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女人 | 如果开放式关系并不能解决婚姻困局,究竟什么可以?
从婚姻对“绝对忠诚”提出要求的那一刻开始,所有的婚姻也就同时陷入了一种不可避免的“紧张”之中。因为,严格意义上,所有婚姻都存在“不忠”的可能性。它,构成了婚姻中永恒的“张力”。
yours 非非马
在看了李安的新片《双子杀手》后,觉得还是《致命女人/Why Women Kill》要有趣得多,也更值得花笔墨去写。
上周四,《致命女人》大结局,以至于国内播放它的一家视频网站一度瘫痪,足见其热度。
随着大结局的到来,也争议声四起。
大部分观众叫爽的同时,也有批评者指责该剧落入“爽剧”俗套——简单以“杀死渣男贱婊”来大快人心,其对婚姻情爱复杂性的探讨,远不如预期般深刻。
在进入正题之前,先来简单说说对该剧的“争议”。
我是觉得,对《致命女人》寄予过“严肃”的期待,本身就是场“误会”。
著名的行业大刊《综艺/Variety》用Soap Opera,即“肥皂剧”,来定位该剧,无疑才更精准。
那么,作为一部定位于主流观众市场的商业电视剧,《致命女人》的“肥皂剧”本质,注定了它必须照顾娱乐性,也注定它不可能在底层价值观上“脱轨”,不论它看上去有多前卫和先锋。
它对严肃话题的探讨与呈现,一定是有限度的,也一定是在主流公众能接受的尺度之内的。
商业片/剧的复杂与深刻,注定是“不超纲”的复杂与深刻。
所以,它绝不会彻底颠覆目前仍居社会主流形态的“一夫一妻婚姻制”;
也不会真正挑战与一夫一妻制匹配而生的主流婚姻观——比如对夫妻忠诚、家庭责任感的高度强调。
一如,曾经火遍全球、拍摄尺度极为大胆的《欲望都市》。
尽管它看上去在前卫犀利地探讨呈现现代美国都市女性“琳琅满目”的性与爱,也有Samantha这样不要婚姻只要性的“单身女郎”担纲“四女主”之一,但整体上,《欲望都市》依然是捍卫现存的婚姻制度,也赞美忠诚与家庭责任承担的。看看其余的三位女主,无一不是这个人生走向。
所以,回到《致命女人》的大结局,渣男Rob必然会受到惩罚——
与其说他是因为背叛Beth Ann而受到惩罚,不如说,他是因为背叛了主流体制(婚姻制度)和主流价值观(崇尚忠诚的婚姻观),而必须受到主流观众(主流社会大众,尤其是女性)的惩罚。
同理,Taylor和Eli的开放式婚姻,也必然不可能在这部剧里work,必须得在结局中完成向一夫一妻制的回归。
这些,都是可预料的。
然而,即便如此,我仍然认为,《致命女人》的精彩,并不因这些“预料之中”而有太多减损。
它依然称得上优秀、大胆、好看。一如表面奔放、实则“传统”的《欲望都市》。
“好看”,即娱乐性,几乎已毋庸置疑,豆瓣9.3分足以说明一切。
而在完成度极高的“娱乐性”之外,它也大胆犀利地揭示了人性/欲望,与一夫一妻婚姻制之间,几乎永恒的冲突,它不粉饰、不回避;
它也试图探讨,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形态下,婚姻对于男人和女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人,尤其是女人,又要怎样来面对婚姻中那个几乎永恒的困局?
结局里,除了2019的女律师Taylor选择继续留在婚姻里,其余三位最重要的女性角色——Beth Ann、April、Simone都放弃了婚姻形态。而且,她们看上去都还过得很滋润惬意。
撇开其他配角,单身对已婚,3:1, 这样的结局设置,其实够大胆,对传统够有挑战性。虽然表达得比较含蓄。
今天,就来借这部剧,讨论下婚姻制度里永恒的欲望困局,及困局的解决可能性。
人并非天生的对偶动物。
婚姻制度对忠诚的绝对要求,从来不是指靠人的天性而实现,而是依赖教育规训和惩罚制度——社会文化中的性道德规训、宗教教义的训导、舆论的谴责、法典里的通奸罪等等。
可即便如此,人类自古至今的婚姻史上,都不乏各种形式的“不忠”。
不是谁都能很好地驯化、“管好”自己的天性。
禁不起诱惑而偷食禁果,也是人类天性的一种。
婚姻制度和人类天性之间的冲突,注定是永恒的。
也所以,“不忠”,才是人类社会生活与文艺作品里,一个永远不会过时、永远受关注的主题。
从婚姻对“绝对忠诚”提出要求的那一刻开始,所有的婚姻也就同时陷入了一种不可避免的“紧张”之中。因为,严格意义上,所有婚姻都存在“不忠”的可能性。它,构成了婚姻中永恒的“张力”。
《致命女人》的主线,就是围绕三个年代、三段婚姻的“不忠”而展开的。
02
1960年代的Beth Ann, 遭遇的是最常见的丈夫出轨。
在女人需要靠男人供养的年代,男人在外拼命工作,挣钱养家,做家庭的“provider”,一方面获得家庭主宰权与掌控感,同时又深感疲惫,力不从心。
另一方面,在婚姻走过一段时间,进入“程式化”之后,审美疲劳和厌倦感如期袭来,于是,男人们在家里坐不住了。
在离婚人士尚被视为异类的时代,有条件、有心思出轨的丈夫们,都会选择一边维持婚姻的稳定性,一边在外“红旗飘飘”。就像剧中的Rob。
他会事先就给情人们设立好规则,只谈性,不说爱。
这些女人的功能,就是充当他单调乏味生活里的一块块爽口小甜品,一次次“花销”可控的entertainment。
这种出轨,和感情毫无关系。
所以,当情人April告诉Rob,爱上他了,Rob立刻暴怒,担心自己体面而受人羡慕尊敬的稳定生活遭到破坏,狰狞尽现,冷酷又无情。
妻子呢,最常见的反应当然也是开展夺夫大战,一面劝退/吓退婚姻威胁者,一面睁只眼闭只眼地假装所有事情没发生,想尽各种办法挽留丈夫,进而保住自己的婚姻和那个wonderful provider。一如开始的Beth Ann。
这种中产丈夫集体出轨的现象,在当时的美国社会,其实相当普遍。
美国影史上的经典电影《桃色公寓》,对此就有犀利刻画。该片1960年上映、并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
影片主人公Baxter的公寓经常被他的老板、高管同事们借去作为偷情场所,其中,一位高管幽会的情人Fran,正是Baxter暗恋的对象。
而这部影片的价值观落脚点,自然也落在了揭露、批判出轨渣男的谎话连篇与丑恶嘴脸,告诫无知年轻女孩不要轻易受骗,最后以年轻女性及时醒悟、回头是岸、找到真爱为终。
男主Baxter也勇敢地蜕变为一个勇敢说“不”的好男人——为了良心、人格尊严与真爱,他不再因图谋个人升迁充当协助大佬们偷情的“共犯”。
这部半个多世纪前的电影,以女主人公Fran嫁给好男人Baxter给广大女性送上了“美丽希望”——好男人还是有的,擦亮眼睛,选对人,就是解决婚姻不忠问题的一剂良药。
不得不说,这个“解决”,真是“太喜剧”、太“银幕化”了。
这里,还可以说说好莱坞影史上另一部经典爱情片,1959年的《枕边细语/Pillow Talk》。
男主人公一出场就是位花花公子,每天晚上和各种女人在电话里调情。
最后的结局是啥呢?
他陷入了真爱,爱上了女主人公——由当时如日中天的影歌红星Doris Day扮演,从此变成了一枚“专一男”。
Well, 这部电影试图“告诉”(麻痹)女性,只要遇到足够优秀、让男人心动的好女人,大猪蹄子就会变情圣,“只为你钟情”。
爱情可期,婚姻可期啊!
关键还是,女人要找对人,找到你命中注定的Mr. Right.
我为什么会想到这部电影呢?
因为剧中April唱的那曲极好听的《Whatever will be, Will Be》正是《枕边细语》的女主演Doris Day演唱。
在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Doris在银幕上扮演了众多新都市女郎形象,她们爱工作,也追求爱情,广受当时年轻新女性的欢迎。
梦想当歌手出名,又期望同时拥有爱情的April显然受到了Doris的影响。
我读电影研究的Master时,有门课专门放过Doris的电影,讲她的银幕形象为何在当时大受欢迎。
对于刚走向觉醒的新都市女郎而言,浪漫爱情、英俊又忠诚的好男人、外加一份体面工作以及一份足以让自己打扮得漂亮时尚的薪水,就是她们对未来人生的美好期许。
好莱坞,专门负责在银幕上帮你“满足”梦想。1959年的《Pillow Talk》,1960年的《桃色公寓》,都是。
但到了2019年,编剧再讲述1960年代的“不忠”问题,下的可就是剂猛药了。
看清渣男本质后,妻子彻底放弃对丈夫的幻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借刀杀人,干掉渣男。
甚至,妻子从此和美丽单纯的小三与baby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除了性需求我不知道她们怎么解决,她们看上去真过得挺开心。
这两位女性,展示了婚姻难题解决的一种可能性:干脆就放弃婚姻和大猪蹄子,谁说离开大猪蹄子我们女人就不能活了呢?
与其让April“上位”之后,再经历一遍自己曾经历过的痛苦,甚至毁掉一生,不如解决一切痛苦的根源。
杀夫,是构建戏剧冲突的需要;不婚,则的确符合今天的社会现实。要知道,在今日的美国,选择单身的女性,人数已经超过已婚女性。
03
如果说,婚姻所要求的一对一的绝对忠诚,注定与人性,尤其是男人“以广播精子为己任”的天性相冲突,因此而制造出无数婚姻悲剧,那么,除了像Beth 和April这样干脆放弃婚姻形态算一种解法,像Tayler和Eli这对所尝试的开放式婚姻关系,是否就能解决这个永恒的婚姻困局?
电视剧的答案是,不能够。
这主要不是因为Jade后来变成了绿茶婊,甚至是女杀手。即便在她没有黑化之前,这个三人组也已经危机重重。
Tayler发现自己其实并不能handle这种三人行。
因为独占、嫉妒,也是人的天性。它与人的逐新厌旧或不厌旧、对“未得到”之外的跃跃欲试一样,都根植人的天性之中。
她不能忍受丈夫Eli的情感天平更向Jade倾斜,也不能容忍起初只是自己情人的Jade,对Eli的亲密超过自己。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多角关系中的那个中心,每个人其实都无法忍受自己是次中心,甚至是边缘化的那个。看看一夫多妻制下永恒的争宠宫斗戏,就知道了,虽然性质并不完全一样。
如果说一夫一妻制违背人的天性;一夫多妻制或者多角关系的开放式婚姻,也同样违背人性,在不同的维度上。
所以,Tayler才想到报名让三个人去参加“情感辅导营”——那种专门帮助解决多角关系情感问题的辅导营。而这种辅导营的存在,也恰恰说明了,和一夫一妻的婚姻关系一样,开放的多角关系,同样存在各种问题。
现实中最著名的开放关系,要算萨特和波伏娃。
可这两人也都没我们想象中那么强大,尤其是波伏娃。嫉妒心、独占心,始终都在咬啮她。在这段开放关系的实践中,她从未曾彻底停止与嫉妒和独占欲的斗争。
而目力所及的影视作品里,但凡表现开放式婚姻关系的,还没见到“幸福在一起的”。
李安1997年的电影《冰风暴》,讲述1973年代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困境。电影里的那些夫妻,正流行换妻游戏。
这种开放式的婚姻关系解决了他们的精神困境,真正让他们获得了解救与快乐吗?并没有。
影片的结尾是,冰风暴之后,人们幡然醒悟,回归传统家庭。
前几年的大热美剧《性爱大师》,中间也有一集探讨开放式婚姻关系。
结果是什么呢?
勇敢实践的女当事人,最终到底无法忍受嫉妒、无法容忍那种不在情感中心而带来的受伤感,退出了。
到了《致命女人》这里,电视剧用极端的罪案、行凶,揭示了多角关系对于社会稳定的破坏性,传达了对“多角关系”的不认可,是再鲜明不过的立场。
哈士奇Jade这个角色告诉我们,在婚姻情爱生活里引入一个“不知凶险的陌生人”,是一件极度高风险的事情。
这种玩火自焚的出轨游戏,1997年的经典电影《致命诱惑》中也有惊悚呈现。
这部由迈克尔.道格拉斯主演的影片,正讲述了一个原本家庭幸福、工作体面的男人,就因为一次不慎,禁不住诱惑,与一位看似知性的女性发生了一夜情,结果一场人生噩梦由此展开。
这部电影用惊悚片的外壳包装了一个婚姻伦理片,以此“警戒”社会上的男性,玩火有风险,入场需谨慎啊!
出轨的人,总要在“外头”经历了伤害,甚至是惊悚,才蓦然醒悟,发现“里头”的千好万好。
回到《致命女人》,“经历过一切”的Tayler和Eli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死里逃生之后,也最终发现:
夫妻之间,还是放弃性自由,以一对一的忠诚、尽职而建立出的信赖、义气、恩情,才更可贵,值得珍惜。它是人在穿越黑暗隧道时,照亮前路的一盏灯;是人在落魄沮丧时,打在心上的一束光。
性自由所带来的快感与愉悦是真实的;人对安全感、亲密感的渴望,对死亡和孤独的恐惧,也是十分真实的。
当然,危机过去之时,他们是否会再次因为荷尔蒙的骚动而重回老路,也很难讲。
因为,好了伤疤忘了疼,也是人的天性。
所以,婚姻它才是个永恒的难题。
04
在三段故事里,所有角色里,好感度最高的是刘姐Simone.
人们喜欢她在婚姻中的有情有义,也喜欢她,不管是在婚姻内外,都能尽情尽兴地忠于自我,活出自我。
有缺点,但依然真实、动人、可爱。
其实,她与卡尔的婚姻,虽然发生了因性取向错位而导致的“不忠”,但他们却为什么是良好婚姻做出了一个绝佳示范。
平时哄你开心、逗你笑,欣赏你的优点、也能容忍你的无理取闹,有困难时挺身而出,有病时不离不弃,旁人嫌弃时你撑起ta的腰,为了生命与爱, 能舍弃曾经极为看重的金钱财富。
我们喜欢这一对,其实是因为我们都希望被爱人如此对待。
他们,尽管无性,但那份亲密的友情与亲人般的恩情,不正是我们渴望从婚姻里得到的?这种温暖,也才是婚姻之于凡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可这种获得,必然是以付出为前提的。
那么,你是否愿意为此对抗自己的天性,交付出自己的自由、责任承担?
如果选择婚姻,这大概是每一对夫妻想要获得幸福的唯一出路。
如果不想一对一的绑定,只想在每一段关系中尽情尽性,那就像咱刘姐这样,干脆放弃婚姻。只在今朝。
婚姻的确不是人生的必选项,但选择进入婚姻,就遵守契约,承担起婚姻的责任,付出爱,也收获爱;要自由,就放弃婚姻的好处,比如可能没有伴侣陪伴的残岁时光。
这是《致命女人》开出的又一种“药方”。
此处必须再多说两句社会我刘姐,她更牛的是啥呢,她渴望美好的爱情和性,却又不像世界上绝大部分女人那样——但凡没对男人和感情绝望的,多少都会迷恋于爱情,执念于所谓的天长地久,无论是以婚姻的形式,还是非婚姻的形式。
她无疑是爱Tommy的, 也享受和他的性,但是她也清楚地看见了两人的未来。不可能有所谓的“结果”。但这又何妨,只在今朝。
不以结婚为目的的爱情,有时候非但不是耍流氓,还要更纯粹一点。
她不后悔过去的每一刻,尽情享受,也媚眼如丝、笑靥迷人的拥抱未来。
这样的拿得起也放得下,这样的自我忠诚与自我承担,真正是现代新女性的榜样啊!
单单是这个影视作品里独一无二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也足以让《致命女人》在女性题材的美剧中留下一笔。
我猜,你也和我一样喜欢刘姐,是吗?
如果你喜欢、认同今天的文章,欢迎点“在看”支持,并分享出去。谢谢阅读!
作者非非马
传统媒体人出身,而立之年赴英留学攻读电影研究硕士。毕业后留英,为著名文化国企创建英国子公司,任总经理。现为文化创业者、中英电影节英国首席代表、领英专栏作家、英国FT中文网特约撰稿。个人微信号:feifeima778。
非非马推荐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