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婚姻故事》:爱在离婚诉讼时

非非马FM出品 非非马FM 2020-10-30


想要逃离婚姻的人们,也许想要逃离的不仅仅是婚姻里权力关系的失衡,还有那份压得各自喘不过气的“负重感”?


一起来听听才女影评人、我的好朋友孤小尘怎么说。


yours 非非马


作者:孤小尘


以6项提名领跑金球奖的《婚姻故事》值得说道说道。



《婚姻故事》以一起美国夫妇的离婚事件探讨婚姻和爱情。


原本相爱的两个人,在“离婚大战”中抽丝剥茧般层层展示婚姻关系里最常见的那面:相爱相杀



一面爱着,一面恨着;一边渴望着,一边逃离着。在离婚诉讼过程中,爱的内心冲突达到了顶点。



几番拉锯战下来,观者和当事人都在审视婚姻制度的合理性——


这个男权社会的产物,早已成为一个性别“镇压/压迫/剥削”另一个性别的工具。


以眼中牺牲女性利益来运转的传统婚姻制度,沉重而压抑,在新的时代里,愈发不能满足女性渴望解放自我、实现自我的强烈需求。



在婚姻中失去自我的女性们,在这场抗争中力图找回真实的自己。



可以说,《离婚故事》所传递的,不仅是女性平权的抗争,更是为婚姻减负的尝试。



01


影片一开头,是应婚姻咨询师的要求,男女主各自诉说对方的优点,试图回忆起相爱时的初心,重燃感情。


通过这些叙述,我们看到,表面上看,这几乎算是一对完美而幸福的夫妻——


小有名气的女演员妮可,才华横溢的舞台剧导演查理,他们是有共同语言的艺术家,在事业上互相成就。


性格上,他们一个细致谨慎,一个热情奔放,是生活里非常互补的夫妻典范。



两人都是爱孩子的高修养父母,男的不渣,女的不作,却闹到离婚的地步,实在令人不可理解。



女主妮可作为离婚的发起方,对这段婚姻的控诉可谓有理有据:哪一条都值得马上离婚,又似乎无论哪一条,都是现代婚姻中普遍存在的。


控诉1:牺牲了自己的事业成就丈夫。


丈夫变得越来越有活力,自己却变成了丈夫戏剧中那个常被人忘记姓名的女演员。她的梦想只换来丈夫的嘲笑,她觉得自己变得愈发渺小。



控诉2:“以为生小孩是属于两个人的事情,最后还是变成我一个人的事情,他只有兴奋,而已。”


 结婚以后,妮可觉得自己变成了查理的附属品,逐渐失去了真实独立的自己。


控诉3:“家里的大事、小事、蠢事都由他说了算,我只是搬进了他的公寓,连家里的沙发、家具品味都是他的,我连自己是什么品味都不知道了,因为没人要用我的品味。只要接受就好,只要做个贤妻良母就好。”



查理提出的都是决议(deal),而妮可提出的只是商量(discussion ),她因从来没有真正为自己活过而感到难过。


控诉4:他们已经有一年半没有性生活了,查理还跟剧团的女同事上了床。


婚姻中的不对等关系,在这些控诉中一览无余。


作为男权社会里一个重要的制度设计,“婚姻制”从诞生之日起,天然就具有了不公平的那一面。


“男权中心”的社会语境下,传统婚姻对女性提出的要求,很多时候听起来都像是一种“性别镇压”。



正如影片中妮可的离婚律师诺拉所言:



男人们缺席、不可靠、自私,都可以被解释为与众不同,他们容易犯错,但总是能够被原谅。


所以,查理是个混蛋也没关系,但人们却永远会用不同、而且更高的标准来要求女人。


母亲从来都被要求完美无瑕,她不能有缺点,甚至是生了孩子还依然得是处女。




太多的女人们,在繁忙而操劳的家庭运转中,任青春流逝,牺牲了健康、工作,藏起了自己的人生规划、未来梦想。


女人们除了负责孩子的养育,照料丈夫的日常生活,维系家庭的运转,还得背上几个家庭的生老病死。


女性,似乎从来都是婚姻里,首当其冲、天经地义的那个“牺牲者”。


而男人们,却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性别结果”。



男性们带着性别优势,给妻子和孩子都加上了自己的姓氏,用精致的利己主义,一面指责着女性的不温柔、不青春、不体贴、不坚强、不理性、没有竞争力,一面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从婚姻中获得的各种好处。



婚姻就这样在所谓“文明的进度条”中被不断加码。


                       

02


说到这里,不由想到这两年引发广泛讨论的韩国小说,以及跟本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



金智英一样接受了很好的教育,有能力有梦想,却因为结了婚生了子,几乎彻底丧失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identity,只剩下社会眼中的“人妻人母”这个身份,成为了“婚姻里永远被忽略的那一个”。


为了保全“婚姻圆满和家庭稳定”,她作为“独立人”存在的“个体价值”,彻底被牺牲,成为了“祭奉”给婚姻的“祭祀品”。


她想要出去工作,却遭到家人阻挠,认为她的收入覆盖不了付给保姆的工资。而丈夫一句“你先休息一下,等孩子大一点再去工作”,看似体恤,实则是无视她长期以来的付出与奉献,是对“家庭妇女”身份和工作的轻视。



她一个人的兵荒马乱,换取了整个家庭的“正常运转”。这种被婚姻绑架的无力感、两性关系里的节节退让,可能全亚洲的女性,都多少有共鸣。


所幸,无论是家庭主妇金智英,还是《婚姻故事》里的女演员妮可,她们都在竭力反抗这种无形的“镇压”,努力争取婚姻制度里的“性别平权”。


妮可用离婚的方式来作终极对抗,尽管自负的查理坚信妮可摆脱了他再去找另一个人,最后还是不会幸福——因为在他看来,她想要的只是“反抗”本身,甚至也不是真的在争取发言权本身,只是不断抱怨自己没有话语权。


他认为,反抗和抱怨本身,才是妻子在真正追求的。


多么大的误会啊……



而金智英呢,用一种看似“异常的行为”来反抗。


她会突然化身为周遭的女性,替她们诉说痛苦与自己的渴望。结果,她被所有人认为是“精神病”。


更悲剧的是,在四处碰壁之后,她甚至认为,自己找不到出路,全是因为自己没能力而已……


 

  

03


婚姻的性别失衡困境到底怎么解?


难道,真的只有离婚,才是婚姻最极致的表达?



当离婚进入司法程序,本无恶意甚至还饱含爱意的男女,变得很撕裂。夫妻切割财产、切割孩子的抚养权,任何一项都可以引发一场“星球大战”。


在双方律师的推动下,双方各自“用计”,频出狠招,直击对方最核心的“秘密与软肋”。


没有什么战役,比曾经的枕边人互撕更惨烈了。因为,他们各自手握的,都是彼此最隐秘、最致命的弱点和秘密啊!



为了赢得孩子的抚养权、赢得财产,他们不惜往对方身上泼脏水,将对方扭曲成“最丑恶的那一个”。


剧中有一幕是两人在激烈地争吵,不惜用最狠的话语从根上否定对方,从原生家庭到对方父母,从诋毁职业梦想到侮辱人格,图穷匕见、刀刀见肉。


最后互相喷着口水,彼此大叫着“希望你立刻去死”!



可是,另一方面,爱恨交加才是婚姻里男女关系的常态吧。


婚姻走向终结,恶战连连,但两个人之间的爱与默契并没有因此尽失:



妮可会像之前一样给查理剪头发,依然会照顾、迁就他的饮食习惯;


在查理获奖时,妮可依然会由衷地高兴;


而查理会在停电时毫不犹豫地向妮可伸出援手。


在离婚所引发的“切割”大战里,两个人之间真正无法彻底切割以及承受的切肤之痛,恐怕是切割掉生活中早已融入彼此血液里的点滴习惯和共同的生命记忆。



相爱相杀。而婚姻的终结,并不会彻底消灭爱。


这,大概是婚姻关系的另一个真相。



                       

04


影片最终,到底是妮可赢得了这场离婚大战,她以“55比45”险胜,获得了孩子的抚养权。


已有新欢的她,因这一重大胜利和重获自由而无比兴奋。


查理,则变成了个loser,他失魂落魄地走在小路上,在小酒馆里唱着伤心的歌:


你抱我太紧,你伤我太深。


显然,更离不开婚姻、更需要家的,是男人。



最后,我想说,婚姻在时代的裹挟中承载了太多。


爱情、亲情、孩子的抚养、父母的赡养、彼此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道德舆论的挟持、社会责任的承担,尤其,双方所有利益上的绑定,这些,都让婚姻的运转太“超负荷”了。


也因此,婚姻才会变得如此沉重与撕裂吧。



想要逃离婚姻的人们,也许想要逃离的不仅仅是婚姻里权力关系的失衡,还有那份压得各自喘不过气的“负重感”。


是时候,该为婚姻减负了。



关于“婚姻”这个话题,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你看过《婚姻故事》吗,有什么观后感?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欢迎点“在看”支持鼓励哦,也欢迎转发分享!谢谢阅读!

非非马推荐导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