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周年!这部关于成长的动画,能在影院看见它是这个时代的幸运!
20年前,《千与千寻》创造了304亿日元的票房奇迹,
至今稳坐日本总票房冠军。
18年后,《千与千寻》来到中国,4天2亿的票房走势,
比肩“提前引进”的好莱坞大片。
国内影迷这股补电影票的热情,哪怕是王家卫和星爷也要稍逊一筹。
这不能仅仅说是宫崎骏的魅力,
而要《千与千寻》的魅力。
它是第一部摘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非欧美动画片;
第一部荣膺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的动画片。
无论艺术水准之高,还是商业成就之大,
《千与千寻》都创造了动画电影的历史。
由此,宫崎骏一部封神,从日本的“国民作者”成为国际影坛的大师。
《千与千寻》厉害之处在于,它让你从零观影门槛的少女童话进入,
穿越其中却发现了一个层次丰富的宏大寓言。
根据宫崎骏的说法,《千与千寻》是他拍给10岁小女孩看的励志童话。
千寻的原型,就是常到他山间别墅玩耍的友人家小孩。
相比其他宫崎骏女主,她有着更加贴近现实中平凡而又生动的小女孩特质。
搬家途中,她坐在汽车后座无精打采,沉浸在离别的小愁绪里。
父母说话要重复好几遍才能听得见,看到新学校吐舌头以示不爽。
面对未知的冒险,她总是嘟囔着“不行”、“我不要”,遇事习惯性地躲在父母身后。
一个恹恹的、怯懦的小女孩形象跃然眼前,足以令每个90后女生无障碍代入。
相信,这是每个平凡女生乃至每个平凡人类,在人生中最想抵达的蜕变与升华。
因为父母的贪欲,千寻不小心闯入了古代奇幻世界。
为了不让自己的身体消失,为了解救父母,
千寻必须在油屋中找到一份谋生的工作。
于是骄纵任性的宽松世代,在危险的异世界里完全失去了依傍,踉跄前行。
没人因为她是10岁的小女孩,就给她特别优待。
连救命恩人白龙也说,要想在这里生存下去,只有这一条路。
千寻在油屋的格格不入,不仅是妖怪神魔与人类小孩的对峙。
更是因为,她是成人世界“贪欲”、“冷漠”、“狡诈”、“杀戮”的反面存在的。
面对空无一人的美食街,
千寻的父母用“先吃后付账”的借口暴露了纵欲后的丑态,
而千寻因为心里的道德感抵挡住了诱惑;
孤独的符号无脸男,在这个忙着赚钱的世界里只是个透明的存在,
只有千寻会问他:你站在雨里不怕被淋湿吗?
油屋的老油条们将最脏最累的活儿推给千寻,
腐烂恶臭的河神连汤婆婆都应付不来,
千寻却因为认真的工作态度得到了河神的沙金打赏。
双胞胎“汤钱二婆”为了争夺魔女印章相互攻击,
本性善良的小白龙成了这场权力之争的牺牲品。
而心思澄净的千寻,用一个诚意的道歉便化干戈为玉帛。
在危险复杂的诡异世界里,
一个柔弱的、懵懂的小女孩,最终学会了自食其力。
并且以弱者的身份治愈和拯救了那些隐匿起来的“神明”——被工业垃圾污染的河神,没有人生方向的无脸男,丢掉名字的赈早见琥珀主。
在这个显得有些天真、过分美好的少女冒险故事里,
宫崎骏歌颂了勇敢、努力和善良。
他鼓励那些像千寻一样普通的孩子们去相信:
千寻可以做到,你也可以做到。
《千与千寻》最吸引我们的还有那怅然若失的情绪,
那句“不要回头”还有单程的海上列车,
都象征着同年的一去不复返。
消失的白龙,
就像记忆里走失的人,
也许再也见不到。
学会接受现状,正是成长的必修课。
当习惯了被照顾的千寻,进入陌生的环境,才反应过来礼节这回事。
千寻紧张冒失、做这不对做那不对的样子,
像极了职场菜鸟。
片中,宫崎骏让她一次次跌跤,
除了有助于塑造一个迟钝冒失的小女孩形象,
亦是成长中每个人可能遭遇的挫折的象征。
生存面前,千寻必须快速成长、摸清规则、学会忍受。
从前轻易暴露的情绪,慢慢被收拾、隐藏得很好。
只是有时候,一个突然的关心,会让你的掩饰功亏一篑。
遭遇父母变猪的绝望打击,白龙递给千寻一份饭团,骗她说里面有振作精神的魔法。
起初千寻拒绝,然后麻木地塞进嘴里,直到最后被这份温暖唤醒了痛感和眼泪。
每位经历过职场压力的人,看到这个场景无不动情。
《千与千寻》实际上,它的内核不是清新,而是清醒。
如学者秦刚在他的著作《捕风者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深度》里所言,
《千与千寻》所反映的,绝不单纯是创作者宫崎骏个人化的心境和思索。
还有世纪交替的特定时代氛围以及在此背景下日本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群体意识。
最后《千与千寻》是一部真正充满美感和善意的作品。
在故事的表层,他用冒险幻想鼓励宽松世代找寻勇气、永葆善良。
在国家寓言层面,他用犀利批判显示出了一位日本国民的责任意识。
除了天才般的想象力,宫崎骏更可贵的地方在这里。
《千与千寻》
导演: 宫崎骏
编剧: 宫崎骏
主演: 入野自由/ 柊瑠美
豆瓣:9.4 IMDb: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