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山东一模古诗鉴赏汇编

山东省历年语文期末一模二模试卷汇编(持续更新)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范文

2020年全国Ⅰ(河北河南安徽山东山西湖南湖北江西广东)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全国Ⅱ(内蒙吉林宁夏新疆甘肃西藏辽宁重庆)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全国Ⅲ(云南四川广西贵州西藏)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考精品讲义集

考场中的诗人之魏晋诗人诗歌鉴赏

考场中的诗歌之初唐四杰生平与不甘人后的古诗气象

议论文的写作结构

考场中的诗歌之唐诗的豪迈与悲伤

古文中的孔子与作文写作运用

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青岛市 5月统一质量检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越王勾践墓   柴望【注】

秦望山头自夕阳,伤心谁复赋凄凉?

今人不见亡吴事,故墓犹传霸越乡。

雨打乱花复道,乌翻黄叶下宫墙。

登临莫向高台望,烟树中原正渺茫。

[注]柴望,字仲山,号秋堂,南宋爱国诗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将勾践与南统治阶级进行对比,一古一今、一正一反,构思巧妙。

B.首联即景抒情,落日余晖洒满秦望山头,一丝暖意冲淡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C.颈联虚实相生,将眼前最物与想象中的“复道”“宫墙”相结合,富有沧桑感。

D.尾联“登临莫向高台望”一句,别出蹊径,将诗人目睹中原时的痛苦巧妙地传达出来。

16.本诗与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都借助历史人物表情达意,但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5.B

16.相同点:

(1)都表达了对著名历史人物的景仰之情,并渴望像他们那样建功立业。

(2)都用历史人物与当权者进行对比,抨击当权者的昏庸无能。

不同点:

柴诗感慨当今再无像雪耻复国的勾践这样的英雄人物,流露出收复失地无望的迷茫与伤感:陆诗以诸葛亮自比,抒发壮心未遂、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

济宁市5月模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题睦州乌龙山禅居

方 干

曙后月华犹冷湿,自知坐卧逼天宫。

晨鸡未暇鸣山底,早日先来照屋东。

人世驱驰方丈内,海波摇动一杯中。

伴师长住应难住,归去仍须入俗笼。

【注】方丈:一丈四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即禅寺中住持之居室或客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天色破晓后的月光冷湿、居所逼近天宫,极言禅居之所地处湿寒,山势高峻。

B.山上已日照东墙,山下晨鸡还未报晓,表明两处差异悬殊的同时,也为后文抒情张本。

C.诗人虽有出家禅居的想法,但又恐禅师不会应许,无奈还得回到令人烦忧的世俗之中。

D.这首诗写景生动,抒情自然,借寻常物象传达出真实的感受,语言清丽而又含蓄隽永。

16.诗的颈联有什么含意?在结构上有着怎样的作用?(6分)


15.C(“长住”未必是想出家,“难住”也并不是因为“禅师不会应许”)

16.含意:居于斗室之中想起人世间的奔波辛劳,就像看一杯水中起伏的波澜,看上去轰轰烈烈,其实微不足道,表现出一种超然达观的心态。

作用:承上启下,由前面的写景转入后面的议论抒情,禅居赏景后,心有所悟,油然生情;为尾联的抒发胸臆作铺垫,正因有了参悟,才会怀有“长住”的愿望和“入俗笼”的无奈。(6分。含意和作用各3分)

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5月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岭南江行

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述,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注] 本诗作于元和十年诗人因谗言被贬赴柳州途中。黄茆:黄茅草。蛟涎:蛟龙的口液,这里指水蛭。射工:射工虫,传说能含沙射入影以杀人。飓母:南方秋夏间,一种象征飓风即将来临前的云气。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描写瘴气弥漫的江水蜿蜒南去隐入云烟,想象遍地黄茅的尽头是大海。

B.诗歌中间两联将所见所感和神话传说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C.象迹、蛟涎、射工、飓母含蓄反映了作者被贬的复杂心情,为尾联抒情蓄势。

D. 本诗将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语言冷峻奇诡,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面貌。

16.本诗意蕴深婉,没有直接抒发迁谪之意而迁谪满纸,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15. D (尾联语言浅显直白,面非冷峻奇诡。)

16. (1)首联写隐人云烟、充满瘴气的江水,极目远眺,想象长满黄茅的大地尽头应该就是大海了。暗指贬滴之地偏僻荒凉。

(2)中间两联用象迹,蛟涎、射工、飓母四种事物,曲折反映出当地的荒凉落后和自己处境的险恶,含蓄表达了诗人贬谪南来充满忧俱的复杂心情。

(3)尾联写虽因谗言被贬忧虑之事很多,但诗人不想虚度光阴,想在被贬谪之后有所建树。(共6分,每点2分。)


淄博市4月模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徙倚【注】陆游

渔扉夕不掩,徙倚欲三更。

月正树无影,露浓荷有声

峥嵘岁将晚,悄怆恨难平。

坐念中原没,男儿恐浪生。

【注】徙倚:徘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诗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法,既写徙倚所见,又写徙倚所思。

B.本诗首联紧扣题目"徙倚”,既交代了徙倚的时间,又暗示诗人的境遇。

C.本诗颔联写树木隐匿在昏暗的夜色中,寒露侵衣,营造了清冷阴森的意境。

D.回顾往昔,作者慨叹时光易逝,内心怅恨不平,悲伤和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16.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此联与《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相比,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6分)


【分析】(1)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题目,几乎涵盖了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分析时不能笼统地答表达了作者或感伤或愉悦的感情,要做具体说明,再结合所涉及到表达思想感情的诗句做具体的分析。

【解答】(1)C.“树木隐匿在昏暗的夜色中”与原文不符,诗句“月正树无影”说的是月光皎洁,所以“昏暗的夜色”不对。“清冷阴森”与原诗意境不符,应是营造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意境。

(2)尾联“坐念中原没,男儿恐浪生”写的是诗人眼睁睁地看着中原沦陷,内心惆怅,唯恐自己就这样虚度一生而默默无闻。“坐念”一词表现了诗人的无能为力,但又“念”,想着能为朝廷、国家做些事情,仍然还有建功立业的愿望。而《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两句主要抒发的是对自己对于朝廷军队能北伐成功、收复中原的期待,表现了诗人人到暮年仍然忧心国事的情感。


答案:

(1)C

(2)因为挂念陷没的中原,内心怅恨,担心自己虚度一生。“坐念”一句表达了对中原陷落的悲痛,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愿望;“王师”一句则表达了对后世北伐成功的期待。

【点评】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等。其中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方式,而抒情方式是诗歌中重要的表达方式。表达技巧的一般答题思路是:准确地判定手法,然后对手法进行解说,最后指出表达效果。而表达效果的表述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内容本身,一是所表达的情感。

威海市4月模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夜坐池上

朱槔

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

斗沉北岭鱼方乐,月过秋河雁不来。

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

明明独对苍华影,莫上睢阳万死台。

[注]朱槔:南宋诗人,长年隐居,历经金兵南袭、靖康之乱。睢阳: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巡每誓师,嚼齿穿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点明诗人来到池塘乘凉的时间,不知不觉间已离开坐席来到池边多次,可见诗人追凉心切。

B.颌联中“鱼方乐”“雁不来”借用典故,表面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实则暗含着雁书未达的惆怅。

C.颈联想象新奇,翠树答话,红花劝酒,以拟人手法生动写出池边枝繁叶茂、红花掩映的热闹景致。

D.全诗无一“夜”字,却通过“落日”“斗沉”“月过”等意象,体现夜色渐深,

从而照应题目。

16.有人认为,尾联用典看似突兀,实则合乎情理、意味深长。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用了那些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解答】(1)C.曲解文意,错在“枝繁叶茂”和“热闹景象”这个地方。原句“疏翠庭前供答话”中“疏翠”说明枝条稀疏了,并不繁密;既然是“疏翠”“浅红”说明景象并无“热闹”的氛围。

(2)尾联用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嚼齿穿龈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过着苟安的现状的愤慨。表面上颈联是写诗人在庭院的闲居生活,但其实是反衬了当朝统治者的昏聩无能,真正有志之士和力主抗金的官员,得不到重用,表达了他们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所以用此典故并不是突兀,反而别有深意。同时,“莫上”二字,其实是反语,内心还是渴望杀敌立功的,怎奈“雁不来”,即喻指朝廷出兵征讨金兵的音讯杳无,所以诗人借此典故委婉、巧妙地抒发了内心愤懑不平的情愫。


答案:

(1)C

(2)诗人在描绘闲居生活后突然提到“睢阳万死台”,看似突兀,实则体现他“闲 而不静”的心理状态。“莫上”为反语,写自己并非不想“上”,只因统治者偏安一隅,自己虽有心效力却报国无门,表达诗人年华老去无所事事的寂寥。此意在颔联也有暗示。“雁不来”,表明期盼的音信并未传来,暗示诗人虽超然尘世却仍期盼国土收复的复杂心境,为尾联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故而合乎情理。

【点评】阅读古诗文做到五必看:

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临沂市4月一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野老

杜甫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写草堂之景,诗人以宁静的心境去观照外物,充满了村野之趣。

B.后四句脱离写景转入抒情,字里行间展示了一位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

C.这首诗作者看似平静的心中却充满了无奈,是一种更为深沉的哀痛。

D.这首诗很好地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忧国忧民之情贯穿始终。

16.赏析本诗“片云何意傍琴台?”一句。(6分)


【分析】(15)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16)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要分析出炼字或手法方面的特点,结合诗句分析表达和传达的感情。

【解答】(15)B.“脱离写景”分析错误,末句“城阙秋生画角哀”也是写景,以景结情。

(16)“片云何意傍琴台?”中以浮云比喻自己,浮云漂泊不定,比喻自己蜀中漂泊滞留。另外借景抒情,看似写浮云依傍琴台,深婉含蓄,实则传达出自己孤身漂泊在外的孤独、报国无门的伤感。另外运用反诘的语气,更加突出自己流寓他乡的无奈孤独之情。


答案:

(15)B

(16)“片云”用以自喻,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却滞留蜀中。

借景抒情。云傍琴台,本是自然现象,其实正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报国无门的痛苦。

运用疑问(反问)语气,突出强调了诗人的迷惘与无奈。


译文:

 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我正在草堂前的江边漫步观赏,柴门歪歪斜斜的却自然而然的正好迎着大江。而那边澄碧的百花潭种渔民们正欢快的下网捕鱼呢,连那一艘艘商船也映着晚霞,纷纷在此靠岸了。我想到那返回故里的路途,然而剑门失守,不尽归路断绝,整个局势都是那样危急,使人忧念日深,可我这浮云般的漂泊之身却滞留蜀中。去年洛阳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复,而西北方面的吐蕃又在虎视眈眈,蜀中也隐伏战乱的危机听那从萧瑟秋风中的成都墙头传来的画角声,凄切悲凉。


赏析:

 首联,概括写草堂周围环境,文笔简单随心,开头“野老”二字,是诗人自称。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此时诗人正在草堂前的江边漫步观赏。“柴门”一句妙在写得毫不费力。这个柴门好像是随意安上去的,既然江流在这里拐了个弯,诗人就迎江安个门,方位不正也无所谓,一切任其自然。

 颔联,写草堂之外人的活动和江村的景色,笔触悠闲疏淡,诗句好像信手拈来一样。澄碧的百花潭中,渔民们正在欢快地下网捕鱼。也许因为江流回曲,适于泊舟,那一艘艘商船也映着晚霞,纷纷在此靠岸了。

 诗的上半部分,是诗人野望之景,出语纯真自然,犹如勾画了一幅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整个画面充满了村野之趣,传达了此时此刻诗人的闲适心情。诗的前四句所写之景,好像诗人自身融入到客观世界,写出的意境恰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所说的“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首诗的前四句,诗人心境淡泊闲静,完全陶醉于优美的江边晚景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然而诗人并不是一个超然物外的隐士,久望之下,竟又生出另一番情思来了。诗的后半部分转入抒情后,仍未脱离写景,但是带有主观感受,正如《人间词话》中“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这里的景物,无论是云彩还是城阙,是秋色还是角音,都浸染了诗人哀伤的感情色彩。两种境界,互相映衬,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颈联,“长路”承上“贾客船”而来,接得极自然。正是这些“贾客船”,扰乱了诗人平静的心境,令诗人想起那漫漫长途。这“长路”首先把诗人的思绪引向大江南北,那里有诗人日夜思念的弟妹,诗人常想顺江东下。由此又想到另一条北上长安,东下洛阳,重返故里的“长路”。然而剑门失守,不仅归路断绝,而且整个局势紧张危急,使诗人忧念日深。在这迷惘痛苦之中,诗人仰头见到白云,不禁感慨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却留滞蜀中,首先是因为战乱未平,兵戈阻绝,其次,这也是诗人对那些把诗人赶出朝廷,剥夺了诗人为国效力的机会的人的愤慨。诗人借云抒情,深婉含蓄,表达了诗人流寓剑外、报国无门的痛苦,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迷乱心情。

 尾联,传出了诗人哀愁伤感的心情。诗人感叹去年洛阳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复,而西北方面吐蕃又在虎视眈眈。蜀中也隐伏着战乱的危机,听那从萧瑟秋风中的成都城头传来的画角声,十分凄切悲凉。全诗以此作结,余味无穷。

 整首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当诗的上半部展现出那幅江村图时,诗人似乎是忘情于自然了,到了下半部,才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原来诗人的闲适放达,是在报国无门的困境中的一种自我解脱,这种超脱是平静之下的深沉的无奈和哀痛。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德州市4月一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

刘禹锡

海天杀气薄,蛮军部伍嚣。

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

围合繁钲息,禽兴大旆摇。

猜鹰屡奋迅,惊鹿时踢跳。

瘴云四面起,腊雪半空销。

箭头馀鹄血,鞍傍见雉翘。

日暮还城邑,全笳发丽谯。

注:莫徭:即现时瑶族。丽谯:城门更楼。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的题目即已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诸多要素,一个“观”字统领起全诗。

B.猎场围合铜停敲,旌旗四处摆动,既紧张更有序,与开篇时的人声鼎沸杂乱喧嚣不同。

C.诗人并未直写所获猎物多少,但透过箭头余血和鞍旁雄羽便可推知一二,反更有韵味。

D.本诗写观猎不只表现瑶民围猎的欢乐,更有对这一民族勇敢豪放精神的讴歌与颂扬。

16.本诗写景极具画面感,诗人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二)(9分)

15.(3分)B  解析:“嚣”并非“杂乱喧器”,而是“强悍”之意。开篇大处着墨,极力渲染出猎时的气势和热烈紧张的气氛。

16.(6分)视听结合:钲声、犬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红叶黑土,大旗猎猎,色彩鲜明。动静结合:围猎时的旗摇钲鸣、犬跃鹰飞,人奔鹿跳猎;猎后还城时,日暮人寂清笳起。二者巧妙融合,共同构成一幅生动的瑶民集体节日围猎图。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如“远近结合”“有虚有实”等,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日照市4月一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经五丈原

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注】象床宝帐:五丈原诸葛亮祠庙中神龛里的摆设。谯周: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铁马”“云雕”“柳营”写出蜀军飞速北进、直逼长安、威震中原的气势。

B.“天清杀气”,既点出秋高气爽的季节,又暗示战云密布,军情十分紧急。

C.“妖星照渭滨”暗写诸葛亮去世。相传诸葛亮死时,有大星坠落渭水之南。

D.诸葛亮之死让昏庸的后主醒悟过来,但北伐中原的大业依然没有取得成功。

16.本诗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15.D 

16.诸葛亮祠庙的摆设默默无语,表达对诸葛亮死去的痛惜。诸葛亮逝后,谯周却成为重臣,表达对统治者的讽刺。谯周的卑劣、后主的昏庸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形成对比,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追怀。

【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意思答对即可。


聊城市高考模拟试题(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鹧鸪天•博山寺作

辛弃疾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注]该词作于作者40岁左右遭谗落职之时,语出《世记新语•品藻》,表达坚守自我的志向。语出杨罐《法言•问神》,表达不依权贵之意。语出《丐论》:“古人乡无君子,则与云山为友;里无君子,则与松竹为友;座无君子,则与琴酒为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词开篇不凡,以抒情、议论起,“厌”字显示词人流连周围的山水时间之多。

B.词人用《庄子》里的典故,要安于平淡的生活,做不材之材以终其年,怨辞反说。

C.下片表明自己不改变本性去迁就别人,人生历尽世事,还要归于田园,躬耕田亩。

D.本词有含蓄抒情,借典故抒怀,风格超然闲逸表明归隐之由、归隐之乐。

16.本词最后两句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词分析。(6分)


(二)15.D(字面上是超然闲逸之词,实则包含着对当权者的激愤与积怨)

16.最后两句说松竹是我的真朋友,花鸟是我的好弟兄;意托于松竹花鸟,表明守君子之志的意向,其中也包含着作者对仕途人情的戒畏。


潍坊市昌乐县4月模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雨晴至江渡

柳宗元

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渡。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愚溪:柳宗元出于被贬逐的愤激,自称为“愚”,并把居地永州冉溪改名为“愚溪”。浮槎(chá):水中浮木。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诗首句点题,为下文具体描写所见的江渡景象做铺垫。

B.柳诗末句,写洪水落后,浮槎高挂,一片萧条冷落景象。

C.韦诗末句“舟自横”是说雨后无人撑船,无法渡过涧口。

D.两首诗同写傍晚渡口,一写水落,一写潮涨,各有寄托。

16.贺裳《载酒园诗话》说“韦真有旷达之怀,柳终带排遣之意。”结合两首诗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分析把握诗人感情的能力。要结合诗歌注解以及关键的传情达意的诗句进行分析。

【解答】(1)C.“是说雨后无人撑船,无法渡过涧口”分析有误,韦诗中写渡口的小舟,在水面任意地、不定向的浮荡、漂游,表现出诗人的随意自适、怡然自得。

(2)点评语中关键词为“旷达”“排遣”。柳诗排遣之情体现在何处?诗人此时被贬,内心激愤。久雨之后天放晴了,一人独自来到江边,看到的是伤感之景,漂浮的木筏散乱,有的挂在枝头。洪水太大,把村旁的小路都淹没了,此时才露出。表现的是被贬的郁闷与痛苦以及对百姓遭遇的同情。诗人参加“永贞革新”,一心为国,现在被贬到边远之地,匡扶社稷的壮志不得申。韦诗体现的是“旷达”,写景展现的是暮春之景。有幽草,有黄莺欢快的啼鸣声,还有渡口,自由飘荡的小舟,这些都表现出诗人闲适心境,展现的是一种怡然自得和乐观豁达之情。


答案:

(1)C

(2)柳诗写久雨初晴,诗人独自一人到江边来散步,看到漂浮的木筏散乱,有的高挂在树的枝头。表达了诗人久雨蛰居、远谪漂泊的孤独、郁闷、苦痛,作者同情百姓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感叹自己空有经国济世的抱负,却又无法施展的愤激心情。韦诗写暮春景物,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幽草,深树,自横的渡口小舟,透出境界的幽冷,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莺啼婉啭,野渡舟横,以动写静,打破了沉寂和悠闲,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柳诗译文:

雨后初晴想到远处的江边散步,日落西山独自走向愚溪渡口。

只见洪水消退,村旁的小路重现,漂浮的木筏散乱,有的高挂在树的枝头。


赏析:

  柳宗元的《雨晴至江渡》,只有短短的四句话,二十八个字。初读起来好像很容易理解,诗的前两句,写他在雨后初晴的一天傍晚,独自到江边散步。后两句写他在愚溪渡口旁,雨停水退后所见到的景像。

  河里的洪水太大,大到连村旁的小路都被淹没了。而且,水中漂浮的木筏,也被冲散了,有的高挂在岸边的树枝上。说明这场雨下得太猛,下得太久,自己在屋里憋的时间太长了。久雨初晴,才迫不及待地要到江边来走一走,放松放松自己被压抑的心情。第二句中有一个“独”字,用得非常巧妙,不仅是写实,也是写虚。写实,是指他独自一人到江边来散步;写虚,是指当年一起参加“永贞革新”的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都被发配到偏远的州府,自己孤身一人来到永州,势单力薄,难以再成气候。第四句中有一个“在”字,用得鲜活。因为木筏所处的位置,应该漂浮“在水中”,此刻却被漫天洪水冲到岸边的树上,“在高树”三字,让人叹然思然,不胜感慨。真是几多凄凉,几许伤感。

  永州,在湖南省的西南部,每年的春夏两季,雨水格外繁多。柳宗元曾经写过一篇《舜庙祈晴文》,其中有几句的大意是:“浓云密布,阴雨连绵,洪水泛滥,不仅河岸崩塌,而且冲断河堤,淹没了稻田和菜地,百姓遭灾,苦不堪言”。因此,祈盼舜帝体恤民情,赶快诛杀妖龙,驱散云雾,使阳光重新普照大地,不再让雨水危害百姓。结合这篇文章,再读《雨晴至江渡》,反复咀嚼,诗人久雨蛰居之苦、远谪漂泊之痛、同情百姓遭遇的忧患意识、感叹自己空有经国济世的抱负,却又无法施展的愤激心情,皆在不言之中,凸显出来。诗人采用了小中见大、平淡之中寓含深意的写作手法,从表面上看来,四句都是写景,其实字字皆在抒情,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幽谷里生长的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鸣的黄鹂。

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赏析:

 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选项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