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与世博有缘》(连载7)历史是花钱买不到的

吴建民 走近外交 2024-03-01

  作者:吴建民

  1939 - 2016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到1971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1971年成为中国驻联合国首批代表团工作人员。

在5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驻欧共体使馆政务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及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音频



正文

在上海市政府的“备战”会议开完后,接待单位周到地安排我们到上海郊区的一个度假村休息两天。

离开喧闹的城市,来到绿树成荫、生机盎然的远郊区,享受那乡间的静谧,呼吸那带着青草味的空气,感到心旷神怡,旅途的疲劳消失了,好像电池又充足了电,感到精力充沛。

“海派文化”如何体现?

吃完晚饭,陪同人员对我们说:“过一会儿,申博办的汪均益主任要来看你们,想讨论一下在巴黎演出的节目。”

每次陈述前,各申办国要举行很多活动造声势,文艺演出是其中最重要的活动,影响也很大。

7点多,我们正在花草环抱的小径上散步,汪均益到了。从市区开车到度假村,至少一个多小时,为了赶时间,他连饭都没吃。作为申博办的主任,他要负责复杂繁琐的组织、协调工作。超负荷的工作使他显得很疲惫,但是我从未听见他有任何怨言。

歌舞剧《金舞银饰》剧照

汪均益请我们到一间灯光很暗的会议室看录像,他带来了一盘光碟,是打算在131次大会前演出的节目。他满脸愁容,对我们说:“这台节目市长看了,不满意。他说让吴大使看看,要听听你的意见。光盘做得不好,实际演出效果好得多。如果不要这台戏,另找节目,恐怕时间来不及。”据他介绍,这台叫做《金舞银饰》的歌舞剧是中国历代服饰的展示。2001年曾在里昂公演,反应极好,谢幕7次,观众久久不愿离去。

服饰表演?1999年巴黎中国文化周期间曾经演出过中国服饰,反映确实不错,但是有必要重复同样的主题吗?

我用怀疑的眼光观看了这盘光碟。不知是因为机器的原因还是光碟本身质量有问题,放映效果不是很好。



歌舞剧《金舞银饰》剧照

这是一台大型音乐舞蹈剧,以中国各个时代的服饰来展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内容,有主题,不是单纯的服饰展示。从秦朝的兵马俑一直演到清朝的宫廷服装,每个朝代都有一两个主题。如唐朝,主要表现它的繁荣和对外交流,穿插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情节;宋朝,表现的是《清明上河图》中的市井生活,人民安居乐业;元朝,表现了游牧民族的生活,骑马、射箭,粗犷扩奔放。整个节目既恢弘又华丽,色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

一个半小时的节目,带观众领略了中华民族 5000年文明史。用服饰来表现历史,这是一种创新。

我一边看录像,一边在思考。人们常说:上海是“东方的巴黎”,强调了上海文化的多元和包容性。但是“海派”文化还有更重要的方面,不容忽视,那就是扎根于5000多年的中国文明。“海派文化”的特点是把中国文化与世界各种文化结合起来,这是中国的优势,也是上海的优势,没有一个申办国能与之媲美。世博会的历史是推动世界文明进程的历史,自国展局成立以来,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从未主办过世博会,这对世博会来说,不啻是个缺憾。

申办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这台节目有中国特色,既然在里昂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在巴黎肯定也能“打响”。

在昏暗的灯光下,我感到了汪均益焦虑的眼光。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我觉得这台节目可以用。

汪均益的脸一下子舒展开来,他高兴地说:“啊,这下子我心头一块石头落地了。”

这是一台讲中国历史的舞剧,让外国人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只是让他们看看“热闹”,不值得如此兴师动众,千里迢迢把100多人的剧团请到巴黎来,关键在于如何介绍。汪均益对我说,每幕标题都译成法语打在字幕上。

《金舞银饰》之《琼宫神韵》


《金舞银饰》之《水袖舞翩迁》

我一看,标题都极富有诗意,也很抽象,如“琼宫神韵”、“流光溢彩”等,看了法语翻译,还是一头雾水。我建议,把每一幕的主要内容,如唐朝外国使节朝贡、文成公主进藏、明朝的戏曲发展等,都作简短的解释,印在说明书上,让观众在节目开始前就有一个概念。

寻找剧院

节目必须在7月2日国展局131次大会前演出。在巴黎,一些世界有名的大剧院,如新老巴黎歌剧院,想去演出的各国文艺团体很多,必须提前两年同剧院签合同,才有可能。像《金舞银饰》这样的节目,要有大舞台、大剧场,效果才好,影响也大。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场地吗?这又是一个难题。

我回到巴黎就立即请办公室主任张国斌寻找剧院。“务必要找到!”没有剧院,将前功尽弃。不料,巴黎所有的大剧院都已排满了,到6月中旬场地还没有着落。

香榭丽舍大剧院

幸好,位于香榭丽舍大街旁的香榭丽舍大剧院6月29日休息,张国斌立即去联系,希望他们破例租给我们,终于得到了同意,但是这天上午还不能让我们进场,剧院要收拾头天晚上演出的“残局”,打扫舞台。上海歌舞团必须在半天的时间内把一切准备工作做好,这对他们是很大的挑战。为了申办成功,歌舞团的同志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灯光、布景、音响等全都准备就绪。

演出很成功 文化很自信

这是一次展示中国民族服装的节目,我要上台讲话,穿什么好呢?我特地挑了一件白色绸质唐装穿上,穿上这件衣服,显得庄重、大方,又突出了民族风格,与节目的气氛也很吻合。

当我和施燕华坐车提前半小时来到香榭丽舍大剧院时,剧院大厅和门口人行道上早已挤满了人,马路上车辆拥堵,警察在忙着疏导。使馆的工作人员走在前面帮我们开路,不断地说:“对不起,请让一下,中国大使来了。”

人们回头看到我,眼睛一亮,他们的表情似乎在说:“啊!今天中国大使穿了民族服装!”不少熟人跑来与我握手,有的拉着我的手,上下打量着,用艳羡的口气说:“这是中国服装?真美!”“大使先生,您真帅(élégant)!”有的人还禁不住伸手摸一下衣料,说:“中国丝绸,真好!”“我也想做一件,哪里能买到?”

哈,我的白色唐装成了《金舞银饰》舞蹈剧的“序曲”了!

开幕前,我上台讲话。事先我考虑了一下,我的讲话不能长篇大论,要精练,大家都等着看演出,此时讲话太长是不得人心的,为了加深印象,必须重点突出。

我开门见山地说:“法国与中国都有悠久的历史,历史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在今天的世界上,什么东西都能买到,但是历史是买不到的!”

我用三言两语讲了中国古老的文明,为了让观众了解这台节目的主题,我还作了简单的介绍:“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的艺术家们感到服饰是文化的一部分,他们想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通过服装、舞蹈、音乐表现出来,创作了这部节目。”

 全神贯注欣赏演出的法国观众


在整个演出过程中,观众们都是全神贯注地观看,只在每幕结束时,才爆发出雷鸣似的掌声。坐在我旁边的法国前总统蓬皮杜的夫人、前总理梅斯梅尔等法国政要还不时地看一下说明书,因为上面有剧情介绍。

说明书也很独特,折叠面在中间开口,像是一扇门,用两个中国盘花纽扣“锁住”,解开纽扣,就“入室”了,进入了中华文化的殿堂;盘花纽扣是中华民族服饰中的一大特点,用它来装饰说明书,既点了“题”,暗示节目与服饰有关,又象征中国的开放,敞开胸怀,欢迎各国朋友。艺术家这一别具匠心的创作,使许多法国人爱不释手,他们纷纷表示,要把这说明书带回家珍藏起来。

2002年11月上海申博演出

演出很成功,多次谢幕,观众还久久不愿离开。在剧场外的走廊里,我被激动的人群包围了,每个人都想对我说几句赞扬的话。很多人对我说:“你说得太对了,‘历史是花钱买不到的’。中国是文明古国,主办世博会肯定成功的!”“有这么悠久历史的人民,有足够的智慧主办精彩的博览会!”有的挤不过来,干脆高举胳膊,跷起大拇指,对我喊:“Bravo(好极了)!2010年相约在上海!”

这台节目的影响不仅限于剧场内,巴黎电视台对它进行了实况转播,法国电视一台也向欧洲播放。演出后好几天,我仍在各种外交场合听到人们热情地谈论它,这使我又一次深深地感到文化的威力。


- 未完待续 -

文字 | 《我与世博有缘》吴建民、施燕华著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鹏鹏



/ 阅读前文 /


01

 三个“第一”

02

中国第一次世博会举办地——丁家桥

03

上海的最后一根大烟囱

04

申博的外围战

05

申博形势严峻

06

出谋划策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公益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我与世博有缘》(连载7)历史是花钱买不到的

吴建民 走近外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