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位翻译眼中的周恩来总理(上)

林任平 走近外交 2024-03-01

作者:林任平

曾任外交部驻外参赞。


音频


正文


就我个人经历而言,我于1953年从侨居地回国就读高中,后于1956年考取“北京俄语学院”。该院是在中央和周总理关怀之下于1955年,由当时的“俄文专修学校”更名而成立的。

北京俄语学院


接着,中国人民大学的俄文系也并入了该学院,从而使其更具备高等院校的条件。其目标是培养大量的俄语人才,参与苏联在各领域的援建项目。因此,学习俄语的专业一时成了相当热门的专业。加上当年政府鼓励在职的年轻干部考大学深造,可以想象当年考取此专业有多难。

初见周总理

我所在的班里,大部分同学还是调干生。然而,我们仅仅读了一年,第二年(1957年夏)风云突变。

学校领导告知,国家俄语人才过剩,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改学其他专业。我们这些俄语专业的学生,尤其刚入学一年的数百名新生顿时情绪波动,掀起了全校性的担忧前途问题的浪潮。就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总理特地前来学校作形势报告。

由于礼堂空间有限,各年级只能选派代表到礼堂听报告,其他师生在别处拉线听广播。我当时有幸作为代表,在礼堂第一次见到周总理的光辉形象并当面聆听了周总理的教诲。

在我的记忆中,总理主要讲国家经济建设的情况以及国民经济各领域发展的形势。他还特别强调,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超过预期,而出现俄语人才过剩问题,并希望大家坚信党和政府有能力克服暂时的困难。总理就是用这种既实事求是,又循循善诱的方式,平息了学生的不安情绪,并引导大家以国家发展大局来考虑个人的前途。

总理从头到尾并未提及中苏关系状况,而是平心静气地鼓励大家坚定信心,努力学好新专业,为国家建设服务。这使大家心悦诚服地听从学校的安排。

事后,学生中有二分之一陆续转到其他大学的文科专业继续就读,其中部分调干学生放弃学习,返回原单位,也有少部分学生当年补考理工科科目后转到其他大学理工科专业学习。

而我本人于1957年从北京俄语学院的俄语专业转到北京外国语学院(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英语系学习。

实际上,“北京外国语学院”也是周总理于1954年亲自批准改名为“北京外国语学校”的,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外事翻译。

1957年,也门巴德尔王太子访华。图为欢迎仪式。


此次,在我入学的当年又有机会见到了周总理,是也门巴德尔王太子应周恩来总理邀请访华。

当时的欢迎仪式在北京南苑机场举行,我们英语系的学生作为欢迎队伍的一部分也前往机场参加欢迎仪式。当时的阿拉伯语翻译是从北京大学请来的资深阿文教师。

1957年,也门巴德尔王太子访华。


当周总理致欢迎辞时,翻译翻得顺畅流利,但对方致答辞时,翻译不是一般的“卡壳”,而是根本就没有听懂,简直翻不出来,一时陷于十分尴尬的窘境。

此时的周总理泰然自若,以异常平静的心情安慰翻译说:“没有关系,你慢慢翻,不必紧张,翻个大意就可以了。”

只见翻译沉思片刻后,实事求是并坦诚地回答总理说:“大意也翻不出来。”此时总理又安慰他说:“没有关系,不必紧张。”

接着,总理便对台下外交部礼宾司的同志说,对方有英文翻译,请你们调一名英文翻译上来帮忙。不料,外交部当时大概没有准备专职的英文翻译,只能由一位懂英文的礼宾官上来救场,总算化解了这场窘迫而尴尬的场面,使欢迎仪式得以顺利进行。

1959年,北京外国语学院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组建为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


此事对正在学习外语且将来也可能会遇到类似情况的我们这些学子来说,是一次心灵深处的巨大冲击。原来翻译工作看似风光,但这口饭是不好吃的。这也促使我们更加努力地埋头学习,不仅政治上要过硬,还要积累知识,经过历练,才能在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我事后也了解到,阿拉伯语是很难学的语言,不仅文字和语言差别很大,不同区域的方言差别也很大。

记得我曾遇到过一位会讲阿语的西方国家外交官,当我夸他讲得一口流利的阿语时,他告诉我他的阿语只能说是皮毛,只能在开罗同人沟通,出了开罗就傻眼了,同那里的阿拉伯人就说不上话了。此话可能有些夸大,但说明阿语在不同区域的差别确实很大。看来也太难为那位当阿语翻译的老师了。

据说事后总理对此十分重视,责成外交部制定一个十年翻译干部的培养计划,并就语种、人数、培养院校以及经费等细节提出建议。



- 未完待续 -

出处 | 《世界博览》

作者 | 林任平    转自 | 外交官说事儿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咖啡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推荐阅读 /


“夫妻店”办国庆招待会

在五月花旅馆的日子里(上)

在五月花旅馆的日子里(下)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公益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位翻译眼中的周恩来总理(上)

林任平 走近外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