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翻译见闻

张毅君 走近外交 2024-03-01

作者:张毅君


1934年生于江西余干;1954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曾任外交部西欧司英国处处长、副司长,驻英国大使馆参赞、公使衔参赞,外交部美大司参赞、司长,驻加拿大大使,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总干事。


音频

正文


1964年,我调到外交部翻译室工作。之后不久,陈老总到翻译室做过一次讲话。那是临时安排,没有会议室。他只带了一个秘书,就在我们翻译室一间大办公室的一张桌子后坐了下来,坐的是我们平常坐的木头硬椅子,倒了一杯清茶,就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那时全国报纸上正在讨论“红”与“专”的问题,也就是政治与业务的关系问题。当时有一种论调,认为“红”就是“专”,只要政治上好,业务自然就会好,而如果钻研业务,就会政治落后,甚至走上“白专道路”。这种论调吓得有些同志不敢钻研业务。

陈老总针对这种论调说:“一个干部既要政治好,又要业务精,缺哪一样都不行。比如一个飞行员,如果政治不好,飞机开上天就可能往台湾跑;但如果业务不好,飞机到了天上就掉下来,政治再好也没有用。”一席话说得我们都很信服。

1965年9月,陈毅副总理兼外长访问叙利亚时拜会总统会议主席阿明·哈菲兹。


我刚开始给陈老总当翻译时,有一次外宾人数较多,坐满了会客室。我有点怯场,声音比较小,陈老总几次叫我放大声音。

客人走后,他批评我说:

你是新中国的翻译,就该有新中国的气魄,敢作敢为。不能像个小媳妇,扭扭捏捏,声音小得让人听不清楚。这不是在学堂里考试,这是工作,要紧的是使别人明白我们。就算你英文说得不漂亮,这个时候也顾不得。你是中国人,英文说得不那么好是自然的,他外国人还一句中文都不会呢。

当然,平时要好好学,要苦练,但是到了当翻译的时候,就像战士上战场,老子今天豁出去了,有多少本事全都用出来,争取完成任务,不能有任何畏缩害怕的念头。

对于外国人,要这样想:管你多大的官,今天都得听我的,谁叫你不懂中文。至于翻译得有没有毛病,下去再总结研究,检讨提高。要有这样的思想,你的水平才能发挥出来,才能侃侃而谈,声音洪亮。

陈老总这番话给了我极大的教育和鼓励。

有一次在外交部的招待会上,陈老总同许多外宾寒暄。他对一位大使说:“贵国风光美丽,是印度洋上的明珠。”随行的翻译不知是没听懂还是一时卡壳儿,就是说不出“明珠”的英文来,只好换人来翻。陈老总很生气,当众批评他说:“你连这都翻不出来,还当什么翻译。”那位同志面红耳赤、非常紧张。

但是过了一会儿,陈老总又找到了那位同志对他说:“刚才我批评你说话生硬,态度不好,是我不对,我向你检讨,请你莫怪。但是批评的意思我还是坚持,当翻译就要学好外文,做好工作。翻译不好,好比钝刀子割肉,叫人难受。”这位同志很感动,在场的人也都被陈老总这种精神所感动。

1965年,陈老总陪同一位访华的非洲国家外长到外地访问,我担任翻译。途中,陈老总同外宾谈及我国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道理。外宾离开后,陈老总兴犹未已,又对我说:

革命就是为了推翻不平等,但革命成功后,有些人就忘记这一点,苏联就是如此。

解放初我在上海,中央派了一名苏联将军给我当顾问,讲现代化战争。他自己带了一个翻译,是个中尉。他给我讲课,翻译站着给他翻译。我看不过去,叫那个翻译坐下,可是翻译不敢。那名苏联将军说他是将军,翻译是尉官,将军说话的时候,尉官必须站着。

我勃然大怒说:你摆什么架子。你是我的顾问,我命令翻译坐下,你必须服从。他没有办法,只好让翻译坐下了。

陈老总说完,哈哈大笑。

1965年,陈老总举行了一次著名的记者招待会,讲得痛快淋漓,引起轰动,陈老总自己也非常得意。

U-2超高空侦察机


他在会见外宾的间隙对我说:“搞外交有时要装傻。在记者招待会上,有个美国记者问我,中国是用什么把美国先进的U-2间谍飞机打下来的。他是想探听中国有没有导弹。我答复他说:‘中国很穷很落后,没有先进武器,我们是用一根竹竿子把U-2飞机捅下来的。’结果满场大笑,那个记者再也问不下去了。”陈老总说完,自己也笑起来,十分开心。

1964年1月,陈毅副总理兼外长陪同周恩来总理访问埃塞俄比亚时参观历代国王王冠展览。


陈老总看起来大大咧咧,但有时候关心下属的生活也很细致。有一次跟他出国回来,路过成都休息,他专门交代地方上的同志说:“四川是我老家,我们老家的小吃又多又好,可得让代表团的工作人员饱饱口福。”地方外办于是安排我们去成都青羊宫市场,沿街都是各种小吃摊店,花样繁多、香味四溢。我们东吃一点,西吃一点,各取所爱,人人满意而归。

还有一次陪外宾出差到东北,地方负责招待的同志问陈老总吃饭时要不要上点熊掌等东北特产。陈老总说:“我不要那些东西,只要给我红烧肉之类的普通饭菜就好,反正你们不会亏待我,倒是下面的工作人员你们要照顾一些。”

拉杂写来,篇幅已经不短。陈老总写诗,我也大胆打油一首,作为结束。诗云:

昔年曾见老元戎,

舌有风雷剑有神。

气吞淮海无强敌,

才可理藩又绝伦。

几经人世沧桑变,

常葆天真赤子心。

料得将星归位后,

清光夜夜照长城。

(注:理藩院是古代外交机构,此处借指外交工作。)





- END -

文字 | 《外交官 第4辑》

转自 | 外交官说事儿    作者 | 张毅君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咖啡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推荐阅读 /


凭吊珍珠港

在1971年印巴战争的日子里

劳尔·卡斯特罗与《东方红》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公益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翻译见闻

张毅君 走近外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