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州2021届高三二模作文评分标准与标杆作文

广东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议论文的写作结构

考场中的诗歌之唐诗的豪迈与悲伤

古文中的孔子与作文写作运用

考场中的诗人之魏晋诗人诗歌鉴赏

考场中的诗歌之唐诗的豪迈与悲伤

考场中的诗歌之宋代诗词的豪放与婉约

考场中的诗歌之明朝的传承与抄袭

考场中的诗歌之咏史怀古送别篇

考场中的诗人之边塞诗篇

考场中的诗人之田园诗篇

3考场中的诗人之王维、李白、杜甫


广东肇庆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一检测语文

2020~2021学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二) 高三语文试题

2021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广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1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新高考卷Ⅰ语文试卷

广东省2021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人与人相处,没有谁愿意被俯视,也不应该俯视他人。回望历史,中国曾领跑世界,令他国景仰;但也曾因国力衰弱,仰人鼻息,被列强俯视。

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如此,文化与文化之间亦如是。视角,取决于站位与定位,也取决于姿态与心态。百年变局,面向未来,我们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

“世界青年交流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加,并以“拒绝俯视,共创未来”为主题发言。请完成一篇发言稿。

要求:综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评分要求】

(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

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2)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20~16 分)

二等

(15~11 分)

三等

(10~6 分)

四等

(5~0 分)




基础等级


内容20

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20

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

特征20

深 刻 丰 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 深 刻 较 丰 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内容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围、情境及任务要求,与之相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之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 项 16 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⑪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⑫见解新颖 ⑬材料新鲜 ⑭构思新巧 ⑮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酌情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题目解析】

广州市 2021 年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学科写作题,仿照 2020 年全国高考卷及2021 年适应性测试作文的命题形式,采用近年全国高考及适应性测试一直使用的新材料作文题型。考生须在阅读题目给出的材料后,按所给的任务要求进行写作。

一、关于题意理解

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写作材料、写作主题与任务、写作要求。

(一)对材料的理解

材料由两个段落构成,整体上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即第一段,由 2 个句子构成。指出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相处中的“俯视”“被俯视”情况。

(1)人与人相处,没有谁愿意被俯视,也不应该俯视他人。

这句话从情感态度层面展示了人与人相处的一种常理:一方面,人人均有独立人格、权利与自尊心,需要得到尊重,故情感上不愿意被他人居高临下地俯视;另一方面,人与人交往应持对等之态,从态度上不应该用霸道、倨傲、轻蔑的态度俯视他人。

(2)回望历史,中国曾领跑世界,令他国景仰;但也曾因国力衰弱,仰人鼻息,被列强俯视。

这句话紧承上文“被俯视”与“俯视”,回溯历史,由人与人的关系论及国与国的关系,对比中国在历史上曾“被仰视”和“被俯视”的史实。历史上,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曾长期领跑世界,虽中华民族向来拥有“谦逊”“有礼”等姿态与心态,友好和平的交往方式在古代中外交流史上也长期居于主流位置,但先进的文明与强大的国力,还是使中国赢得了他国的“仰视”。然而自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中国积贫积弱,经济、科技发展远落后于世界,处处挨打。一方面只能仰人鼻息,卑微地仰视列强;另一方面,则沦为任人宰割的鱼肉,被列强俯视。历史兴亡,国运起伏,带来了“被仰视”与“被俯视”的视角变化, 值得考生深思。

第二个层次即第二段,由 3 个句子构成。

(1)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如此,文化与文化之间亦如是。

这句话既承接上文,指出文化与文化之间也同样存在俯视、仰视与平视的视角问题,将材料引向了更宽广的文化、文明的领域。“不愿被俯视”与“不应俯视”之道,不仅是人与人、国与国友好交往之道,也是文化与文化、文明与文明交流的原则。

中华文化崇尚谦逊、大度、包容、和谐,孔子有“有教无类”的主张,孟子认为“圣人与我同类”“尧舜与人同耳”,庄子则认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这种文化到了今日,已内化为中国外交的核心。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国际关系民主化”,再到“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中国外交政策和实际行动始终拒绝居高临下地俯视他国,而是平视世界,这与世界上某些国家的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句话拓展了材料的视阈,有利于考生在更宽广的思维空间内进行思考与写作。

(2)视角,取决于站位与定位,也取决于姿态与心态。

这句话就视角背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分别给出站位、定位、姿态与心态四个方向,对上句及第一段的内容进行了哲理式的提炼与概括,启发考生对“被俯视”与“俯视”现象背后


的原因、内涵、意义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得出更理性的认识。在此语境中,视角可以是仰视、俯视,也可以是平视。视角取决于彼此双方的站位与定位,是因为站位与定位往往代表了各自所持的立场与原则,定位往往代表了各自所确定的位置、座次与目标,而实力、信仰、制度、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差异,则会带来各自站位及定位的高低差异,从而影响看自己、看他人、看世界的视角。

视角也取决于彼此的姿态与心态。姿态高高在上,心态妄自尊大,则会惯于以俯视的视角看一切;姿态卑微低下,心态不自信,则会习于以仰视的视角看世界。唯有以友好、相互尊重的姿态与不卑不亢的心态平视他人与世界,方能赢得尊重,收获和谐。

(3)百年变局,面向未来,我们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

这句话提出问题,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将思考的内容引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与波澜壮阔的未来,对当代青年提出了一个严肃的时代命题。“百年变局”指出目前中国面临的世界大环境:当下世界,单边主义盛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严重,某些国家以坚定捍卫霸权为定位,以“教师爷”的姿态与傲慢的心态处理国际关系,并从贸易、科技、政治等各方面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行攻击、打压,使中国面临着极为严峻而复杂的国际形势。与此同时,当今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不同寻常的历史性大跨越,这个大跨越与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面对世界与未来,当代青年更需要以坚定的政治站位及准确的定位,以相互尊重的姿态与不卑不亢的心态去看他人、看世界,更好地处理人与人、国与国、文化与文化之间相处共存的问题。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70 后、80后、90 后、00 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

综合来看,材料的组织暗含三条线索:从回顾历史到展望当下再到面向未来,展开纵向的叙述;从人的相处到国家的交往再到文化的互融,进行横向的类比;从叙述现象到分析原因再到提出问题,做出渐次深入的探讨。

考生可依据材料组织的内在逻辑确定立意:既可以将历史的教训与现实的状况进行比较从而提出对未来的期待,也可以从不同层面思考视角对于个人、国家乃至文化的意义,还可以探究不同视角背后的因素,进而揭示“俯视”的危害。既可以立足古今,也可以放眼未来; 既可以深思义理,也可以博引事实;既可以滔滔辩驳,也可以娓娓道来……

(二)对主题与任务的理解

这一部分包括写作主题和写作情境、任务。


项目

任务情境

具体呈现


主题

拒绝俯视,共

创未来


写作的方向与范围


情境

世界青年交流论坛


开放、自由的表达空间,“交流”是重点,要营造现场感


身份

中 国 青年代表

站在中国的立场上阐述看待世界的视角,体现中国青年的气度和风采


对象

世界各地青年代表

关注对象的情感态度、文化背景、心理特征等,语言表达要得体


文体


发言稿

在格式上符合特定的语体要求,有明确的对象意识,有得体的称谓和礼貌的问候语;有亲切感、交互性、鼓动性、号召性


写作主题:“拒绝俯视,共创未来。”

“拒绝俯视”,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对“俯视”视角的态度:反对居高临下的傲慢,反对盛气凌人的说教,反对蛮横霸道的干涉;拒绝别人的“俯视”,也绝不以“俯视”的视角看待世界。“拒绝俯视”既是对材料核心内容的概括,又隐含着对友好共处、相互尊重的平视视角的肯定与呼唤,间接地引出材料提出的问题“百年变局,面向未来,我们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考生要综合材料,直面问题进行分析。

“共创未来”,照应了“世界青年交流论坛”的情境,得出中外青年“共创未来”的方式既不应是以“俯视”之态看待别人,也不应容忍“被俯视”的恶言劣行,更不必卑下地“仰视”他人,而应做到彼此“平视”。“共创未来”既是对材料内容的拓展延伸,又是对写作情境中听众的倡议呼吁,需要考生联系实际面向未来展开联想。

“拒绝俯视”与“共创未来”,两者相互关联,彼此依存,既源自写作材料又契合写作情境,构成了发言稿的主题。该写作主题主要起到了引导写作方向和限定写作范围的作用, 强调了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它强调考生写出的发言稿必须既能使听众从认识上、态度上理解“拒绝俯视”, 又能在实践上、行动上落实“共创未来”,二者缺一不可。“拒绝俯视”是知,“共创未来”

是行,这意味着考生的发言不能流于空泛说教,应有思考、有对象性地明之以理、动之以情, 也不能流于空洞口号,而必须有层次、有建设性地倡之以行,从而使听众做到知行合一。

其次,它强调考生写出的发言稿应该能够在“拒绝俯视”与“共创未来”之间建立有效的关联。“拒绝俯视”需要考生分析问题,要分析出“俯视”的问题所在,更要分析出“百年变局,面对未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共创未来”需要考生解决问题,要 “共创”怎样的“未来”,怎样“共创”“未来”。分析问题后得出的结论是提出解决问题方式的基础。

写作任务:“世界青年交流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加,请完成一篇发言稿。

(1)“世界青年交流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加

“世界青年交流论坛”是写作的具体情境,“中国青年代表”是写作者的身份,写作对象则为“世界青年”。

“交流论坛”是开放、自由的表达空间,供各方充分表现意见与立场。写作者要注意论坛中“交流”的重点,充分营造现场感。

“中国青年代表”,应体现出中国青年的站位与定位,从历史、文化等方面展现中华民族特有的姿态与心态,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人的气度与风采。

“世界青年”,是“世界青年交流论坛”的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国,但与写作者一样, 同为青年人。考生写作时要有明确的对象感与针对性,考虑到国别、文化的差异性,充分表现“交流”的智慧与技巧。

这个写作任务的设定,首先意味着考生要在给定材料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世界现状展开丰富联想。其次意味着考生要站在中国的立场上阐述看待世界的视角,体现中国青年的气度和风采。第三意味着考生不仅必须考虑发言内容(尤其是对“共创未来”的呼吁)在当下“世界”的现实可行性和意义,还要特别考虑发言对象是“世界青年”的特殊性,在行文中要格外注意措辞、语气的把握与拿捏。最后意味着要突显“青年”这一特殊群体对世界的影响力和对未来的开创性。

(2)完成一篇发言稿

“一份发言稿”,明确了写作文体。发言稿是演讲前的重要准备,在格式上有特定的语体要求,包括要有明确的对象意识,需要有得体的称谓和礼貌的问候语;要具有亲切感、交


互性,有具体的语言交流内容;观点要具有一定的鼓动性与号召性,可以使用祈使句等句式进行表达等。

(三)对写作要求的理解

题目最后是材料作文写作要求,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对材料处理、写作角度选择、立意确定、身份意识和背景要求等五个方面明确指引;二是文体的要求,必须体现出相应的文体特征;三是对考试纪律提出要求,明确反对套作,禁止抄袭;四是强调考试公平要求,严禁考生在文中泄露个人信息;五是对字数提出要求,不少于 800 字。

(四)材料与主题的关联

综合分析材料与主题,可以建立完整的写作逻辑:

我们过去曾“被俯视”,今天应该“拒绝俯视”,立足当下,确立彼此“平视”的自信视角与姿态,“共创未来”。

围绕材料与主题,考生批驳“俯视”的错误视角,分析“拒绝俯视”的观点,展现批判性思维;辩证分析“俯视”与“仰视”的异同,进而得出必须“平视”的观点,展现辩证的思维;通过“俯视”与“被俯视”的表象分析问题的实质,强调“平视”视角对于正确看待世界、“共创未来”的重大意义。

二、关于是否符合题意

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主要看是否以“拒绝俯视,共创未来”为主题综合材料并完成写作任务。

具体而言,符合题意须达成以下 4 个方面的要求:


项目

要求

主题

“拒绝俯视,共创未来”


材料

综合材料内容:回顾历史,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我们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俯视、仰视,抑或平视?



任务情境


背景、对象

背景:在“世界青年交流论坛”上对象:世界青年(代表)


身份、文体

身份:中国青年代表

文体:发言稿


要求

要求一

(主题)

要求二

(材料)

要求三

(背景、对象)

要求四

(身份、文体)


一类上20-19


√围绕紧密

√阐述深入


√综合精准

√见解深刻

√完全贴合

√展现巧妙

√对象意识强


√突显身份意义

√明确文体特征


一类中18


√围绕较紧密

√阐述较深入


√综合准确

√见解较深刻

√完全贴合

√展现较巧妙

√对象意识较强


√提及身份意义

√明确文体特征

一类下17-16

√能围绕

√阐述较深入

√结合准确

√见解较深刻


√完全贴合


√明确

达成 4 个要求与“内容项”分等判断的对应关系:


二类上15-14

√有涉及

√能阐述

√结合较准确

√有一定见解


√较贴合


√较明确

二类中13

√有提及

√能阐述

√能结合

√有一定见解


√有呈现


√基本明确

二类下12-11

√仅提及

√有阐述

√仅结合

√有见解

√仅呈现

√仅体现

√仅提及

√仅符合

三类

10-6

X 没有涉及

√有点阐述

X 未结合

√有点见解

X 没有呈现

X 没有体现

X 没有提及

X 不符合

四类

5-0


X 完全忽略


X 完全忽略

X 完全忽略

X 完全没有体现

X 完全没有提及

X 完全不符合


达成 4 个要求与“内容项”分等判断的对应关系的详细表述:


题意

内容分

文章特征

















符合题意






一类上20-19

紧密围绕“拒绝俯视,共创未来”的主题,精准综合材料,观点鲜明,见解深刻,阐述深入;表达精彩,亮点突出

综合材料中的“过去”与“当下”深入阐析,鲜明驳论(拒绝俯视) 的同时准确立论(选择平视),先破后立或边破边立,建立“拒绝俯视”与“共创未来”的精准关联,深刻回答“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共创未来”的核心问题

完全贴合并巧妙展现“世界青年交流大会”的情境(背景);突显“中国青年代表”的写作者身份;“世界青年”听众的写作对象意识强;发言

稿特征鲜明






一类中18

密切围绕“拒绝俯视,共创未来”的主题,准确综合材料,观点鲜明,见解较深刻,阐述较深入;表达精彩,亮点突出

综合材料中的“过去”与“当下”展开阐析,明确驳论(拒绝俯视) 的同时准确立论(选择平视),先破后立或边破边立,建立“拒绝俯视”与“共创未来”的一定关联,清晰回答“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共创未来”的核心问题

完全贴合并较巧妙地展现“世界青年交流大会”的情境(背景);明

确展示“中国青年代表”的写作者身份意义;“世界青年”听众的写作对象意识较强;发言稿特征较鲜明






一类下17-16


能围绕“拒绝俯视,共创未来”的主题,准确结合材料,观点明确, 见解较深刻,阐述较深入;表达较精彩,有一些亮点

结合材料中的“过去”与“当下”展开阐析,驳论(拒绝俯视)与 立论(选择平视)皆有,但只在其中一点充分展开论述,另一点仅提及;能提及“拒绝俯视”与“共创未来”的关联,有对“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共创未来”这一核心问题的回答

完全贴合“世界青年交流大会”的情境(背景);较明确展示“中国青年代表”的写作者身份和“世界青年”听众的写作对象;发言稿特征明确







二类上15-14

有涉及“拒绝俯视,共创未来”的主题,较准确结合材料,观点较明确,有一定见解,能展开阐述;表达较精彩,偶有亮点

结合材料中的“过去”或“现在”展开论述,仅有驳论(拒绝俯视) 或立论(选择平视),另一点未提及;有对“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共创未来”这一核心问题的回答,但没有呈现“拒绝俯视”与“共创未来” 的关联

较贴合“世界青年交流大会”的情境(背景);基本明确展示“中国青年代表”的写作者身份和“世界青年”听众的写作对象;发言稿特征

较明确





二类中13

仅提及“拒绝俯视,共创未来”的主题,只围绕“拒绝俯视”或“共创未来”的其中一方面展开论述,另一方面仅提及

能结合材料,有观点,有一定见解,能做一点阐述;或,扩写材料;表达通顺、清晰,无亮点

有呈现“世界青年交流大会”的情境(背景);仅提及“中国青年代表”的写作者身份和“世界青年”听众的写作对象;发言稿特征基本明确




二类下12-11

没有涉及“拒绝俯视,共创未来”的主题,仅提及材料,有观点, 有一点见解;表达通顺、清晰,无亮点;表达较通顺;

没有呈现“世界青年交流大会”的情境(背景);没有提及“中国青

年代表”的写作者身份和“世界青年”听众的写作对象;不符合发言稿特征


基本符合题意



三类10-6


①只以“拒绝俯视,共创未来”为话题,没有提及材料相关内容;与任何一项写作任务无关

或,②只在开头或结尾涉及材料内容或主题或某项写作任务,但文章主体部分与三者均无关系


偏离题意


四类5-0

完全不涉及“拒绝俯视,共创未来”的主题,完全没有提及材料, 完全忽略写作任务,仅选取材料或任务或要求中某个孤立的词语展开论

述,文章与材料、主题及任何一项写作任务均完全无关



附:结合分项分等评分,全卷综合分数控制表



等级



评分

内容

表达

发展等级

情境

A

任务完成

B

思想内容

C

表达形式

D

特征

E

亮点

F

身份及对象意识

一等

54-60

二等

50-53





48-49


一般

一般

一般



三等


42-47

一般

一般

一般


较差

较差

较差



四等


36-41

较差

较差

较差



五等

0-35

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400 字以下


三、关于“分等评分”

   (一)基础等级

    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文体、语言等为重点,全面衡量。内容项与表达项的评分应在相同或相邻的等级内,不得跨等评分。

(二)发展等级

发展等级分要与基础等级分相匹配。

发展等级的几个项目,其实体现的是作文中的亮点,依次有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等方面,只要有若干点突出就可以按等评分,其给分与内容和表达的给分一般来说是相应的。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要鼓励考生作文出亮点。对于亮点突出,确实写得好的文章,就应该依据评分标准给予高分。

四、其他

(一)错别字扣分1.缺标题扣 2 分。

2.不足字数,每少 50 个字扣 1 分。

3.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二)字数扣分

1.400 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 50 个字扣 1 分)

2.400 字以下的文章,2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 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

5.只写标题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

6.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的内容,可以打 0 分。

7.完全空白的,评 0 分。

(三)套作与抄袭判定

套作的,适当扣分;套作就是把预先准备好的作文材料,机械地理解作文题,生硬地套用。判定为套作是比较严重的,不应将套作的判定扩大化。

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判定为抄袭要有依据。

【样卷与评语】 1 号文



评语:

    本文为一等文。

本文开头针对写作任务,点明身份,阐明写作缘由,凸显“中国青年代表”的写作者身份,发言稿特征鲜明,具有对象意识。

第二段旗帜鲜明地提出全文中心论点“拒绝俯视,共创未来”。

第三段围绕“拒绝俯视”的主题,联系中国历史与当下,阐释为什么要“拒绝俯视”,从而提出“应采取平视视角看待世界”的观点,由驳到立,逻辑清晰。

第四段从怎样“平视”的角度,分析视角取决于站位和定位,姿态和心态。紧密联系材料,阐释深入。

第五段围绕“共创未来”的主题,阐释青年应该如何以平视的视角,融入世界未来的发展。

结尾回扣主题,彰显身份意识与情境意识,交流感强。

全文紧扣主题展开论述,中心突出,文脉清晰;对材料内涵的理解比较准确,具有强烈的对话意识,但对“共创未来”的阐述稍显薄弱,前面部分论述略显空泛。

发展等给打在“深刻”与“丰富”。评分:19+20+19=58


2号文





评语:

本文属一等文。

文章开篇直截了当,点明“我”是谁,“我”发言的场合以及发言主题,一目了然。 

第二段从“人生而平等”说起,从“实力”与“精神”两方面谈及人不愿被“俯视”的

缘由,进而论述了“俯视”的姿态对“俯视者”及“被俯视者”的危害。

第三段紧密承接上文,亮明发言主题“拒绝俯视”。在阐述主题内涵时,能周到地顾及“拒绝被俯视”与“拒绝俯视他人”两方面,并进一步立足国际视阈分析了“拒绝俯视”对世界各国共创未来的积极意义,暗合发言情境,照应了发言对象,巧妙地引出了后文的以第二人称“你”所发出的呼告,得出结论,即应“拒绝俯视”。

层层铺垫后,第四段与“世界的青年们”对话,呼吁“拒绝俯视而团结起来”,不露痕迹地带出主题。在阐述“共创未来”的做法时,能紧扣“共”字,号召世界青年“以平等团结的视角”、“以互助和谐的眼光”共创未来,并强调不仅应“拒绝俯视”,也应“拒绝仰视”, 并“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家国自信立住脚跟”,即不卑不亢地以平视的姿态立于世界各国之林。

末段以中外“先辈们”积极与他国交流,不分彼此不分国界投身国际公共事务为例,照应“拒绝俯视”,并再次重申主题“共创未来”。最后深情呼吁,不仅应在“知”的方面“拒绝俯视”,也应在“行”的方面“外化于行”,如此方可“共创未来”。

全文紧扣主题展开论述,由回顾历史到描述现状,进而展望未来,关照“俯视”“仰视” “平视”之间的逻辑关系,先破后立,以中国青年代表的发言身份很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微有遗憾的是文章前半部分理据略显不足,倒数第 2 段分析、论证略显仓促。发展等级打在“深刻”和“有文采”。

评分:19+19+19=57


3号文



评语:

本文属一等文。 

这篇发言稿开篇以简洁的语言介绍了自己的身份以及发言的主题,既符合发言稿的格

式,也运用了得体的称谓和礼貌用语。难得的是,考生接下来将发言的背景置于“联为一体” 的当下世界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之中,明确了发言所针对的现实和愿景。

第二段先从人与人、国与国、文化与文化三个角度阐释了“俯视”的危害,进而探究“俯视”背后的因素,并由此将中国曾被列强俯视的惨痛历史与当今世界壁垒森严的现状対举, 继而以反问句式发出对现场青年听众的倡议,为下文张本。

第三段紧接上文,指出当下青年正确看待世界的视角。从定位和心态两个层面提出对当代世界青年的期许和建议。既是动之以情的雄辩,也展现了中国青年的气度和风采。

第四段博举中国平视世界的实例,呼吁世界青年共同创造未来,有美好愿景的想象,也有实际践行的路径,更突出了青年的朝气和开创性。

最后以富有激情的语言鼓励与会的青年以平等的视角共创未来。

本文气度严谨,有突出的思辨性,既深思义理,又准确把握青年听众的心态和特征,语气拿捏到位。其中有些长句稍显聱牙,未尽展发言稿的语言特点;个别地方说理不够严密。

发展等级打在“充实”。

评分:19+19+19=57


4号文



评语: 

本文属一等文。

考生开篇很明确地完成了题目的写作任务:“拒绝俯视,共创未来”的讨论主题、“世界青年交流论坛”的情境、“世界各地青年代表”的写作对象、“中国代表”的写作身份。鲜明地提出发言的主题“拒绝俯视观大局,青年携手创未来”。

论证的主体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针对材料提出的问题,考生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和看法。结合时代发展的背景和环境,提出恰当的视角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联系历史,否定“俯视”和“被俯视”视角的选择,然后提出我们应该用平视的视角面对未来发展。


第二部分从“怎么做”的角度提出平视的具体做法。考生从横向和纵向两个不同的维度, 提出了两点具体内容:平敞宽广和平远长效的视角。考生用一组来自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画面形象地证明这种视角带来的价值,用施莱登和施旺的事实论据证明观点,用中国回归联合国会场的照片画面论证平远长效眼光的未来发展之路。思路清晰,逻辑比较严密,素材丰富, 论证比较充实。两个主要论证片段紧扣主题,结合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理有据,逻辑清晰。

结尾部分,考生呼唤在场的世界各国青年用平视的眼光携手并进共创未来,体现发言的现场感和对象感。

本文结合材料,思路清晰,论证方法比较灵活多样,表达比较有文采。当然还有一些不足,比如“共创未来”论证的不够充实、对情境的展现不够贴切紧密等。

发展等级打在“充实” 评分:18+18+18=54


5号文







评语:

本篇属一类文。

文章开篇便亮明写作身份,交待写作情境,提出观点。

第二段,回望中国历史,阐述中国被俯视的原因,我们应该以史为镜,以史明志,以积极面貌应对,以正确视角看待世界。

第三段,立足于眼前,阐述从解放战争的胜利到今天的科技竞争,我们国家以实力获得别人对我们的“同等视角”。在中美对话中,外交不失威严的对话恰恰体现了我们国家拒绝被俯视,以实力获得了平等视角。


第四段,面向未来,我们应该以平等视角看待世界。阐述从我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准则,疫情与各国携手克难,再提出希望——国与国平等相待,将会更加美好。

文章能围绕“拒绝俯视,共创未来”的主题,观点明确,能揭示“决绝俯视”与“共创未来”两者关联,有驳论有立论。三个文段从“回望历史”到“立足当下”,再到“放眼未来”,能明确材料中“过去”与主题中的“未来”的关联点“当下”。从“拒绝被俯视”到“如何获得被别人平视”,再到“以平等视角看待世界”,层层深入,逻辑严密。

不足之处,阐述“拒绝俯视”文段过于浅,同时“中美对话”的论据使用在“世界青年交流论坛”的情境的表达尚不够得体。

发展等级打在“深刻”。评分:17+17+18=52

 


6号文



评语: 

本文属一等文。

文章开篇迅速进入情境,较好地完成了写作任务,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拒绝俯视, 共创未来。

论证的主体部分首先从文化的角度表达了 “拒绝俯视”的态度,提出了“平视各异文化”

的观点,发出了“海纳百川,美美与共”的呼吁。文章的第二个核心段对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进行了论述,明确指出:“各国都应尊重、平视他国,促进合作共赢”,并以我国推 进“一带一路”、倡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等事实为例,材料比较丰富。第三个核心段由“拒绝俯视”转向论述“共创未来”,提出了“以兼蓄并存的心态,不卑不亢的姿态,平视世界, 共创未来”的观点,鲜明有力。遗憾的是,观点后的事例及论证并没有紧扣观点展开,有相当部分偏移了重点,削弱了论证力度。

本文能围绕“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的主题及作文材料展开,结构清晰,态度鲜明,内容比较充实,有较强的身份意识及对话意识。

主要不足有两点,一是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如第一、二个核心段中“不俯视文化”“不俯视世界”等语言表述有误;二是论证不够严密,如第一个核心段“敦煌莫高窟” 及第三个核心段“‘天格计划’”的论据,均无法与观点相匹配。

发展等级打在“丰富”。评分:16+17+16=49 



7号文




评语:

本文属二等文。

文章符合发言稿的格式,开头称呼问好后,先介绍青年身份及发言主题,总领全文。第三、四两段主体论证部分以分论点领起:第三段以分论点 “俯视之举,使发展停滞

不前” 领起,以中国被俯视为例子写出对国家发展的害处。

第四段以分论点“俯视之举,使矛盾深化”领起,写了俯视带来的矛盾冲突,影响破坏世界和平。这里分层论述了俯视带来的害处,驳论论证较充分。

第五段回应主题:应以平视之姿,创崭新未来,及对在座青年发出号召。结尾段以感谢语作结。

文章能围绕主题的前半部分“拒绝俯视”来展开论述,论证较充分,但没有针对主题的后半部分“共创未来”充分展开论述。情境、对象、身份等任务完成较好,但交流意识体现不够。表达上个别语句有语病,如“俯视之举,使矛盾深化”的“矛盾深化”属搭配不当。

发展等级打在“较深刻”。评分:16+15+16=47 


8号文




评语:

本文属二等文。

全文格式上符合发言稿的格式。

第一段介绍了发言的背景,明确了写作者的身份与写作的对象,呼应了发言的主题。任务完成度较好。

第二段提出分论点之一:人与人之间要平视。第三段提出分论点之二:国与国之间要平视。

第四段提出分论点之三:文化与文化之间要平视。

第二、三、四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扣住材料主要内容,对材料进行分解、立论。行文思路是先“立”——“要平视”,后“破”——“不能俯视”,不太符合本题的写作逻辑,且 “平视”来得有点突兀。

第五段:简短的结尾,以平视之态,立世界之林。没有扣住材料,也没有明确呼应主题。全文内容主要扣住“平视”视角来写,“共创未来”的内容仅在开头第一段提及,后面

论述的部分基本没有相关的内容。

全文讲道理的多,例证比较少,缺乏说服力。发展等级打在“较丰富”“较有文采”。

评分:14+16+15=45

 

9号文







评语:

本文属二等文。

文章第一二段开篇直奔主题,表明身份,点出写作情景为“世界青年交流论坛”,发言的标题为“以平等为基石,共筑美好未来”。

第三段结合材料,回望历史,指出在国与国的外交间“平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后引出“若想共筑世界的美好未来,就必须筑牢平等的基石”这一观点。

第四段结合材料提出了平等是交往的前提,是友谊的桥梁,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并列举了“晏子使楚”和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例子进行分析论证。把“平视” 与“平等”等同起来了,表述有偏差。

第五段紧接着本想论述以“平等”作为基础,方能更好的和平共处与合作,才有共创未来的可能,但又变成了论述拒绝俯视,论证思路混乱。共创未来仅提及,没能充分论证。而且这段列举的华为公司和中国铁路公司两个例子不恰当。

这篇文章能从材料出发,涉及题目主题,能体现身份、对象和情景,语言通顺。但对主题的阐发比较表浅,对“共创未来”内涵的阐述更为欠缺。

发展等级打在“较丰富”。评分:13+15+14=42 


10号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