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周总理教诲 我们是“文装解放军”
作者:金桂华
1988年任外交部发言人,1991年任中国驻文莱首任大使,并历任驻马来西亚大使、驻泰国大使和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亚太安全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副会长等职。
音频
正文
我们这一辈算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外交官,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对我们进行诲人不倦教育的正是周总理。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总理即明确指出,新中国必须彻底抛弃旧的外交传统,“另起炉灶”,创建一支像人民解放军那样的新型外交队伍,这将是一支“文装的解放军”。
1951年,周总理对新中国的外交干部提出了著名的“十六字方针”:“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
他提出了外交干部必须遵循的“四合乎”行为准则,即:“态度合乎立场,行动合乎身份,言语合乎分寸,礼貌合乎常规”。
此外,周总理还教导我们要树立无产阶级的外交风格,不搞资产阶级的庸俗作风;要我们在同外国人的交往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平等待人,不卑不亢;还要我们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勤俭办外交。
周总理的外交思想深邃丰盈,既富马列主义的内涵,又不乏中国的传统哲理。其中最为重要的包括:
1
战争与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侵略和干涉,维护我国安全与世界和平是新中国外交的最主要目标。
2
维护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原则。它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也是我国处理各类国际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十分重要的国际关系准则,不同制度的国家和制度相同的国家都应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4
团结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和打击极少数的反动势力,结成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
5
在国际关系中提倡"求同存异”,将此作为处理各类矛盾和分歧的指导思想。
6
全方位地开展官方外交、半官方外交和民间外交。在开展民间外交时,要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官民并举。
7
国际主义应与爱国主义相结合,既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也反对大国沙文主义。
8
自力更生应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合作,互通有无。
9
要正确处理外交与革命两者的关系。外交是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各国人民在交往中有义务支持被压迫人民的正义斗争,但革命是各国人民自己的事,革命不能输出。
10
在外交斗争策略上,要注意后发制人、来而不往非礼也、退避三舍和弯弓不发。
正是在周总理的教导下,我们这一代新中国外交官才茁壮成长。
周总理的辉煌外交业绩不胜枚举。其中,1955年4月中下旬在印尼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就是在他的推动下获得了圆满成功,堪称外交一绝。
“克什米尔公主”号印度客机
周总理的万隆之行,首先是不避艰险之旅。美蒋特务在原定由周总理乘坐的“克什米尔公主”号印度客机上安置了定时炸弹,周总理因应约先赴仰光会晤多国政委而临时改变了行程,敌人的谋杀阴谋未能得逞,但却使10余名中国代表团工作人员不幸遇难。
中国代表团在前往会场途中受到沿途群众的热烈欢迎。(新华社资料图)
这次亚非会议,因美帝等挑拨离间,矛头实际指向中国,一度气氛紧张,但周总理力排干扰,沉着应对,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使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迈进。他先后作了三次发言(一次书面,两次即席),其中尤其是4月19日下午的即席发言,被外国与会者誉为“迷人的风度和甜蜜的合情合理”。
1955年4月18日,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新华社资料图)
这次发言是周总理针对两天会议上出现的新情况,利用19日上午会议结束后的短暂休会时间临时亲自起草的,效果因而特好。其中有两句话脍炙人口:“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总理同时还在会下频繁地做友好争取工作,硕果累累。
泰国外长旺亲王曾在大会上公开指责中国,但周总理仍邀他出席中方举办的宴会,并赠以中国丝绸。事后,旺亲王对人说,他带着这样一个印象返回泰国:原来中国共产党人并非是美国人所描绘的那样青面獠牙。
还有一事,不能不提。此次会前,周总理刚动完手术,身体尚未完全康复。但在亚非会议的7天中,他一直埋头工作,总共只睡了13个小时,每天不足2小时。
笔者以往曾在外交部新闻司做过外国记者工作,对周总理在这方面的关怀和指示印象颇深。他敦促新闻司应“主动积极地”同外国记者接触,做他们的工作,“在游泳中学游泳”。
1964年10月16日,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新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数日后周总理便邀美国著名记者斯诺谈话。周总理说:“美国国务院原来说中国爆炸了一个小东西,没有什么意义,可是三四天后就改了口。现在又说,这颗原子弹比他们扔在广岛的那颗要先进。”
接着周总理说:“现在世界上有两件大事:赫鲁晓夫下去了,我们的原子弹上去了。”他把12幅原子弹爆炸的照片交给了斯诺,并说:“龚澎(新闻司司长)都没有见过这些照片。”
周恩来总理与美国记者斯诺
此事令斯诺喜出望外。他说,他真做梦也没想到周总理竟答允把这特号消息告诉他,还有照片。次日,斯诺就飞返日内瓦,并随即在瑞士的报纸上做了报道并发表了那12幅照片,轰动了全世界。
另一件是美国《纽约时报》副社长兼专栏作者詹姆斯·赖斯顿于1971年7月至8月的访华。赖斯顿被誉为美国新闻界三大“无冕之王”之一,他来访是周总理亲自批准的。笔者有幸奉命全程陪同。
1971年8月5日,周思来总理会见美国《纽约时报》副社长詹姆斯·赖斯顿及夫人。
赖斯顿此次访华故事不断,但最大的“亮点”是8月5日晚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同他做的长达5小时的谈话。会见时,赖斯顿说,他此次访华亲眼看到中国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朝气,他有个自称是“毛泽东主义者”的孩子,想到处扔炸弹,回美后他准备好好地对他说,中国的“毛泽东主义者”是多么勤劳,道德境界是多么高尚。
周总理先是批评美国到处插手,侵略别国;接着又就赖斯顿所提问的越南战争、日本、中国成功进行核试验、台湾、中苏关系等问题一一作了回答。周总理侃侃而谈,赖斯顿频频点头,笔者在一旁则实际记录下一篇精彩的国防形势报告。
谈话临近结束时,赖斯顿突然问周总理:“您是悲观主义者还是乐观主义者?”周总理笑着说:“我当然是乐观主义的,共产党人嘛!”
— END —
文字 | 《金桂华外交生涯文集》 金桂华
原标题 《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教诲》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霖霖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8611178186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 推荐阅读 /
外交官做好工作要多读书
/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公益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