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导父亲再次入狱,儿子带新作扬名国际!这个奇葩国里的电影父子!
2010年,一则新闻令全球电影界震惊,伊朗著名导演贾法·帕纳西被当局逮捕并判处六年监禁,此项判决一出立刻引起了许多人权组织和电影人的反对。而就在今年7月,伊朗司法部宣布已经将帕纳希重新送往监狱,继续服2010年判处的6年有期徒刑。
这位一直活跃于国际电影舞台的伊朗导演始终以独特的美学风格进行创作,以不屈的姿态质疑和挑战伊朗官方,并以朴实动人的画面向全世界影迷献上抚慰心灵的时刻。今天分享会(公众号:电影分享会)便为大家推荐一部贾法·帕纳西自导自演的“伪纪录片”——《出租车》。
2015年2月14号柏林电影节闭幕颁奖礼,伊朗电影《出租车》摘得最高荣誉金熊奖,因伊朗当局限制帕纳西出境而未能到场领奖,贾法的侄女代他出席领取了金熊奖,并在台上流下了眼泪。
在颁奖后举行的发布会上,其他获奖者均捧熊拍照,唯有金熊“无人认领”,孤零零被放在地上供拍照,成为柏林电影历史上令人唏嘘的一幕。
《出租车》是一部充满勇气的作品,贾法•帕纳西力顶政治高压,用各种铤而走险的方式挑战“二十年不准拍片”的禁令。
和早几年的《这不是一部电影》、《闭幕》一样,《出租车》也是他隐蔽的影像表达。效法前辈阿巴斯在《时段生命的律动》中的手法,帕纳西把自己伪装成一位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出租车司机。便携式摄影设备让他能够在最为限制的条件下,依然完成电影拍摄的标准流程。
起先,似乎为「实时」的拍摄手法,让它看起来非常像纪录片,直到看多些之后,明白了贯穿的思想脉络以及紧凑巧合的安排,才让人确定应该是编好的剧本(起码有编好的提纲),但整体依旧给人随性自然的感觉。
导演用简单一段路程,反映了许多伊朗社会的现状,导演竟可透过如此琐碎的片段建构出好多主题,不同主题之间又互相衬出更大、更完整的概念,却能维持轻快幽默。
贾法这几年来透露在作品中的无助与气愤,似乎都已升华转换为更深层更温暖的人道关怀,让人深深感动。
在痛苦愤懑中挣扎许久的帕纳西终于找到了一种举重若轻的表达风格,把对现世不公的苦笑,拍得如同小品文般有趣。
用计程车作为场景很适合导演的处境:他是被当局盯着的、不能拍电影的人。躲在计程车里拍片,可以让他在单纯简易的场景下,很自然地加入各种不同身份阶级行业的角色。
透过形形色色的乘客,观众听到犯罪问题与自由等等议题,从日常生活琐事显示许多德黑兰的文化政治背景与悲剧,包括死刑、女性继承权、观赏与拍摄电影的自由、文化传承下来的迷信......等等。
透过这些讨论,观众也能体会,在无时无刻充满政治压迫的国家里,生活是多么有压力的事情。
但是,一切并非毫无希望。
萤幕上的导演,从头到尾自在泰然,脸上经常挂着微笑。电影接近尾声时,一位上车的律师带着一束红玫瑰花,虽然在片中并未指明,但她正是伊朗的人权律师纳斯林·索托德。
她与贾法·帕诺西曾一同获得2012年的萨哈罗夫奖。萨哈罗夫奖是表彰为人权和自由思想作出贡献甚至献出生命的个人和组织而设立的国际奖项。前南非总统曼德拉,曾经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等都曾获得过该奖项。
然而她也在2019年时被伊朗政府逮捕并判处数十年监禁和148次鞭刑。
电影中她脸上的笑容与自信,教人敬佩万分;留在镜头前的一朵红玫瑰,给了人无限希望。即便此时,贾法只有躲在车里拍片的自由,但他的想像,让空间与世界更宽广,这是任何监狱都限制不了的。
尽管他短期内没法再拍摄新片,但是他的儿子帕纳·帕纳西却承继了他的衣钵,开始走上创作道路。去年,这位 80 后的导演以低调的姿态进军影坛,他凭处女作《同车异路》入围戛纳“导演双周”单元,收获大量好评。
帕纳·帕纳西系出名门,曾跟随他父亲贾法·帕纳希和已故的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拍电影,师承两大伊朗名导,在《同车异路》中也显出了新世代的视点。
这部公路电影的大部分篇幅都在车上拍摄,很容易让人想到其父亲的《出租车》和基亚罗斯塔米的《樱桃的滋味》。
但小帕纳希并不志在探讨影像的虚实辩证,叙事也非公路电影常见的片段式结构,而是聚焦于主角一家四口的互动之中,与其师/父比较,流露出更加直接和丰沛的情感。
《同车异路》是一部极其动人的「小品」之作,主角是一家四口(父亲,母亲,大儿子,小儿子)外加一条老狗一同去旅行,沿路走走停停,歌唱作乐,偶尔拌嘴吵架,或者互呛对方。
四个主要角色性格鲜明:幼子极度活跃,口没遮拦,乐在其中;父亲一边「控制」着幼子,一边胡诌,彷彿以一个「天真」的肥皂泡保护着他,免得他太早承受成年人的重担。
长子焦虑沉默,但在家人故作轻松的时刻又感到按捺不住。母亲则是百感交集,虽然离别在即,长子仍对她的关顾有所抗拒。
四人间的互动形成了张弛有度的情感活动,悲喜交融。然而导演的调度细腻,不让角色间的差异形成强烈冲突,在情节上也不突出矛盾以营造所谓「剧力」,使人物的行为与情感变化保持在一个流畅圆融的状态,相较起通俗剧的戏剧处理手法,更加真实和动人。
这个看似平凡的家庭,因为母亲的一句话:「我觉得我们被跟踪了」让观众嗅到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慢慢地,我们从剧中人物的对话,拼组出线索:大儿子触犯法律,他的父母亲将房子卖掉,买通关系,打算将儿子给送出境,逃避法律的制裁;
小儿子天真无邪,浑然不知旅程的真正目的,以为哥哥只是要结婚,很快就会返家;家中的老狗(路上捡来的流浪犬)生了重病,性命垂危...
《同车异路》虽是「小品」之作,但它以小观大,从一家人的故事,看见伊朗境内许多家庭的共同经历:一旦触碰到国家的敏感议题,就得接受惩罚。
人民无力与国家暴力对抗,只能让孩子远离家园,希望他能在另一个国度好好活下去。拥有个人的思想与意见,就可能会面临牢狱之灾,被迫离乡与抛弃家人,这是多么悲伤的故事啊。
电影里出现的歌曲,据说是伊朗的禁歌,一家人唱着被禁止的歌曲,诉说着他们心境的反抗,不愿向思想审查的暴力低头。
其实遭受当今政权打压多年,昔日的音乐人都像戏中长子一样被逼离开故国。所以电影看来没有直接的政治主题,但又是被政治笼罩着的,因为这正是主角一家上路的原因。
这种不由自主的亲离子散,又岂止在伊朗发生,难怪《同车异路》能在世界各地得到观众的共鸣。
导演: 帕纳·帕纳西
编剧: 帕纳·帕纳西
主演: Pantea Panahiha / 哈桑·马朱尼
豆瓣 7.2 IMDb 7.3
观看完整影片↓↓
导演: 贾法·帕纳西
编剧: 贾法·帕纳西
主演: 贾法·帕纳西
豆瓣 8.1 IMDb 7.3
观看完整影片↓↓
关注秀水湖,给你的生活添点温度
—--The End--—
特约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