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2020学年上海市闵行区七宝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语文试卷

上海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含作文(持续更新)


第33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决赛)范文 《对“独立思考”的再思考》

2020年上海市建平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选登


2019—2020学年上海市闵行区七宝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鸟雀呼晴,________(____《苏幕遮》)

(3)白居易《琵琶行》中以环境烘托琵琶女演奏效果“___,______。”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2.选择题(5分)
(1)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我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但我也因此像前辈作家沈从文那样,及早地开始阅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

B.“煮豆燃豆其,豆在釜中泣”,本市同胞骨肉,但却为了那高高在上的独尊之位,使古代皇族内部的兄弟相残从未止息。

C.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生命的历程中,难有磕绊绊,即使处于绝境,也不要灰心绝望,因为也许那正是希望的开始。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大帅在随从的前呼后拥下回乡祭祖,看到乡亲们畏怯的目光,他随口吟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名句。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20世纪30年代末在上海,有一位诗人见到艾青时,激动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那么,它的永不枯竭的源头,就是“大堰河”

②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

③但是,如果我们把拥有半个多世纪创作历程并在国内外获得崇高声誉的艾青的诗歌,比喻为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

④尔后许多年中,也有一些人把“大堰河”误解为一条河流

⑤它的情怀,它的主题,它的美,都可以从这个源头找到答案

A.②③①④⑤ B.②④③①⑤  C.④①③⑤② D.④②③⑤①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记忆与写作
①我们一旦将“经验”区分为经历和对经历的体验,记忆在写作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就不难理解了。经历是无法即时描述的,更无法使之客观化。我们所经历的事实,绝大部分转瞬即逝。我们无法做到一边经历某件事,一边将它书写出来。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作家所描述的经历无一例外都是记忆中的经历。
②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经历与写作之间的“时间距离”,将这种距离的作用极端化和简单化。看来也没什么道理。有一种说法,作家将个人的经历在记忆中保存得越久,写作将会越客观,就如同封在坛子里的酒,时间越长,其味道越醇正。如果情况果真如此,每位作家想必都应该在弥留之际才开始自己的创作。不过这样的说法也提醒我们,将刚刚经历的事件立刻表达出来,的确更容易受到社会意识以及作家个人的偏见、习惯、写作目的的影响。另外,经历在记忆中的发酵,也可以使经历的性质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时间距离确实起到了某种作用。
③有人十分形象的将写作比喻为反刍:草料进入牛腹,只是储存,未及消化,营养尚未被吸收,而写作则是对记忆中的经历进行反刍。当然,反刍并不是一次性的,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也就是说,在生命的不同时段,只要愿意,作家随时可以对记忆中的任何一种储存物进行反刍,从而完成对材料的多次使用。
④你和父亲去钓鱼,河边开满了金银花,你们在烈日下坐了三个小时,最后在日落时分钓到了一条大鱼。第二天,你去上学,把这件事告诉同学的时候,由于钓到大鱼并享用美食的骄傲尚未消退,你讲述的重心也许会集中于那条鱼的大小重量,而那三个小时的完整信息自然会被简化。我们知道,讲述本来就是一种选择性行为。通过选择,这个故事中有太多的内容被忽略掉了。记忆中的大部分元素仍然在酣睡,但这不能说明这些元素不存在,只是经历在记忆中尚未充分发酵,假设二十年后,当你再次来到这条河边,你发现河流的原址上矗立着厂房,如果你猛然回忆起当初跟随父亲去河边钓鱼的情形,你是否会想起清澈的河水,天空中的白云在水面上投下的斑驳阴影?是否有物是人非、沧海桑田之感?
⑤经历在记忆中的灵光重现虽然依赖于时间距离,但我要说的是,时间距离却并非是真正关键的因素。哪些记忆内容在时间的长河里沉渣泛起,取决于作家的召唤。这种召唤的契机多种多样,但经历的“重复”也许最为常见。“重复”所引发的回忆究竟要将我们的意识导向何方,我们事先并不知晓。
⑥促使你回忆起与父亲去河边钓鱼情形的契机,也许是你再次回到那条河边,也许是你再次见到一朵金银花或闻到一缕花香。此时,你是否会回忆起二十年前河边的金银花丛那醉人的幽香?回忆起温暖的阳光下植物卷曲的叶子?在这里,现实境遇的真实感让位于回忆中感觉的真实感。这些被感觉所唤起的内容,可能是已经被我们“遗忘”的记忆,这些内容其实仍然存在,只不过暂时沉睡在记忆之中,因此有人称之为“非意愿性记忆”。
⑦我们的理智总是希望将记忆简化成可以把握的内容加以储存、识别和归类,可实际上,写作有时就是要敞开一个理性无能为力的世界,呈现那些曾被省略的非意愿性记忆。构成文学作品真正质地的,也许不是可以被理智归类的现实“经验”,而是有待完成的诸多可能性。
(节选自《文学的邀约》,有删改)
3.第②段加点词“发酵”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2分)
4.为第⑥段画线句找一个例证,以下诗句合适的一项是(  )。(3分)
A.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C.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D.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5.以下对“非意愿性记忆”这一概念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非意愿性记忆难以被理性驾驭。
B.非意愿性记忆能被多种契机唤起。
C.非意愿性记忆是一种被遮蔽的记忆。
D.非意愿性记忆是一种未被储存的记忆。
6.能依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  )。(3分)
A.记忆中的经历并不能保证是客观的。
B.写出好作品需要合适的“时间距离”。
C.作家对记忆的选择和召唤是无意识的。
D.被“遗忘”的记忆是文学的主要内容。
7.“河边钓鱼”的事例在文中重复出现,请对其在论述中的作用加以评析。(5分)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①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②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学.科网

③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④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溫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⑤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⑥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屐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⑦虹关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木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器皿、墨料。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和料、烘蒸、杵捣、揉搓、入模、晾墨、描金。从采取数种原料到试磨鉴定墨质,一锭墨才得以面世,具体制作起来,其工序之繁复岂是图解所能说得清楚的,想想真不容易。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⑧不经意间,我瞥见阁楼上稳站着一个白髯飘飘、仙风道骨的先生,便主动打招呼,他问询了我的来意,邀请上楼喝茶座谈,我,一个找寻徽墨的陌生人,沿着屋内与厢房连成一体的木质楼梯,漫步走上阁楼,轻轻地踏在楼板上,咿呀作响,我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间经营徽墨的原始账本,生怕踩碎了岁月的痕迹,更生怕踩破了一截遗落的留着明代指纹的徽墨。

⑨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进虹关,设立工作室,执刀执笔,刻刻写写画画。兴致来了,叶老师挥毫泼墨,正是徽墨磨出的浆液、芳香、光泽,正是新的徽墨传人制作出的徽墨。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

⑩家里书桌内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的普通用墨,七公分长,其侧分别有描金楷书“金不换”“凝香”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纹,虽谈不上金贵,但仍散发着幽幽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往事。回想小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要买描红本、砚台,还有长条形的墨块。磨墨时总是弄得满手漆黑,便到校外小水塘边去洗干净,再继续练字。与墨的亲密接触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几年,以后偶尔再接触毛笔,已经是蘸着液态的墨汁了。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莱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

⑪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対文化敬畏的心。在寻找徽墨中,我领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这是墨润心灵的过程,这是沉醉馨香的过程,这也是国学照濯的过程。虹关,坐落在和风细両敲开的绿茵茵帷幔里,是徽墨润开的一首唐诗,深入其中似穿越在一阕宋词里,时光铺陈,岁月静好。

⑫蓦然间,发现村口一小店屋檐下旗幡招展——“有徽墨出售”,我加快脚步走去,带一截虹关徽墨,去描绘心中的故乡。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注]虹关,即虹关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产地之一,位于今江西省婺源县。
8.第六段选用的表达方式有何特色?请分析其效果。(4分)
9.请赏析第⑨段中的画线句子。(4分)
10.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4分)
11.评析本文的思想意义。(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8分)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2.下列关于作者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因是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B.因未曾入仕,被称为孟山人
C.初唐时期著名山水田园诗人D.与唐代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
13.下面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句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
B.“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
C.“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且远桃,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
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的矛盾心理。
14.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20题。(18分)

①尹公讳继善,字元长,晚自号望山,满洲镶黄旗人。公释褐五年,即任封疆,年载三十馀。尝一月间兼摄将军、提督、巡抚、河漕、盐政、上下两江学政等官。九印彪列,簿书填委,而公判决恢然无瘁容亦无骄色犹与诸生论文课诗以故民相传折服。

②其督南河也,上命开天然坝,公不可。适浙督李卫入觀,过清江,传旨严饬,且云:“卫已奏明,黄水小,开固毋妨。”公覆奏:“李卫不问河身之深浅,而但问河水之小大,非知河者也。倘河浅坝开,宣流太过,则湖水弱,难以敌黄之强。”方草奏时,幕中客齐为公危,有治装求者,公不为动。世宗喜曰:“卿有定见,朕复何忧?”辍御衣冠賜公,而加公太子太保。

③公四督江南,前后三十馀年。民相与父驯子伏。每闻公来,老幼奔呼相贺。公亦视江南如故乡,渡黄河辄心开。临入阁时,吏民环送悲号,公不觉凄怆伤怀。过村桥野寺,必流连小住,慰劳通者。不侵官,不矫俗,不言怨,不通芭苴”,严束傔从,所莅肃然。将有张施,必集监司以下属曰:“我意如是。诸君必驳我。我解说则再驳之。使万无可题,面后可行。勿以总督语有所因循也。”以故公所行鲜有败事。

④公清谈干云,而尤长奏对。世余县培公日:“汝知有督抚中当学者乎?李卫、鄂尔泰、田文镜是矣。”公应声曰:“李卫,臣学其勇,不学其粗;田文镜,臣学其勤,不学其刻;鄂尔泰,大局好,宜学处多,然臣亦不学其愎也。”

 (《文华殿大学士尹文端公神道碑》袁枚  有删节)
[注]①苞苴:贿赂            ②谦从:侍从;仆役
15.写出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2分)
(1)尝一月间兼摄将军代     (2) 所莅肃然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不矫俗   A.匡正   B.违背   C.假托   D.弄直
(2)辍御衣冠赐公   A.停止   B.脱下  C.拿出  D.放下
17.第①段划波浪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而公判决/恢然无瘁容/亦无骄色/犹与诸生论文/课诗以故民相传折服
B.而公判决恢然/无瘁容亦无骄色/犹与诸生论/文课诗以故/民相传折服
C.而公判决/恢然无瘁容/亦无骄色/犹与诸生论文课诗以故/民相传折服
D.而公判决恢然/无瘁容/亦无骄色/犹与诸生论文课诗/以故民相传折服
18.把第③段画直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9.第②段中划虚线部分描写“幕中客”作用是_______________,第③段中与之写法类似的两句话是“_______”和“_________”。(4分)
20.第④段写到尹公的语言,表现了人物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品性特点。(2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5题。(12分)
醉书斋记
清 
郑日奎

①于堂左洁一宣,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房、塵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②甫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帜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則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

③家人瞷见者,悉骇愕,岡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感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內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箬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④客或访余者,刺已入,    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何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⑤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惝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日:“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日“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释:①科头:不戴帽子。②瞷 (jiàn) :窥视。③刺:名帖。④刘伶断饮:刘伶戒酒。《晋书·刘伶传》记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21.第④段方框处可填入的虚词,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盖       B.而         C.夫       D.惟
22.对作者妻子(内子)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丈夫读书常常忘记吃饭,妻子时时关注提醒,表现了对丈夫的关心。
B.妻子和婢女见作者专注读书,误把筷子当毛笔,都忍不住偷偷发笑。
C.妻子主持料理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醉书”之习。
D.妻子认为丈夫痴迷于诗书总胜过沉溺女色,所以并不劝丈夫“戒书”。
23.请从句式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3分)
2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是(     )(2分)
①书架书简各四,古今籍在焉
②随意抽书帙,据坐批阅之
③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④及就食,仍挟册与俱,且啖且阅
⑤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
⑥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25.结合主旨,以第③段为例,评析本文选材上的特点。(4分)
三、作文(70分)
犹太人有句谚语:“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纸条,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张写着‘世界为我而造’。”这句谚语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 (1)霓为衣兮风为马
(2)侵晓窥檐语;周邦彦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1)D
 (2)B
3.(记忆中的经历)随时间流逝(1分)而改变,变化,改造、重组(1分)
4.D(3分)C给1分
5.D(3分)
6.A(3分)
7.答案示例:第一次,阐明写作是一种选择性行为,时间距离对经历的发酵有其作用等观点;用再次回到河边及与此相关的花香等,阐述了经历的重复是作家召唤记忆的契机,被召唤的记忆饱含非意愿性记忆,这一事例与观点紧密契合。多次使用使文章衔接自然,事例本身贴近生活,使说理易于理解,增加了趣味性。这一事例的使用在论述中有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一点1分,给满5分为止)
8.本段多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补充介绍了徽墨的发展过程和制作选料,表明徽墨的历史悠久制作精良,表达了对其喜爱与重视。(一点1分,共4分)
9.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2分)想象自己使用徽墨做一个书者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对高雅生活的向往。(2分)
10.①虹关是徽墨的产地,徽墨也成就了虹关。是寻墨之地。②虹关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与主旨旨紧密相关。③虹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慰藉,觉得亲切)。④增添了寻墨历程的情趣,丰富了主题。(一点2分,二点3分,三点4分)
11.本文通过虹关寻墨,赞美了徽墨所承载的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1分),对徽墨式微(衰败)表示心痛和担忧(1分)。对当下生活很有启示和警醒的作用:科技迅猛发展给传统文化载体带来巨大冲击,我们应该守住对文化的敬畏之心。
12.C
13.C
14.①首联采用起兴(或借景抒情)的手法,奠定全诗悲凉迷茫的感情基调,为后文的思乡与或出世或归隐而难以抉择的矛盾心情作铺垫,结构上也与诗歌的最后一句相呼应。(2分)
②首联选取了“落叶”“鸿雁”“长江”的典型意象,点明季节,描绘了一幅凄凉寒冷的深秋景象。(2分)③一个“寒”字,既点明了题目中的“早寒”,又渲染了秋天的寒意,还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失意悲凉。(2分)
15.(1)代理   (2)到(2分)
16.(1)B      (2)C (2分)
17.D(2分)
18.我的想法如此,各位一定要反驳我。我解释说明,(你们)就再反驳,让我没有一点儿可以反驳了,之后才可以实行。不要因为是总督说的话就遵循(我的意见)无所改动。(6分)
19.通过描写“幕中客”的反应,为尹公担心,甚至准备行装求去,从侧面突出了尹公坚守己见(有定见),不畏权贵而改变的特点。(2分)“幼奔呼相贺”和“吏民环送悲号”(2分)
20.应对机敏,识人善察(2分)
21.A
22.D
23.运用整句,排比句式整齐,语势强烈(短句,节奏明快)(1分),生动描绘出了作者读书时的神态与动作(1分),表现了作者全情投入沉醉其间的情形。(1分)
24.C
25.本文选材多采用书斋中琐碎细致的生活场景(1分),比如婢子送酒茗来,妻子趁着空隙端来餐食,作者都因读书而置于脑后,甚至错将筷子当作毛笔。(1分)选材均为书斋琐事,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于书斋中自我陶醉的心态(1分),极具生活气息,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