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12月最新全国各地模拟作文及最佳立意选编

作文写作,名家论述杂篇汇编


考前作文写作讲解:结构与扣题

高考作文写作讲解:让议论文有“据”可依可用、议论文写深刻八法

议论文写作:论据的广度深度厚度

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赏析

多则材料类作文的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高考命题作文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记叙文(小说)的写作立意

高考记叙文(小说)写作情节篇

议论文写作:精准用例——举例典型,论证有力


高考作文:用好人称著华章


2020年12月最新全国各地模拟作文及最佳立意选编


 


01.2021届高三湖南省长沙市一中月考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武汉某高校一食堂,上午8时,正值用餐高峰,13名学生突然站成一排,对着正在用早餐的同学们大声朗诵马云的一段演讲词,立刻吸引了无数惊诧的目光。原来是学校演讲社团的同学为了练声兼练胆,专门在食堂等人数众多的地方进行的“疯狂朗诵”。食堂“疯狂朗诵”持续了一个多星期,而且他们准备发展到公交车或地铁上。不久食堂管理人员与保安人员对食堂“疯狂朗诵”进行了劝阻,演讲活动被迫停止。


这一事件引发了师生们广泛的争论。“疯狂朗诵”的理解与支持者认为,演讲的内容励志,而一边欣赏朗诵一边就餐,也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乐趣之一;甚至有不少渴望提高胆量与演讲能力的同学加入了这一群体;也有不少师生认为不够合适,毕竟是在公共场所,影响了他人的生活……


对于这一事件,你有什么样的思考与感悟呢?请结合材料的内容,联系社会现实,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方向〗


面对新鲜事物,多点包容与接纳;


心怀善意,对梦想与激情多点理解与支持;


不疯魔,不成活,为职业精神点赞;


锻炼自我,磨砺自我,突破自我;


提前规划生涯,着眼未来,值得点赞;


以欣赏的眼光发掘与善待生活之美;


表达自我需求与遵守公共规则应兼顾;


追求个性自由,也遵守社会公德。


 


02.湖南省炎德·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月考三作文题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学校官方公众号@2020级新生:学校为本届新生设置了“独立新生奖”,将为无需家长陪同、独自前来报到的2020级新生拍摄合影并赠送“独行生”照片,“独立”新生都将获得学校颁发的独立报到证书和一件文化衫。


湖北姑娘刘某今年高考以603分的成绩考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父女俩商量,决定用骑行方式去北京报到,以纪念这个不同寻常的成人礼。他们很快准备了山地车、头盔、骑手服、便携式打气筒、补胎工具……准备好骑行装备和日用品,先将行李快递到校,然后就出发。父女俩历时14天,骑行上千公里,穿行十几个城市,最终达到目的地。


关于如何上大学,高三年级召开班会讨论这个问题。有人点赞独立报到,赞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做法;有人支持父女俩的做法,千里骑行,互相砥砺;有人担忧父女俩的做法,认为隐患多多……


你的看法呢?请写一篇发言稿,参与班级讨论。


要求:标题自拟,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方向〗


读懂材料。综合两则材料,聚焦核心话题(是否赞同独立报到,是否赞同父女俩或父亲的做法),深人思考,多维思考,理清思维逻辑,有序表达成文。


读懂题干。注意写作身份(高三学生)、文体(发言稿)、交流对象(班级同学)、写作任务(围绕立意展开阐述,表达自己的思考)、情境(班级讨论会)。


思维开放。题干提示了一些思维方向与观点,考生可择其一二行文,亦可剖析材料,另辟新意行文。只要结合材料,结合实际,展开分析、议论,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03.2021高三皖赣名校联考三作文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算盘是我国古老的计算工具,曾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2013年,珠算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珠算的计算功能被计算器代替,珠算也逐渐远离小学课堂。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议推动珠算文化进入小学数学课堂。对此,教育部最近给出答复:“是否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珠算学习要求,从‘看到算盘’‘知道算盘’到会简单的珠算口诀,拨珠运算,我们将把这一问题提交给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认真研究。”


对于“珠算要不要进课堂”,班级拟举办一场辩论赛,请你任选一方写一篇辩论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珠算要不要进课堂”的问题,可谓见仁见智。应该说,只需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但大多数学生,持重稳妥,一般会选择正方,主张“珠算要进课堂”。因此,可“顺势而为”,即顺着材料的诱导提示,条分缕析,如珠算进课堂,可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尤其是空间思维能力等,阐述己方的理由。这样写下来,逻辑严密,力争充分,而且洋溢着珍视中华文明的民族自信,不失为明智之举。


 


 


04.2021届高三11月百校联盟质检(新高考)作文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2月最新全国各地模拟作文及最佳立意选编


青年人总是存在精神偶像与价值追求,那么我们需要怎样的时代偶像?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怎样对待偶像呢?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在写作时应重点突出“我们需要的是能弘扬当今时代积极正面的精神或传递正确价值导向的偶像”,并强调“我们这个健康或正趋于健康或为了达到健康的社会应该崇敬那些真正的偶像(英雄)而非颠倒黑白、盲目崇拜自己所谓的偶像”这个内在的写作要求。写作时需构建上述二元并举的写作框架。


 


 


05.2021高三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三作文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摘编自《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科技日报》2001年2月22日)


材料二


9月27日,第七批117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


运载专机缓缓穿过水门,这是迎接英烈的崇高礼遇。5位90岁上下的志愿军老战士见证了今天的仪式。“异国他乡七十载,如今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早早等候的市民肃立行注目礼,有人默默拭泪。一位老人手拿照片说:“照片上没有我的父亲,他没看到这张照片就牺牲了。”一位市民深情地说:“先烈们用生命换来今天的和平,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奋发图强!”


自2014年以来,累计已有7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


(摘编自《英雄归故里浩气存天地》,《人民日报》2020年9月28日)


阅读新闻是青年们了解历史、关注社会、扩大胸襟的一种途径。以上两则新闻内涵丰富,请据此写一篇评论文章,向校报"走在大道上"栏目投稿。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袁隆平和志愿军烈士都是英雄,都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校报栏目又是“走在大道上”,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中能让英雄和“大道”产生有机联系,围绕学习英雄,弘扬优良传统的核心来展开,并在结合当前和自身实际,激活“我”的个体价值上,加以发掘。


 


 


06.2021高三湖南长沙名校联合体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半个多世纪以前,我们以“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都带有“阶级”的词语评价人的身份;十几年前,我们又以“白领”“蓝领”“金领”等带有“领”的词语区分人的身份;近一段时间,央视新闻的一篇《早安啊,打工人》公众号文章让越来越多的人以“打工人”自标身份……而“打工人”这一称呼也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赞同“打工人”这种提法的,说“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和技术劳动者的统称,这三个字代表着勤奋、热情、坚韧和上进,是当代社会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也有不少人表示反对,认为这一称呼本身带有嘲讽和调侃的嫌疑,是新时代下人为的强行阶层划分,意在弱化当代青年对现实的不满情绪,企图通过这种幽默式的调侃缓解当前年轻群体的高压生活环境。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打工人”这一称呼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呢?请以高中学生的视角写一篇文章,向《青眼看社会》杂志的‘热点时评”栏目投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题为材料型任务驱动作文。


审题时首先看材料,材料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写不同时期人们对于身份的界定方式,先是以“阶级”去评价,后是以某“领”去区分,再是近段时间以“打工人”自标身份,这里有一个思想认识的转变在里面,也包含了对“打工人”这一身份的自我认同,即对这一身份标签有了较明确的褒的态度;后一部分主要是写对“打工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赞同,一种反对,但各自的理由又都似乎很充分。但结合对前一部分内容的分析看,我们更应该倾向于赞同“打工人”这种称呼。


但如果从“反对”的角度写也可以。结合材料中反对者的理由,将年轻群体所面临的严峻竞争形势和重重挑战的生活环境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去解释这种“冷幽默”的称呼有什么弊端。同时为了使文章表现正能量,可在文章结尾跳出评论“打工人”这一称呼的高度,去谈集体、社会、国家正在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努力打造新时代让人自豪的“打工人”。


然后,我们要看作文的任务情境。任务明确要求写作者的身份为高中学生,这个切合中学生的实际;《青眼看社会》中的“青眼”有两种理解方式,一是理解为青年的眼睛,这和前面“以高中学生的视角”是相吻合的,二是理解为和“白眼”相对的,即对人喜爱或重视的一种表情,即文章要力求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向“热点时评”投稿,意味着要写时评,文体上要写议论文或杂文;从写作内容上看,要表达出自己对“打工人”这一称呼的思考和感悟。


〖参考立意〗


(1)从赞同的角度:早安,打工人;读懂打工人的平凡与伟大;做不-样的打工人


(2)从反对的角度:“打工人”的冷幽默


 


 


07.2021高三安徽五校12月月考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时代像筛子,筛得每一个人流离失所,筛得少数人出类拔萃——王鼎钧


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心中渐渐有一分明白,如月光泻地——龙应台


每个人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寻找自己,坚定地成为自己——赫尔曼·黑塞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关于时代和个人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三句话构成,分别解读如下:


“筛子”是个形象的比喻,在时代这个大筛子面前,所有人都是身处其中的糠谷,重要的不是你能跳多高,而是你能不能长期地留在局内。可以提炼出时代的前进、事物的发展、人民的自我更新等关键词。


回望来路,展望前路,对生活、对人生,对未来有了更明白更深刻的认识。可以提炼出社会事物的发展、人生的目标方向、个人的信仰追求等关键词。


此句阐述的是生存的意义,不论走向何方,听从内心,坚定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之路,然后忠诚于它。


综合三则材料来看,时代是背景,个人是主角,需要把个人和时代结合起来考虑方为最佳立意。


〖参考立意〗


最好的时代,做最好的自己;


找准人生目标,坚定人生道路;


无论时代怎么变化,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时代在发展,个人要进步。


 


 


08. 2021届高三广东新高考12月月考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为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期题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电视访谈节目。在众多嘉宾的发言中,有三个关键词被反复提及,这三个关键词是:共鸣、简单、有希望。


在嘉宾发言结束后,主持人向现场观众询问:嘉宾所提及的三个关键词中,哪一个关键词让你感触最深?


假设你是现场的一位青年观众,被邀请上台就主持人所提的问题发言。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题为新材料作文,在命题形式上糅合了2020年全国高考卷的特点,稳定中有创新。题目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写作情景——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期题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电视访谈节目。对这个具体的写作情景的理解要注意三点。


一是举办此次电视访谈节目的目的是“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此处隐含一个信息:向谁弘扬?向谁传播?结合语境,应是向世界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


二是嘉宾的发言反复提及三个关键词一一共鸣、简单、有希望。电视访谈节目题为《讲好中国故事》,那么,“共鸣、简单、有希望”应该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途径与方式。结合语境,注意这三个关键词的表述对象应该是世界各国人民。简言之,这些中国故事应该要让世界各国人民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讲的中国故事应该要简单而不复杂,在简单的中国故事讲述中又体现了中国精神、传播了中国声音。既然要简单,那自然就要思考哪些中国元素最能体现中国精神,有希望,这既是当下中国的真实现状,也是通过中国故事的讲述让世界各国人民感受到希望的所在、发展的前景。


三是此处的写作者一一你,是此次电视访谈节目的一位现场观众,也是一位中国青年,在写作中要体现作为中国青年在“讲好中国故事”上的责任与担当。“你”参加了此次电视访谈节目,虽并非嘉宾,但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应该也是有一些思考与认识的。“你”听取了现场嘉宾的发言,“你”更被邀请上台就主持人所提的问题发言,发言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嘉宾所提及的三个关键词中,哪一个关键词让你感触最深?”“感触”意味这发言过程中,需要有“你”的相关体验、感受与触动。


因此,结合题目所创设的情境,要较好地完成任务,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回答问题一一嘉宾所提及的三个关键词中,哪一个关键词让你感触最深?


二是选择的依据,这既与《讲好中国故事》的节目主题有关,也与举办此次访谈节目的目的相关。


三是文体,必须是发言稿,注意表达的现场感。


四是身份对象,作者是“你”是现场的一位观众,听众是在场的主持人、嘉宾以及其他现场观众。


五是“感受与思考”。思考是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考,更是三个关键词中,对哪一个关键词让你感触最深的思考。而感受,则与“感触”对应,在写作中,应有你与主持人所提问题有关的体验与触动。



皖赣名校联考作文:珠算要不要进课堂?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算盘是我国古老的计算工具,曾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2013年,珠算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珠算的计算功能被计算器代替,珠算也逐渐远离小学课堂。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议推动珠算文化进入小学数学课堂。对此,教育部最近给出答复:“是否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珠算学习要求,从‘看到算盘’‘知道算盘’到会简单的珠算口诀,拨珠运算,我们将把这一问题提交给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认真研究。”

对于“珠算要不要进课堂”,班级拟举办一场辩论赛,请你任选一方写一篇辩论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珠算要不要进课堂”的问题,可谓见仁见智。应该说,只需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但大多数学生,持重稳妥,一般会选择正方,主张“珠算要进课堂”。因此,可“顺势而为”,即顺着材料的诱导提示,条分缕析,如珠算进课堂,可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尤其是空间思维能力等,阐述己方的理由。这样写下来,逻辑严密,力争充分,而且洋溢着珍视中华文明的民族自信,不失为明智之举。


也可选择“独上高楼”,选择反方,主张“珠算不要进课堂”。因此反方要充分考虑正方问难的种种可能,充分考虑民间积久而成的朴素的价值取向。在指出珠算不合时宜时,措辞要理性、得体,不以“数典忘祖”授人以柄。要求考生站在人类发展史的高度,使辩论更具高度和深度;灵活运用各种辩论技巧,如归谬法,引人入彀,击败对手;理由充分雄辩,有理有据,内容丰实。


反方的具体理由:由于运算规则的不同,儿童过早接触珠心算会对其理解十进制产生冲突,影响抽象思维的形成和后期数学的学习;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珠算已经丧失实用功能,已不适应时代需要;当文化传承与发展遇到困境,动辄让其进入学校和课堂,这种广撒网而毫无根基的“强行注入学习”,难有理想效果;时下中小学生课业已经繁重,本身就需要减负、松绑,不顾他们的想法、条件而继续“加塞”,也是一种“增负”;在珠算要不要进课堂的事情上,应该秉持理性科学、充分认证的原则,征询学生们的意见,不能贸然制定相关决策。


另外,辩论稿作为一种应用文体,有着自身的格式要求,这些自当“遵命写作”。完成驱动任务、凸显文体要求的同时 ,不妨充分驰骋才力。 


注意辩论稿的格式。如:开头要有称呼语(主持人、各位评委、对方辩友)且顶格写,有问候语(大家好!)且退两格写,然后另起一段点明己方观点或立场(我方的观点是……);结尾要进行总结(综上所述,我方认为……),有感谢语(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拟题示例】


(正方观点)


传承文化遗产,从学校、课堂抓起

珠算进课堂的多重意义

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数学

珠算进课堂,传统文化当传扬

弘扬珠算文化,大有可为

珠算进课堂,是可行之路


(反方观点)


风物长宜放眼量

珠算进课堂,实在没必要

珠算进课堂,切不可贸然

珠算进课堂,是一种增负和加塞

珠算进课堂,不是推广珠心算的良方

珠算淡出生活,历史趋势使然

时代健步如飞,何必蹒跚学步?

假传承之名,行泥古之实

珠算进课堂,有悖教育规律

珠算进课堂?不必如此返祖


【教师下水】

珠声渐远,算而今重到须惊


徐建华


点评:嵌入“珠算”二字,引用《扬州慢》词句,意为:珠算已渐行渐远,回到课堂定回满座皆惊,旗帜鲜明表明观点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唇枪舌剑快意事,砥砺争鸣三人行。真理在辩论中愈辩愈明。今天的辩题“珠算要不要进课堂”,我方的观点是:珠算不宜进入课堂。


(点评:开场白绝不“白开场”。自拟诗句开篇,借鉴古代小说的“定场诗”,切合辩论这一真实情境,堪称辩论词“创意版”。开门见山,明确立场,亮出观点。)

 

首先,珠算只是一种运算方式,已不合时宜。科技日新月异,从轻便的计算器到云计算,到“大国重器”——“银河系”超大型计算机,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算账找零,还是科学研究上的复杂运算,它们的身影无处不在。时至今日,算盘在这些科技巨人面前,就如同古老的侏儒一样。因此,珠算淡出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理固宜然。世殊时异,再来倡导珠算进入课堂,将其视为现代人、未来人必备的技能、素养,无异于秋行夏令,颇有些泥古不化。


(点评:在表明观点基础上,陈述理由,运用对比论证,指出珠算由于自身局限,应该淡出生活。)

 

对方辩友或许会说:珠算是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今之众人,岂可视之如草芥?在此,我要大声抗辩。难道非遗就一定是“其命维新”,就一定要进入课堂?照此理,人类最初以物易物,那么今天我们是否也拒绝使用现金、移动支付,仍然高唱“货币天然是金银”呢?我们是否也效仿茹毛饮血,依旧去钻木取火、结绳记事呢?


(点评:假设树靶,设想对方抗辩理由,批驳更有针对性;先破后立,一一驳斥;运用归谬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人类社会,早已步入健步如飞的青年时代,风华正茂,回望一路走过的歪歪斜斜的的脚印,回首孩提时代蹒跚学步的笨拙,往往哑然失笑,不禁升腾起怀旧的情绪,实属正常;但若因此就匍匐于地,回到孩童时代,未免就愚蠢可笑了。这不是美丽的童话,而是文明的木乃伊。同理,算盘早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电算、云计算,早已应运而生,深入人心,深刻的改变了现代人的学习和生活,此时再来书写算盘的赞美诗,岂不可笑?


(点评:本段巧妙设喻,以熟悉的成长体验为例,类比说理,深入浅出,寄寓人类发展不可盲目复古这一大道理。)

 

人类历史前行的历程,本就是不断扬弃的过程。那些普适、普世的文明,自会薪尽火传。我们瞻仰那些遗失的“文明化石”,切莫使自己成了神往于古代的“套中人”。因此,珠算进入课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弘扬传统文化,而是以传承之名,行复古之实,不啻于买椟还珠。


(点评:“化石”、“套中人”、“买椟还珠”等词,揭示实质,稍显辛辣,凸显辩论的锋芒。)

 

对方辩友或许还会说:珠算融动手、想象等各种能力于一体,进入课堂,发展思维,启迪心智,大有裨益。


细细忖度,其实不然。我并非数典忘祖,我有点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地说,珠算对于上述能力培养,作用有限。珠算,其实和结绳记事并无两样,都是用具体实物代替抽象运算,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数学思维。长此以往,学生何以驰骋在数学的天空?珠算回到课堂,我们会看到怎样一番光景?口诀声,珠声,吆喝声,俨然市井。嘈嘈絮絮,那种寂然凝虑、悄焉动容的深度学习的场景将不复存在。


(点评:珠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人引以为豪,作者“晒出”珠算的不足之处,并非数典忘祖,而是指出不宜进入课堂。)

 

再者,珠算进入课堂,那么学生将不堪承受书包之重。礼乐射御书数,既然珠算进入课堂,那么其他的“五艺”,该不该进课堂?揆诸当下,可目睹许多怪状:因为弘扬国学,所以汉服进入校园,以为只要穿上汉服,人人都可成为武亦姝。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点评:更进一步,从给学生增负的角度,指出珠算不宜进课堂的又一理由,汉服一例,颇具说服力。)

 

那究竟怎样才能两全其美:既能弘扬传统文化,又不加重学业负担呢?


鲁迅在《拿来主义》写到把传统文化遗产分为烟枪、鸦片、鱼翅等等,对此不可等量齐观。珠算究竟算是哪一类?该何去何从?我想珠算虽不是烟枪,但结局大抵如此,“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陈列在博物馆里,载入数学史中,收录到词典中(如俗语“打小算盘”),让后人看得到、摸得着即可,又何必“飞入寻常百姓家呢”?或者可以“小众”一点,会计等专业,可以开设珠算课程,算是“往圣继绝学”吧!


(点评:阐释“为什么”后,指出“怎么做”,援引鲁迅经典观点,建言献策,使文章内容更合乎情理,并得以拓展深化。)

 

综上所述,珠算作为启智课程,似无大用;珠算早已丧失实用功能,只剩下可供观瞻的功用。珠声渐远,算而今重到须惊。珠算进课堂的提议,至此可以休矣!


(点评:总结全篇,重申己方观点。)


我的陈词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感谢语,符合辩论词格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