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印象 | 法国人的衣着
作者介绍:张锡昌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64-1967年及1981-1988年,在中国驻法国使馆工作,历任三等秘书、一等秘书、政务参赞、临时代办等职;1992-1994年,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参赞。著有《战后法国外交史》、《传奇人物戴高乐》(两书与夫人周剑卿合著)、《密特朗传》等。1999年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音频
正文
巴黎既是文化古都,也是时尚的渊薮。巴黎时装蜚声全球,数百年来始终引领着世界时装新潮流。
法兰西最早的“时尚教主”路易十四
早在路易十四的全盛时期,巴黎就已成为时装之都。如同说法语成为当时欧洲各国宫廷和上流社会的时髦一样,欧洲的王公贵族都竞相以凡尔赛宫时兴的服饰打扮自己。
路易十四不时更换的情妇便是现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时装模特。当年,穿着巴黎最新款式、陈列在欧洲各国首都时装店里的布娃娃,传递着巴黎时装的信息。
巴洛克风格的奢华男装
法兰西民族是勇于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民族,法国时装的灵魂是创新,时装最能生动地体现法国人追求新奇、特异的特性。
法国出类拔萃的时装设计大师辈出。他们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潜心琢磨人们的心理,探索、探索、再探索,创新、创新、再创新。巴黎时装光怪陆离、变化无穷,时装之都历数百年而长盛不衰。
法兰西是极富艺术创造力的民族,时装乃是法国人艺术细胞的结晶,是法兰西民族的美学的精华。时装已远远超越穿着和商业价值的范畴,成为一种地地道道的艺术。
一袭高档时装乃是一件艺术珍品
一袭由设计高手创意、手工精心裁剪缝制的高档时装新奇奢华,穿在贵妇名媛身上,足以炫耀、摆阔;而在时装设计大师心目中,则是一件艺术珍品,是呕心沥血之作。
2016年7月9日,在法国普罗旺斯博尼约旧火车站临时搭建的秀场里,皮尔·卡丹(左)在时装秀结束时向观众挥手致意。
赢得“时装之王”美誉的克里斯蒂昂·迪奥深有体会地说过:“时装设计,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完全可以与写诗、绘画媲美。”皮尔·卡丹被法兰西美术学院接纳为院士,与知名画家、雕塑家一起进入了法国最高艺术殿堂。时装设计作为一门艺术,进一步获得了社会的正式承认。
法国前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的遗孀、社会活动家——达妮埃尔·密特朗。
确实,刻意求新和追求完美的时装艺术与诗歌、音乐、美术等一起,熔铸了绚丽的法兰西文化。当过14年第一夫人的达妮埃尔·密特朗,自诩为“天然的左派”,平日在爱丽舍宫衣着朴素,但每逢出国正式访问,穿戴却十分考究。她说:“这不是个人的事,而是代表着国家的工业和艺术水平,事关民族尊严。”服饰在法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可见一斑。
巴黎时装博物馆及展品
法国人珍视自己历史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之的呵护和弘扬更是不遗余力。对于群星璀璨的法兰西文化宝库中时装这颗耀眼的明星自不例外。巴黎特设有时装博物馆,展示法国时装的过去和现在,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时装表演一瞥
贴近现实的,则是巴黎高档时装表演,展示时装设计大师新颖的构思和精雕细刻的高超技艺,并向全世界昭示时装的新潮流。
巴黎高档时装表演精品荟萃,千姿百态的时装争奇斗艳、举世瞩目。这不仅是时装的盛会,而且是一种极富魅力的艺术会演。一年两度的时装表演,一次在1月,推出春夏时装;一次在7月,推出秋冬时装。
1986年卡丹巴黎春季时装展,台下前排左起第一人为作者的夫人周剑卿。
时装表演是非赢利性的,凭请柬入场。观众多是时装行家、富豪名流、外交官夫人,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新闻记者。我的夫人曾有机会出席观看,不啻是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
除了冬、夏时装表演,巴黎还举行盛大的国际时装节。记得1987年9月的一个夜晚,在各色耀眼的灯光和五彩缤纷的烟火点缀下,来自世界各国的800名时装模特在埃菲尔铁塔前临时搭建的长达200米的舞台上,长时间地轮番表演,五光十色、婀娜多姿、如诗如画、如临仙境。30多万巴黎人现场观看,全世界10亿电视观众收看了这场空前的时装盛会。
作者(前排左三)在使馆招待中国时装表演队部分模特。
中国时装表演队的模特身着中国特色的各式时装首次同台亮相,好评如潮。此前,我有幸与表演队部分模特会面聚谈,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在时装表演中、时装店橱窗里,奇装异服应有尽有。当然,法国人日常穿着并不像时装模特那样。一般中上层妇女的服饰也并不那么新潮、奢华。曾听得一位部长夫人坦言:“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去赶时髦。衣着合身、美观就行了。”所费不赀的高档时装,只有一掷万金的王公贵族、亿万富豪、大牌明星才趋之若鹜。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衣裳常显示人品。”又说:“如果我们沉默不语,我们的衣裳和体态也会泄露我们的过去。”
20世纪初期的法国有影响力的时装设计师——保罗.布瓦列特(Paul poiret)设计的灯笼裙、哈伦裤。
确实,衣着能透发出一个人的品位和审美情趣。着装与化妆一样,贵雅不贵丽,最高境界是自然、得体,与自己的身份匹配,能显现自己的个性和气质。拙劣的着装和拙劣的化妆一样,都是矫揉造作,只会扭曲个性。法国人讲究的正是穿着得体和展示个性,兴许这是法国人的雅致人生和崇尚自由的一种表现吧!
法国人服饰的最大特点,与其说是垂青前卫的格调,一个劲儿赶时髦,不如说是刻意追求个性化。其实,赶时髦的结果,不是别致,而是趋同;不是突出个性,而是失去自我。法国人恰恰喜欢标新立异,张扬个性,要服装去适应人,而不是让人去迎合服装。他们最忌一窝蜂、随大流。
法国人习惯于按个人爱好装扮自己,想穿什么就穿什么,不盲目追求流行色和流行款式,力避雷同、不落俗套,突破世俗的平庸而绽放亮丽,在别致中透发新意。
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大师伊夫·圣洛朗
时装设计的顶尖高手伊夫·圣洛朗说得好:“比时髦更为重要的是风格。”根本的一条,穿着打扮要显示自身的气质、风采、品位、风格,特别要张扬个性。法国人的穿着之所以给人以清新、别致、风雅、和谐的感觉,其奥秘恐怕就在于此。这也许要归因于法国文化的长期熏陶和传统的高雅审美情趣。
随着现代生活的弦绷得越来越紧,法国人在衣着方面也逐渐摆脱传统、繁缛的条条框框,总体趋势是随意、舒适、简便、实用,在简练中表现美感,在质朴中显示高雅。在同法国人的交往中,我亲身感受到这种变化。
作者(右二)作为临时代办赴法国外长雷蒙(左二)晚宴,着一身深色西服;作者夫人(右一)着旗袍。
上世纪60年代,社交场合的服饰要求还相当严格。晚宴,哪怕是小型宴会,男士得穿小礼服(Smoking),女士得着晚装。上歌剧院、参加盛大晚会(Gala)、“派对”,男士起码得穿小礼服,特别隆重的要穿燕尾服,女士则穿袒胸曳地的晚礼服。
中国外交官既要“入国问俗”,又不能亦步亦趋。再说,我们也无力置备昂贵的礼服。应对的高招,是发挥民族服装优势:男同志一身黑色中山服,女同志一律旗袍,无往不利。到了80年代,深色西服就足以应对各种场合,中山服也就压在箱底了。
法国女人的日常穿着
不过,法国人还是很注重仪表,刻意追求服饰的品位和美感,讲究不同场合不同穿戴,该讲究的讲究,该随意的随意,调配得洒脱自如。即便是休闲装,也是轻松自在而不失潇洒优雅,绝不是随随便便,而很注意“度”的把握。
美国人不喜欢拘束自己,衣着通常很随便。大热天,美国妇女穿着汗背心、短裤在公共场所满处走动,坐下来还要把脚翘得老高。这种情景,美国人习以为常,法国人则为之侧目。
遇有社交场合,诸如赴亲友晚宴,参加“派对”,法国人都要精心打扮一番,如请柬上注明服装要求者,更不能马虎。其着眼点,还不完全在于装扮自己,更重要的是借此表示对主人的尊重。蓬头垢面、衣冠不整是对主人的不恭,同法国人交往,这一点需得记在心间。
— END —
选自 | 《四十年法国缘》 作者 | 张锡昌
图片 | 本书及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咖啡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 推荐阅读 /
做好夫人外交
看望列宁
从生物学博士到外交官
/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公益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