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霍乱袭来(下)

田广凤 走近外交 2024-03-01

作者:田广凤


曾任中国驻几内亚比绍大使、驻莫桑比克大使、驻东帝汶大使。


音频



前文


霍乱袭来(上)


正文

我首先想到了我国派驻几比的医疗队,我叫上秘书,立即出发。疫情发展得太快了,医院里已经人满为患,大家都知道霍乱的危害性,医院里充满恐惧和悲哀。面对死亡,没有人不惊慌失措。

从医生简短的介绍中,我了解到:霍乱主要是经口感染,被污染的水和食物是常见的传染源,因此,搞好饮食卫生、把住病从口入关是预防霍乱的关键措施。从几比的国情来看,缺医少药不说,饮食卫生根本得不到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几内亚比绍大使馆办公楼


使馆立即向所有在几比的中资机构和私人企业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所有在比绍市的中国同胞进入迎战霍乱疫情状态:

  • 要求各单位实施封闭性管理,除特别需要外出办事人员外,一律严禁出入;

  • 抓紧时间进行物资储备,医疗队要尽快向各单位派发消毒药品;

  • 有条件的单位要为员工提供矿泉水或经过高温处理的饮用水,严禁喝生水;

  • 要制订出在疫区长期生存的生活管理计划,所有食物必须经过高温处理后方可食用,严禁生吃瓜果蔬菜;

  • 在食堂等公共场所放置按一定比例配制的消毒水;

  • 认真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安排好员工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

  • 各单位负责人每天早8点前向使馆报告本单位人员身体健康情况,遇有紧急情况随时报告。

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几比遭受霍乱疫情一直十分关注、深表同情,并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紧急提供了人道主义的现汇和药品援助。根据国内指示,我同几比卫生部长塞梅多签署了中国政府紧急援助几比政府抗击霍乱药品的协议书,并在第一时间将空运药品及时转交给几比有关部门。

作者和几比卫生部部长塞梅多在交接药品协议书上签字。


几比政府十分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几比的援助,并高度评价中国政府和人民长期以来对几比提供的无私援助。当时,由于疫情失控,已蔓延至几比全国各省区,感染人数无法统计。

奥斯华·比艾罗国际机场是该国唯一的机场,该机场提供来自6家不同航空公司的航班服务。


疫情发生后,比绍同外界的联系几乎全部中断,唯一的通道是每周一次由里斯本飞来的航班,由于飞机太小,运来的药品有限。面对迅速蔓延的疫情,这些药品如杯水车薪、于事无补。中国政府原计划再向几比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但由于没有飞机,计划难以实现。

几比的卫生设施极其落后,卫生条件又很差,疫情很快失控了。被感染的人越来越多,死亡的人数每天都在上升。在那段时间里,我每天密切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变化,了解疫情的各种信息,特别关注中国同胞的情况,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情况汇报,迅速处理与此有关的各种问题。

几内亚比绍开展的“全国大扫除”活动。


比绍疫情的失控,引起世界的不安和骚动,各国纷纷提醒本国公民不要前往几比。中央电视台也不例外,经常报道几比的疫情发展。外交部网站不停地提醒国人不要前往几比疫区。

但是,祖国的亲人没有忘记我们,各级组织纷纷打来电话表示慰问。在那无助的日子里,国内的亲人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表达着对疫区亲人们的牵挂和关心。在那个非常时期,这种关心和牵挂给了我们无限的安慰,我们感到我们不是孤立的,有亲人和组织的关爱,我们一定能战胜霍乱。

作为一馆之长,我深感责任重大。在一个几乎与外界隔离的疫区,一切靠自己,我要保证几百名中国同胞的生命安全,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严格制定各种防范措施的同时,我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到了300多份药品,一旦有人被感染立即抢救。

几内亚比绍的患病儿童正在接受治疗


在那些日子里,我这个医学的门外汉每天翻书上网查找应对霍乱之策。从医学书里,我了解到,霍乱就如同瘟疫一样,一旦被感染,病情发展很快,如不及时抢救,死亡率很高。为此,使馆设立了应急办公室,专人全天候值班,而我的手机是24小时开通。

过去常说“度日如年”,但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如今,对这几个字的含义有了非同寻常的感受!生活在缺医少药的疫区,除听天由命外,大家唯一的期盼是:雨季快点结束,旱季快点来临,人们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了季节的更迭。

几内亚比绍一名妇女在清扫排水沟,防止霍乱传播。


几比没有四季之分,每年分为雨季和旱季。雨季蚊蝇多,各种疾病也多有发生。不幸的是这次霍乱爆发的时间是刚刚进入雨季,这就意味着要等待半年之久,不知这么长的时间里会发生什么不测啊!

在霍乱爆发的初期,面对疫情,每一个人都感到紧张、恐惧,人心很齐,听从指挥、服从命令。但长时间被关在工地,疫情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人们开始焦虑、烦躁不安,并开始骚动。我清楚地知道,这种情绪如果得不到有效疏解,后果是严重的。

当时各中资机构和企业的员工多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充满活力,但缺少阅历,面对这种情况,悲观失望、思乡心切。使馆紧急召开各单位负责人会议,反复强调纪律性,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注意搞好业余文化生活。我也经常下到各个中资机构和职工聊家常,鼓励大家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

漫长的雨季慢慢过去了,疫情在逐渐缓解,我的心情也渐渐地变得轻松起来。比绍市,这个被霍乱袭击、蹂躏、践踏的小城终于盼来了旱季,小城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外界断绝长达半年之久的水路、陆路和空中交通得到了恢复。曾经竭力疏远它的外部世界重新接纳了它,但是这场灾难永远留在了曾在疫区里的人民的记忆里。

501,这个看似很普通的数字,在我心中如泰山之重,它是501条生命,是我的骨肉同胞。在那个生与死只有一步之遥的艰难日子里,我每天都在想着这个数字,它们已经深深地融入我的血液中。如今这501个人安然无恙,是对我最大的慰藉。我终于可以对他们的亲人有个交代了,我们胜利了。

我遥望东方,那里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我的祖国就在那里,那里也是身在疫区的人们日夜思念的家乡,如今501个同胞可以一个不少地回到那里去啦!“这是个奇迹。”我默默地想着,心中充满了欣慰和惆怅。

— END —


选自 | 《走进非洲》 

作者 | 田广凤    转自 | 外交官说事儿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咖啡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推荐阅读 /


有惊无险的经历

缅怀中赞关系奠基人卡翁达

从生物学博士到外交官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公益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霍乱袭来(下)

田广凤 走近外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