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姑变总裁!她这样一步步把烂牌换成了王炸 | HerStory
她的职场人生就是一部顶级职场教科书。
yours 非非马
本文作者:非非马 & LL橙
如果老天给了你一副“烂牌”,“烂”到:
出生在一个落后国家的贫穷乡村,祖父母文盲,父母高中学历,早年父亲去世,家里穷得叮当响,连患有心脏病的母亲都不得不出来工作……
你觉得自己逆袭的机会有多大?
出生于东欧小国保加利亚的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用自己66年的人生证明,拿到这副牌,也可以打出“王炸”人生。
关键在于,你怎么一步步地把“烂牌”给换成“王炸”。
前不久,她被正式任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在男性集中的“全球经济权利巅峰”占据了重要一席。
66岁的她也因此证明了,一个女性在社会上的活跃度和活跃期限真得可以很长,绝非“女人四十豆腐渣”!
01
性别、年龄都在劣势,但她赢了
“村姑变总裁”,听着很燃,但真的很难。
政治金融圈,向来是男性主导的世界。成立于1945年的IMF,前12任掌门人(含署任的非正式总裁),无一例外都是男性。
格奥尔基耶娃的主要竞争对手,以及此前被外界看好的IMF总裁人选,都是男性。
英国央行行长马克·卡尼(Mark Carney)
曾任荷兰财政大臣和欧元集团主席的杰伦·戴塞尔布卢姆(Jeroen Dijsselbloem)
芬兰央行行长奥利·雷恩(Olli Rehn)
法国央行行长弗朗索瓦·维勒罗伊·德·加尔豪(Francois Villeroy de Galhau)
女性要在“政治金融权利的游戏”里杀出重围有多难?
看看全球各国央行行长和财务部长这样职位人员的性别就知道了。
放眼望去,几乎清一色的男性。
IMF总裁,“政治金融权利游戏”中“巅峰王座”之一。
光是能跻身候选人,格奥尔基耶娃都已经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这里是男性高端玩家的主场。
同时,IMF总裁之位,一直以来也是硝烟味十足的强国博弈场。此前IMF总裁的热门候选人,几乎都来自发达欧洲国家。
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直到2011年,IMF才迎来首位女性总裁——也就是格奥尔基耶娃的前任,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这也是位在男人堆里干到N个第一的“狠人”,不出意外,会成为欧洲央行首位女行长。以后可以再详细说说她。
尽管拉加德也超级牛,但她比格奥尔基耶娃要幸运得多,原因之一,她是位法国人。众所周知,法国在欧盟话语权极大,IMF历任总裁里,法国人占据半壁江山。
左:格奥尔基耶娃 右:拉加德
而格奥尔基耶娃出生的保加利亚,一个东欧的发展中小国,国土面积仅为11.1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为705万人。
关于保加利亚
2018年总产值GDP为63.7亿美元,据IMF统计,在全球排名75位。在欧盟国家里,属于“拉低平均”,比一些非洲国家更落后。
“背景”太不占优势了。
而年龄,是格奥尔基耶娃“进击”IMF总裁的另一道大坎,也是此前她不被看好的原因之一。
IMF《附则》规定,禁止任命年龄达到或超过65岁的候选人担任总裁,并禁止总裁在70岁生日后继续任职。
不巧的是,1953年出生的格奥尔基耶娃,今年8月刚好满66岁。她是一位超龄候选人。
欧盟内部官员和专业人士此前分析称,光是这一点,足以让格奥尔基耶娃无缘IMF总裁职位。
要让IMF突破长期以来的年龄限制太过艰难,就算正在要改,等新规则实施,恐怕都要好几年。
然而,各种“难难难”面前,格奥尔基耶娃却上演“逆风翻盘”。
最后,IMF理事会不得不修改规则,宣布IMF总裁的任命不再受年龄限制。
随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宣,格奥尔基耶娃将出任总裁和执董会主席,任期五年,从2019年10月1日开始。
格奥尔基耶娃成为IMF首位来自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总裁,IMF史上第二位女性总裁,一个让IMF修改规则的“奇迹”。
《金融时报》评价她:“一个执着坚韧的人才”
02
她靠什么逆袭?
没有背景的人,靠专业拼前景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说格奥尔基耶娃的成长/逆袭故事。
她的父亲是道路施工人员,母亲身患心脏病,尽管被建议不要工作,但生计所迫,在当地一个商铺帮忙看店。
因父亲重病,经常出入医院,青少年时期的格奥尔基耶娃最大梦想是,“早点独立赚钱,不当家里的负担。”
当时,她一边学习,一边在一个索菲亚的市集上兼职卖食物,这也是格奥尔基耶娃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
尽管很想赚钱,但她也深知,要想真正改变家庭困境和自己的人生,弃学打工是舍本逐末的,她必须付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代价。
很长一段时间里,格奥尔基耶娃的母亲曾为她“过于安静”感到担忧:
“只要有时间,她总是把自己泡在书里。”
有些人步伐与众不同,那是因为她听见了远方的鼓声。
格奥尔基耶娃不仅读完了中学,还考上了名校,本硕博连读,最终拿下了博士学位。
其实,别说是四十多年前的保加利亚,即便是今日,农村家庭里出来的孩子能上大学的,比例也极低极低,更别说拿下博士。
出色的姑娘考上了索非亚国家经济和世界经济大学(University of National and World Economy,当时称为卡尔·马克思高等经济学院)。
这是保加利亚最著名、最古老的经济类高校;也是“保加利亚总理摇篮”——
校友包括前保加利亚总理伊万·约尔丹诺夫·科斯托夫(Ivan Yordanov Kostov)、普拉门·奥雷沙尔斯基(Plamen Vasilev Oresharski)、斯特凡·安托诺夫·索菲扬斯基(Stefan Antonov Sofiyanski)和保加利亚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雷内塔·伊万诺娃·因卓娃(Reneta Ivanova Indzhova)。
博士毕业,顺利留校任教,格奥尔基耶娃没有停止“王炸级”学术背景的修炼之旅。
任职期间,她走出保加利亚,前往世界最顶尖的学府。
先后在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做起博士后研究。
格奥尔基耶娃怀抱成为“国际著名学者”的梦想,又来到培养了多位首相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深造,其间,她还获了英国文化协会奖学金。
在随后16年的学术生涯里,她撰写了上百篇经济学领域的论文和书籍,并在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等全球著名学府担任研究员、访问学者或客座教授。
1993年,40岁的格奥尔基耶娃决定辞去教职,进入世界银行,担任面向欧洲和中亚地区的环境经济学家,开启“村姑到总裁”的下半程逆袭。
学术领域十多年的深耕,为她此后在世界银行、欧盟委员会,出任IMF总裁的一鸣惊人奠定了深厚的专业基础。
何况,这位超级学霸,还精通保加利亚语、英语、俄语、法语等4门语言。卓越的语言能力,天生就适合更大的国际舞台啊!
年轻时的积累,决定了一个人的年龄,究竟是坎儿还是台阶。所谓年龄,甚或是性别,会成为劣势,只不过是因为一个人没真正硬核的傍身之技。
03
她靠什么获得世界认可?
用一件件高完成度的工作,成就个人品牌
从高校老师到世界银行,再到欧盟委员会,中间重返世界银行,再到出任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一路前行,一路“吸粉”,扎实地搭建出自己超强的个人品牌——也是一个人最核心的价值。
她收获最多的评价是:博学,实干,有活力。
和她合作过的人,都领教过她的实力,以及靠谱。
人们放心把工作交给她。
这种个人口碑和声誉的积累,同样没有捷径。那是每一件经手工作的高完成度,是数十年里无数靠谱project的累积,成就的。
一个人能在专业度很高的岗位竞选中获胜,绝不可能只是靠这个人在竞选过程中的表现。她拼的是她全部的个人历史。
格奥尔基耶娃当选IMF总裁的消息公布后,她的老东家和老同事们,纷纷送上祝福,公开为她“站台”,坚信她能一如既往地出色完成任务,带领IMF让世界更美好。
世界银行的行长戴维·马尔帕斯(David Malpass)毫不掩饰对格奥尔基耶娃的欣赏。
他在世界银行的官方祝贺信中,夸奖写了满满一页:
她强大的领导力和财务专业知识,将为任何机构增加价值!
欧盟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也毫不掩饰对格奥尔基耶娃的激赏:
“为我们的前任副主席感到骄傲!”
不是真心欣赏,容克不会在竞选中出力为格奥尔基耶娃站台。
他非常了解、信任自己的这位前副手。
奥尔基耶娃在欧盟任职时,容克就曾顶着巨大压力,力挺她升任副主席,主管预算和人力资源——这是世界最大的人道救援预算之一。
在欧盟委员会中,奥尔基耶娃是唯一一个没有担任过国家部长级职务的副主席。
她靠的,是自己强大的专业知识、实干,还有对社会的责任感与爱心。这些,都是她在过往工作中成功“传达”出的品质与素养。
海地地震、智利地震等灾难后,她多次亲赴赈灾
最后,格奥尔基耶娃交出的成绩单,也没有令容克失望。她任职期间,欧洲难民危机的救助资金增加了两倍。
在各项“烫手”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和和危机事务处理只中,她每一次都完成得近乎“零差评”,极大提升了欧盟委员会的国际声誉。
在格奥尔基耶娃当选IMF总裁后,保加利亚总理博伊科•博里索夫(Boyko Borissov),也出来发声,盛赞格奥尔基耶娃为:
“保加利亚巨大的成就”。
“20多年前,保加利亚还在接受IMF的经济援助,而今天,一位保加利亚人,成为了IMF的总裁。”
总理先生为什么会出来积极站台?
不仅仅是因为格奥尔基耶娃所取得的瞩目成就,也因为她曾多次出手相助博伊科。
她完全诠释了什么叫:普通牛逼的人,依靠国家,超级牛逼的人,让国家依靠。
随着一件件高难度case的搞定,世界银行和欧盟的前同事们,对奥尔基耶娃几乎一致好评:
人脉很广,谈判力、组织力、行动力强,能平等地说服各方并建立共识。
和潘基文手拉手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还和潘基文一起“摇滚”
和施瓦辛格也是老熟人
和波兰总统安杰伊·杜达说说笑笑
人生来机会不均等是无法逆转的局限,但“人生逆袭力”却是后天练就的本领。
04
通向成功没有捷径
无非是志向、努力加坚持
一路顺风顺水的格奥尔基耶娃失败、失意过吗?
当然。
比如,2016年,她卯足劲地想拿下联合国秘书长的竞选,但输给了葡萄牙前总理古特雷斯。
但格奥尔基耶娃自小养成的习惯就是,任何情况下不放弃,不做“失败的逃兵”。
她信奉,勤奋和坚持终将会把自己带到想要去的理想之境。这世界上也从没有捷径。
在一次采访中,格奥尔基耶娃透露,虽然已是60多岁“高龄”,但她仍保持着坚持多年的习惯,每天早上6点起床。
过去的岁月里,她见过早上6的华盛顿,早上6点的莫斯科,早上6点的布鲁塞尔……
她曾多次在公开演讲或者采访中,谈到刻苦学习和坚持努力的意义,尤其是这些品质对女性的意义。
“我们这辈人,如果你是女性,还想出人头地,必须付出成倍的努力,才能争取到一个机会。”
“我经常告诉我的女儿和外孙女,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停止努力,不要辜负我们这辈人拼命才创造出来的男女更平等的环境。”
起点再低,往前走,终会发现曙光、方向。而今步履不停的格奥尔基耶娃,成为了别人的曙光和方向。
她是希望改变世界的女人,是希望影响世界女性的女人。
目标/志向影响态度,态度影响行为和结果。
当一个人胸怀鸿鹄之志时,ta的“自律”是自生自启动的。
懂得抓住时间复利,让奥尔基耶娃赢得岁月馈赠给她的宝贵资源。
05
结语
在格奥尔基耶娃的推特上,有一个置顶,一张泛黄的黑白全家福。
这条推特上写着:
我的祖父辈几乎是文盲,我的父母也只有高中学历。我是家里的第一个博士,但我从保加利亚的村庄,走到了世界银行的CEO。
现在,她又继续走到IMF总裁,在66岁这一年。
你如果以为她就是一个工作狂,毫无生活情趣,这才走到这一步,其实并非如此。
格奥尔基耶娃有很多的兴趣爱好,她热爱诗歌、音乐、跳舞、烹饪,生活得极其充盈。
格奥尔基耶娃的内心,涌动着一颗摇滚灵魂,弹了一手好吉他,是披头士的铁杆粉丝。据说,她有时甚至会在办公室里摇滚,跟着皇后乐队的“We will rock you”摇头晃脑。
她在世界银行任职期间,甚至还成立过一个保加利亚民间舞蹈团。
和她一起工作过的同事无不赞美她:
格奥尔基耶娃真的是个很温暖、有趣的人,让人不仅想跟她做同事,还想和她做朋友。
这是多么杰出、丰富、有趣的女性啊!
写完格奥尔基耶娃的故事,我的确是很感慨的。
时常会有读者和我讲述自己的“不幸”:
比如出身于农村,父母严重重男轻女,不支持自己求学,也不愿意负担自己出去看世界的旅行费用……
总之,我的原生家庭很不好,我天然就比别人、比男人缺少机会。我太焦虑。
可是看看格奥尔基耶娃的故事,我真得说:
即便上帝给你发了一手初始烂牌,但上帝也从未剥夺你中途补牌的机会。
这时候的“补牌”,不再是任由命运掷骰子。你给自己主动争取的抓牌机会越多,抓到王炸的机会也越多。
认为一手烂牌便意味着游戏终点,那是自我设限,画地为牢。
最可怕的,从来不是起点低,而是一个人失去了对未来的想象力,失去了战斗的心理能量。
不要小瞧每一个微小的工作,不要小瞧每一次的学习机会,每一次的能量蓄积都是有意义的。
正如格奥尔基耶娃所言:
如果觉得自己不够幸运,那就永远不要放弃努力。
本文作者非非马:
传统媒体人出身,而立之年赴英留学攻读电影研究硕士。毕业后留英,为著名文化国企创建英国子公司,任总经理。现为文化创业者、中英电影节英国首席代表、领英专栏作家、英国FT中文网特约撰稿。个人微信号:feifeima778。
本文作者LL橙:
前留英党,现居羊城的互联网斜杠女青年,个人精进重度爱好者,热衷研究牛人为啥这么牛。
非非马推荐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