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1971年印巴战争的日子里

李尚胜 走近外交 2024-03-01

作者:李尚胜  曾任驻牙买加大使。


音频



正文


我于1965年1月至1972年1月在驻达卡总领馆工作,亲身经历了1971年这场印巴战争。虽已事过近30年,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

战争爆发出乎意料

1971年12月3日深夜,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把我从梦中惊醒。这是巴基斯坦东方军区司令兼东巴基斯坦军法管制首席执行官尼亚齐中将的副官打来的电话,他说:“今天白天,印度已全面向东巴进攻,同时向西巴发起攻击,印巴战争已全面爆发。估计印度即将空袭达卡机场。巴政府决定在该机场停放着的两架飞机立即飞往昆明机场,以免遭炸。奉尼亚齐将军之命,请求中方准予降落。”

我当即向张英总领事汇报,并向国内有关部门报告。

1971年12月3日,印度军队在加紧入侵东巴的同时,又向西巴发动了进攻,第三次印巴战争全面爆发。


对这场战争,我们总领馆是始料未及的。自1971年3月26日,东巴人民联盟主席穆吉布·拉赫曼宣布东巴为独立的国家后,印度以东巴难民问题不断向巴基斯坦施压,公然于11月21日在东巴边境进行武装挑衅。

孟加拉国首任总统穆吉布·拉赫曼


当时,我们以为印度企图以军事手段逼迫巴政府在政治上作出让步,解决东巴问题,并非要对巴发动全面战争。12月3日晚,我们总领馆还在馆内放映了电影《地道战》,以欢送即将回国的一个贸易小组。想不到的是,没过几天,我们自己竟也钻进了防空洞。

 印军轰炸 领馆受危

12月4日午夜,印军开始对达卡进行空袭。翌日,总领事召开全馆大会,进行动员,号召大家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坚守岗位,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动员全馆人员抓紧时间挖防空洞,做好防空准备。

因时间紧迫,材料也不够,我们临时决定把两幢馆舍之间的一排平房改作防空掩体。同时,决定在主楼后院内挖两个小防空洞,供后院的四五位同志使用。

6日上午,买来了两大卡车的沙子和许多麻袋。午饭后,全馆总动员,装沙子、扛沙袋,用了3个多小时,平房顶上码上了厚厚的一层沙袋,窗户也用沙袋堵上了,防空掩体基本完成,但挖防空洞却费了二三天的时间才完成。之后,防空警报一响,各就各位,分别进入掩体或防空洞。

起初几天,印军每天午夜开始空袭,重点轰炸达卡机场。但过了几天,印军改在黄昏后即轮番轰炸。警报声、轰鸣声、射击声、爆炸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使大家彻夜难眠。印军轰炸主要是在夜间进行,有时在白天也进行空袭。

一天,一位印度友人来我馆要求政治避难。对他的要求,我们当即予以婉拒,并派车由我陪同送回他的驻地。

在返馆途经达卡机场时,一架印度飞机朝着达卡机场俯冲过来。路边有棵大树,司机老周想把车停在大树底下隐蔽。我大声喊道:“老周,赶快冲出去,离机场越远越安全。”老周反应迅速、急踩油门,汽车飞也似的沿着机场大道冲过去,旋即听到后面一阵爆炸声。我们俩不约而同地嘘了一口气,总算躲过了一场劫难。

不怕艰难 坚守岗位

印军空袭达卡不久,印巴双方宣布达卡洲际旅馆为中立区,保证不予侵犯。各国驻达卡总领馆、领馆和国际组织代表机构人员纷纷迁进该旅馆。

我们总领馆仍住原处。在整个战争期间,鲜艳的五星红旗每天都高高地飘扬在总领馆的上空,同志们经常在空袭的情况下坚守各自岗位,及时地把情况报告国内。领馆离达卡机场较远,印巴战斗机虽然经常在达卡上空进行空战,但领馆人员和财产没有受到任何损伤,印巴双方从不在领馆上空开火。

东、西两个巴基斯坦之间隔着印度的国土,相距两千多公里。


一天下午,领馆商务领事和我拜访东巴巴中友协会长哈菲兹。他家和领馆同在一个住宅区,仅隔两条街,于是我们俩步行前去。到他家时,他得知我们是步行来的,大惊失色,并说,今天达卡已实行了见人开枪的戒严令,士兵就站在离他家仅200米远的街口,真是太危险了。

戒严令是用孟加拉语广播的,我馆无人懂孟加拉文,事先不知道有戒严。可能是因为那天下午天气晴朗,站在街头的士兵看出我们不是当地人,故未开枪。

会见后,我们同大黄麻商伊斯巴哈尼联系,请他派一辆带有特别通行证的汽车,把我们送回了总领馆。

巴军无援 战败投降

12月16日清晨,胡景瑞领事起床后,站在他的房间窗户前,发现布置在领馆周围负责警卫工作的巴基斯坦士兵都不见了,顿觉情况异常,立即向总领事汇报。总领事要我打电话询问东方军区司令部,但领馆电话线已被切断。于是,总领事又让胡领事和我一起直接去司令部了解情况。

到达军营时,站岗的巴基斯坦卫兵情绪低沉地告诉我们:“清晨,巴军已投降,印军已占领达卡,现在找不到巴军的军官了。”于是我们马上返回领馆。

当晚,印占领军当局在达卡跑马场举行了受降仪式,巴东方军区司令尼亚齐率领巴官兵向印军投降,不久,印度即停止了对西巴的军事行动。第三次印巴战争以印度全胜而告终。

印度士兵狙击巴基斯坦军队


对此,我经常思索:在前两次印巴战争中,特别是在1965年的印巴战争中,巴军打得相当英勇,为什么在这次印巴战争中输得如此之惨,一枪未发,就拱手将达卡交给了印军呢?

在1965年那场战争中,战场远在西巴,而东巴人民和西巴人民一样义愤填膺、游行示威,抗议印度侵略,声援巴军进行抵抗。然而,在这场战争中,战场就在东巴,广大东巴人民群众却采取截然相反的态度。可以看出,东巴向背的人心是巴军失败的决定性因素。

领馆戒备  严防冲击

我们从兵营回馆后,立即向总领事进行了汇报。他随即召集馆领导进行研究,然后召开全馆紧急动员大会,宣布了应变措施和安排,并提及近半年来发生在领馆的几次事件,特别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

12月6日下午,一颗烈性手榴弹扔进了领馆主楼大院内,幸运的是,当时院内空无一人。而在十几分钟前,几乎所有的同志都集中在那个院子里装沙袋、扛沙袋,准备防空掩体。

刚完工,大家回到各自的办公室或房间。胡景瑞同志回到房间后,正坐在桌旁收听广播,一块弹片从他的头顶上方飞过去,击到墙上,留下了一个深深的弹痕。如果这颗手榴弹早十几分钟扔进院子,或者胡景瑞的个子再高几厘米,其后果都不堪设想。

回想起上述事件,大家预感到,印军占领达卡,对领馆说来是凶多吉少。总领馆做好了各种防冲击的准备,同志们决心誓死保卫总领馆的安全,保卫国家机密,捍卫祖国的尊严。幸好大家担心的局面后来并没有发生。

印军占领达卡后,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很快约见了印度驻华使馆临时代办,严正要求印方保证我们总领馆的安全。此后,每天都有几位印度士兵在领馆周围站岗放哨,再没有发生任何针对领馆的游行示威,更没有发生任何冲击领馆的事件。

抗议侵略 中国撤馆

由于我国坚决反对印度侵略巴基斯坦,不承认孟加拉国,我国政府决定从达卡撤馆。印方和孟方看到中方执意要撤馆,难以挽留,1月20日左右,印方正式通知,同意我国撤馆。

1月23日,我们得到国内通知,24日下午1时许,将有两架缅甸航空公司的包机抵达卡机场,接我们回国。当得知这一消息时,大家格外高兴。

24日下午两点多,我们总领馆人员、援巴技术人员、黄麻小组成员,以及年初来达卡大学学习孟加拉文的两位留学生,共30多人,乘两架缅航包机顺利地离开了达卡,抵达仰光。第二天,我们又转乘中国民航专机回到北京。外交部长姬鹏飞等部领导以及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到机场迎接我们。回到了祖国,大家更为激动。

孟加拉独立


我经常回想起在达卡的岁月,关注那里形势的发展。我注意到,自中孟建交以来,孟加拉历届政府,包括哈西娜政府都奉行同我国友好的政策,说明了孟加拉政府和人民对我国当年反对印度侵略的原则立场是予以理解的。



- END -

文字 | 《外交纪实(二)》    作者 | 李尚胜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咖啡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推荐阅读 /


另一个巴黎

霍乱袭来(上)

霍乱袭来(下)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在1971年印巴战争的日子里

李尚胜 走近外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