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恩来之“细”(上)

刘一斌 走近外交 2024-03-01

作者:刘一斌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同年调外交部工作;先后在亚洲司、台湾事务办公室任副处长、处长、参赞,曾在驻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美国休斯敦、安提瓜和巴布达、乌干达等使馆、领馆任二秘、副总领事、参赞、临时代办等职。


音频

正文


周恩来是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兼外交部长。1958年陈毅副总理兼任外长后,周恩来仍然直接领导外交部。

我有幸长期在周恩来领导下的外交部工作。由于工作之便,我有机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周恩来。他对党和国家高度的责任感、崇高的人格魅力、超人的政治智慧、卓越的外交艺术、精细的工作风格,使我深受教育,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

1955年4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万隆会议。会议结束后,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尼西亚。图为周恩来在招待会上同印尼总统苏加诺(右二)等人交谈。


周恩来抓工作深入具体。重要的案子或情况,他不限于审阅报告,而往往“一竿子插到底”,把主管部长、司长、处长、科员召到他的办公处,一起研究,当场敲定。

周恩来审批报告特别严格,不仅字斟句酌,还要逐一点上标点。他用毛笔批改,笔画浓重,清晰可辨,避免办案人员误读误辨。

我当时除参与文件草拟外,主要工作是追踪文件流程,因此曾亲眼看到的周恩来批件很多,现谨就周恩来的严谨细致回忆几例。

01 一则简报

1965年国庆期间,印度尼西亚派出多个代表团,大量人员访华,我被借调到国防部外事局接待印尼国防学会代表团。

此间,印尼发生“九·三〇”事件,印尼代表团闻讯像炸了锅一样。国防学会是印尼时任总统苏加诺的统战组织,代表团里军、政官员,左、中、右人士都有。他们对事件的态度不同、反应不一,这使中方在接待工作中感到政治性、敏感性特别强。为慎重起见,代表团的大小事宜几乎都由我翻译。

北京电报大楼,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11号,始建于1956年。


10月2日下午,我陪代表团的一位陆军上校从京西宾馆去西单电报大楼,为在事件中被杀的6名印尼高级陆军将领发唁电。上校先问北京至雅加达还有无电信联络,工作人员脱口便答:“有。”

待其持电稿入内拍发时,营业员又迅速转回如实说:“北京与雅加达已中断电信联络。”上校以遗憾的表情和疑惑的目光看了营业员几眼,悻悻地走了。

回宾馆后,按常规,我把情况经过写成简报上交。3日凌晨3点,外事局李处长把我摇醒,让我看一页纸。朦胧中,我一看是我写的简报,便粗略看了一下说:“没错。”

李处长郑重地说,总理看了简报,非常重视,指示查证落实后,要处分电信局的领导。我立即彻底清醒,细看了两遍说:“情况就是这样。”

李处长走后,我再也睡不着了,辗转反侧,揣摩总理为何对此小事如此重视。后来才明白,总理是担心此事可能会引起对方误会,以为工作人员前后说法不一,是中方借故不愿为其发唁电,表现了中国对“九·三〇”事件的政治态度。我不禁感叹,周恩来对一件具体事务竟能考虑到如此微妙的细节。

02 一份电报

通常情况下,中国驻外使馆每天发回的电报,国内主管人员和中央首长都会在第一时间看到,以便抓紧时间研办。

印尼“九三〇”事件后的多日内,中国驻印尼使馆发回的所有电报,以及中国驻其他国家使馆有关该事件的重要来电,周恩来收到后都立即翻阅,亲自起草复电,发后再呈报毛泽东和中央外事组成员阅。之后,外交部的部领导才能看到来电和周恩来的复电内容,司、处主管人员根本接触不到。

几年后,我在整理有关印尼档案时发现,中国驻罗马尼亚使馆用绝密电报发回的当地各方人士对印尼“九·三〇”事件的反应,周恩来在报头上用重重的笔锋批示:如此内容,为何用绝密报发?

我思忖良久才意识到,周恩来是要求用更高密级的电报发,以免外泄中国政府对印尼“九·三〇”事件的特殊关注度。周恩来高度的保密意识,无人企及。

03 一起抗议

1965年10月18日,外交部第一亚洲司组织全司人员到西山郊游。当日上午,中国驻印尼使馆商务参赞处遭到印尼右派军人的肆意抄砸。他们无端怀疑中方商参处藏有援助印尼共产党的武器。

我因出差刚回,疲惫不堪,没有去郊游。看到特急电报后,觉得情况严重,应紧急办理,但与司领导联系不上,自己又不能处理,干急而无奈。

郊游人员回来后,得知发生重大事件,便连夜分头起草处理方案和抗议照会。请示报告呈送周恩来审批后,已过午夜。按毛泽东的作息时间,他已入睡。周恩来觉得不便相扰,便把批件装进信封,注明“等主席醒来,请立即呈批”,即刻送毛泽东处。

第二天,毛泽东批准了抗议照会,虽于下午递交出去,但已属延误一天。如此严重的外交事件,没有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是严重失误。对此,周恩来对外交部提出严肃批评,指出外交部缺乏战备观念。他还明确说,毛主席午夜12点休息,陈毅在战争年月养成早睡的习惯,夜里有特急案件,就不要打扰他们了,他个人可以随时叫醒。

他还强调,对印尼的第一次抗议“属第一枪、第一炮,必须经毛主席批准”,可见周恩来纪律的严明和对他人的细致体贴。

周恩来批评后,主管副部长韩念龙每晚睡在办公室的行军床上,司、处领导和全体主管人员轮流值守在办公室,由此形成的外交部各司值夜班制度,保持了若干年。




- 未完待续 -

出处 | 《党史博览》    作者 | 刘一斌

图片 | 网络    转自 | 外交官说事儿

编辑 | 走近外交 咖啡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推荐阅读 /


惊心动魄的撤侨行动

我与阿拉法特的一次会见

记美国友人有吉幸治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走近外交”bilibili

走近真实的外交故事和外交人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周恩来之“细”(上)

刘一斌 走近外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