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店·联合国难民署——谁是难民?他们在哪?

小Q不是导盲犬 走近外交 2024-03-01


Hello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我是小Q,欢迎来到“厕纸区”。一直有很多人想让我聊一聊难民话题,那么今天正好顺路,我们干脆来一趟联合国难民署总部。


不过看起来这大门还没有这台莫名其妙的工程车宽。我刚才还以为是哪里要维修,后来才知道司机师傅开错路了。


这边我们可以看到小小的一块门牌,不太起眼,但这里就是联合国系统内负责难民问题的核心机构,也就是联合国难民署的总部所在地。相信大家都知道,UNHCR的LOGO是两只手张成房子的形状,庇护中间的人,而这尊纪念所有难民署阵亡人员的雕塑原型就来自于这个LOGO。


在这里,我们看到多语种书写的名句,“世界上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失去自己的故乡”,而难民署的使命就是消除这种痛苦,创造一个没有流离失所的世界。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难民署也就可以倒闭了。但我相信,因为没有难民而倒闭是非常可喜可贺的。

我记得之前有人问我,难民署如何解决难民的产生?背后的本质问题没法解决,因为难民署是一个人道主义应急机构,就是在天灾人祸发生后去救火的,避免战争本身是安理会的工作。

就好像一个人在路边快饿死了,旁边有一个好心人看到了,决定给他一口吃的,你跑过去问:“你怎么能给他吃的呢?你为什么不解决这背后的社会问题呢?”这话不是没有道理,就是不合时宜。

难民的定义


在走进难民署之前,我们先要了解难民问题的基本常识,最为关键的也是之前很多人评论的,就是难民的定义是什么。“难民”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有双重含义:

其一是国际法概念上的难民,也是狭义的难民。该定义是因有政党理由,畏惧由于种族、宗教、国籍或某种政治见解的原因,留在其本国之外,并且由于此项畏惧而不能或不愿受该国保护的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难民”这个词与移民或者国内流离失所者,也就是IDP和无国籍人士的区别。首先,必须遭受迫害。其次,要离开母国。所以,难民本身可能是有国籍的,而寻求庇护者和难民也有区别。寻求庇护者是指那些声称自己是难民,而提出庇护申请,但还没被批准的人。

除了这种比较严格的法律定义,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难民往往包括了刚才所提到的各种类别。这些也确实都在联合国难民署的职权范围内。

世界上有多少难民

那么世界上有多少难民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难民问题日益突出,主要集中在亚飞两洲。非洲难民的主要来源是南非和非洲之角。亚洲难民主要来自阿富汗、柬埔寨和越南。在20世纪90年代和新世纪初,全球总体难民数量一度降至4000万上下,但随着近些年来的国际关系日益紧张和地区问题的摩擦加剧,此数据从2018年的6800万人迅速上升至现今的近1.1亿人。

难民都在哪里

现在我们已经搞清楚了什么是难民,那么难民都在哪里?

我们听的最多的就是“欧盟难民危机”。无论是前几年的叙利亚难民或是近些年的乌克兰难民潮,某种意义上说这只是欧美比较会叫苦罢了。欧美一些媒体的误导让公众以为难民都是从战乱或欠发达地区一路逃亡,费尽心思要挤进发达国家定居。但事实并非如此,早在2018年,时任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的菲利普格兰迪就曾经指出,当时的6850万流离失所者中有90%前往他们国家的其他地区或邻国,且他们的目的地大多位于非洲、中东和亚洲。

实际上,即使由于乌克兰危机时大量难民涌入发达国家,但发展中国家承载的难民比重也只是从84%降到了76%。也就是说,世界上较为不发展的地区承担了绝大多数难民所带来的问题,也难怪难民高专会无情补刀:欧洲和美国并不存在难民危机,危机发生在其他地方。

难民的权利和义务

那么难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呢?

首先,难民应受其居住地国家的法律支配,也就是说,人在哪就受哪国法律的支配。同时,各缔约国给予难民不低于一般外国人所获得的待遇,包括但不限于婚姻、财产、劳动、受教育权。《难民公约》的诸多细则中也有一些对难民的限制,对于各项保障的退出机制、难民身份的消除,以及强制遣返等问题,也都有详细的规定。

在义务方面,难民的一般义务规定,一切难民对其所在国负有责任,此项责任特别要求他们遵守该国的法律和规章,以及维护公共秩序。换句话说,就是要遵从避难国当地的法律法规,包括缴纳当地的税款。

总而言之,《难民公约》在难民人身权利的保障上还是规定得比较完善的,并且在很多关键领域给予了难民必要的协助,以便他们早日摆脱难民身份,并开始新的生活。

如何安置难民

那么国际上又是怎么安置难民的呢?

首先,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三种做法包括自愿遣返、就地融合,以及重新安置于第三国。

为了促成难民的自愿遣返,联合国难民署积极开展与非政府组织或其他机构的合作,并承担自愿遣返难民的运输和接待工作。

尽管难民的自愿遣返是永久解决难民问题的核心,但这还需要难民原籍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恢复。而在亚洲和非洲地区,联合国难民署主要采取就地安置的方式解决难民问题,主要目的是使难民潮能够不增加当地人民的负担,不与当地人争夺食品和资源,自食其力并发展当地的经济。就地融合可能会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一定的冲击,因此许多国家不愿意接受大规模的难民,给难民署的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

重新安置一般情况下是指将不能自愿遣返或就地融合的难民安置于第三国,这是难民署在欧洲处理难民问题时一种常用的方法。在联合国难民署主持下的重新安置有着严格的限制,只能用于符合国际保护规定的难民。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难民因被保护国接受而获得长期居留的权利。

难民署如何工作

那么难民署是如何工作的呢?

首先,难民署会提供应急的人道主义援助,包括提供食品住所、饮用水,以解决他们的紧急生活需要。在这些基本需求被保障之后,联合国难民署通常会先进行小规模的重建,如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修建学校等等。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还会向难民提供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教育和职业训练。

但需要注意的是,难民营居住的难民毕竟是少数,更多的难民会选择住在较发达地区的城市地区,以寻求工作机会。所以难民营一般会修建在周边无大型聚落却有大量难民的地区,这也在无形中提高了难民营的成本。

既然说到成本,今年难民署的预算大概是107亿美元,但实际上它只收到了大约50亿美元的资金。显然,在如此惨烈的财政状况下,难民署的工作难以惠及这个世界上多达1.1亿难民的每个人。

联合国难民署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依靠各国的自愿捐助,只有不到5%的开支来自联合国的行政预算。因而,各个国家对难民署的援助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国家意向的调整而变化。这意味着难民署的经费来源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比如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难民署收到了非常多专门针对乌克兰难民的捐款,但那些难民问题更为严重的国家,比如叙利亚、苏丹或者是刚果则因为缺少关注、地缘政治利益小而很难得到捐款。

相信大家已经对难民问题有了基本的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就采访一下专业人士,看看能否回答大家的问题。



问题一:联合国难民署如何看待欧盟和土耳其在难民问题上的分歧

Matthias Junge: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政治化的议题,而土耳其之所以拥有如此大量的难民,是因为和欧盟的协议确认,要阻止难民进入欧洲,而是让他们在土耳其寻求庇护。对难民来说,这是一个比较玄妙的处境。

一方面土耳其这地方有很多难民,它没有驱逐难民而是尊重了他们的权利,难民署在当地有规模很大的行动。

但另一方面,你也知道背后有政治利益,所以协调谈判从未停止。你可以看到欧盟希望持久的解决方案,所以难民署会尝试推进,我们如何超越协定本身,我们如何找到解决方案,不会“惩罚”你的国家的方案,你可以管理的方案以及你的国家可以受益的方案。但是,很多难民署的工作是各国之间私下或者外交上的。


问题二:联合国难民署如何应对捉襟见肘的经费

Matthias Junge:这是个好问题,因为如果你关注分配给每个难民的资金,这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你能用107美元(每年)的资金提供什么支持呢?

在一个人身上,许多关怀措施是由政府完成的,比如住房和其他,是由政府提供的保障措施。难民被登记在同样的社会系统,和那些有社保的人一样,所以那些需要支持的,或者失业的,或者其他的人可以收到政府的直接支持,所以难民署不必要为此直接出钱。

但是也面临不同的情况,90%的被迫逃亡者位于发展中国家。如果你在一个极低收入的国家,即使是每人每年107美元,相比在乌克兰,你可以在乍得干多得多的事情。

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是难民署是众多机构之一,很多机构都在提供援助,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有来自其他联合国机构的合作响应以及其他的组织,比如大的国际组织,像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医生无国界组织,也有小的,像当地的非政府组织,所以你可以通过合作来应对这些情况。责任在一开始就很清晰,根据每个机构的可用预算,我们有时投入更多预算在某个优先领域,所以难民署一直负责庇护所和难民营的合作。


问题三:联合国难民署对中国政府的贡献有何期望

Matthias Junge:这不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理想情况下,希望有一天可以实现一个不存在难民署的世界,意味着各国自己可以照顾被迫逃亡的人或者更好的是没有人会被迫逃亡。但是,难民署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理想和现实之间)有鸿沟。

我没有对中国具体情况的详细认识,但我可以概括来说,而且我知道中国也有一个难民署办公室,问题的关键是你要试图去了解现在该国的法律框架是怎么样的,怎么让情况变得更好,要注意让情况更好。你不能过去跟中国说:“要不咱们收他500万个难民?”(笑声)

需要研究这个状况,然后看看怎么让这个情况更好,让已经是难民的人生活得更好,这就是你们可以作出贡献的方式。有非常多不同的办法,财政上的、物质上的、资源上的,政府层面有非常多可以做的事情。

综合来看,假设你是一个难民,并且你得到了你需要的支持,你就可以继续正常生活。但如果你是一个难民,你没有得到任何支持,会怎么样呢?如果你没有被提供满足生存的条件,或者你无法获得工作,你就会寻找其他的选项,比如跑到其他地方或者选择犯罪,所以基本上这也是一个常识。如果你强化组织应对这些问题,你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变得更大。


问题四:联合国难民署在各地的工作环境和身心健康保障

Matthias Junge:我曾经被难民署派往乌干达。生活条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在哪儿。在一些国家,联合国难民署的打工人租一个房子或者公寓,不管在什么地方,他们自己找地方住,因为当地被认为是安全的。

如果你看到民主刚果或者阿富汗的情况,工作人员一般住在“联合国大楼(大院)”里,那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有警卫力量。在非常艰苦的情况下,一般每两个月,工作人员被强制要求离开当地国家休息一周,来和当地情况“断连”,以确保人们不会在精神上受到损害。


- END -

      视频 | 小Q不是导盲犬      

图文 | 根据视频整理而成

编辑 | 吴建民公益基金会秘书处 元元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推荐阅读 /


我上联合国推文了!

点燃青春之火,逐梦多边外交

探店“瓦团”:中国多边外交的核心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探店·联合国难民署——谁是难民?他们在哪?

小Q不是导盲犬 走近外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