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文言实词”分组练(四)
“高频文言实词”分组练(四)
第一组:见、书、绝、穷、安、过、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每小题3分)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节选自《与荆南乐秀才书》,欧阳修)
9.与“屡辱见过”的“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图穷而匕首见 B.冀君实或见恕也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解析:选B 文中的“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B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出现。C项,用在动词前表示被动,相当于“被”。D项,动词,召见,接见。
10.与“田秀才西来,辱书”的“书”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 B.乃丹书帛曰
C.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D.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解析:选A 文中的“书”意为“书信”,活用为“写信”,A项与之相同。B项,动词,书写。C项,名词,书籍。D项,名词,文字。
11.与“当之未暇答,宜遂绝”的“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D.以为妙绝
解析:选C 文中的“绝”为动词,断绝(往来、交往),C项与之相同。A项,隔绝,阻绝。B项,动词,横渡。D项,达到极点。
12.与“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的“穷”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复前行,欲穷其林
B.穷予生之光阴以疗病梅也哉
C.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解析:选D 文中的“穷”意为“不得志、不显达”,D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走到……尽头。B项,动词,穷尽。C项,困窘,处境困难。
13.与“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的“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既来之,则安之
C.然后得一夕安寝 D.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解析:选A 文中的“安”意为“怎么”,A项与之相同。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C项,形容词,安逸,安稳。D项,动词,安抚,抚慰。
14.与“此似有所过听也”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C.以其境过清 D.今公子故过之
解析:选C 文中的“过”意为“过分、过于”,C项与之相同。A项,名词,错误,过失。B项,动词,责备。D项,动词,访问。
15.与“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的“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私见张良
D.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解析:选D 文中的“私”意为“私交、私利、私事”,D项与之相同。A项,私人的。B项,动词,偏爱。C项,私下里,偷偷地。
参考译文:
欧阳修叩首禀告秀才足下。前些时候,我乘船从江上往来,多次让你屈尊过访。又劳你送自己所作的诗文一篇,并先以书信通报,作为登门访我的见面礼。田秀才从西边来,承蒙你寄信问候;后来,我家仆人从江陵府回夷陵县,又带来你的信。我是个获罪的人,大家都厌弃我,而你却如此以礼相待,我怎么担当得起!你来了信,我没有来得及回复,本应因此断绝往来,可是又劳你再次给我写信;再次来信又没有答复,就可以绝交了,可你还是来信。这是何等殷勤啊!像我这样的人,是天下不显达低贱的人,怎能使你恳切到这种程度呢?我想这是由于你勤学好问,急于为自己谋求进取吧。然而承蒙你索取我所作的诗文,这恐怕是你误听了有关我的言过其实的传闻了。我年少的时候,决心从进士的途径被举荐于官府,因而学作诗赋,准备参加按规程举行的科举考试,共考了三次才中进士。因为与各方面的士人君子相识的很多,所以往往能说出我的名字,又因为大家相从游学,私人交情很好,有的人便过分夸赞我的文章。因此使你听到我的虚名,便想看看我写的诗文,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吧。
第二组:知、患、爱、或、卒、行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每小题3分)
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旋复有余,则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益不复爱惜。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李顺反,攻围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节选自《苏廷评行状》)
16.与“略知其大义”的“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其真不知马也
解析:选B 文中的“知”意为“知道,懂得”,B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主持、管理。C项,通“智”,智慧。D项,动词,识别。
17.与“急人患难,甚于为己”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宣子骤谏,公患之 B.享国日久,内外无患
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D.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解析:选B 文中的“患”意为“困难、祸患”,B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厌恨。C项,动词,忌讳。D项,动词,忧虑、担心。
18.与“益不复爱惜”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B.吴广素爱人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解析:选C 文中的“爱”为动词,爱惜、吝惜,C项与之相同。A项,喜欢。B项,动词,爱惜、爱护。D项,喜爱、宠爱。
19.与“小人或侮欺之”的“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云霞明灭或可睹
B.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D.一食或尽粟一石
解析:选D 文中的“或”意为“有时、偶或”,D项与之相同。A项,也许,或许。B项,如果。C项,有的……有的……。
20.与“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的“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B.五万兵难卒合
C.初,鲁肃闻刘表卒
D.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解析:选A 文中的“卒”意为“最终、终究、终于”,A项与之相同。B项,通“猝”,突然,仓促。C项,动词,死。D项,名词,士兵。
21.与“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的“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B.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赵王畏秦,欲毋行
解析:选B 文中的“行”意为“将、将要”,B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行走。C项,名词,行为,品行。D项,到……去,前往。
参考译文:
祖父,名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祖父幼年时豁达开朗,不拘礼法,读书只求大体了解文中的要旨,就放弃不读。他为人谦逊,乐善好施,急人所困,甚于对待自己。衣食稍微有了结余,就增加日常开支,或者把财物施给他人,立即用完。因为这个(他)多次在饥饿寒冷中过着穷困的生活,然而始终不后悔。不久又有了盈余,(他)就说:“我本来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困住人。”更加不再吝惜(钱财)。灾荒之年,(他)卖掉自己的田地来救济饥饿的人,丰收后,那些被救济的人准备偿还他,祖父说:“我本来自己就有卖掉它的想法,并不是因为你们的缘故啊。”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人,(祖父)都径自与他们谈笑,且敞开心扉,相谈甚欢。小人有时侮辱欺负他,祖父终没有惩治他们,人们也不能揣测他的心理。李顺叛乱,围攻眉州。祖父当年二十二岁,每天拿着兵器登上城楼。恰逢他的父亲病逝,叛贼围攻更加紧急,城里的居民彼此看着对方哭泣,没有再活下去的念头。可是祖父独自办理丧事执守礼节,竭尽哀思就像平常一样。太夫人非常担忧,祖父打起精神慢慢宽慰她说:“朝廷终究不会放弃我们,蜀州的叛贼将要被打败了。”
第三组:疾、是、说、信、修、相、使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每小题3分)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
(节选自《管子》,有删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22.与“凡牧民者,必知其疾”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B.疾痛惨怛
C.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解析:选B 文中的“疾”意为“疾苦”,B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痛心、痛恨。C项,形容词,强,这里指声音宏大。D项,动词,通“嫉”,妒忌。
23.与“如是,又何以行之”的“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B.是又在六国下矣
C.觉今是而昨非
D.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解析:选B 文中的“是”为代词,意为“如此、这样”,B项与之相同。A项,认为……正确。C项,形容词,正确。D项,表示判断。
24.与“请闻其说”的“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B.范增说项羽曰
C.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D.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解析:选C 文中的“说”为名词,意为“言论、说法、主张”,C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诉说。B项,动词,劝说。D项,通“脱”,解脱,脱身。
25.与“质信以让,礼也”的“信”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B.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C.言必信,行必果
D.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解析:选C 文中的“信”意为“讲诚信、守信用”,C项与之相同。A项,名词,信用。B项,副词,确实,实在,的确。D项,名词,信物,凭据。
26.与“公修公族,家修家族”的“修”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B.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C.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D.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解析:选B 文中的“修”意为“修整、整治”,B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修建,建造。C项,动词,修养。D项,动词,修理。
27.与“相及以禄”的“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B.儿已薄禄相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伯乐学相马
解析:选A 文中的“相”意为“互相”,A项与之相同。B项,名词,面相。C项,动词,帮助,辅助。D项,动词,观察,仔细看。
28.与“使教于国”的“使”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B.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C.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
D.公之逮所由使也
解析:选B 文中的“使”意为“让”,B项与之相同。A项,连词,假使。C项,动词,出使。D项,动词,主使,指使。
参考译文:
桓公向管仲问如何治理百姓(的问题)。管仲回答说:“凡治理百姓的人,(一是)必须知道他们的疾苦,(二是)要厚施德惠,(三是)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四是)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前。注意这四点,就足以治理百姓了。”桓公说:“好。不要停止。既然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管仲回答说:“诚信而仁慈,严肃而有礼,认真注意这四点,就可以实行了。”桓公说:“请详细加以说明。”管仲回答说:“守信用的人,百姓就相信他;行仁政的人,百姓就感念恩德;严肃的人,百姓就敬畏他;有礼的人,百姓就赞美他。俗语说: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就是信;不是百姓想要的就不要强加于他们,就是仁;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就是严;诚信而谦让,就是礼。”桓公说:“好啊!”
桓公又问道:“我想修明政事谋求定时会盟诸侯,可以做到吗?”管仲回答说:“可以。”桓公说:“可以从哪里做起呢?”管仲回答说:“从爱民做起。”桓公说:“什么才是爱民之道呢?”管仲回答说:“您整治国家之事,大臣整治家族之事,使他们事业互相连接,俸禄互相补助,人民就亲近国家了。减少刑罚,薄收赋税,人民就富裕了。各乡选用贤士,让他们为国家施行教育,人民就有礼了。(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这些就是爱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