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年 北京​各区期末九年级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中考古诗鉴赏、文言文比较阅读汇编

我居然被恶意举报了


《岳阳楼记》语文译文、比较阅读汇编(含解析)

北京版《岳阳楼记》原文译文、比较阅读汇编(含解析)

《醉翁亭记》语文译文、比较阅读汇编(含解析)

北京版《醉翁亭记》语文译文、比较阅读汇编(含解析)


《三峡》原文译文、比较阅读汇编

中考文言文 《与朱元思书》原文译文、比较阅读汇编

《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比较阅读汇编(含解析)

中考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译文、比较阅读汇编

《愚公移山》原文译文、比较阅读汇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译文、比较阅读汇编(含解析)

中考文言文《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比较阅读汇编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译文、比较阅读汇编

中考文言文《周亚夫军细柳》原文译文、比较阅读汇编


中考古诗鉴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讲解与试题汇编

中考古诗鉴赏《己亥杂诗》讲解与试题汇编

中考古诗鉴赏《游山西村》讲解与试题汇编

中考古诗鉴赏《江城子·密州出猎》讲解与试题汇编

中考古诗鉴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讲解与试题汇编

中考古诗鉴赏《行路难》试题汇编


《中考真题课外古诗鉴赏40首》浙江篇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40首》江苏篇




41首古诗词



部编版全部文言文对比阅读


有需求添加作者微信购买

我居然被恶意举报了

以上内容大部分被恶意举报了,不能直接付费购买了

觉得对学习有帮助,想购买,可以添加作者微信

付费后可发送电子版


北京市各区2020届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北京市各区2020届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


2021年北京初三各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阅读



2021年 北京各区期末九年级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1 东城期末

(三)阅读《岳阳楼记》,完成9-11题。(共8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甲】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乙】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丙】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潇湘      而悲      登峰造

B.国怀乡      扬长而      楼空

C.春和      良宵美      伤情    

D.物喜      为然      身报国

10.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翻译:(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理解:这句话写出了“迁客骚人”在秋高气爽时观赏洞庭胜景产生的乐观情怀。

【乙】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翻译:这样(他们)升迁做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理解:两句话写出了那些“以物喜”“以己悲”的“迁客骚人”的心变化。

【丙】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理解:这句话包含着作者对滕子京的期许,希望他同自己一道以古仁人为榜样。

11.阅读下面材料简要说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来济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材料:

显庆初,(来济)兼太子宾客。帝尝从容问驭下所宜,济曰:“昔齐桓公出游,见老人,命之食,老人曰:‘请遗天下食。’遗之衣,老人曰:‘请遗天下衣。’桓公曰:‘吾府库有限,安得而给?’老人曰:‘春不夺农时,即有食;夏不夺蚕工,即有衣。由是言之,省徭役,驭下之宜也。于时山东有役丁之忧,故济对及之。后坐褚遂良事,贬台州刺史。久之,徙庭州。龙朔二年,突厥入寇,济总兵拒之,谓其众曰:“吾尝絓刑罔,蒙赦死,今当以身塞责。”遂不介胄而驰贼,没焉,年五十三。赠楚州刺史,给灵轜还乡。

                                    (取材于《新唐书·来济传》,有删改)

              

注: ①太子宾客:太子东宫属官。  ②遗(i):给予,赠送。  ③絓刑罔:这里指触犯刑律。  ④以身塞责:以身赎罪,这里指以身报国。 轜(ér):古代载运灵柩的车。

答:       

 

答案:

(三)(共8分)

9.答案:B

(2分)

10.答案:丙

(2分)

11.答案示例:

来济在朝廷为官时,向皇帝进言省徭役来满足百姓衣食之需,解百姓役丁之忧,这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体现;被贬为地方官后,召集军队抵抗突厥入侵,感念皇帝,以身报国,这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体现。

(共4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体现,2分;“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体现,2分)

 

【2021 西城期末】

(三)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14-16题。(共7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书以观     宁静    闲情逸    专心

B援疑    彬彬     朴无华     天生丽

C久而乃    色夷     政通人     日丽    

D缊袍    帚自珍     弃如     服粗食

15.用下面《论语》中的话帮助理解文中划线句子“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 雍也》

【甲】颜回以“向道”为乐,而不顾及自己吃住条件的简陋,这与宋濂因为从小出身贫贱,所以立下志愿要发愤读书,故能够苦中作乐,以致于忘记了自己吃的穿的不如那些“同舍生”是一致的。

【乙】颜回以“向道”为乐,而不顾及自己吃住条件的简陋,这与宋濂因为在学习上能够获得无穷乐趣,内心充实而坚定,对学问充满渴求,所以不在乎吃的穿的不如其他“同舍生”是一致的。

16.阅读选文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用自己的话填写表格。(3分)

【材料一】

白牛生者,金华潜溪人,宋姓濂名。尝骑白牛往来溪上,故人以白牛生目之。生虽贫,喜色常溢眉宇间。或诘之,生曰:“吾内足乐也。内既足乐,无人非,无鬼责,得亦乐,失亦乐,我何忧哉?”生不贵贵人,不贫贫人。或尤其无别,生曰:“贵自贵尔,于我何加焉;贱自贱尔,于我何损焉。” 

                                 节选自宋濂《白牛生传》

【材料二】

数十年来,师弟子道废,鲜有推所得引人之事。执事探索古初,根据仁义,汲汲以诱拔后辈为职。虽樗朴不才如某者,亦收之于门,而告以斯道。执事于义,则师也,知己也;于恩,则拔之于恒人之中,而成之也。

                                节选自方孝孺《谢太史公书》

                       

注: ①贵:认为……高贵。②贫:认为……贫贱。③尤:责备。④执事:旧时书信中用以称对方,表示对人的敬称,先生、兄台之意。⑤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⑥樗(chū)朴不才:比喻才能低下,多用于自谦。⑦方孝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思想家。曾拜大儒宋濂为师。

宋濂人生经历

宋濂品质或形象特点

  ①  

勤奋好学

为人

     

为师

     

 

答案:

(三)(共7分)

14.答案:D     评分标准:2。选错不得分。

15.答案:乙    评分标准:2。选错不得分。

16.答案要点:①为学(为生/为弟子)   ②安贫乐道(积极乐观/待人平等)

提携后辈(悉心教导/有教无类)

评分标准:共3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2021 海淀期末

(三)阅读甲、乙文段,完成10-12题。(共7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注:①[钱思公]钱惟演,北宋大臣、文学家。后文中的宋公垂也以文学名世。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是人多以书余        虎威             成真       

B.卒获有所              于远近             孤陋寡

C.烨然神人              门庭             寒蝉    

D.以衾拥覆,久乃和      少所嗜好           困于心,衡于虑,后作  

11.翻译甲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翻译: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有所收获。

理解:“愚”是作者的自谦之词,这句话重在强调“有所闻”结果,也借此勉励马生,只要勤学好问,终能学有所成。

B.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理解:因为自己的物质条件不如“同舍生”,作者只能埋头于书本,以此忘记物质条件的粗陋给自己带来的不适。

12文中的宋濂、乙文中的钱思公等人能够学有所成,这与他们“嗜学”“笃学”分不开。此外,遍览群书、    ①          ②        ③    良好的学习方法也大大助益了他们的成材。(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案:

(三)(共7分)

10.答案:C(2分) 

11.答案:B(2分)

12.答案要点:借书抄写;向名师求教;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合理分配不同时间的学习内容。(3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2021 朝阳期末】

(三)阅读《岳阳楼记》,完成13-15题。(共7分)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酿泉酒         忠善者     一分二    见义勇

B.杂然而前陈       情言事     新代谢    慷慨

C.太守游         战则请     容不迫    心所欲  

D.游人而禽鸟乐   国怀乡     扬长而    人楼空

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理解:宴席非常丰盛,来来往往的滁州人都来向太守敬酒,所以太守喝醉了。

【乙】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

理解:太守 “醉”时既能感受到“禽鸟之乐”,又能与游人同乐;既有“同醉”之乐,又有独醒之思。

14.“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这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请你结合上文和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以民为本”的思想在欧阳修、范仲淹和苏轼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

【材料一】

麟州新罹大寇,言者多请弃之,仲淹为修故寨,招还流亡三千余户,蠲其税,罢榷酤予民。又奏免府州商税,河外遂安。

(节选自《宋史》

【材料二】

东坡为钱塘县时,民有诉扇肆负钱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事笔随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竞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

 (节选自陈宾《桃源手听》

                            

注:① [麟州新罹大寇]麟州,地名。罹大寇,遭到了敌寇的大肆侵扰。② [蠲(juān)]免除,除去。 ③ [榷酤(què  gū)]官府对酒的专卖制度。  ④ [肆]商店。  ⑤ [判事笔]判案所用的毛笔。  

答:       

 

答案:

(三)(共7分)

12.答案:D  (2分

13.答案:2分

14.答案示例:欧阳修与滁人同游,与民同乐;范仲淹免除流亡百姓赋税,使其生活安定;苏轼亲笔书写扇面,帮助小商贩偿还债款。

(共3分。欧阳修、范仲淹、苏轼的做法各1分)

 

【2021 丰台期末】

(三)阅读《醉翁亭记》,完成7-9题。(共7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甲】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乙】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丙】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渐水声      鸡犬相      鸡起舞

B.溪而渔      把酒     双喜

C.往来不      来此     聪明

D.水落石出    呼尔与之    不约

8.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甲】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在于山水之间的自然风光。

   理解:这句话点出醉翁之“醉”的深意,作者陶醉于滁州的自然美景中,可见他虽遭贬谪却能寄情山水,心境恬然。

【乙】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早上去往山中,傍晚回到家里,一天中的景色不同,游玩的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理解:对上文“山水之乐”的收束作者一日之内遍赏山间四时之,获得无尽的乐趣,心情非常愉悦

【丙】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翻译:山间的野味野菜,杂七杂八地摆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宴席啊。

       理解:这句话写太守宴席上的菜肴虽然都是就地取材,却丰盛而充满野趣,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更是别有滋味。

9.古往今来很多心系民生的官员得到了百姓的真心拥戴。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欧阳修为官有哪些爱民之举。(3分)

【材料一】

昨夏秋之初,偶得一泉于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抱,构小亭于泉侧又理其傍为教场,时集州兵弓手,阅其习射,以警饥年之盗间亦与郡官宴集 于其中。方惜此幽致,思得佳木美草植之,忽辱宠示芍药十种,岂胜欣荷山民虽陋,亦喜遨游。今春寒食,见州人靓装盛服,但于城上巡行,便为春游。自此得与郡人共乐,实出厚赐也。

(节选自《与韩忠献王书

【材料二】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①[辱宠]谦辞,屈辱身份来宠爱。②[荷]承受恩惠。③[韩忠献王]即韩琦,庆历新政的主持者之一,与欧阳修声气相投。这是一封答谢韩琦送来芍药花的回信,写此信时欧阳修40岁,始号“醉翁”。④[民便之]百姓感到安逸。

答:                     

 

答案:

(三)(共7分)

7.(2分)A

8.(2分)【乙】

9.(3分)答案示例:修建教练场,训练民兵,以防备饥年出现盗匪之患;不独享甘泉花木之美景,而与郡人同享共乐;不因求政绩而扰民;为政宽简,与民方便。

评分说明: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答出三个要点即得满分。

 

【2021 石景山期末】

(三)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第11–13题。(共8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无从书以观       专心志       闲情逸       格物 

B.慕圣贤之道       求精       老当壮       多多

C.久而乃          政通人       颜悦色       日丽

D.裘葛之          余力      路不拾       沧海

1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翻译:有时遇到他训斥呵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辩解的话。

理解:宋濂与先达相比,自知才疏学浅,家境贫寒,所以面对其训斥不敢进行辩解。与上文的“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共同突出了宋濂的谦逊好学。

【乙】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因为自己内心知足常乐,所以不感到吃的穿的比不上其他人。

理解:宋濂专注于学习,以求学为乐,所以内心充实,因而与富家子弟在一起并未因自己的生活艰苦而感到自卑,与上文同舍生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丙】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翻译:如果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理解:宋濂认为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如果学业还不精通,品德还没有养成,是因为自己学习不够刻苦专心,由此引出后文对同乡马君则的劝勉之辞。

13.青少年的马拉多纳嗜球如命,夜晚抱着足球入睡,白天用足球创造奇迹。没有一个“嗜”字,难得个中精妙。本文宋濂以叙事起笔,讲述自己“嗜学”的情形。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嗜学”的精神在车胤和张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材料一

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也。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见胤於童幼之中,谓胤父曰:“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选自《晋书•卷八十三•车胤传》)

材料二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倾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


注:①[王胡之]南平太守。②[] 白绢,这里指“用白绢做”。③[]通“抄”。

答:        

 

答案:

(三)(8

11.答案:B(2分)

12.答案:【丙】(2分)

13.答案示例:车胤在家境贫寒经常没有灯油的情况下,囊萤夜读,昼夜不停。张溥勤于抄写,虽然指掌上长了老茧,冬日每天要在热水里浸几次冻裂的手指,也要“七录”方止。

共4分。“车胤”2分,“张溥”2分

 

【2021 通州期末】

(三)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12-14题。(共7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未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冬烈风    乡僻壤    凶极恶   山水尽

B.箧曳屣    忘恩义    荆请罪   久盛名

C.余虽愚    温知新    无缘无   弄玄虚

D.慕圣贤    老当壮    精求精   相得

13.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翻译:有一些门人弟子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数更为周到,一句话也不敢辩解

理解:这句话极为传神地写出了学生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既突显了对老师的尊重,也表明了求学的艰难。

【乙】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翻译:寄居在旅店,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理解:这句话交代了宋濂在饮食方面非常艰苦,但是他丝毫不在意,因为他用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

【丙】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翻译: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生活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理解:此处作者将自己穿的缊袍敝衣和同舍生的豪华衣饰形成鲜明对比,目的是告诫马生要远离世俗、保持与世无争的心态。

14.勤学苦读,方能有所成就。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材料,简要说明“勤学苦读”的精神在宋濂、司马光和王冕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3分)

【材料一】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节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材料二】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节选自《元史·王冕传》)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②下帷绝编:这里用“下帷”与“绝编”两个典故借指读书勤奋。③曷:通“何”。

答:             

 

答案:

(三)(共7分)

12.D(2分)  

13.【乙】(2分)

14.要点:在宋濂身上体现为借书抄书,百里求师,恭敬求学,安于清贫,专心向学等;在司马光身上体现为别人游玩休息时,他仍独自刻苦读书;骑马走路、半夜睡不着仍不忘吟咏;在王冕身上体现为放牛时去偷偷听学生念书,夜里借灯光读书到天亮。(共3分。每点1分。不求全面

 

【2021 顺义期末】

(三)阅读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节选),完成12—14题。(共8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南潇湘  登峰造极  必反   目远眺

B.暮冥冥  如履冰  利多销   厚今

C.国怀乡  日苦多  大势已去   去粗取精

D.把酒风  如大敌  背山水   玉树

12.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①段景物描写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气势磅礴、水波壮阔的变化气象,又用“然则”引出提问式的议论,开启下文。

B.②③两段富有文采,作者以对偶、排比手法使两段内容形成对比,表现出不同的景象在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

C.“不以物喜,不能己悲”,这句可理解为“不因为外界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此句表明了包括滕子京在内的所有迁客骚人的共同胸怀。

D.“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可译为“(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作者用这样一句感慨表达了对古仁人崇高思想境界的向往与敬慕之情。

13.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这种忧患意识激励后代仁人志士奋发有为。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中,说明这种忧患意识各自是如何体现的。(4分)

材料一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清代)郑板桥《墨竹图题诗》

注: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②些小:很小。③吾曹:我们。

材料二

道光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请禁鸦片烟。则徐言:“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宣宗深韪之,授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檄谕英国领事义律查缴烟土,驱逐趸船,呈出烟土二万余箱,亲莅虎门验收,焚于海滨,四十余日始尽。道光二十四年,(林则徐)新疆兴治屯田。周历南八城,濬水源,辟沟渠,垦田三万七千余顷,请给回民耕种,改屯兵为操防。 (选自《清史·林则徐传》)

注:①鸿胪寺:古代官署。②黄爵滋:清代官吏,倡导禁烟的先驱之一。③韪:是,对。④趸(dǔn):整批地购入。⑤濬:疏通,挖深。

答:                                   

 

答案:

(三)(共8分)

11.D  12. C  

13.参考示例:

材料一:诗人从写竹入手,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作为 普通官吏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要是有关民众疾苦,无论事情大小,都会放在心上。这首诗体现了郑板桥为民解忧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

材料二:林则徐忧虑国家命运,在朝廷上毫不犹疑地支持黄爵滋的禁烟主张,力主内除烟弊,外抗强权,亲莅虎门销烟,体现出他迫切拯救国家于危难的民族精神与责任担当。被贬新疆,他兴修水利,开垦良田,坚持操防,这些都体现了他置个人荣辱于度外,始终将百姓及国家安危放在第一位的忧患意识。

 

【2021 密云期末】

(三)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10-12题。8分)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甲】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乙】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下列加点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书以观    专心志    学以用    闲情雅

B借藏书    狐虎威    公济私    手于人

C冬烈风    无无尽    黔驴技    其乐无 

D.持沃灌    固若金汤    浩浩汤    赴 

11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翻译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理解:宋濂按时还书,为了日后能继续借书抄录,可以看出他勤奋好学的特点,也表现了他讲诚信的优秀品质

【乙】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翻译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理解:宋濂不羡慕别人是因为家里贫穷住在客舍中,每天吃得好、穿的暖能够学到知识,内心感到很满足。

12.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王守仁的求学之道与。(4

【链接材料】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取材于王守仁《勤学》)

【注】①确:确实,踏实。 ②抑:低调。 ③侪(chái)辈:同辈。 使:假使。持重。无能自处: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乐易:乐观和蔼,平易近人。

答:________

 

答案:

(三)(8分)

10.(2分)  B 

11.(2分) 【甲】

12.4分)

①勤奋《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因家贫没有书读,借书抄录,天气寒冷也不懈怠不在乎衣食住宿等物质条件,专心求学《勤学》中王守仁强调,求学一定要勤奋踏实、谦逊低调。

②虚心求教《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向师傅求教,态度恭敬有加遇到师傅训斥礼节更加周到。《勤学》中王守仁强调做人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乐观和蔼,平易近人。

 

【2021 平谷期末】

(三)阅读《醉翁亭记》,完成10-12题。(共8分)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甲】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乙】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于泉上     居高下    如深渊    危受命

B.之者谁     落孙山    不一文    过其实

C.山间之暮   令夕改    秦暮楚    发夕至

D.佳木而繁阴 外慧中    山清水    眉清目

11.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醉翁的情趣不在饮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理解:太守来此,游山玩水是他的情趣追求,饮酒不是他的情趣追求。

【乙】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理解:这句话承接上文描写四季美景,领起下文太守与百姓宾客一同游山的无尽快乐的内容。

12.“心系天下”是中华传统美德。欧阳修做太守,心里想的是百姓,治理滁州有方,而后与民同乐。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心系天下”在苏轼和于成龙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材料一】

(苏轼)徙知徐州①。河决②曹村,汇于城下,城将败③。轼曰:“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轼诣武卫营,筑东南长堤。轼庐④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⑤其城,安⑥其百姓。

(取材于《宋史·苏轼传》)

【材料二】

顺治十八年,(于成龙)授⑦广西罗城知县。到官,召吏民拊循⑧之,申明保甲。盗⑨发即时捕治,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⑩。

                                 (取材于《清史稿·于成龙传》)

                    

注:①[徙知徐州]到徐州任太守。②[决]决堤。③[败]冲毁。④[庐]搭起茅屋。

⑤[全]保全。⑥[安]使(百姓)平安。⑦[授]被任命。⑧[拊(fǔ)循]安抚。⑨[盗]强盗。⑩[大治]政治修明﹐局势安定。

答:           

 

答案:

(三)(共8分)

10答案:C(2分)

11答案:乙(2分)

12答案示例:苏轼做徐州太守,心里想的是百姓安危,黄河决口,号召大家共战洪水,合理布置,筑建堤坝;自己建茅屋,守护大堤,保一城百姓平安。于成龙做罗城 知县,心里想的只有百姓疾苦,到任缉捕盗贼,百姓安居乐业,之后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罗城得以政治修明﹐局势安定。(共4分。苏轼表现,2分;于成龙的表现,2分)

 

【2021 昌平期末】

(三)阅读《岳阳楼记》,完成11—13题。(共6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岳阳楼之大观    雄伟壮观   天下奇观    蔚为大观  

B.连月不        茅塞顿开   开门见山    遍地花      

C.国怀乡        扬长而去   大势已    伪存真

D.春景明        风日丽   政通人和     随声附

1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属予作文以记之。

翻译: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理解:写出了作者写此文的缘由是应朋友滕子京之邀约,记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事情。

【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理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古仁人的览物之情,进而引出下文的忧乐观。

1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苏琼哪些行为体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2分)

【链接材料】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

(节选自《北齐书·苏琼传》) 

注:①[天保]北齐文宣帝年号。②[]借。③[推]审查。④[纲纪]人名,郡中的小官。⑤[虽矜饥馁]虽然是怜惜这些灾民。[使]使臣。

答:________

 

答案:

(三)(共6分)

11.答案A(2分)

12.答案乙(2分)

13.答案示例苏琼关心人民疾苦,将自己借来的粮食分发给饥民;不怕因此获罪,敢于为民请命,敢于担当;他的的言行正是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的现实写照。(2分)

 

【2021 大兴期末】

(三)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11-13题。(共8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可得    才德备      优      听则明    

B.行之人     中崩殂      得多助      任重

C.乞人不     不置辩      竹头木      鄙夷不

D.于我何    弗敢也      山不增      大王

12. 请从下列【甲】【乙】两种说法中任选一处,做出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结合原文语句说明理由。(2分)

【甲】孟子认为,人人都有羞恶廉耻之心,所以人人都能做到舍生取义。

判断:______

    理由:______

   【乙】孟子认为,即使要接受优厚的俸禄,也必须合乎礼义的要求。

判断:______

    理由:______

13.“义”意蕴丰厚。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舍生取义”在颜真卿和李邈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4分)

材料一

真卿仕历四朝,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李希烈反,诏卿慰之,群臣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之诱,责李元平之过。希烈怒,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胁而毫无怵于心。阅二十月,卒缢诸蔡州。

(取材于《史林测义》,有删改)

材料二

李邈,守真定。金人至,相持四旬。城破,赴井,左右持之不得入。斡离不胁邈拜,不拜;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将死,色不变,南向再拜,端坐就戮。燕人为之流涕。

                                            (取材于《宋史• 忠义传》,有删改)

__________________

注:①[杞]卢杞,唐朝宰相、奸臣。 ②[朱滔]唐朝中期割据军阀。 ③[李元平]失汝州被俘,投降李希烈。 ④[斡离不]完颜斡离不,金太祖第二子。

答:______

 

答案:

(三)(共8分)

11.答案:A

(共2分)

12.答案示例一:

【甲】判断: ×  

理由:原文“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句告诉我们,孟子认为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舍生取义。所以【甲】句说法错误。

答案示例二:

【乙】判断: √   

理由:原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一句告诉我们,孟子认为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接受的人没有益处。【乙】句说法与上述原文语句表达意思一致,所以正确。

(共2语句1分,理由1分

13.答案示例:

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被派去劝李希烈时,拜谢皇命后立即就起程出发了(1分);在李希烈处,怒斥责骂朱滔、李元平等人,不惧胁迫,终被杀害1分

李邈守卫真定,坚守四十多天,城破后想以死殉国(1分);被俘后,李邈不惧胁迫,即使被火烧也坚决不向金人臣服,被杀害之时,面不改色,南向拜别后,从容赴死(1分)。

(共4分。每点1分)

【链接材料一】参考译文:

颜真卿做官历经四代皇帝,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李希烈造反,下诏书派遣颜真卿去劝慰李希烈,其他的官员听了都大惊失色,颜真卿拜谢皇命后就起程出发了。到了李希烈的住所,怒斥朱滔的利诱,责骂李元平的过错。李希烈愤怒了,挖坑准备活埋他,后又堆起干柴想要烧死他,多种胁迫都不能让颜真卿有丝毫的害怕。经历了二十多个月,最终他被勒死在蔡州。

【链接材料二】参考译文:

李邈,镇守真定。金人到了,相持四十天。城池被攻破,李邈将要投井而死,身边的人拉住他,他才不能投井。斡离不胁迫李邈下拜,李邈不拜;用火烧他的胡须和眉毛以及两条大腿,他也不顾惜。将要死的时候,李邈面色不变,面向南拜了两拜,端坐着接受刑戮。燕人为他流泪。

 

2021 门头沟期末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9~11题。(7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师名人     果累累

B. 经叩问     固己见

C. 德隆     梅止渴

D. 援疑     文彬彬

10.联系语境,对句子翻译及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翻译:抄写完毕,走着把书送还给人家,不敢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理解:“走”“稍”两词写出了作者对还书时间的严格遵守,也正是基于此,才有了后文“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的结果。

B.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翻译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脸色更为恭敬,礼节更为周到,不敢说出一句话来辩解;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

理解这一句写出宋濂求师问学之难。他所求的老师面对门人弟子并不和颜悦色,有时甚至会训斥学生,但为了能够继续请教,宋濂故意装出恭敬谨慎的表情。

C.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翻译:深冬,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着,大雪有几尺深,我脚上的皮肤被冻裂了都不知道。

理解:这一句写出宋濂在投师求学路上的艰难,以环境的恶劣来凸显人物志向的坚定与可贵。

11.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概括出它们分别体现出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哪三个方面的美德?(3分)

【链接材料

归鉞1,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罪过鉞,父大怒逐之。鉞数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鉞依依户外,俯首窃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鉞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后大饥,母不能自活。鉞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从之。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节选自归有光《归氏二贤传》选文有改动)

[注]①[归鉞yuè]人名。② [依依]依恋的样子。③ [饥]饥荒,年成不好。

【链接材料

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节选自《后汉书·范式传》选文有改动)

[注]①[馔zhuàn]饭食。

答:                

 

答案:

(三)(7分)

9.A(2分)

10.C(2分)

11.刻苦勤奋求学;孝亲;讲求诚信评分:3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21 房山期末】

(三)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9-11题。(共7分)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甲】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丙】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经叩问/迷不悟      无艳意/名而来

B.持沃灌/赴蹈火      稍降辞/喜形于

C.圣贤之/中崩殂      久而乃/春景明

D.  /投无路      冬烈风/理屈词  

10.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甲】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翻译: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理解:因为人们都知道“我”小时候就“好学”但又家境贫寒,所以愿意帮助我。

【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翻译:又忧虑没有大师、名人交往。

理解:因为家里贫穷,又担忧没有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所以作者在成年后才想办法去学习。

【丙】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所以)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理解:虽然与同舍生相比自己的生活贫困艰难,但作者独得其乐,这也正是他最终能学有所成的原因

11.宋濂与王冕的求学过程有相似之处,其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点请结合上文下面链接材料分别加以说明。(3分)

【链接材料】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节选自宋濂《王冕传》)

                          

注:①诸暨:古地名,今浙江省诸暨市。②蹊:践踏。③曷:为何,为什么。④策:通,书本。⑤恬:心神安逸。⑥

韩性:字明善,会稽(今属浙江绍兴)人,大学者。

                      

 

答案:

(三)(7分)

9.答案:B(2分)

10.答案:丙(2分)

11.【答案示例】最打动我的是他们都非常勤奋。宋濂在冬天手指不能屈伸的情况下借书抄书(成年后到百里外问师求教,寒冬季节行走在数尺深的大雪里四肢被冻僵);王冕每晚看书到天明。

【答案示例二】最打动我的是他们热爱学习。宋濂没书就借书、抄书没有老师就到百里外求师;王冕“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忘了放牛的事,即使被父亲责打也“复如初”,在寺庙读书时,庙里的土偶“狞恶可怖”,他虽然年纪小,但“恬若不见”。

评分标准:共3分。答出相似之处即可给1分,结合二人的具体表现分别说明各1分。

 

【2021 燕山期末】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文后10--12题。(9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0.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前人之述矣                     

(2)连月不                         

11.翻译句子。(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12.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之情,又写了古仁人之情。这两种情各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                   

 

答案:

(三)

10.(1)详尽;  (2)天气放晴。  评分:2分,各1分。

11.(1)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2)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   评分:4分,每项2分。

12.迁客骚人之情是,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之情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者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来写,可以突出古仁人的高尚品质,也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评分: 3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