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上海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含作文(持续更新)

2020年上海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9篇)

2020年上海高考真题(附答案)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选登


高考精品讲义集

上海市杨浦区同济大学一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崇明区崇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上海市嘉定区封浜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上海市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一、句子默写

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2)小楫轻舟,_____________。(周邦彦《_____________》)

(3)苏轼在《江城子》中有“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诗句,在柳永的《雨霖铃》中与之相似的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2.下列成语使用正确一项是(   )。

A.寒风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大家从睡梦中吹醒,让人不寒而栗

B.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言献策。

C.昨天下午,千人团队游览了日月潭,领略了巧夺天工的宝岛风光。

D.为了使铁路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克服了重重困难。

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生活中有自信和不自信的人,还有一种过度自信的人,他们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尝试去干一些比他们水平高的人都不敢干的事情,而这种人却往往能够侥幸成功。而且平均而言,他们比能正确评估自己能力的人更成功。_______________如此看来,这个世界属于爱冒险的人。

①当那些有自知之明者还在苦苦计算得失概率时,过度自信者已经捷足先登了。

②就算有人争,也许他们还不如你。

③过度自信者的竞争策略就是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再说。

④如果恰好没人跟你争,你不就白白赢了一回么?

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

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前浪的赞美为何不被后浪买账?

李世佳

①2020年青年节前夕,一段不到4分钟的视频《后浪》引发了热烈的媒体讨论。60后演员何冰的献给新一代的演讲诚恳而真挚,长辈对年轻一辈的肯定和赞颂也是令人动容的。现代文明的发展确实带给了年轻人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机遇、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加丰富的选择。但是,视频的初衷是来一场不同代际间的平等对话,却似乎缺少了后浪的视角——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多样化的后浪的视角,这也许是导致视频引发的激情澎湃渐渐消退之后,引来更多争议的最根本原因。

②以前浪的视角来赞美后浪,为何依然有人不买账?心理学上有发展利益假说,父母与成年子女有着更多的利害关系,因此,父母会以更加积极但是带有偏见的方式来感知他们与成年子女的关系。这种过度积极的偏见很可能让父母高估他们与成年子女的亲密关系反过来加剧两代人之间的不理解和矛盾。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指出,年轻人(20-39岁)的基础发展任务是解决亲密性的问题,而中年人(40-64岁)的首要发展任务则是解决世代性的问题。因此,年轻人更感兴趣的是如何与同龄人建立有意义的亲密关系,以及如何建立个人的价值观体系;而中年人的主要兴趣则正好相反,他们更关心如何加强与成年子女的关系,维护他们自己已经建立好的价值观体系,并将这些知识和生活经验传承下去。

③这些相互矛盾的关注重点对代际关系产生着重大影响。对于年轻一代来说,他们更加关注自身的独立性,并认为中年父母的养育角色已经结束。相反,中年父母在这个阶段往往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精神和物质资源,他们 认为投入这些资源来对子女进行指导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对自己的人生也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年轻一代倾向于将外部控制降到最低,而中年一代则倾向于将他们对于年轻人的影响力最大化——所以以中年人视角为出发点的演讲,即使是饱含着诚意和善意,本来就很难被所有年轻世代所接受。父母的出发点自然是希望孩子能够更好,但是两代人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毕竟不同、主要关注点也不同,如果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价他人,即使自己已经最大努力做到了真诚,也很难让他人感受到情感的共鸣。

④_____,代际误解和文化冲突(即代沟)是人类发展的常态,通常情况下,每一代人都会创造并且欣赏新的音乐、舞蹈、时尚、技术和词汇,以显示自己的创新性和独立性,并有别于上一代人。因此,年轻一代几乎总是在挑战和改变现有的文化,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很可能将上一代人打上一系列标签,例如过时、死板、高高在上和不合群。上一辈人则可能对这些时髦的年轻人不屑一顾,对这些在他们看来过于标新立异的年轻文化感到困惑甚至厌恶。这就是典型的和世代有关的刻板印象。这种看法往往是消极和过分概括的:某个群体中有一个成员表现出了某种令人不快的特点,刻板印象却会使人们先入为主的认为这个群体中的所有成员都具有这种特点。在这种世代相关的刻板印象中,年轻一代总是离经叛道的,年长一代总是顽固不化的:有趣的是,年轻一代终会变成年长一代,代表新生力量的一代也终将会被时光的流逝、文化和技术的变革冲到代际鸿沟的另一端。

⑤《后浪》的初衷也许是想要打破这样的刻板印象。它创作了一个懂得羡慕、尊敬、感激年轻一代的前浪,也塑造了一个能够自由选择、爱玩会玩、内心强大、家境优渥的后浪的形象。可事实上,后浪依然是前浪眼中那个离经叛道的形象,只是这次能够被更加宽容和开明的前浪所理解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进步,但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能够代表多少前浪你们又究竟能够代表多少后浪呢?更关键的问题是,前浪能够宽容的是家庭背景、经济状况、教育水平、人生轨迹、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的所有后浪,还是只有视频中所塑造出来的那些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后浪呢?无论如何,用一个人或几个人的特点来给整个群体贴上标签都是荒谬的。即使是对积极形象的一味赞美和过分代表,也可能因为建立在缺乏沟通交流理解的基础上,很可能让人们忽视了年轻人所面临的生活压力和困扰。我们终究还是有血有肉的人,有喜怒哀乐,有忧愁困苦,有对现在的迷茫和对未来的忧虑。如果前浪们不能够设身处地的理解这些年轻人的压力 ,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消除代沟。

⑥打破代沟的尝试是值得肯定的,尽管《后浪》在内容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首先年长世代对年轻世代的肯定需要建立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而不是居高临下的你们比我们当年好多了,还有什么不满足——毕竟,对现状的永不满足才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其次,用那些在网络时代混的风生水起的年轻人来代表所有年轻人,却忽视了每个群体内的个体多样性,从一种刻板印象跳到另一种刻板印象,这并不能算是进步。事实上,没有人是生来就心理强大的,我们的经历、教养、家庭资源、社会关系等一系列因素决定了我们是否有在压力下迅速恢复的心理韧性。我们可以提倡和鼓励年轻人通过发展积极的压力应对方法和学习更多的心理保护知识来提高心理韧性。我们也应该看到,那些真正对后浪 满怀羡慕/敬意/感激前浪们,正在努力建设国家,争取让后浪们的压力更小,为他们的生活保驾护航:而这一切,我相信后浪们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才是一个健康社会最美好的长江后浪推前浪

(有删改)

[注]①2019年来自中共中央党校的一篇论文中提到了当代年轻人的三种主要生活压力,包括就业难、购房难、子女上学难。文中还提到了引起年轻人普遍焦灼情绪的一些其他因素,包括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养老问题、来自工作单位、社会交往、社会转型与变迁等的压力。

4.第2段中“买账”的意思。

5.对于第1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4分钟”强调了视频的时长,凸显其引发的影响。

B.介绍本文话题背景,增强了问题的趣味性和时效性。

C.照应标题的同时,统领全文并引出后文的内容分析。

D.充分肯定后再点明缺陷,先扬后抑,评价全面公允。

6.下列选项适合填入第4段横线上的是(   )?并说明理由。

A.更重要的是   B.进一步看 

7.下列选项表述最符合第4段所说的“刻板印象”的一项是(   )

A.老年人少有豁达而时髦的,大多数保守甚至顽固。

B.宅、佛、低欲望且过于自我,是00后的新特征。

C.黑人素质低,白人傲慢,黄种人不关心公共事务。

D.男性喜欢科技与体育,女性乐意谈论育儿与美容。

8.结合全文及注释,推断《后浪》里“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与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一句引起部分年轻人的反感的原因。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与平日无异的傍晚

佐雅·皮尔扎德作 沈一鸣译

①傍晚。女人望着窗外的街道。

②每一次值夜班的傍晚,临去医院前,她都站在窗边等待放学归来的女儿。

③这个两居室小公寓正对着十字路口,坐落在一条小商铺林立的街道边。女儿总是在十字路口的对面下校车,抬起头,望向窗子,朝女人挥挥手。女人也会挥挥手,望着女儿,她正在等待信号灯变红,汽车都停下来,然后她再穿过马路,回到家里。望着女儿的时候,女人想:“她的外套都短了。”又或者:“她的书包都旧了。”女儿的鞋子远远地看不太清,但是她知道,应该给女儿买双新鞋了。

④母亲和女儿白天里只有这几个小时能够见到彼此。上白班的那些个星期,她一大早就得离开家。那时候女儿还睡着,她会在厨房的小桌子上放张字条“记得喝牛奶。“又或者,“从学校回来的路上买一点馕。钱我放在桌上了。”上白班的那些个星期,她很晚才能回到家。医院非常远,有时,母来到家的时候女儿还醒着睡意朦胧地同母亲说上几句,然后就上床了。有时,母亲会看到留在厨房桌上的字条:“我买好馕了。”“你要记得吃晚饭:”“我今天听写得了满分。”

⑤周末对于母女俩来说是一周最美好的日子。她们从梦中醒来,一起吃早饭,一起出门购物。女儿一只手拎着空篮子,甩得高高的。她的另一只手握在母亲的手里。满载的篮子总是由母亲提着。周末的下午,如果天气不错,她们会去公园。女儿玩耍,母亲则坐在凳子上,读杂志和报纸,织毛衣,或者仅仅是坐在那里。有时,她会和女儿赛跑。“看谁先跑到那棵松树前!”以前,女人没有刻意地使劲跑,女儿便赢了。现在,有时候即便使出全力,还是女儿赢。女人想:“她真的长大了。”每次在镜子前梳头的时候,她都看到自己的白发又多了几根。

⑥上夜班的那些个星期,下午,女儿从学校放学回来直到女人出发前往医院,她们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在一起说说话。女人会讲一讲在医院的经历。每一件简单的事情都被她描述得那么搞笑,女儿简直要笑晕了。女儿也努力为母亲讲一些好笑的经历,关于学校,关于同班同学,关于在校车和街上发生的事情。母亲笑了,女儿也感到很开心。

⑦女儿放学回家还有一段时间。女人想起来还有几件衣服没洗。她去洗了衣服,拧干水,拿来准备挂在窗前的几根晾衣短绳上。

⑧街上传来汽车的鸣笛声。不是通常的喇叭声,是那种有节奏的鸣笛。她探出头望去,看到一辆白色汽车,装饰着鲜花和丝带,车尾则堆满了白色营丝。她长舒一口气,把一双少女袜挂在了晾衣绳上。十字路口的灯变红了。婚车和同行的汽车占满了整个街道。他们停在那里,不住地按喇叭。很多只手从车窗中伸出来,挥舞着,拍打着街边的行人们目光都望向这婚车。女人挂起一一件衣服,朝街道上看去。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两个女人、几个孩子正穿过人行横道。他们的注意力也被婚车吸引了。一个老妇人手持篮子,拄着拐杖跟在他们后面。她骨瘦如柴,驼着背,只盯着脚前,缓慢地迈着步子。过街的两个女人、孩子们与老妇人的距离,每刻都在拉大。女人正想要把最后件洗过的衣服摊开,灯变绿了,那两个女人和孩子们穿过了马路,站在人行道上看着婚车。孩子们用手指着老妇人,就那样笑者。老妇人走到了婚车前。婚车按着喇叭。两边的汽车都踩着按喇叭。后面的汽车也是如此。喇叭声的间隔越来越短。洗好的衣服在女人手中被揉成一团。老妇人仍然站在路中央。几只手从车窗里伸出来,示意她赶紧走开。老妇人只顾盯着脚前。人行道上的行人们也对老妇人指指点点,边笑着。女人把头靠在窗棂上, 看着老妇人。一个穿深色西服的男人从婚车上走下来跑到大街中央,他几乎是抱着老妇人穿过了大街。汽车鸣着喇叭开走了。十字路口又恢复了平静。在大街那边的人行道上,老妇人缓缓地走着,盯着脚前。

⑨女人的眼睛望向校车站。女儿已经站在那里了,朝着女人的方向看着,笑着。女人抬起那只抓着洗干净的衣服的手,向女儿挥舞,之后,很快便放了下来。女儿的注意力并不在窗子上。洗好的衣服掉在了地上。女人捡起来。她感到左脚的鞋子夹脚。她闭上双眼。又睁开。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向公寓门走去。

⑩女儿笑眯眯地走进来。“你好!”她拥抱并轻吻了女人。女人伸出双手环抱着女儿的身体。女儿依然在笑。

女人缓缓拍起双手,问:“考得好吗? ”她平静地离开女儿,走向厨房。鞋子还是有些夹脚。

女儿不知所措地站了一会儿。她的眼睛落在地上那件揉皱的衣服上。

女人的声音从厨房传了出来:“晚饭小扁豆抓饭准备好了。”

9.小说主要写的时间是“傍晚”,但是在第④⑤段却分别写了“上白班的那些个星期”和“周末”发生的事,请分析④⑤两段的作用。

10.小说中对于女人,有时直接称呼她为“女人”,有时称呼她为“母亲”。请结合内容,分析第5段中“母亲”和“女人”不同称呼的作用。

11.小说第⑧段不断在女人的动作和街上的事故两个场景中转换,请赏析其效果。

12.结合作品内容,分析标题“一个与平日无异的傍晚”中“无异”的含义。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苏幕遮·碧云天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3.按照字数划分,本词应该属于 __________

14.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了秋季的天空寥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黯乡魂,追旅思”直抒胸臆,诗人面对秋景思念故乡,追忆起旅途行程。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表明诗人难以入眠。

D.本词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感虽表达哀婉缠绵,气却不流于颓靡。

15.赏析上片的景物描写。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李勉传

①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

②至德初,从至灵武,拜监察御史。时关东献俘百余,诏并处斩,囚有仰天叹者,勉过问之,对日:某被胁制守官,非逆者。勉乃哀之,上言曰:元恶未殄,遭点污者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化日至。

③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勉询将吏曰: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即停诏拘啐,飞表上闻,啐遂获宥,而勉竟为执政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谒见,面陈王啐无罪,政事条举,尽力吏也。肃宗嘉其守正,乃除太常少卿。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终有能名,时称知人。

④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

⑤大历四年,除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番禺贼帅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阻洞为乱,前后累岁,陷没十余州。勉至,遣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翎并力招讨,悉斩之,五岭平。前后西域舶泛海至者岁才四五,勉性廉洁,舶来都不检阅,故末年至者四十余。在官累年,器用车服无增饰。及代归,至石门停舟,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中。

⑥他日,上谓勉曰:众人皆言卢杞奸邪,朕何不知!卿知其状乎?对曰: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时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见疏。累表辞位,遂罢知政事,加太子太保。贞元四年卒,年七十二。

⑦勉坦率素淡,好古尚奇,清廉简易,为宗臣之表。善鼓琴,好属诗,妙知音律,能自制琴,又有巧思。其大官,礼贤下士,以名士李巡、张参为判官,卒于幕,三岁之内,每遇宴饮,必设虚位于筵次,陈膳执酹,辞色懂恻,论者美之。

(节选自《旧唐书·李勉传》)

16.写出下列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干,摄南郑令(_______) 

②时人其正直(_______)

17.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是驱天下以凶逆也(   )

A.凭借  B.帮助  C.供给  D.天资 

②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    

A.求取   B.触犯  C.关连   D.干练 

18.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江中/今日事何如

B.若尽杀之,是驱天下资凶逆也/王啐后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

C.勉问其故,乃权幸所诬/身死人手,天下笑

D.除太常少卿/今其智反不能及

19.把第③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即停诏拘啐,飞表上闻。啐遂获宥,而勉竟为执政所非。

20.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⑦段的作用。

21.本文表现了李勉怎样的品格?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送夏进士序

龚自珍

①乾隆中,大吏有不悦其属员者,上询之,以书生对。上曰:“是胡害?朕亦一书生也。”大吏悚服。(甲)是其炳六籍、训万世矣。 

②嘉庆二十二年春,吾杭夏进士之京师,将铨县令,纡道别余海上。相与语,益进,睟然愉,谡然清,论三千年史事,意见或合或否,辄咍然□欢。余曰:“是书生,非俗吏。”(乙)海上之人以及乡之人皆曰:“非俗吏!”之京师,京师贵人长者识余者,皆识进士,亦必曰非俗吏也。 

③虽然,固微窥君,君若惧人之訾其书生者,又若有所讳夫书生者,暴于声音笑貌焉。天下事,舍书生无可属。真书生又寡,有一于是,而惧人之訾已而讳之耶?且如君者,虽百人訾之,万人訾之,其终能肖俗吏之所为也哉?为之而不肖,愈见其拙;回护其拙,势必书生与俗吏两无所据而后已。噫!以书生之声音笑貌,加之以拙,济之以回护,终之以失所据。(丙)果尔,则进士之为政也,病矣! 

④新妇三日,知其所自育;新官三日,知其所与(丁)予识进士十年,既庆其禄之及,于吾里有光,而又恐其信道之不笃,行且一前而一却也。于其行,恭述圣训,以附古者朋友赠行之义。

(有删改)

(注)①炳:光明,显著。②铨(quán):这里指去吏部听候选派授职。③自育:自我修养,道德教育。④与:心许,赞同。这里指政见、主张等。

22.第②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虚词是(   

A.B.C.D.

23.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吏因为囿于书生之见而看不起其下属。

B.皇帝信任书生,对大吏的做法不以为然。

C.皇帝曾经也是书生,这使大吏肃然起敬。

D.皇帝的说法英明,可彪炳史册传扬万代。

2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文本甲、乙、丙、丁四处,合理的位置是

呜呼,大哉斯言!

A.B.C.D.

25.分析第③段的行文思路。

26.概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七、材料作文

27.作文。

有人说,世界上不是缺少价值,而是缺少对价值的肯定。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楼船夜雪瓜洲渡    梦入芙蓉浦    苏幕遮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和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易错字有:“洲”“渡”“芙蓉”“浦”“执”“竟”“凝噎”。

2.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此处是因寒冷发抖而非不冷发抖,不符合语境。

B.畅所欲言:把想说的话痛痛快快地说出来。此处指代表们把想说的都说出来,使用正确。

C.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宝岛”是自然风光,不能用该词。

D.处心积虑:长期谋划要干某件事(多含贬义)。此处技术人员们克服困难让铁路通车,应该用褒义词,感情色彩不当。

故选B

3.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文段阐明:这个世界属于爱冒险的人。

③总述过度自信者的处事特点;③②从假设的角度说明他们更容易成功,“如果”“就算”表明③在②前;①在前面的分析上得出结论;据此可排除ABC三项。

故选D。

 

4.认可或接受这种赞美。

5.A

6.B 理由:第二段谈两代人相互矛盾的关注重点对代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第四段谈这种矛盾在人类历史上的普遍性,用“进一步看”表达出拓宽视野的深入思考。这两段不是次要与重要的关系,所以A项不当。

7.B

8.多重生活压力之下,部分年轻人面对难以解决的客观困难,感到忧困和迷茫,难免有对社会的批评,但是《后浪》武断的给“嘲认和否定”的人贴上“弱小”的标签,缺少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共情或问情,居高临下的说教,无视“后浪”群体中命运各异的个体的实际情况,无视不满和批评的积极价值,强求肯定评价。

【分析】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内涵的能力。

由第2段中首句“以‘前浪’的视角来赞美后浪”结合第一段结尾部分“视频的初衷是“似乎缺少了‘后浪’的视角——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多样化的‘后浪’的视角,这也许是导致视频引发的激情澎湃渐渐消退之后,引来更多争议的最根本原因”可知,“不买账”指的是“后浪”不接受“前浪”的赞美,所以,“买账”的意思是认可或接受这种赞美。

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重要段落的作用的能力。

A.时效性多用于新闻类文体,本文第1段开头引用4分钟的视频《后浪》主要是引入话题,吸引读者兴趣,并未体现时效性。.

故选A

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段落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4段横线位于首句,承接上文“这些相互矛盾的关注重点对代际关系产生着重大影响”,引出下文“代际误解和文化冲突(即代沟)”更深入的思考。

A.“更重要的是”表明的是次要与重要的关系。

B.用“进一步看”可表达出深入思考的意思。

故选B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前半句“老年人少有豁达而时髦的”肯定性评价不当,“豁达”与时代无关,不符合第4段所说的“刻板印象”。

B.“宅、佛、低欲望且过于自我,是00后的新特征”兼顾世代和消极,符合第4段中“刻板印象”的特征。

C.“黑人素质低,白人傲慢,黄种人不关心公共事务”是以种族划分,不符合第4段中的时代特征。

D.“男性喜欢科技与体育,女性乐意谈论育儿与美容”是以性别区分,不符合第4段中所说的“刻板印象”。

 

9.第④⑤两段是插叙,通过这两段内容的叙述,交代了故事的背景,补全了故事情节,让读者在阅读时更加顺畅,同时也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10.“母亲”表明她的社会责任,而“女人”则代表她自我的觉醒。两种称呼的转换,代表她在两种身份中的认知变换。

11.小说第⑧段不断在女人的动作和街上的事故两个场景中转换,丰富了小说的情节,也让小说的发展出现波澜,让本来平淡的故事情节更加生动,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女人对老妇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未来这一前景的恐惧,揭示了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

12.“无异”表面的意思是没有差异,与平常一样,但从文中可以看出,女人在这个傍晚并非“无异”,而是出现了很大变化,她的自我意识在这个傍晚彻底复活,所以,此处“无异”是反语,意味着女人在这个傍晚自我的觉醒。

 

13.中调

14.B

15.碧蓝的天空、枯黄的树叶一高一低,一仰一俯展现了天地之间的苍茫秋景。同时,碧云、黄叶、绿波、翠烟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一句又将青山摄入画面,使天、地、山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作者从远处落笔近处,“芳草无情”一句,作者更将自己的离情别绪寄托在其中,表达羁旅愁思、怅惘悲怆之感。

【分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这首词的字数是62个,因此本词应该属于“中调”。

14.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B.“追忆起旅途行程”错误。不是旅途行程,而是“羁旅愁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望家乡,渺不可见;怀故旧,黯然神伤;羁旅愁思,追逐而来,离乡愈久,乡思愈深”。

 

16.    使,让    赞美    

17.B  D

18.C

19.“圣上正依靠地方官作为民众的父母,怎能因为诬陷中伤的话而杀无罪的人呢!”于是停止执行诏令,同时拘禁王啐,迅速上报奏章给肃宗。王啐于是获得宽宥,然而李勉却竟然受到执政者的非难。

20.(补叙)交代了李勉富有文学艺术方面特长与巧思,以及礼贤下士重情重义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21.善良仁厚、恪守正道;知人善任、刚正不阿;果敢勇猛;廉洁自律;正直敢谏。

【分析】

16.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干,俾摄南郑令”的意思是:李勉因为他的旧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勉干练,让他代任南郑县令。其中“俾”是“使,让”的意思。

2)“时人多其正直”的意思是:首恶尚未灭绝,受玷污为这官的人居天下之半。其中“多”是“赞美”的意思。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①“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中“资”用在宾语“凶逆”前,作动词,排除AD项。根据整个句子的语意看,这句话的意思是就等于是驱赶天下人去资助凶人奸逆了。“资”译为“帮助,资助”,更合适。

故选B

②“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干”句中“勉”“王啐”是人名,“以”是“因为”的意思,“故吏”,原来的官吏。可推知“勤干”是形容词作谓语,“干”是“干练”,其他选项是动词,不合语境。

故选D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介词,表被动,被;

A.“之”:代词,它,它们;助词,的。

B.“以”: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因为。

C.“为”:介词,译为“被”。

D.“乃”:副词,于是;副词,竟。

故选C

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该题得分点:方:正;藉:依靠;牧宰:地方官;谮言:诬陷中伤的话;表:上表;宥:宽宥;闻:使……闻;为……所:表被动,被;非:动词,非难。

20.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段落的作用的能力。

作用类习题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

本段是文末,第六段作为人物传记,已经交代完整,“贞元四年卒,年七十二”,故此段为补叙,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从内容角度看,据“勉坦率素淡,好古尚奇,清廉简易,为宗臣之表”介绍性格,

据“善鼓琴,好属诗,妙知音律,能自制琴,又有巧思”分析,交代了李勉富有文学艺术方面特长与巧思。

“其大官,礼贤下士,以名士李巡、张参为判官,卒于幕,三岁之内,每遇宴饮,必设虚位于筵次,陈膳执酹”介绍他礼贤下士,重情重义的性格特征。

参考译文:

李勉,字玄卿,是郑王李元懿的曾孙。

至德初年,随肃宗到灵武,拜官监察御史。当时关东献上俘虏百余名,诏书命一并处以斩首。有一个囚犯仰天长叹。李勉过去问他,他回答说:“我被威胁不得不在那里任官,不是反叛者。”李勉于是哀怜他,上奏言说:“首恶尚未灭绝,受玷污为这官的人居天下之半。他们都想洗心归化。如果将他们杀尽,就等于是驱赶天下人去资助凶人奸逆了。”肃宗急命驰马前往宽释,于是每天都有归化者前来。

李勉因为他的旧吏前密县县尉王啐勤勉干练,让他代任南郑县令。不久有诏书命将王啐处死。李勉询问原因,才知是被权贵们诬陷。李勉对众将吏说:“圣上正依靠地方官作为民众的父母,怎能因为诬陷中伤的话而杀无罪的人呢!”于是停止执行诏令,同时拘禁王啐,迅速上报奏章给肃宗。王啐于是获得宽宥,然而李勉却竟然受到执政者的非难,催促入朝担任大理少卿。谒见肃宗时,李勉当面陈述王啐无罪,说他处理政事很有条理,是个尽力的官吏。肃宗嘉许他的恪守正道,于是授官太常少卿。王啐后来、因有推究演绎的才能,拜官大理评事、龙门县令,最终享有能吏的名声。当时人称赞李勉有知人之明。

肃宗将重用李勉,适逢李辅国受宠任,他想让李勉降低礼节面见自己。李勉不为他屈服,结果被李辅国排抑。

大历四年,授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广州盗贼首领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依据山洞为乱。前后数年,攻陷十余州。李勉到任,派遣大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翻合力征讨,全都斩杀,五岭平定。在这前后西域泛海而来的船舶一年才四五艘,由于李勉性情廉洁,有船舶来全都不检查,因此到他在任的后几年,一年来船四十余艘。在任数年,没有增加车服与用具。到离任返京,在石门停船,将家人贮藏的南货犀角象牙等财物尽数搜出,投进江中。

一日,德宗对李勉说:“众人都说卢杞奸邪,朕怎么不知道!你知道他的罪状吗?”李勉回答:“天下都知道卢杞奸邪,唯独陛下不知道,这正是他的奸邪之处。”当时人称赞他的正直,然而从此被德宗疏远。屡次上表辞去职位,于是停罢知政事,加官太子太保。贞元四年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李勉性情坦率素淡、喜好古风、崇尚奇异,为政清廉简易,是宗室大臣的表率。善于鼓琴、爱好写诗,精通音律,能自己制琴,又有巧思。他在做大官时,以礼接待贤士,任用名士李巡、张参为判官,直到他们死于幕府,三年之内,每当宴饮时,一定在宴席上虚设二人座位,摆上膳食洒酒祭奠,言辞容色凄怆忧伤,舆论赞美此事。

 

22.C

23.B

24.A

25.先写夏君像是担忧别人诋毁他是书生,在言谈神色之间有意隐瞒自己是个书生;然后写真正的书生是可以托付国家大事,这样的人不必害怕别人诋毁自己而避忌书生这个称呼。接着说像夏君这样的人,即使有许多人诋毁他,他也难以有像俗吏那样的行为。最后说如果极力为自己辩护,一定会弄得书生和俗吏都做不像,最终在治理政事上陷入糟糕的境地。

26.对友人将要担任吏职,荣耀乡里表示祝贺;赠序鼓励友人坚信圣道,不要犹豫;希望友人不要为书生的称呼感到自卑,要保持书生的本色而不混同于俗吏之流。

【解析】

2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结合“论三千年史事,意见或合或否,辄咍然□欢”分析,“咍然”是笑着的意思,“欢”是显得欢乐,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用虚词“以”。句意:他总是笑着,显得欢乐。故选C

2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结合“大吏有不悦其属员者,上询之,以书生对”“是胡害?朕亦一书生也”“大吏悚服”分析,高官中有不满意他下属官员的人,皇上问他(为什么不满意),他用下属官员是个书生来回答;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我也是一个书生呀”;高官恐惧地表示服从。主要讲皇帝信任书生,认为个别大吏的做法是错误的。故选B

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

2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理解语句意思,初步感知选项位置语句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呜呼,大哉斯言”,“大”,是到了顶点;“哉”,感叹词;“斯”,指示代词,这;“言”,是道理的意思。最精辟的言论。结合“斯言”分析,前面应该是一句名言或有哲理的话,排除C项、D项。乙处前面也有一句话,但是结合句意分析,“是书生,非俗吏”不合语境。结合“上曰:‘是胡害?朕亦一书生也。’大吏悚服”分析,应该放入甲处。故选A

2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语段的论述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将文段内容进行分层。开始概括每层次所写的内容。根据内容层次决定答题时使用连接词语,如“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连接句子。结合“固微窥君,君若惧人之訾其书生者,又若有所讳夫书生者,暴于声音笑貌焉”分析,先写夏君像是害怕别人诋毁他是书生,又像是有意隐瞒自己是个书生,这些心理都表露在言谈神色之间;结合“真书生又寡,有一于是,而惧人之訾已而讳之耶”分析,写真正的书生是可以托付国家大事,这样的人不必害怕别人诋毁自己而避忌书生这个称呼;结合“虽百人訾之,万人訾之,其终能肖俗吏之所为也哉”分析,像夏君这样的人,即使有许多人诋毁他,他也难以有像俗吏那样的行为;结合“为之而不肖,愈见其拙;回护其拙,势必书生与俗吏两无所据而后已”“以书生之声音笑貌,加之以拙,济之以回护,终之以失所据”分析,最后写如果极力为自己辩护,一定会弄得书生和俗吏都做不像,最终在治理政事上陷入糟糕的境地。

26.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及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写作意图是创作意图中的一种,指的是文学作品的创作意图。即文字作者想要在作品中表达的主题、内容和思想。对作家写作意图的理解可以通过作品本身,也可以通过作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来认识。结合“知其所与予识进士十年,既庆其禄之及,于吾里有光,而又恐其信道之不笃,行且一前而一却也。于其行,恭述圣训,以附古者朋友赠行之义”分析,文章中作者对夏进士能得到官职,为乡里增光表示祝贺,同时又担心他信仰圣人之道不坚定,行动上将会有进有退,所以写文章来鼓励他。作者暗暗地观察夏进士,从他的言谈神色之间发现夏进士像是害怕别人诋毁他是书生,又像是有意隐瞒自己是个书生,作者对此表示担忧。友人将要担任吏职,作者用皇上也自称为书生的事实来鼓励他,要他不为书生的称呼自卑,不怕嘲笑,保持书生的本色而不要混同于俗吏之流。

【点睛】

参考译文:

①乾隆年间,高官中有不满意他下属官员的人,皇上问他(为什么不满意),他用下属官员是个书生来回答。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我也是一个书生呀。”高官恐惧地表示服从。啊,这话伟大啊!它将光大昌明六经的旨意,教诲千秋万代。

②嘉庆二十二年春天,我们杭州府的夏进士去京师,将要选拔为知县,绕道来上海和我告别。我和他交谈,觉得他更加长进了,面色温润和悦,神态举止峻挺高洁,议论三千年的历史,两人的看法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他总是笑着,显得欢乐。我说:“这是个书生,不是平庸的官吏。”上海的人和同乡的人都说:“不是平庸的官吏!”他到京师去,京师与我相识的尊贵人物,都认识夏进士,他们也一定会说夏进士不是平庸的官吏。

③虽然如此,但认真暗暗地观察夏君,夏君像是害怕别人诋毁他是书生,又像是有意隐瞒自己是个书生,这些心理都表露在言谈神色之间。国家的事,除了书生,无人可以托付。真正的书生又很少,有一个真正的书生在此,却会害怕别人诋毁自己而避忌书生这个称呼吗?再说像夏君这样的人,即使有一百个人诋毁他,一万个人诋毁他,他咬着指头发誓不做书生,以言辞捍卫自己的尊严,极力地辩解他不是书生,难道他最终能够与俗吏的行为相似吗?学做俗吏却学不像,更加显出他的迂笨,曲意辩护他的笨拙,发展下去,一定会弄得书生和俗吏二者都不像才罢休。唉!以书生的言辞神态,加上迂笨,再添上曲意袒护,最终失去书生的本色。要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夏进士治理政事,就糟糕了!

④新娘子过门三天,可以知道她的德行修养;新官上任三天,可以看出他的治政主张。我结识夏进士十年,既庆贺他得到官职,给我们乡里增光,又担心他信仰圣人之道不坚定,行动上将会前进一步又后退一步。在他上任的时候,我恭敬地陈述皇上的教诲,也是附从古代朋友送行赠言的意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