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朴真诚的马里人
作者:蒋本良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江苏常州人;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后派往罗马尼亚留学学习欧洲语言文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外交工作,是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主要罗语翻译之一,多次陪同出访;曾任驻摩尔多瓦代办、使馆馆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外交史学会理事等。
音频
正文
马里作为非洲国家中同中国建交最早的国家之一,处处都显现出中马两国的传统友谊。
刚到马里,走上街头,使我惊奇不已的是,无论大人小孩都会用中国话跟你打招呼:“你好!”后来我才知道,这都是多年前周恩来总理访问马里留下的风尚。
1964年1月16日-21日,周恩来总理访问马里。
周总理1964年对马里进行的纪念碑性质的访问,至今踪迹楚楚。当年在尼日尔河畔举行群众欢迎集会的那块空地,今日虽已杂草丛生,但周总理讲话时站立的小平台仍作为历史文物保留着。
到马里后,直接接触到的第一位马里人是使馆雇用的黑人勤杂工。到机场去接我的随员王壮予介绍说:“他的名字叫‘拉辛’,法文意思是‘中国’。”这倒真有趣,名叫“中国”的马里人,恰巧在中国使馆工作,看来他还真同中国有些缘分呢!
“拉辛”是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已经在中国使馆工作好几年了,始终很勤奋。每天早上,他总是天不亮就开始打扫院子。每逢变换季节,院子里的树叶杂物特别多,总要清除出去好几车垃圾,但在大家起床前,他都会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就老老实实地坐在传达室里值班,收发信件,从不懈怠。他同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使馆举行招待会时,大家也总忘不了犒劳犒劳他。
1986年,作者(右一)在庆祝我八一建军节的宴会上,与马里总统府办公厅主任西索科(左一)和总理贝雷(左二)举杯交谈。
马里人的朴实憨厚、助人为乐,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有一次,我驾车去使馆商务处办事,刚下过大雨,土路上尽是坑坑洼洼的泥泞水塘。汽车经过一个大水坑时,一下子陷进烂泥坑,怎么也开不出来。我一个人在车上束手无策,一点办法也没有。
这时,路边几个黑人青年看到我的窘境,二话不说,卷起袖子,挽起裤腿,就走进水塘帮我推车。但是车陷得太深、泥坑太大,怎么推也推不出来,路过的另外两个黑人也过来帮忙,硬是把车抬出了泥坑。
转动的车轮溅起的泥浆,弄得他们满身满脸的泥,我觉得很是过意不去,可是他们却没有任何怨言,更没有丝毫要求补偿的意思,就各自东西地走了。我怀着既感激又感动的心情,看着他们远去。
马里青年
由于马里人的真诚纯朴,使我在马里工作期间结识了许多朋友,上至政府总理,下至普通百姓。马里人既待人真诚,也十分自尊、自重。在我看来,马里人是保持得较为纯粹的黑色种族,比起许多非洲国家的黑人的肤色来,要显得更纯粹一些。
有一次,我同马里外交部秘书长马马杜谈话,他不无鄙夷地说:“有人瞧不起我们黑人,可是我们却认为越黑越健康,越黑越漂亮!”我当时还认为他是在说气话,没什么根据。可是后来经过实际观察,我发现马马杜讲的还的确是实情,凡是身体健壮的黑人,脸上身上都是亮黑亮黑的;而那些脸上黑里透白的,却多数是病弱之躯。
马里人的淳朴还表现在他们对待白人的态度上。马里在国外的留学生带回了一批白人妻子,如马里公共工程部长库里巴利曾留学东德,他娶了一位东德姑娘为妻,平时把她奉为上宾,住在一座别墅式的房子里,专门雇了女佣人,家务劳动和照看孩子全不用女主人操心。库里巴利每出席社交活动必带夫人,并殷勤侍候。
又如,一位在罗马尼亚留过学的兽医迪亚拉,他娶了一位罗马尼亚女医生做妻子。当他们听说我也曾在罗马尼亚学习和工作过时,便邀请我到他们家去做客。在他家里,我发现迪亚拉把妻子简直是奉为“至尊皇后”。
这是位于巴马科市郊区的一座大庄园式建筑,在绿树成荫、瓜果飘香、菜蔬成片的院落中央,一座典雅别致的小楼映入眼帘。小楼边还有一座“园中园”,四周建了一圈古罗马式的回廊,一根根圆柱把回廊隔成一格一格,靠近楼房的一格里养着一只小梅花鹿。迪亚拉骄傲地说这是他的猎物,是专门为他妻子养的宠物。我问:“这样别具风格的建筑是谁设计的?”他妻子自豪地说,是她丈夫自己设计的。
上了几个台阶进到楼里,客厅布置得气派豪华,摆了不少法国和罗马尼亚的工艺品。对迪亚拉家庭的访问,使我深感他对妻子的真诚情爱和纯朴感情,同时也为马里人生活水准悬殊之大而感叹,比起一般老百姓住在空荡荡的茅草棚里,用三块石头架起当炉灶的贫困生活来,差别实在太大了。
作者与马里普通一家合影
无论如何,马里人真诚待人、朴实单纯的品质,使我对他们充满了敬意。
- END -
文字 | 《多瑙河之波》
图片 | 网络 转自 | 外交官说事儿
作者 | 蒋本良 编辑 | 走近外交 咖啡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 推荐阅读 /
出席希拉克总统的晚宴
走进爱丽舍宫
保加利亚独具特色的递交国书仪式
/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