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河北邯郸第一中学高二(实验班)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人不仅凭借劳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实现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而且,在根本上,人最终也要通过劳动来实现人之为人的自由本质。因此,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不仅意味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且,真正自由的劳动将构成人的第一需要。日常生活的延续离不开劳动,美好生活的实现更有赖于勤勉而高效的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精湛的技艺、积极的合作都特别重要,在这个意义上,劳动不仅创造财富,而且造就美德。
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之所以需要引起、调整和控制这种过程,在根本,上,是因为人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足够的生活资料,满足自身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要求。然而,如果劳动者缺少基本的技艺,那么他们的劳动就无法实现“物质变换”这个目标,如果劳动者的技艺不够精湛或有效,那么,随着人们所需生活资料越来越多,社会将越来越可能出现普遍的困乏。如果劳动者的技艺不够丰富或广泛,那么,社会成员所期待的美好生活也就无法实现。
因此,劳动需要技艺。亚里士多德说,“技艺”就是劳动或制作这类活动的美德。一旦某人作为劳动者而开始行动,他就必须努力让自己的劳动成为“好的劳动”,即技艺精湛的劳动。而且,也只有当他真正展示出高超、精湛的技艺,使得劳动富有成效,他才能配称为卓越或优秀的劳动者。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当然需要认真地钻研、反复地练习,探索有效的途径,培养自身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美德品质。
人类的劳动具有社会性,它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劳动。随着劳动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劳动发展,越来越精细的社会分工开始发生,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协作开始运行,越来越庞大的社会工程开始出现。对于任何单个的劳动者而言,要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完成某项任务,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
面对这样的客观状况,正如法国学者涂尔干指出的那样,劳动者个体将会越来越直接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相对于社会和他人的依赖性,越来越感受到自己作为某个集体或整体的环节意义。此时,如果他不选择积极的合作,不与他人保持团结,不积极参与既有的分工与协作,不愿作出相应的奉献和适当的牺牲,那么,他就既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能力、实现自己的劳动目标,也不能充分获得他人的社会承认,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所以,从根本上讲,现实的劳动要求使得劳动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社会团结和社会凝聚的必要性,使得他们更加自觉地参与到社会协商与社会合作的过程中。在广泛而深度的社会联系下,不仅劳动者个体之间,而且劳动者个体与群体之间都将在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上更加一致。相应的,他们也就更可能形成宽容、友善、互助、为他人奉献甚至牺牲的美德品质。
(摘编自李义天《劳动造就美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劳动不仅是人满足最基本生存需要的手段,也是实现人之为人自由本质的途径。
B.人凭借劳动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而基本的技艺是实现“物质变换”目标的必要条件。
C.随着现代社会的劳动发展,单个的劳动者已经没有可能依靠自己完成某项任务。
D.涂尔干指出,劳动者将会意识到越来越依赖社会和他人,成为某个集体或整体的环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总书记的论述,揭示劳动对于人的重要意义,提出中心论点。
B.文章从劳动者自身的技艺、劳动者与他人的合作两个方面对观点进行论证。
C.文章多处引述名人的言论或观点,不仅丰富了内容,也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D.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式结构,观点鲜明,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足够生活资料来满足自身生活要求,故需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间物质变换过程。
B.劳动者在努力让自己的劳动成为技艺精湛的劳动的同时,也是在培养自身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美德品质。
C.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劳动者只有与他人团结协作,作出一定的奉献牺牲,才可能实现自己的劳动目标。
D.在现实的劳动要求驱使下,劳动者自觉参与社会协商与社会合作的过程中,从而形成友善、互助等美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10%,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即被称为老龄化社会。19世纪后期,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生育率持续下降,老龄化现象在部分国家出现。1851年,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龄化国家,此后,瑞典、挪威、英国等一批欧洲国家步入老龄化。20世纪70年代,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以及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逐渐向亚洲和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扩散,进入21世纪,全球老龄化速度加快。2015年,全球有6.17亿人口年龄在65岁以上;预计到2020年,13个国家将成为“超高龄"国,即20%以上的人口超过65岁。到2050年全球将有16亿老年人,届时将有94个国家的老龄化人口占比超过21%,其中有39个国家的老龄化比例达28%以上。
1982年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199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2002年联合国在马德里召开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化马德里政治宣言》。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被纳入各国发展框架。
(摘自《全球老龄化状况及其应对策略》)
材料二:全面两孩政策下的生育态势,2017-2021年:
年份 | 新增出生人口(万人) | 总出生人口(万人) | 总和生育率 |
2017 | 339.9 | 2019.9 | 1.97 |
2018 | 463.8 | 2188.6 | 2.09 |
2019 | 402.8 | 2077.3 | 2.04 |
2020 | 352.8 | 1935.8 | 1.96 |
2021 | 160.2 | 1689.1 | 1.77 |
全面两孩政策使老年人口比例略有下降,而老年人口数量不会有任何差异。到2035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会降低0.5个百分点,而到2050年也仅降低1个百分点,全面两孩政策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进程。21世界后半叶,中国将处于超稳定和超高的老龄化态势,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达4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35%。从世界经验看,通过生育政策调整以提升生育率进而改变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趋势往往很难奏效。应对乃至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需要在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社会、人口政策的框架体系。
(摘自《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
材料三:199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首次超过10%;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突破两亿的国家;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突破3亿,2033年突破4亿,2053年达到4.87亿,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全球的四分之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稳居世界第一。2000年——2005年全球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22%,同期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4%。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失能化、高龄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剧,2050年,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1亿,占老年人口总量的2.3%,占世界高龄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和发达地区,留下来的大多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不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与“边富边老”甚至“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老”,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严峻。
人口老龄化使得我国人口负担比加重,同时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老年人口增多,特别是高龄、患病老年人增多,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并且提出更多方面的要求。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身体较弱,有病的相对较多,对卫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产生了不同于其他人口群体的特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预示着在社会总需求中,老年人需求市场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摘自《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应对策略》)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图表中看,2018年新增出生人口和总出生人口都是最高的,2021年都将最低。
B.全面两孩政策下,生育率会有短暂上升,不过很快又回落到较低水平,生育率的短暂上升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十分有限。
C.应对、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不只是短期内改变人口结构,还需要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设计综合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政策体系。
D.尽管用提高生育率改变老龄化趋势很困难,但实施全面两孩以及鼓励生育的政策仍是遏制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最有效举措。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就开始探索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世界各国都制定相应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已纳入各国发展框架。
B.生育率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是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人口老齡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突出的社会问题。
C.养老配套设施不全,医疗卫生资源有限,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这是我国高龄、患病老年人不断增多的重要原因。
D.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增多,不仅带来了我国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更使满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的难度加大。
6.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黑羊
卡尔维诺(意)
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是贼。
一到傍晚,他们手持万能钥匙和遮光灯笼出门,走到邻居家里行窃。破晓时分,他们提着偷来的东西回到家里,总能发现自己家也失窃了。
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那里偷东西,别人又再从别人那里偷,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去第一个窃贼家行窃。该国贸易也就不可避免地是买方和卖方的双向欺骗。政府是个向臣民行窃的犯罪机构,而臣民也仅对欺骗政府感兴趣。所以日子倒也平稳,没有富人和穷人。
有一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一总之是有个诚实人到了该地定居。到晚上,他没有携袋提灯地出门,却呆在家里抽烟读小说。
贼来了,见灯亮着,就没进去。
这样持续了有一段时间。后来他们感到有必要向他挑明一下,纵使他想什么都不做地过日子,可他没理由妨碍别人做事。他天天晚上呆在家里,这就意味着有一户人家第二天没了口粮。
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从此他也像他们一样,晚上出门,次日早晨回家,但他不行窃。他是诚实的。对此,你是无能为力的。他走到远处的桥上,看河水打桥下流过。每次回家,他都会发现家里失窃了。
不到一星期,诚实人就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他家徒四壁,没任何东西可吃。但这可能算不了什么,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错;不,问题是他的行为使其他人很不安。因为他让别人偷走了他的一切却不从别人那儿偷任何东西;这样总有人在黎明回家时,发现家里没被动过—那本该是由诚实人进去行窃的。不久以后,那些没有被偷过的人家发现他们比人家就富了,就不想再行窃了。更糟的是,那些跑到诚实人家里去行窃的人,总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因此他们就变穷了。
同时,富起来的那些人和诚实人一样,养成了晚上去桥上的习惯,他们也看河水打桥下流过。这样,事态就更混乱了,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在变富,也有更多的人在变穷。
现在,那些富人发现,如果他们天天去桥上,他们很快也会变穷的。他们就想“我们去雇那些穷的去替我们行窃吧。”他们签下合同,敲定了工资和如何分成。自然,他们依然是贼,依然相互欺骗。但形势表明,富人是越来越富,穷人是越来越穷。
有些人富裕得已经根本无须亲自行窃或雇人行窃就可保持富有。但一旦他们停止行窃的话。他们就会变穷,因为穷人会偷他们。因此他们又雇了穷人中的最穷者来帮助他们看守财富,以免遭穷人行窃,这就意味着要建立警察局和监狱。
因此,在那诚实人出现后没几年,人们就不再谈什么偷盗或被偷盗了,而只说穷人和富人;但他们个个都还是贼。
唯一诚实的只有开头的那个人,但他不久便死了,饿死的。
7.下列关于小说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黑羊用英语说就是“blacksheep”,意为“败家子败类、害群之马”,在文中借指那个“唯一诚实的人”。小说以“黑羊”为题,用的是反讽的手法。
B.小说运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孤独、恪守道德准则却不懂得变通的诚实人形象。
C.小说中“诚实人”的生活遭遇是虚构的,但可引起人们许多思考,又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
D.文中加点词“这样的逻辑”是指偷盗国从上到下流行的游戏规则和“多米诺骨牌”式的生存方式。
8.“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描写重复出现,其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9.卡尔维诺的小说从独特的视角表达深刻而复杂的寓意。请结合文本谈谈小说《黑羊》深刻而复杂的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㥄字长儒,状貌伟丽,善于容止。齐神武至信都,以为开府谘议参军。神武入洛,议定废立。太仆綦俊盛言节闵帝贤明,可主社稷。作色而前曰:“若其贤明,自可待我高王。既为逆胡所立,何得犹作天子?若从俊言,王师何名义举?”由是节闵及中兴主皆废。更立平阳王,是为孝武。以建义功,封武城县公。天平中,授徐州刺史。初,㥄为常侍,求人修起居注,或曰:“魏收可。”㥄曰:“收轻薄徒耳。”更引祖鸿勋为之。又欲陷收不孝之罪,乃以卢元明代收为中书郎。由是收衔之。及收聘梁,过徐州,㥄备刺史卤簿迎之,使人相闻收曰:“勿怪仪卫多,稽古力也。”收语蹇,急报曰:“崔徐州建义之勋,何稽古之有?”㥄自以门伐素高,特不平此言。
㥄以籍地自矜,每谓卢元明曰:“天下盛门唯我与尔,博崔、赵李何事者哉!”崔暹闻而衔之。神武葬后,㥄又窃言:“黄颔小儿堪当重任不?”暹启文襄,于是锁㥄赴晋阳讯之不服暹引邢子才为证子才执无此言那出告㥄子赡曰尊公意正应欲结姻陈元康赡有新生女,乃许妻元康子。元康为言于文襄曰:“崔㥄名望素重,不可以私语杀之。”文襄曰:“若免其性命,当徙之遐裔。”元康曰:“㥄合死。朝野皆知。公诚能以宽济猛,轻其罚,则仁德弥著,天下归心。”乃舍之。
五年,为东兖州刺史,复携冯氏之部。冯氏受纳狼籍,为御史劾,与㥄俱召,诏付廷尉。寻别诏斩冯氏于都市,㥄以疾卒狱中。㥄历览群书,兼有辞藻。自中兴迄于孝武,诏诰表檄多㥄所为。然性侈,耽财色,于诸弟不能尽雍穆之美,世论以此讥之。
(节选自《北史崔悛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锁㥄/赴晋阳讯之/不服/暹引邢子才为证子才执无此言/邢出/告㥄子赡曰/尊公意/正应欲结姻陈元康/
B.于是锁㥄赴晋阳/讯之/不服暹引邢子才为证/子才执无此言/邢出/告㥄子赡曰/尊公意/正应欲结姻陈元康/
C.于是锁㥄/赴晋阳讯之不服/暹引邢子才为证子才执无此言/邢出告㥄/子赡曰/尊公意/正应欲结姻陈元康/
D.于是锁㥄赴晋阳/讯之/不服/暹引邢子才为证/子才执无此言邢出告㥄/子赡曰/尊公意/正应欲结姻陈元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废立是帝王废置皇后、太子,诸侯或大臣废除旧王另立新君。
B.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指代国家并沿用至今。
C.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用作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
D.表,古代臣子呈给帝王或上级官吏的一种文书;檄,多用于声讨和征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㥄仗义执言,拥立孝武建功。在商议废立大事的时候,太仆綦俊极力推崇节闵帝,崔㥄站出来反对;最后改立平阳王为帝,他也因此被封为武城县公。
B.崔㥄构怨魏收,受到魏收奚落。崔㥄看不起魏收,不请他修撰起居注,甚至想诬陷他不孝之罪;后来魏收受聘出使梁朝经过徐州,借机把他奚落了一顿。
C.崔㥄轻视文襄,险招杀身之祸。神武帝去世,崔㥄瞧不起袭位的文襄帝;文襄帝得知想治他死罪,因元康的说情才赦免了他,于是崔㥄就把孙女许配给元康的儿子。
D.崔㥄生活奢侈,和睦诸弟有失。崔㥄很有文学才华,诏书诰命表章多是他写的,但本性奢侈,沉湎于财色,与各个弟弟不能和睦融合,受到舆论的讥讽。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诚能以宽济猛,轻其罚,则仁德弥著,天下归心。
(2)冯氏受纳狼籍,为御史劾,与㥄俱召,诏付廷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剡中石城寺
赵嘏
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
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14.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黎明因要离去内心又为尘世思虑所扰。
B.颔联写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
C.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望此山以慰藉情怀。
D.作品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熔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意自远,饶有韵味。
15.这首诗的颈联尤为精妙,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进取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作者表达物是人非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密在《陈情表》中,写其孤独、缺少心灵安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19年7月6日,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良渚古城遗址成功____________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考古发现成功申遗,在中国这不是第一次。但良渚遗址这中国第55个世界遗产项目在中国学术界引起的反响却要大于以前。这是为什么呢?从历史学的研究范畴来说,我国以前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都属于中国历史“信史时代”的考古遗存,也就是大家所说的3500年来有文字记载时期的考古发现;而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遗址,( ),这使中国人确信5000年文明史绝非__________而是信史。
近些年来,虽然一些地方的名人争夺战以及地方利益主导下的________考古,成为令人不安的陋习和_______。但是,经过几代中国考古人的努力追求,类似良渚这样可以成为世界遗产的考古遗址在中国并不少见,如已发现的石峁、陶寺、二里头、三星堆、海昏侯等等。这些中国考古人就是敢于在良渚申遗中提出中国有5000年文明的底气。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当选 浪得虛名 目的性 流毒
B.入选 浪得虚名 功利性 流弊
C.人选 名不副实 功利性 流毒
D.当选 名不副实 目的性 流弊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考古发现其正处于中国没有文字的“传说时代”
B.都属于中国没有文字的“传说时代”的考古遗存
C.就属于中国没有文字的“传说时代”的考古遗存
D.就属于中国没有文字的“传说时代”的考古发现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就是中国考古人敢于在良渚申遗中提出中国有5000年文明的底气。
B.这些中国考古人有敢于在良诸申遗中提出中国有5000年文明遗址的底气。
C.这些就是中国考古人有底气在良渚遗址中提出中国有5000年文明遗址。
D.这些就是中国考古人敢于在良渚申遗中提出中国有5000年文明遗址的底气。
20.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将其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
日前,我国科学家发表了对液态金属研究的新成果。液态金属不同于常规环境下的固态金属,即使在室温下也能保持液态。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与清华大学联合小组研究发现,溶液环境中的液态金属液滴,在受到电场或化学物质的作用时,会产生类似于细胞吞噬外界颗粒的胞吞效应,能高效地将周围的颗粒吞入体内。这一发现也开辟了一条构筑高性能纳米金属流体材料的新途径。这种神奇的吞噬现象并不是液态金属唯一的类生物学行为。研究小组还发现,当把金属液滴部分浸没于碱性溶液并部分暴露于空气中时,处于液态金属与空气交界面的溶液会出现规律性的振荡。研究人员将利用这一新发现开拓液态金属研究的新领域。
21.请用以下7个词语,以“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开头,续写一段话。要求语意完整,合乎情理,续写部分不超过90字。续写中用到的这7个词要用“______”标出。
飞跃 史诗 国家 奋斗 民族历史 砥砺奋进 天翻地覆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XX中学XX班围绕如何看待“网红”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有学生认为,网络红人现象出现已有多年,大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并未给网络与现实世界提供多少正能量,有些人为博取关注不惜卖弄低俗。还有学生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需求和利用,经历了从最初的获取信息、聊天、娱乐到现在追求专业知识指导的过程,于是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知识网红”。李笑来、马昌博、马薇薇、胡渐彪……这些活跃于网络视听节目和社交平台的“知识网红”,在各自领域拥有不俗的成绩,“知识网红”群体不断发展壮大。
由“网红”到“知识网红”,如何认识“网红”,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班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2.D
3.D
【解析】
1. C项“已经没有可能依靠自己完成某项任务”不正确。结合原文第四段“要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完成某项任务,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来判断,还没有到“已经没有可能”的地步。
2.
D项“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式结构”不正确。文章采用的是总分式结构:第一段总说“劳动……造就美德”,二三段论述在提升劳动技艺过程中培养自身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美德品质,四至六段论述劳动分工与协作过程中培养宽容、友善、互助、为他人奉献甚至牺牲的美德品质。
故选D。
3.
D项“从而形成友善、互助等美德”不正确。依据原文最后一段“更可能形成宽容、友善、互助……的美德品质”来看,说的只是一种可能。
4.D
5.B
6.(1)绝对规模大,增长速度快;(2)失能化、高龄化趋势不断加剧;(3)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不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4)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老。
【解析】
4. D项,“实施全面两孩以及鼓励生育的政策仍是遏制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最有效举措”错误,原文是“通过生育政策调整以提升生育率进而改变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趋势往往很难奏效”。
5.本题:
A项“世界各国都制定相应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已纳入各国发展框架”错误,依据原文“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被纳入各国发展框架”;
B项,正确;
C项,强加因果。选项前后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原文为“人口老龄化使得我国人口负担比加重,同时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老年人口增多,特别是高龄、患病老年人增多,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并且提出更多方面的要求”;
D项“更使满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的难度加大”不全面,原文是“同时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故选B。
7.B“不懂得变通”表述不准确,诚实人无力改变这个国家的现实,他也不愿意改变自己,像别人一样彼此偷盗互相欺骗
8.①诚实人因为无力反抗偷和被偷的荒诞逻辑,想努力适应人们约定俗成的伦理道德和生存方式,给贼留下行窃的机会,但人格的尊严和道德不允许他去偷窃,只能离开家,让人偷他家的东西,所以去“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描写表现了他处境的尴尬和无奈。②富起来的人学诚实的人去桥上,是他们成了既得利益者之后养成的习惯,“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的描写表现了他们处境的变化和心情的愉悦。③引出下文富人为了不让自己变穷,雇人行窃,建立警察局和监狱的情节。
9.(1)讽刺现代社会的形成过程,文明的进程从来都是以牺牲那些不应该牺牲的人的生命和利益为代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牺牲是公众共谋的结果。(2)揭示人类种种游戏规则的荒诞和脆弱。独善其身的人会被荒诞的社会吞噬,在不正常的社会里,正常的反而不正常,不正常的反而正常。任何不正常都带有潜规则,谁要是触犯了这些规则,就要受到惩罚。(3)文明社会需要自由、公正、宽容。呼吁社会维护正义,倡导诚信,让美好的人性复归。
10.B
11.D
12.C
13.(1)您如果能够宽容和严厉相辅而行(相互弥补),减轻对他的贵罚,那么仁德就越加显明,天下都归心了。
(2)冯氏受贿名声不好,被御史弹劾,与崔㥄一起被召见,下诏交付廷尉。
【解析】
11D项“表”解说不正确。呈给“上级官吏”错误。依据文化常识“‘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来判断。
故选D。
12. C项“因元康的说情才赦免了他,于是崔㥄就把孙女许配元康的儿子”分析不正确。结合原文“赡有新生女,乃许妻元康子。元康为言于文襄曰:‘崔㥄名望素重,不可以私语杀之。’文襄曰:‘若免其性命,当徙之遐裔。’”来看,崔㥄把孙女许配给元康的儿子后,元康才替他说情。
参考译文:
崔㥄字长儒,相貌壮美,注重仪容举止。齐神武帝(高欢)到信都,任命他为开府谘议参军。高欢进入洛阳,商议决定废弃或存置帝王的大事。太仆綦俊极力申说节闵帝贤明,可以主持国家大事立为君王。崔㥄变了脸色上前说:“如果他还算得上贤明,那么自然可以等待我高王。既然是叛逆的胡人所拥立的,怎么还能当天子呢?如果听从綦俊的话,怎么还能称得上是义举呢?”因此节闵帝和安定王都被废黜。改立平阳王,这就是孝武帝。崔㥄因为拥立孝武帝有功,被封为武城县公。东魏天平年间,任徐州刺史。起初,崔㥄任常侍,找人修撰起居注,有人说:“魏收可以。”崔㥄说:“魏收是轻薄之徒。”改请祖鸿勋修撰。又想诬赖魏收不孝之罪,就用卢元明取代魏收当中书郎。魏收因此记恨他。到魏收受聘出使梁朝,经过徐州,崔㥄准备了刺史的仪仗迎接他,派人相传告知魏收说:“不要怪仪仗卫士多,这是研习古代的做法。”魏收说话口吃,急忙回复说:“崔徐州有拥立皇帝的功劳,怎么要靠研习古代的例子?”崔㥄自认为门第素来很高,对这句话心里特别感到不平。
崔㥄以官宦门第自负,经常对卢元明说:“天下的豪门望族仅有我和你。博陵崔氏、赵郡李氏怎么能相比呢!”崔暹听说后记恨他。神武帝下葬后,崔㥄又私下说:“黄颔小儿能当得起重任吗?”崔暹(听说后)启奏文襄帝。于是锁住崔㥄押赴晋阳,讯问他,他不服。崔暹请邢子才作证,子才坚持说没有此言。邢子才出来,对崔愤的儿子崔赡说:“尊公的意愿,正想和陈元康结为亲家。”崔赡有个刚生下来的女儿,就许配给元康的儿子为妻。元康就替他向文襄帝说:“崔㥄名望向来很重,不能因为私下说的话就杀他。”文襄帝说:“如果要赦免他的性命,应当把他流放到远方。”元康说:“崔㥄应该处死,朝野都知道。您如果能够宽容和严厉相辅而行(相互弥补),减轻对他的刑罚,那么仁德就越加显明,天下都归心了。”于是赦免了他。
北齐天保五年,任东兖州刺史,又携带冯氏部属。冯氏受贿名声不好,被御史弹劾,与崔㥄一起被召见,下诏交付廷尉。不久皇帝另外下诏在都市斩了冯氏,崔㥄因病死在狱中。崔㥄博览群节,又有文采。从中兴年间到孝武帝,诏书诰命表草多是崔㥄所写。然而本性奢侈,沉湎于财色,与各个弟弟不能和睦融合。当时舆论用这个来讥讽他。
14.B
15.①写景上视听结合。竹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了一幅山林清晨图景,营造出幽深、静谧、出尘的氛围。②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通过描绘竹门半掩、寺院晨钟隐隐回荡、雨后松林苍翠宁静、白鹤刚刚飞回的清幽静谧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山中世界的喜爱。③反衬(或“对比”“衬托”)。“松”“竹”象征高洁,“鹤”象征闲适,与俗世中奔忙忧劳的自己形成对比,呼应尾联末句,表达自己在世俗中奔走时内心的无奈、凄苦。④巧妙扣题。“竹户半开”,可见更有早起之人;“钟未绝”,表明时间尚早,都照应了题目“早发”二字,用笔绵密严谨。⑤前后呼应(或“与尾句呼应”“结构缜密”)。颈联描写了山中优美宁静的景象,与末句在尘世中回首遥望“此山”相呼应,表达了对山中闲适生活的喜爱和留恋。⑥用词精当(或“精于炼字”)。“静”字表现了松间的宁静,“霁”字写出了雨后的清新,渲染出了静谧、出尘的氛围。
【解析】
【分析】
14.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错误,“烟霞”,泛指山水、山林;“去”,离开;该句意为诗人辞别宿处的山水胜景离去。故选B。
15.此题考核综合赏析诗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遣词造句、手法的运用、意境的创设、情感的表达、意象的选取等角度分析,此题“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句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了一幅山林清晨图景,营造出幽深、静谧、出尘的氛围。从写景的角度看是“视听结合”从抒情方式的角度是“借景抒情”;从意象选取看,“松”“竹”象征高洁,“鹤”象征闲适,表达自己在世俗中奔走时内心的无奈、凄苦;从结构看,前后呼应,紧扣标题,还可从炼字的角度分析。
【点睛】
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16.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17.B
18.C
19.D
【解析】
17.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本题:
入选:中选。当选:选举时被选上。
第一空:语境中使用对象是“中国良渚古城遗址成功”,与后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搭配,中间需要使用的谓语动词是“入选”。
浪得虚名:主要用来形容借助某种外因获得了超过自己真实本领的名声。
名不副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不相符;有名无实。
第二空:根据后文“而是信史”这一语境,应选“浪得虚名”。
功利性:过分追求功效和利益。
目的性:多是指做事情不考虑周边因素,只认定能否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第三空:结合语境用来修饰“考古”的最佳词语应该是“功利性”
流弊:滋生的或相沿而成的弊端。
流毒:毒害流传;流传的毒害。“流毒”词义过重。
第四空:结合语境,与“陋习”相搭配成并列关系的是“流弊”。
故选B。
1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
本题:
A项,要得出后句的结论,此处强调的应是“遗存”。而不是“时代”,故不恰当。
B项,前句单说良渚遗址,故用“都”不恰当。
C项,正确;
D项,前文有“中国历史‘信史时代’的考古遗存”的说法,此句承前用“考古遗存”更恰当。
故选C。
19.
A项,上文说的都是良诸及其类似的“考古遗迹”,据此应为“提出中国有5000年文明遗址”。
B项,“这些”指代“可以成为世界遗产的考古遗址”,不是“中国考古人”,故“这些考古人”说法有误。
C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原因”。
D项,正确。
故选D。
20.我国科学家发现液态金属具有类生物学现象。
21.在这70年里。我们的中华民族实现了天翻地覆的飞跃,这70年的发展就像一部史诗,谱写了我们国家奋斗的华章,这段历程必将载入民族历史,它将激励中华儿女砥砺奋进,去收获更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