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美使馆散记
作者:周溢潢
1959年、1965年于文化学院、外交学院进修;1964年调外交部政策研究室、外交史研究室工作,曾任驻美国大使馆一秘。
音频
正文
1985年到1989年,我在驻美使馆工作了四年多,印象深刻的事不少,现撷三则,以飨读者。
1
芭芭拉一进院
像自己家人一样大声喊“韩叙”
韩叙大使和老布什有深厚的友谊。韩叙在20世纪70年代任驻美联络处副主任时,即结识了老布什。以后老布什来京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与时任中国外交部美洲大洋洲司司长、后任副部长的韩叙有了更多的交往。
1985年韩叙出任驻美大使,和时任美国副总统布什在华盛顿重逢,友谊更深了。
韩叙与老布什
按照惯例,美国总统、副总统一般不出席外国驻美使馆的活动。但布什副总统却破例每年圣诞节时来中国大使官邸做客,韩叙大使因此受到很多驻美大使的羡慕。
1987年圣诞节,布什偕包括长子小布什夫妇在内的全家人,应韩叙的邀请,兴冲冲地来到官邸。还未进门,以直言不讳和幽默著称、十分受美国民众欢迎的布什夫人芭芭拉即像对自己家人一样大声喊着:“韩叙!韩叙!”
早已等候在门厅的大使夫妇热情欢迎,布什和芭芭拉向韩叙夫妇一介绍了同来的儿子、儿媳,韩叙和夫人葛绮云同他们一一握手,互致问候。
1987年圣诞节前,布什一家到中国大使官邸做客时与韩叙夫妇的合影。从右至左依次为小布什、芭芭拉、葛绮云、老布什、韩叙、劳拉。
那天大使夫妇请使馆厨师用北京烤鸭等名菜招待他们。小布什当时还很年轻,兴致很高,食欲也旺,他一连吃了四个烤鸭卷,吃得津津有味,连声称赞:“好吃,好吃。”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小布什都是北京烤鸭的忠实铁粉
和他坐在同桌的芭芭拉对葛绮云说,小布什已经40岁了,还没有取得什么成就。葛绮云安慰她说:“中国有句古话,‘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他以后的前程不可限量。”果不其然,小布什以后当选得克萨斯州州长,之后又当选了美国总统。
2001年1月20日 ,共和党人、前得克萨斯州州长乔治·W·布什在华盛顿宣誓就任美国第54届总统。
那天餐后还有一些余兴活动。先是参加招待的江承宗参赞写了一首歌颂中美友谊的诗。当他用英文朗诵完后,客人们都热情鼓掌,深表赞同。
接着是一等秘书卞庆祖的夫人韩文君(出国前是总政歌舞团演员)演唱了一首赞美圣母的英文歌曲。卞庆祖拉小提琴伴奏,声情并茂,深受客人们欢迎。
最后,大使夫人葛绮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亲自挥毫,在一块红缎子上书写了“龙鹰”两个大字(龙是中国的象征,美国的国徽是双头鹰),旁边再写了八个小字——中美友谊,万古长青,抬头是“芭芭拉女士”,落款是“葛绮云”,写完后她双手送给芭芭拉女士。
葛绮云在中国驻美大使馆向布什夫人芭芭拉赠送她个人的书法作品“龙鹰”。
老布什夫妇及全家人都为得到这样一份珍贵的礼物而兴高采烈。宾主欢叙未尽。
2
与毛主席故友
李振翩的女儿李家瑞的交往
我到使馆不久,我的前任云雨霖同志即把他三年多来的好友李家瑞女士介绍我认识。李家瑞是华盛顿华人中颇有影响的医学家李振翩博士的女儿。
1919年,毛主席在湖南组织学生联合会并领导“驱张”运动(当时北洋军阀委任的湖南督军张敬尧)时,李振翩是长沙湘雅医学院的学生领袖,他们一起搞学生运动,成为挚友。
毛主席领导的“驱张”运动
李振翩是湘乡人,毛主席的家乡紧靠湘乡,幼年时,他还在湘乡外婆家生活了很长时间。两个会讲湘乡话的青年学子碰在一起,感情更深一层。以后李振翩到美国留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国家医学研究院从事医学研究。两人虽远隔重洋,但友情却深深地留在心中。
1973年3月中美互设联络处后,黄镇被任命为驻美联络处主任。他到华盛顿上任的第二天,李家瑞即给他打电话要求会面。第二天下午,黄镇抽出20分钟会见了她。
李家瑞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希望黄镇拨冗与其父李振翩见一面。黄镇为其真诚所感,当即表示同意。
身着白大褂的李振翩
4月中旬的一天,黄镇在联络处临时驻地“五月花”饭店会见了李振翩夫妇。李振翩希望早一天回到祖国看一看,黄镇答应马上报告国内。当周总理把黄镇关于李振翩回国的请示报告送到毛主席案头的时候,很快就得到欣然同意的批示。
1973年8月,毛泽东亲切会见李振翩。
1973年7月,李振翩一家在黄镇的精心安排下顺利地抵达北京。8月2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了李振翩一行。交谈时毛主席开口就问李振翩是否还喜欢吃湖南的苦瓜,李振翩感动地说:“主席,我在美国连做梦都想吃湖南的苦瓜和冬苋菜呀!”
毛主席还和李振翩共同回忆起1921年以前他们在长沙的几次见面,以及后来毛主席前往上海从事革命斗争、两人在分手前曾经彻夜长谈的场景。
李振翩记得他当时对毛主席表示,“虽然我不能追随你前去上海,可是请你相信,我专心研究医学也是为着爱国爱民。”次日,毛主席和李振翩在火车站话别时说:“虽然你搞医学,可是我们将来也许会殊途同归的。”
1973年,李振翩坐在沙发上和毛主席交谈甚欢。
李振翩返回美国以后,和黄镇依然保持着良好关系。黄镇特指派他的秘书负责和李家的联系,以后就成了联络处和驻美大使馆的惯例。
我到使馆时,李振翩博士已经去世。我很快就成了李家瑞和她丈夫吉金瑞博士的好朋友。我是湖南汨罗人,友情加乡情,情谊就更深了。
如今的湘雅医院
李家瑞和她父亲一样爱祖国、爱乡土,她以李振翩不多的遗产作为基础,成立了“李振翩基金会”,在李的家乡建了一所小学,被当地政府命名为“李振翩小学”。这项基金还被用于资助湖南省湘雅医学院的医学专家来美国进修或进行学术交流。
1987年,李家瑞为了给基金会募集资金,在华盛顿办了一场书画义卖活动。经我联系,黄镇大使捐献了一幅亲笔绘制的国画,韩叙大使和夫人各捐献了一幅书画作品。她特地请我们夫妇出席了义卖活动的酒会。黄大使的国画在开幕式上即被美国友人购买了。
他们夫妇很喜欢看国内出品的电视连续剧,我就经常为他们借使馆准备的录像带。他们对《红楼梦》等片子赞不绝口。
我们一年总要聚会几次,有时是我们夫妇请他们和家人来使馆做客,更多的是他们开车来接我们去游览华盛顿的名胜古迹。
1986年的圣诞之夜,他们就带我们到华盛顿郊区有名的摩门教教堂去欣赏圣诞夜景,让我们体味美国人的宗教文化。1988年春节期间,他们盛情邀请我们去他们在美国南方佛罗里达州奥克兰市的避寒别墅过春节。
吉教授和与我同去的一位年轻馆员轮流开车,从华盛顿沿着美国东海岸一直往南,途经好几个州,饱览了沿路风光。在奥克兰我们浏览了迪斯尼乐园、观看了海洋馆里的海豚表演。我们第一次穿着短袖衬衫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李家瑞待人的热情令我们不能忘怀。
3
到傅泾波的女儿傅海澜家中做客
1988年在使馆举行的一次招待会上,我和夫人结识了傅海澜女士。她说她的父亲是傅泾波。
我听后立即告诉她,我在研究中美关系史的时候,早就知道傅泾波先生是解放前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私人秘书。南京解放后,他们两人都想同新中国的领导人接触,建立美国同新中国的关系。这一下就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她邀请我们到她家里去做客。
不久,我们就驱车去了傅家,傅女士十分热情地欢迎我们。寒暄一阵后,她搬出几大本相册让我们欣赏,边看边向我们聊起她父亲的许多往事。
司徒雷登与傅泾波
她说,她父亲在世的时候,跟她们讲得最多的是他在新中国成立前夜,如何奉司徒雷登之命与中国共产党方面接触。早在1948年12月,他就给曾在南京认识的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写了一封信,托人带到香港转送,以告知司徒雷登想和中共方面联系。
傅海澜回忆道,1949年3月初,司徒雷登建议美国政府授权他以“个人资格”和中共领导人进行接触,“建立新的关系”。这年4月下旬,傅泾波即受司徒雷登派遣,求见南京市军官会外事处处长黄华。黄华曾就读于南京大学,和傅一样与司徒雷登有师生之谊。
司徒雷登在燕京大学
5月初,黄华接见了傅泾波,傅说司徒雷登留在南京不走,就是希望与中共方面接触,因此很想和黄华会见。
5月中旬,黄华前往司徒雷登住处会晤,傅泾波在座。司徒雷登表示,美国愿同新中国建立新关系。以后,司徒雷登又两次派傅泾波面见黄华。6月初,黄华约司徒雷登和傅泾波到外事处第二次会晤。
黄华说:“司徒雷登先生热衷建立中美人民新的外交关系,中国方面已经声明,任何国家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前提是其武装力量撤出中国,不能援助国民党政府,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关系。”
6月8日,傅泾波再次见到黄华,说司徒雷登和他研究后认为,美国现在对与新中国的关系很难做正式表示,只能待司徒雷登返美后再做努力,并希望在返美前能赴北平与周恩来会见一次,顺便看看燕京大学。
6月底,黄华会见了司徒雷登及傅,告知已获北平来电,同意他去燕大一行,他希望的与周恩来会面事亦有可能。
司徒雷登表示,获此消息他极为高兴,但不巧的是国会于7月底即将休会,恐怕来不及。而且当时国会内部派别复杂,此时去北平很易引起评论,增加不便。
他决定将此事报告国务卿艾奇逊,由艾作决定。7月初,艾奇逊来电要司徒雷登现在不去北平,于7月25日以前赶回华盛顿。
1949年8月,司徒雷登回到美国。
司徒雷登北平之行由此夭折,中美失去了一次建立联系的机会。傅海澜说,她父亲一直对此感到遗憾。
傅泾波一家与司徒雷登
1949年8月初,傅泾波偕家人跟随司徒雷登到达美国。司徒雷登晚年就住在傅家。傅海澜说他们全家都把司徒雷登当成家人,很好地照顾他的生活。
傅履仁和傅海澜
傅海澜的相册中有一张她与哥哥傅履仁的合影,由此也聊到傅履仁。傅海澜说,她哥哥到美国后进入了美国名校乔治城大学和华盛顿大学习,以后参了军,是美国陆军的第一位华裔将军。
20世纪80年代他曾回到北京一次,公务活动之余,在友人的陪同下寻找到了他们居住过的砖塔胡同20号。他说常常在梦里回到故居和当年就读的盛新小学(现名西什库小学),忆起小时候常去溜冰的北海公园、骑自行车去动物园的情景。我们对傅海澜说:“也欢迎你有机会时到故乡北京去看看。”
那天,我们吃了她亲自下厨做的家乡菜,聊天聊了很长时间,然后才尽兴而归。
— END —
文字 | 《老外交官散文选》
(原载于《北京青年报》2015年10月4日)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咖啡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 推荐阅读 /
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
我们还是要努力把中日友好扶持起来
三位青年外交官的奋斗故事
/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公益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