,既有对黛玉男女之情的告白,也有对自己价值观的宣告。

B.在三十二回中,黛玉在门外听到宝玉一番坦白赤诚的言谈,不觉大喜过望,满怀欣喜地独自回去了。

C.三十三回中,窝藏忠顺王府的优伶、淫辱母婢致金钏轻生、恃靠贾母宠溺当面顶撞父亲是贾政痛打宝玉的三个主要原因。

D.贾政痛打宝玉的本质原因是对宝玉生命态度的不满以及对家族未来的担忧。

E.三十二回和三十三回联系起来看,是“诗意”追求和“现实”追求两种价值追求之间冲突集中的呈现。

21.(2分)在下面横线上填上两个符合《平凡的世界》原著内容的地名。

孙少平的“出走”在作品中具有重要意义。他走出了家乡双水村,到   揽工,又到   的煤矿做工。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与现实苦难抗争,不断地认识自我和超越自我。

22.(10分)微写作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平凡的世界》中某些人物接近上述仁者的标准。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人物,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180字左右。

八、作文(50分)

23.(5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如今,有些人读书一方面称读《红楼梦》固然有意义,但却因为没意思而“死活读不下去”,一方面又在追完有意思的网络流行小说后常常后悔“又被‘没意义的东西’浪费了时间”。

不仅阅读如此,生活中也广泛存在着这样有关“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话题。

以上材料和提示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不少于700字。


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语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6分,每题2分)

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积累的字音、字形知识技巧进行辨析,平时要关注同义词、近义词、形近字、音同音近字的积累。

【解答】A.“不径而走”中“径”应改为“胫”,“各行其事”中“事”应改为“是”;

B.“苍海一粟”中“苍”应改为“沧”,“计日成功”中“成”应改为“程”;

C.正确;

D.“纷至踏来”中“踏”应改为“沓”,“焕然冰释”中“焕”应改为“涣”。

故选:C。

【点评】做字音字形题目应注意: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辨析字形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2.

B.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译文: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奉为准则;罄:完,尽。译文:比喻罪恶很多,难以写完。

3.A.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绝妙的境地,不能用来形容听得入迷。

B.甘之如饴:比喻在危困的环境下,却不在乎,能安心的忍受。形容甘愿承受艰难、痛苦,这里是看美好的风景,用这个词不当。

C.革故鼎新:去除旧的,建立新的,革除旧弊,创立新制。多指改朝换代或施政有重大变革等。改变学习态度和方法用这个词不合适。

D.筚路蓝缕: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4.

B.赞:介绍,引荐。译文:向全体宾客介绍了侯先生;

5.A.“披帏”中“披”应为“分开”,“披帏”的意思是“分开帷帐”;“厚赂单于”中“赂”应为“赠送礼物”,“厚赂单于”的意思是“趁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武复穷厄”中“穷”应为“失意”,“武复穷厄”的意思是“苏武又陷入失意困厄之中”。

B.“天雨雪”中“语”应为“下”,“天雨雪”的意思是“天下雪”;“如惠语以让单于”中“让”应为“责备”,“如惠语以让单于”的意思是“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

C.“见犯乃死”中“见”应为“被”,“见犯乃死”的意思是“被侮辱才去死”。

D.正确。

故选:D。

【点评】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

6.【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

【解答】A.独自/难道。

B.尽/禁得住。

C.都是“谢罪”的意思。

D.所以/特意。

故选:C。

【点评】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

7.【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汉语虚词包括代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本题重点考查“而”、“且”、“以”、“因”四个虚词,要了解这四个虚词分别有哪些用法和意义,可以结合语境分析。

【解答】A.两个“而”都是连词,表示修饰;

B.前一个“且”是副词,将要;后一个“且”是副词,尚且;

C.前一个“以”是介词,在;后一个“以”是动词,认为;

D.前一个“因”是介词,趁机,后一个“因”是介词,因为。

故选:A。

8.【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汉语虚词包括代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本题重点考查“为”这个虚词,要了解这个虚词分别有哪些用法和意义,可以结合语境分析。

【解答】“为”是介词,解释为“替”;

“为”是动词,解释为“作为”;

“为”是语气词,解释为“呢”;

“为”是介词,解释为“替”;

“为”是介词,解释为“被”;

“为”是介词,解释为“替”;

“为”是语气词,解释为“呢”;

“为”是动词,解释为“认为”。

故选:C。

9.【分析】本题考查通假字,通假字是音同音近的替代字。就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从声音上看,通假字与本字具有或同音或音近的关系,即音同(近)通假;从字形上看,通假字或本字如果是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傍。由于汉字中形声字占的比例极大,通假以音同音近为前提,所以通假多见于形声字。即形似通假。

【解答】A.“内”通“纳”,进入;

B.“乡”通“向”,面向;

C.“以”通“已”,已经;

D.无通假字。

故选:D。

【点评】判断通假字可以依据字音,求得本字。阅读文言文时,遇到某个字如果用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便可从字音相同或相近方面去寻求本字。可以凭借字形,辨析通假。由于多数通假字字形相似,其中大多是用笔画少的字代替笔画多的本字,所以还可凭借字形去辨析通假字。也可以根据上下文意来判定是否通假。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通假,因此,必须熟记所学过的课文中的通假字。

10.【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古诗文中,实词的某个词属于哪一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是,也有某些词在进入句子以后,它的词性、用法发生了改变,这就是词类活用。判别词类活用可以划分句子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也以今律古分析。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是否和现代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是名词活用、形容词活用、动词活用、数词活用。

【解答】例句:“王”,使动用法,使……为王;

A.“从”,使动用法,使……跟从;

B.“兄”,名词作状语,把……当作兄长一样;

C.“怀”,名词作动词,怀揣;

D.“壮”,意动用法,认为……壮。

故选:A。

【点评】词类活用需要了解词类活用的种类,名词活用的类型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活用的类型有动词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形容词活用的类型有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的类型有数词作动词,数词作形容词。

11.【分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古今异义常见的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等。词义扩大就是某些词原来应用的范围比较窄,原有意义比较狭窄,后来它应用的范围变得宽泛了,意义也有所发展了。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词义转移就是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新词产生后,旧词就不存在了。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词义强化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感情色彩变化指有些词,古今意义的不同,不仅表现在范围的变化,而且在感情色彩上也有差别。或者是褒贬意义的不同,或者是词义轻重的不同。

【解答】A.“指示”的古义是指给……看,今义是命令或指挥做某事;

B.“颜色”的古义是脸色,今义是色彩;

C.“小人”的古义今义一样,是卑鄙的人;

D.“非常”的古义是意外的变故,今义是程度副词,很;

故选:C。

12.

【解答】A.被动句,“为……所”表被动,译文: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

B.被动句,“生得”有被动意义,译文:缑王等人都战死了,虞常被活捉;

C.被动句,“见”表被动,译文:被冒犯就死就辜负了国家;

D.省略句,使(汝)决人死生,译文: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

故选:D。

【点评】分析句式应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

13.D.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并非“辨认词的格式、音韵、节奏的重要依据”。

二、填空(8分)

14.

(1)秋毫不敢有所近(重点字:毫)

(2)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重点字:戮)

(3)常以身翼蔽沛公(重点字:蔽)

(4)此心吾与白鸥盟(重点字:鸥)

(5)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重点字:逐)

(6)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重点字:巷)

三、(6分)

15.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宫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处为必断处)

 

参考译文:

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更贤。”子服景伯把这一番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拿围墙来作比喻,我家的围墙只有齐肩高,老师家的围墙却有几仞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你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富丽堂皇,和房屋的绚丽多彩。能够找到门进去的人并不多。叔孙武叔那么讲,不也是很自然吗?”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6.(1)B.“去”解释为“前往”有误,应解释为“去职,辞职”。句子翻译为:张浚当初请求辞职。

(2)D.理解有误,据原文“鼎谢表曰:'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可知,秦桧见的应是赵鼎的谢表而不是赵鼎本人。句子翻译为:秦桧见到赵鼎的谢表说:“这个老头还是像以往一样倔强”。

(3)D.“赵鼎因揭发了秦桧的阳奉阴违”与原文不符,由原文“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可知,赵鼎想弹劾秦桧,但还未及揭发。

(4)据原文“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可知,刘韩二将冲突,他既上书建议出发刘光世的部将王德,也请求下诏痛责韩世忠,做到了不偏袒任何一方,能做到执法严明;据原文“鼎荐范冲为翊善、朱震为赞读,朝论谓二人极天下之选”可知,他能合理安排范冲等人职务,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知人善任;据原文“鼎以宰相监修二史,是非各得其正”可知,他以宰相的身份监修二史,纠正了神宗、哲宗两朝史事失实的部分;据原文“车驾还临安,内侍移竹栽入内,鼎见,责之曰:'艮岳花石之扰,皆出汝曹,今欲蹈前辙耶'”可知,他力劝皇帝不能过骄奢淫逸的生活,要借鉴历史教训,不要奢侈贪财。

答案:

(1)B

(2)D

(3)D

(4)严厉处理刘韩二将冲突,不偏袒,能做到执法严明。

合理安排范冲等人职务,尽其才,能做到知人善任。

监修神宗哲宗二朝历史,司其责,能做到是非分明。

劝阻高宗不要奢侈贪财,守其正,能做到犯言直谏。

参考译文:

赵鼎,解州闻喜人。四岁就成为孤儿,他的母亲樊氏教育他,使之通晓经史百家之书。

高宗即帝位后,任命他为户部员外郎。刘光世的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的部将,而韩世忠也率领部队夺取建康府官邸。赵鼎上书说:“王德率兵在外,擅杀没有顾忌,这样做如果都不予惩治,还有什么不可以做的?”皇帝令赵鼎拘捕审讯王德,赵鼎又请求下诏痛责韩世忠,而逮捕他的违纪的将吏交官府治罪,诸将肃然。

五年,皇上回到临安,下诏任命赵鼎为左仆射知枢密院事、张浚为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赵鼎把政事先后及应当召用的人才,分条列出放在座位边,依次上奏实行,于是,皇帝下令任命贵州防御使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为建国公,在行宫门外建立资善堂。赵鼎又推荐范冲为翊善,朱震为赞读,朝廷舆论认为二人是天下最佳的人选。

建炎初年,皇帝曾因有奸臣诬蔑宣仁太后临朝辅佐幼主的功劳而下诏,命史院刊修历史,还未实行,当时朱胜非任宰相,皇上告诉他说:“神宗、哲宗两朝史事多失实,不能传信于后世,应当让范冲刊定。”正好胜非去职,赵鼎以宰相的身份监修二史,错误都得到了修正。皇上亲自书写“忠正德文”四字赐给赵鼎。

当初,皇上回到临安,内侍移竹栽入内宫,赵鼎看到了,责怪他们说:“艮岳花石之扰,都出自你们,现在想重蹈前辙吗?”于是上奏这件事,皇上听后也变了脸色,并向他道歉。有个户部官送钱入宫,赵鼎召他到相府严厉指责。第二天,问皇上:“某人献钱了?”皇上说“我要求的。”赵鼎说:“某人不应献钱,陛下不应求钱。”于是调此人到地方去了。

当初,张浚推荐秦桧认为他可共兴大事,赵鼎再次任相时也以为是这样,秦桧于是逐渐掌握了权利。但是秦桧心机深险,外表随和而心中却不同。赵鼎与张浚逐渐发现了他的这个特点,于是一起商量着要弹劾秦桧。秦桧私下得知了这个消息,于是先弹劾他们,张浚当初请求辞职,有圣旨召赵鼎。秦桧讨厌他逼迫自己,贬他为泉州知州。

中丞詹大方诬蔑他受贿,赵鼎上谢表说:“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桧见后说:“这个老头还像以往那样倔强。”赵鼎派人告诉他的儿子赵汾说:“秦桧一定要杀掉我。我死了,你们没有忧患;不然,祸及一家。”遗言嘱咐他的儿子请求归葬,于是绝食而死,天下人听说后十分悲痛。第二年,得旨归葬。

孝宗即位,追赐谥号为忠简,封为太傅,追封为丰国公。论者认为中兴贤明宰相,以赵鼎为首。

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7.(1)C.七八句意思为,启程之日严霜冻结,如今归来白露已晞。从离家时的严霜之景,到如今的白露已晞,用物象的变化写出时间的流转,虽然景物不同,但是都体现了役夫久他乡,有家难归的愁苦。所以选项中“表现了游子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有误。

(2)A.以“江碧”衬“鸟白”,以“山青”衬“花红”,颜色与景物相映成趣,但抒发的感情是有家不得归的感伤,所以是“以乐景衬哀情”;

B.是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

C.用了拟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寒蝉,长亭,骤雨等等景象烘托了别意之苦,渲染了离别之情,烘托出周围环境的凄冷,孤寂;

D.是借景抒情的手法,风吹梧桐叶,萧萧瑟瑟,本已悲凉,又加细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凉,借写悲凉之景表现自己的孤寂之情。

(3)《情诗》诗人因景感怀,发为浩叹。在微阴蔽日,一年容易又秋风的季节转换中,自然界万物各得其所,鱼鸟安然游翔之景,引发出役夫久戍他乡,有家难归的联想。结合注解可知,“游子叹黍离”,作者在这里感伤乱离、行役不已,对百姓身处乱世,背井离乡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之情。

最末两句“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直抒胸臆,说自己内心凄然伤怀,抒发的是空有壮志而不得伸展的伤感。

答案:

(1)C

(2)A

(3)答案要点:抒发了游子行役不得归的思乡怀亲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身处乱离中的人们的深切同情;寄寓了曹植有志不得伸展的凄怆伤悲之感。

白话译文:

满天的乌云遮蔽了太阳,阵阵清风吹起我的衣襟。游鱼潜沉在碧绿的水面之下,翔鸟凌越于天际而飞起。那些在外奔波、孤苦无依的人,苦于徭役而未卜归期;启程的时候严霜冻结,如今归来,白露已晞。游子忧叹于《黍离》的诗篇,隐者歌唱着《式微》的哀吟;面对嘉宾,岂能失去慷慨的姿容,凄然伤怀,把我的悲怆隐忍于心。

诗歌赏析:

在微阴蔽日,一年容易又秋风的季节转换中,自然界万物各得其所,鱼鸟安然游翔之景,引发出役夫久戍他乡,有家难归的联想。曹植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代,对民生疾苦有一定的了解和体察。诗中“游者”、“处者”两句,运用典故,映照出时代的动荡,男女之怨旷。游者,指役夫。《黍离》,指《诗经•王风•黍离》篇,是一首哀伤宗周覆灭诗。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的意思。处者,指役夫家中的亲人。《式微》,指《诗经•邶风•式微》篇。旧说是黎国诸侯被狄人所逐,寄居卫国,臣子劝归之作。这里取其劝归之意。通过典故的运用,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深化了人民在封建徭役制度重压下痛苦不安的悲剧间蕴,正如唐人王昌岭《从军行》叹当时边关征戍不断时所咏:“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由秦汉联想到唐代征戍之事,一处深沉的历史感油然而生。诗人悲天悯人式的同情心,不言而喻。

这首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诗中“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两句,色彩鲜明,境界开阔,用词精警,意象飞动,是历代读者激赏的名句。鱼、鸟形象的捕捉,渌水蓝天的空间幅度,鱼“潜”鸟“薄”静动映衬,在诗意的提炼上都达到了自然凑泊、了无痕迹的境界。鱼儿安然地潜游于渌水之中,鸟儿自由地翱翔于九霄之外,安然无惊、自由畅朗的图景,不但反衬出身不由己的役夫的可悲命运,同时也是作者处在动辄得咎的政治逆境身心备受压抑中对自由、解放的热切憧憬。“潜”、“薄”二字,最见作者炼字、炼意的用心。“潜”字属平声闭口韵,声音轻细,切合表现游鱼安然不惊的神态;“薄”字属入声,声音短促而有力,状翔鸟高飞蓝天的快意,神采顿见,其“飞飞摩苍天”的气势,如在眼前。这两个动词的妙用,充分显示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及其精湛准确的艺术表现力,堪称“诗眼”。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句与尔后“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两句,平仄声律和谐妥贴,文字对仗工整自然,暗合了律诗粘对、对仗的规则,不但见出这位才思敏锐,才华富赡的诗人在斟音酌句上的努力,和他对提高诗歌艺术表现力的贡献,同时也透露出中国古典诗歌由古体向新体、近体诗演进的讯息。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8.(1)A.“北京的秋夜……为‘肖邦之夜’平添……温馨”错,应为音乐会为北京秋夜平添温馨。D.傅聪那晚弹奏的降B小调、降E大调夜曲,“琴里关山,梦中明月”,蕴含着的是思乡爱国的情感。“歌颂……爱情和骑士风度的功勋”,是柏辽兹当年看肖邦演奏时说的话。

(2)联系上下文的时代背景来理解,原文说“我想听的那些……他此次并未演奏”,比如“升F大调和降D大调夜曲”和“最拿手的玛祖卡”,但毕竟演奏的是“玲珑剔透的诗”,特别是在“污染严重的季节,在一个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世界变得王纲解体却王旗频变的季节”,傅聪“一颗赤子之心尚存,一粒诗的种子尚存,不仅保护得那样好,还能让它绽放出如此美丽清新的花朵来,已是实属不易之事了”。上文说“而我想听的那些情爱缠绵、美丽而忧郁的夜曲”,接着介绍了肖邦的乐曲,将肖邦与傅聪相互映衬,借写经历来介绍乐曲,去国思乡之情是他们的共同点,也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忽略了这一点,就是对他们的误解。

(3)文章以景结情,从这个角度思考 有以下几个作用:首先是借景抒情,表达感伤,肖邦音乐会结束后回到现实文化环境的内心落寞;其次,与上文北京夜晚的浮躁形成对比;第三,以景结情,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答案:

(1)AD

(2)降E大调夜曲等也很动听、且玛祖卡是他最拿手的。演奏的曲子都如“玲珑剔透的诗”。在当下文化浮躁的时代,傅聪对古典音乐的坚守,已属不易。“情”指的是“美丽而忧郁”的缠绵情爱。因为肖邦、傅聪的个人经历,去国思乡之情是他们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忽略了这一点,就是对他们的误解。

(3)写秋夜风起的感伤景象。表达肖邦音乐会结束后回到现实文化环境的内心落寞。呼应文章第二段北京夜晚喧闹音乐的描述。融情于景,耐人寻味。

七、名著阅读,共20分.结合《论语》《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的相关内容,完成27-29题.

19.A.《论语》原文中意思是君子不象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B.《论语》原文中意思是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

C.符合《论语》原文中意思;

D.符合《论语》原文中意思;

E.《论语》原文中意思是君子在处境艰难时依然固守操守。

故选:CD。

【点评】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简言之,通读全句,标注要点;关注全文,准确理解;按照词序,对应翻译;调整全句,符合规范。

20.

B.“不觉大喜过望,满怀欣喜地独自回去了”说法错误。应为“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待要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这里宝玉忙忙的穿了衣裳出来,忽见黛玉在前面慢慢的走着,似乎有拭泪之状,便忙赶着上来笑道……”“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都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C.“窝藏忠顺王府的优伶”“当面顶撞父亲”说法不当。应为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其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其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贾政对此早有不满,如今听信谗言,才顿起教训之心。

21.

黄原大牙湾

【点评】识记辨别类题型多考查作品、人物、故事,复习备考时要熟悉了解每一部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注意辨别,防止人物姓名错乱和情节记忆紊乱。

22.

【解答】孙少安是“仁者”。无论家庭多么“烂包”,他从未显露出对家庭的厌恶和嫌弃,他对全家老少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令人起敬,而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将对家庭之爱扩展到对全村村民的爱,这是超出农民狭隘门户观念的。从担当一队之长到后来招揽村民到自己的砖厂上工,以及慷慨捐资助学可以看到这一点。而他对自己初次创业失败村民对他的“背叛”更表现出令人敬佩的胸襟,在二次创业成功后仍不计前嫌地帮扶他们,正是一个“仁者”的典型。

【点评】人物描写类:可以从正面切入,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直接刻画人物形象;也可以从侧面切入,借助景物或者描绘他人等间接描写来烘托人物,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八、作文(50分)

23.【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要对本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作一个全面的理解,把材料看透、看全。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侧面”是指材料的内容层次,“角度”是指材料含意的出发点,“角度”包含在“侧面”之中。通过阅读材料不难发现,材料有“有意思”“有意义”两个关键词。“意思”一词,是有“情趣、趣味”的含义;“意义”一词,是有“价值、作用”的含义。本题包含有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称为二元关系型材料作文。对于关系型的题目,审题的任务就是审出其中的两元关系。比如可以建立如下关系:1、我们的生活不需要有意思,需要有意义或我们的生活不需要有意义,需要有意思。(选择关系)2、我们的生活既要有意思,又要有意义。(并列关系)3、我们的生活不仅要有意思,更要有意义。(递进关系)4、无论我们的生活有无意思,但一定要有意义。(条件关系)然后根据作文体现“正能量”的原则,选择其中合情合理的关系立意。

参考立意:

(1)我们的生活既要有意思,又要有意义。

(2)我们的生活不仅要有意思,更要有意。

(3)无论我们的生活有无意思,但一定要有意义。

【解答】

“有意思”与“有意义”

当今的文化市场,最不乏的便是“有意思”的书了。人至秦皇汉武,书及红楼三国,每一个对象都可以被犀利地调侃,在用滑稽博得众人一笑的同时,令“有意义”的作品越来越少了,而那些为数不多“有意义”的作品,也在“有意思”的冲击下,默然呆在书店一隅,无人问津,任其表面覆上一层薄灰。

这是多么令人冷汗涔涔的现状!如果有一天,大众只为追求趣味而非价值去读书,作者只为迎合“下里巴人”的口味儿,将“阳春白雪”丢弃,那会是怎样一番光景?

《新说四大名著》《幽默水浒》《你所不知道的李白》……这些书名充斥了书店,杨贵妃成了身材丰腴的“狐狸精”,李白成了流氓小混混,唐僧和蜘蛛精谈起了恋爱……一个个令人觉得荒唐的“有意思”的桥段,让一些人欣喜若狂,张牙舞爪地哄抢上去。于是国学失去了严肃,文化向商业下跪。在这样的光景下,文学的意义又何在?

季羡林先生走了,只留下人们的悲呼:“中国此后难有大师。”史铁生先生走了,只留下对人们的劝诫“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必会到来的节日”,鲁迅先生的文章竟然因为“读不懂”这个可笑的原因在中学教材中被大量删减,连文坛大师朱自清的《背影》也被滑稽地冠以“违反交通规则”的帽子。现在的人们早已忘记了文学最初的意义,我为身处在这麻木人群中而悲哀,但也总觉得还有希望。

因为总不乏一些斗士,将有意义与有意思结合着,捍卫着文化的纯洁。比如于丹教授,或许她的观点并非条条正确。但至少他尊重并忠于《论语》,并把它说得妙趣横生。比如余秋雨,且不谈他的思想是否被认可。但至少他一直在为创造有自我灵魂的文章而努力……

即使不乏那些利欲熏心,为谋“有意思”而背弃“有意义”的作者,但至少有些怀抱理想,兢兢业业于纯洁文化的学者们,可以带给我们些安慰。

“有意思”“有意义”并不矛盾。但若一味汲汲于趣味,放弃品味内涵深刻的文学作品,也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更没有了执笔的意义。倘若鲁迅先生还活在当今的话,他必会走上前,愤而夺去那些“文化名人”手中趋利虚伪、一味迎合市场的笔,狠狠地置在地上,摔个粉碎,还原文学本身的纯洁面貌。

屋子黑暗并不可怕,因为只要还有一丝光亮,便可以沿着它把人们引到光明的地方去。放下手中那些“妙趣横生”却“恶俗低幼”的“口水书”吧,重新捧起一本真正的文学作品,经典会让你收获很多。

永远不要为了“有意思”而放弃“有意义”!我为纯洁文化呐喊,为执笔的意义呐喊。

【点评】结构层次:文章题目“‘有意思’与‘有意义’”照应材料,开篇指出“有意义”的作品惨淡的现状,接下来进一步设想长此以往的可怕,之后用文学大家引出希望,接着列举于丹、余秋雨等怀抱理想,兢兢业业于纯洁文化的学者们,让我们看到希望。最后以“我为纯洁文化呐喊,为执笔的意义呐喊”结尾,再次强调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