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难忘的两次挨批

王嵎生 走近外交 2024-03-01

作者:王嵎生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54年毕业后,同年入外交部,历任新闻司处长,曾任中国驻斯里兰卡使馆三等秘书、驻科威特使馆政务参赞、驻尼日利亚和哥伦比亚大使。

中国APEC高官,外交部特邀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南开大学教授,外交笔会国际时评小组成员,国际评论自由撰稿人。



音频



正文



我走上外交工作岗位不久便遇上两件不太寻常的事,捅了两个娄子,受到大使的批评。这两件事一直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至今难忘。

两件事都发生在我国驻锡兰(现斯里兰卡)大使馆,我当时是新闻处的职员,兼任政务参赞的翻译。

1

并非笑料

1958年春天的一个早晨,锡兰一位年轻英俊的外交官在从中国回科伦坡休假期间,紧急要求会见我们的政务参赞。

参赞从外交身份对等考虑,认为由他出面接待不合适,托辞已有其他安排,指派我代他会见。

这位年轻人一见面便开门见山,激动地对我说:“我最近爱上了我们大使的女儿,她也很爱我,我们情投意合,但由于我出身卑微,大使夫妇坚决反对。我苦恼万分,特来向中国朋友求救。中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主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希望能替我求求情、做做大使阁下的工作。”

他看我在认真地听他谈话,又进一步向我详细描绘大使女儿如何漂亮,说她长得像个“天仙”,用中国的话来说,好像刚出水面的芙蓉,有闭月羞花之貌。现在两个人被迫要断绝来往,他说:“这实在是太残忍了,中国有个《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你们应该同情我,设法阻止在锡兰也发生这种悲剧。否则,我就可能成为锡兰的‘梁山伯’,大使的女儿就可能成为锡兰的‘祝英台’了。”

这个小伙子苦苦哀求我,讲话的真情溢于言表,指望我伸出友谊之手,将他和那位痴情相爱的姑娘拉到一起。但这位外交官似乎并不懂得外交,或者说因堕入情海不能自拔而“不顾外交”。

我听了他的一番诉说,不禁有点儿同情,但我明白,我身为中国的外交人员怎么能过问一个外国人的婚姻呢?我告诉他:“你的心情我理解,可我实在是爱莫能助。”同时向他说了些安慰的话。

他对我接待他表示感谢,两手向外一摊,表示无可奈何,怅然而去。

送走那位青年,我感到可笑。回到办公室,办公室主任见我面带笑容,问我:“你们谈了些什么,使你这么高兴?”我就把刚才和那位青年的谈话当作笑料,一五一十像讲故事一样讲给他和其他在座的同志听。我满以为这是件小事,没有向参赞汇报。

当天下午,张灿明大使便约我谈话。他表情严肃地问我:“你今天接见了什么人?”我说接待了一位锡兰青年外交官。接着他问我:“你向参赞报告了吗?”我支吾道:“没有。”

这时张大使板起面孔说:“你作为参赞的翻译,只有权向参赞和大使反映情况,没有权向参赞以下任何人说这件事,你太无组织无纪律了!”

第二天,他又在全馆大会上就这件事点名批评我。张大使有些军人作风,批评毫不留情面。这一板子可以说打得很重,我觉得面子上实在过不去,伤心至极,无地自容,痛哭了一场,但我心里确实感到他批评得有理,所以我没有反感,没有怨恨,而是觉得应该记住这个教训。

2

怎能如此冲动

1959年3月,西藏发生武装叛乱。一天下午,锡兰一位朋友给我打电话说,有一批和尚很快要到中国大使馆前示威游行并向使馆提抗议。使馆领导据此立即作了预防性安排。因我懂英文和僧伽罗语,被安排到一线。

十多分钟后,有个记者开车闯进使馆对我说,他听说有和尚要来示威游行,他是前来现场采访的。

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


我那时正是血气方刚、不知深浅的小伙子,立即火冒三丈,说:“这里是中国大使馆,也就是中国领土,请你给我出去。”我当时的用词和语气很强硬,实际上就是要他“滚出去!”该记者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我是记者,客观采访有何不可,中国外交官怎么如此无礼!”并称他要写文章,第二天在报纸头版揭露我的蛮横态度,说罢开车离去。

我立即如实地把上述情况向张大使作了汇报。张大使听后,批评我说:“事情本来已经很麻烦,你又在添乱,人家记者并不是敌人,有权采访,你应该对人家多做工作,怎么可以让人家滚呢!你给我捅这么大的娄子,真不像话。”我后悔得几乎要哭出来。

幸好后来示威游行规模很小,很快就过去了,第二天报纸上也没有出现那位记者的文章。可是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深深感到自己政治上太幼稚,外语也不过硬,今后要深刻汲取教训。



    张灿明大使        


张大使的两次批评,对我后来的外交生涯有很大的教益。我对他是非常感激的。“文革”中有些造反派为了整张大使,歪曲事实,诬陷他,并要我写证明材料,被我坚决拒绝。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大使见到我,拍拍我的肩膀说:“你这个小伙子不错,很正派。”我说:“还是要感谢您的教诲。”


— END —


文字 |选自《一个历史性时刻》  作者: 王嵎生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霖霖




推荐阅读 /


联合国“和平鸽”的故事

使馆选址的教训

新中国第一批“使”字牌照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公益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难忘的两次挨批

王嵎生 走近外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