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Hey You Sociologist | 我在LSE,读一个有趣且热爱的专业

指南者留学 指南者留学 2023-05-12


※ 本文为指南者留学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文 | 读不完reading的W同学

19fall LSE文化与社会理学硕士

 

我在本科阶段学习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从文学到「Culture and Society」的转向对我来说是十分自然的。在本科阶段,我选修过城市文学这类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征的课程,接触过文化研究的导论讲座,也撰写过运用社会学理论的课程论文;同时,对于文学文本之外更直观的社会文本与更加包罗万象的文化文本,我始终有种发自内心的关切和好奇。
 
因此,在申请master programme的阶段,我十分坚定地选择了转换专业方向,希望可以接触到更多与文化研究和社会学相关的学科知识。在撰写personal statement的时候,当我梳理自己的过往经历,发现通往这个方向的道路虽然不是早早地就有意规划了的,却的确是顺理成章、环环相扣的。这之后我也更加肯定,真正找到自己想做的、并已经为之付出过努力的事,永远是顺利打通人生下个关卡的最重要的第一步。



01


千人千面的Culture and Society

 
「Culture and Society」在LSE隶属于Department of Sociology。为了简明、准确地介绍本专业,我还得先摘录home page上的一段话:

「Its ethos emphasises tight integration of leading-edge cultural theory, innovative methodologies and attention to the most significant cultural trends and practices, globally and locally.」


简单来说,在「Culture and Society」,我们学习文化理论并运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以此来探索我们所关心的文化现象。开学以后,programme convenor会为每个人分配一位academic mentor,他们会指导大家的dissertation,也会解答日常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困惑。我的mentor是本专业的alumnus,记得我第一次去他的office hour时,他就对我说:“这个专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同的专业。”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对他说的这点深有体会。
 
我们需要完成四个units来取得degree,其中:2.5 units是固定的必修部分,包括文化理论(1 unit)、质性研究方法(0.5 unit)和dissertation(10,000 words, 1 unit);另外1.5 units是选修部分,每个人根据各自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来搭配,除了本Department的课程以外,也有机会跨系别选课。
 
在我的观察中,同学们的背景是非常丰富的,不仅有像建筑、文学、城市规划、哲学等各种各样的学科背景,也有像市场营销、传媒、博物馆等形形色色的行业背景,多元的文化背景更不必提。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带着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来到这个专业,在学习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同时,积极地探寻接近那个话题的路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哥伦比亚同学,他对「Boredom」这个话题情有独钟,因此常常能在各个课堂中听到他有关于此的分享,他最终也以此为题完成了自己的dissertation。
 
一言以蔽之,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见证世界的不同切面,坐在同一个课堂,运用同一套学科语言,交换不同的故事;而对我来说,这正是「Culture and Society」最大的魅力所在。



02


关于reading和seminar的焦虑

 
下面我会就我选修的「物质文化与设计」和「城市社会理论」这两门课程来介绍比较典型的授课与考核形式,也会谈及我在这两门课程中的个人化的学习体验。
 
物质文化与设计:

「物质文化与设计」主要教我们探索「things」如何介入社会生活,教我们研究「things」对日常的关系、实践、身份与权力的再生产的重要性。课程以lecture+seminar的形式展开,每周固定时间在听完professor授课以后,就会根据当堂内容和前期布置的reading材料来展开小组讨论。
 
在学期初始,course convenor就让我们每个人都准备好自己感兴趣的「objects」,以便于在过程中可以根据这个选定的「objects」进行比较具体实在的思考,这样就不会因为理论过于抽象而失去学习的乐趣。

这门课采取formative essay+summative essay的评估方式。其中,formative essay的得分是不计入期末成绩的,仅用于检验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效,也可以利用好这个机会和professor进行写作前后的交流,这对于准备之后100% assessment的summative essay是十分有帮助的。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我有一个比较特别的体验可以分享。在学期开始,我选定了「display case」作为我的「object」,也准备在summative assessment中以它为case study的主角。到我真正开始着手准备summative essay的时候,新冠疫情开始了,作为物品的「口罩」吸引了我的注意。彼时,国人对疫情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在防护措施上也逐渐重视起来,口罩成了大家的出行必备。而在当时的伦敦,疫情还未爆发,街上戴口罩的行人是绝对的少数群体。
 
作为留学生随即陷入了一个微妙的困境,一边接收着来自简中互联网的信息,认同佩戴口罩作为防疫手段的重要性;一边身处异质文化环境,接收着区域新闻时不时的神经触动,担忧戴着口罩上街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一瞬间,当下我所能感受到的身份认同与权力关系的难题都集中在了小小的「口罩」之上,我随即决定以此为题来完成assessment。后来我回头看professor写在course home page上的话:

「You should choose objects that you actually want to make sense of - because they are important to you, because they raise big issues for you, because you believe they are socially and politically consequential……」
 
才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意义。在「Culture and Society」的学习让我有一种踏实的感觉,它教会我使用理论和工具,却没有让我离开地面,它让我离我所关心的人和事更近而非更远。
 
城市社会理论:

「城市社会理论」这门课程涉及的理论维度非常多,包括政治经济学、人类生态学、现象学、女权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我们在这里可以探索的话题也很广博,有诸如社会空间的重建、公共空间、全球化、多元文化、城市化等。

这门课采取的是seminar的形式,assessment则由三部分组成:memos(10%)+class participation(10%)+essay(80%)。因此可以说,这门课对于课前准备和课堂输出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在课前读好reading、做好memos上传到课程论坛,在课上充分调用对reading的理解和个人的生活体验、积极地参与讨论,这样做了以后才能拿满那20%的分数。
 
在这里我要分享的是一段比较失败的经历。这门课理论学习难度很高,我学得非常吃力,再加上当时每周还有另外三门课的reading要读,就导致我过得非常捉襟见肘,常常没有办法及时写完memos上传,而这又使得我上课时总是很有负罪感,无法游刃有余地就自己能把握的东西进行课堂讨论,甚至无法平心静气地听别人的发言。可以说在memos+class participation这块,我整个学期都在经历可怕的恶性循环。
 
当然这门课也给过我一些非常美好的体验,是我在学期末跟professor的一次对话。那是我唯一一次去这位professor的office hour,他是一位非常爽朗的美国大叔,我向他请教完关于essay的问题以后,我们就交流起了伦敦的小笼包,他还向我安利了一家吃小笼包的餐厅(虽然到最后我都没去成)。这次office hour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放松(不是所有office hour都如此的),我甚至在想,假如我能早点去和professor聊一聊,可能就不用顶着巨大的心理包袱煎熬一整个学期了呢?
 
总结来说,如果可以重新安排一次,我觉得至少有下面三点是可以考虑的:(1)合理安排每学期的课程数目,给自己留点喘息的空间;(2)如果对class participation心有畏惧,就谨慎选择纯seminar形式的课程,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圈未必带来成长,反而很有可能阻碍成长;(3)积极地向professor寻求帮助,多去office hour可能会带来新的思路和启发(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启发,还有对整个学习生活的思考)。



03


Have fun with your dissertation!

 
「Have fun」是我们在dissertation workshop上经常听programme convenor说的一句话。
 
我的dissertation是粉丝文化研究相关的,我开始拥有并理解某种「粉丝」身份恰好是在去伦敦上学以前,并经过在「Culture and Society」的学习逐渐找到了探索这种身份的路径,找到了专业学习与我所关注的文化现象之间的联系。我确确实实have fun,研究了我想研究的问题,接近了我想接近的知识,这是这段学习旅程最重大的意义。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可以反思的问题,比如,我其实可以更早地确定研究方向,从而针对性地选课,东张西望可能让我浪费了一些宝贵的学习资源。
 
回忆起来,我在圣诞假写的第一篇essay是我dissertation中许多想法的基础,而我也是从那时起找到了一点自己的学习节奏——不用担心课前reading没读完,也不用担心seminar没话说——当拥有大段空白的时间可以用来读文献,并且是根据研究问题有针对性地读,我才真正有把知识学明白的感觉。那时我醒悟到,学期里的焦虑实际上是一种不必要的自我消耗,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需要一点耐心和平常心才能找到。
 


最后,我要分享一句我们programme convenor的大智慧给在座的各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怀抱着比较轻松的心情迎接自己下一阶段的学习生活:

「Get over the idea of reading everything. Life is too short! You have got 10,000 words and limited life span, and that is the way it was.」








END

扫描下方二维码

填写评估表

获取免费选校规划服务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