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大结局:终于,“男人”不再是“大女主”的战利品
终于,女性的独立、成长,不再以爱情和婚姻,或者说男人,作为一种“奖赏/reward”。
(友情提示:以下文章有大结局的剧透,介意者请慎入。)
作者/非非马
伴随着超前点映的到来,播放量近40亿的《三十而已》终于大结局了。
尽管bug也不少,但对它的结局设计,我是眼前一亮的。它,未落俗套。
终于,女性的独立、成长,不再以爱情和婚姻,或者说男人,作为一种“奖赏/reward”。
它也终于跳脱出了女性宫斗戏的赢家思维,将赢得权势男人的宠爱(情感)与婚姻(身份地位),作为标志女性成功的最大战利品。
“成长”本身,就是女性成长的“目的”,也是“女性成长”的终极“战利品”。
这个重要的“女性叙事”视角的变化,值得被专门讲述,也值得给予热烈的掌声。
1.
在细说《三十而已》三位女主的“结局”之前,不妨先梳理下这几年几部大热国产女性题材剧的“结局偏好”。
让马伊琍中年逆风翻盘的《我的前半生》。
全职主妇罗子君在被出轨、被离婚之后,重新杀入职场,不仅在高富帅男一号贺涵的帮助下收获了职场成长,更收获了他的赤诚爱情——还是她闺蜜唐晶一直渴望而不可得的。
过去罗子君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极度依赖丈夫,最终失去了丈夫和婚姻;后来她经济与精神独立了,最大的奖赏不是“独立”本身,而是前夫对她的刮目相看,高富帅也爱上了她。
随着罗子君的成长,贺涵从最初对她鄙夷嫌弃,发展为不可救药地爱上,这样的剧情走向,其潜藏的一个内在逻辑是:女性独立、成长、有魅力了,好男人自然也就来了。
让刘涛大火的《欢乐颂》。
比如绝大部分女观众最渴望成为的漂亮海归女精英安迪(刘涛饰演),她的“优秀”被设计了怎样的奖赏回路呢?
无数漂亮的衣服、包、鞋是其一,重点还是高富帅男人的死忠爱情。从奇点到假装不油腻的小包总,原先的花心小包总从此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男人征战天下,而女人最大的战利品,是征服骁勇善战的男人,而且赢得他的忠诚与专一。
2018年的爆款剧《延禧攻略》。
“人美路子野”的魏璎珞,看似一直在挑战旧制度旧体系,大胆挑战男权、父权、皇权,但这种女性的反叛之姿,不过是呈现给权势男性的一种“女性奇观”,它成了魏璎珞赢得乾隆的全新“方法论”,而最终的奖赏是:获乾隆独宠,被封皇贵妃。
这些结局偏好,与其说是编剧的偏好,不如说是编剧揣度的“市场偏好”。
编剧们猜错了吗?当然没有。
如果女人在赢得成长/事业的同时,最终却没有赢得爱情/婚姻,这样的圆满,在我们的社会眼里,不叫happy ending.
甚至,在很多女性的潜意识里,“成长”(包括修炼优雅谈吐,获得名校文凭与各种能力),它的终极意义在于,可以获得更优质的男人,获得更“优质”的爱情与婚姻。
流传甚广的“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正是这样一个隐含逻辑。女性“盛开”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清风徐来。
“清风”,而不是“盛开”本身,成为“盛开”的终极奖赏。
2.
在《三十而已》三位女主的成长脉络里,我却欣喜地看到了一种变化。
顾佳这个角色最终的成长完成,核心点在于她真正找到了“自我”,不再首先是许幻山的全能老婆、许子言的妈妈,而首先是顾佳自己。
在许幻山出轨事件曝光之后,她充分尊重自己当下的真实心态与想法,不因为想要给许子言一个形式上完整的家庭,而忍受一个在她看来有了隔阂的婚姻——至于说今后是否可能重新接纳许幻山,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而我更欣赏的是什么呢,是她真正找到了内在的calling,找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真正落点,那个落点,支起了她的人生,让她心安、充实,有希望有干劲。
她真心要做好这个茶厂,不止是为了自己,还为了一村老小。她的事业,于己于社会都有益。
也许有些观众会觉得后来的顾佳太“伟光正”,因为绝大部分人,尤其是女性,想不了那么大那么远,她们能管能顾的,就是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赚很多很多的钱,要很多很多的爱,照顾好自己的子女家人。
可我却觉得,那样的人生,太单薄——即便是因为所占有的经济与文化资产被贴上了“精英”的标签,那也不过是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人生。也就是顾佳曾经的人生。
眼睛向上,无暇四顾,曾经的她踮起脚尖处心积虑地要带着全家向“顶层”爬,她栽了跟头吃了苦头,可也成全了她的成长。
走进深山,看见“他人”的顾佳,人生里,有了真正的远方。
如果这部剧最终沦为一个妻子如何手撕“茶艺大师”,打赢婚姻保卫战,赢回自己的男人,它就是又一个俗套八点档。
顾佳的成长与“胜利”,不是“赢”回来的男人与婚姻,而是她找到了自己,找到了真正内在的、有意义的——人生支点,找到了她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人生价值。
3.
同样未落俗套的,还有王漫妮。
她大概是《三十而已》中争议最大的人物,但她身上真实的欲望,以及她内心的纠结、矛盾,恰恰也是这个角色最容易让人共情的地方。
无论是她从小镇到大都市的“地理迁徙”,还是她在大都市这座金字塔里奋力往上跃迁的“地理迁徙”,她一路趔趄、奋力谋生亦谋爱的样子,很容易让大多数当代女性有“代入感”。
不同于那些靠“傻白甜”赢得“高富帅”男性的玛丽苏女主,刚出场时的王漫妮,是一边奋斗一边想嫁有钱人。这个形象,其实非常具有现实代表性。
从影视剧“类型/genre”的角度说,王漫妮与梁正贤的故事,其实是Rich man and poor girl故事的一个变种。
Rich (powerful)man 爱上 poor girl 的故事,向来是大众影视文学产品类型中长盛不衰的一支,不论东西。
铺天盖地的国产玛丽苏剧就不说了,看看好莱坞吧,从奥黛丽·赫本的《龙凤配》(1954),到茱莉亚·罗伯茨的《麻雀变凤凰(风月俏佳人)》(1990)、詹妮佛·洛佩兹的《曼哈顿女佣》(2002),到近年红遍全球的《暮光之城》系列(2008-2012)、《五十度灰》系列(2016-2018),不胜枚举。
甚至,即便是名著如简·奥斯汀的《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我们也可归档在这个类型中。
在这些故事里,poor girl通常都是凭借和rich man的所谓纯真爱情,“麻雀变凤凰”,完成了个人命运的逆转,实现了阶层的跃迁。
权势男主角们给予女主角的幸福爱情和婚姻,就是对她们女性魅力的最大“奖赏”——无论这魅力是美丽,还是善良,亦或其它。
多少年来,这类“文化消费品”受众甚广,其目标受众与功能从来都很明确:向那些出身平凡的普通女孩兜售“遇上白马王子”的fairy tale(童话故事),让她们在愉快的情绪按摩中,做一个华丽虚幻的绮梦,期待英俊富有的王子“解救”自己普通的、甚至是爬满跳蚤的人生。
并且,还不必背负贪慕虚荣的“罪名”。
只是,现实并非《麻雀变凤凰(风月俏佳人)》片尾曲所吟唱的那样:“这里是好莱坞,梦想之地,什么都可能发生,只要你不放弃梦想。”
《三十而已》正揭示了“童话的反面”——是七彩肥皂泡破裂之后,那一滩滩落在污浊地面上的肥皂水。
王漫妮的成长,是从她亲手戳破悬浮的肥皂泡,直面地上那一滩滩污水开始的。
醒悟之前的王漫妮,也与现实中的许多女孩一样,曾经做过那样一个幻梦,一度真把自己和“海王”梁正贤的关系当“童话”来期待——她以为,那叫“爱情”,而且是一段可以改变她命运的“爱情”。
殊不知,当她把“爱情”与“阶层跨越”这两样东西搭上钩时,这个“被工具化了的爱情”,就已经不再是她所以为的“纯粹爱情”。
“爱情”,其实是她潜意识里掩饰“捷径心态”,自欺欺人的一块“遮羞布”。
但很长时间里,她自己不肯面对、也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她勤力工作拼业绩,不止是因为这可以给她实实在在的收入,在市中心租得起有阳台的公寓,买得起一柜子的口红,更重要的是——这满足了她自立自强的“自我期待”和“自我认同”。
做一个彻底的捞女、拜金女,那样一个自己,是她自己也会看不起的。
所以,她急迫地需要“爱情”来做这个合理化正当化一切的“遮羞布”。就如那些“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故事里演的那样。
她渴望将她的爱情合理“置换”成婚姻,并且想要通过婚姻的深度捆绑从此合法合理地分享对方的财富,还美名其曰“爱情”。可无论再怎么自我包装与美化,其本质都是想走捷径……本来,婚姻从来不保障爱情,它只保障利益。
王漫妮真正的成长,是从直面自己的欲望,尤其是“虚伪”开始的。正如她自己所言:“我从前就是不肯承认自己的虚伪。”
其实,早点看清并及时提醒那个“想要靠男人走捷径”的自己,放下所有虚伪的外包装,才能真正迎来女性谋求独立的人生,也才能更从容地避过“海王”的捕鱼之网。
其实,梁正贤顶着油头甫一出场,就主动给刚刚认识的漂亮女人升舱,已经充分显露了玩咖本质。他从来都不是后来才露馅儿的。
王漫妮不是没有戒备与警惕,但终究不敌内心里那个更强烈的声音——嫁个有钱人。
其实完全可以理解。在当下男权社会的现实语境里,出身普通的姑娘,年轻时谁没虚荣过,谁又没做过类似的幻梦?
否则“Rich man and poor girl”的故事又怎会长盛不衰?
我还记得自己上大学的时候第一次看《Pretty Women/风月俏佳人/麻雀变凤凰》,只觉得浪漫又美好。因为那时的自己太年轻,在知识储备、思考能力上,都不具备今日的批判分析眼光。
前两天重看这部电影,才能更清晰地解析其本质:这样的银幕故事,本质上是男权文化给女性设的“温柔陷阱”,是“女人等待男人/骑士解救(rescue)”的旧戏码。它给底层的漂亮女性安排的“最佳命运”,也就是“被动地”盼来一个高富帅,由他来接盘、改装、升级自己的命运。
相比之下,《三十而已》的女性叙事和价值观,要进步得多。
醒悟之后的王漫妮,既没有因为受挫而选择万年“备胎”扎根上海——嫁给那个老实可靠,即便当年惨遭她嫌弃也并不计较的咖啡店老板姜辰;
她也没有选择继续在欣赏她的男boss底下做奢侈品店的店长——故事要是这么演,就成了女性终究还是要擅长于借助男性的“东风”,尽管她挣来那个位置,主要还是靠她自己的能力与实干。
(讲到这里,还是要顺便说一句,虽然社会资源的确是主要掌握在男性手中,但王漫妮想回上海工作,其实有无数的路径,并不必非要仰仗于梁正贤的旧识。这难道是想说:认识梁正贤这个level的男人,果然是可以拓展高价值人脉圈的?我觉得这是个bug。)
她还明确地拒绝了梁正贤的再次引诱。
王漫妮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她在彻底放弃了一切幻想和虚伪的包装之后,认清了自己无法再回到小镇,依然有回到都市重新开始的勇气与能力。
她人生规划的思路和眼界也变得开阔,无论是职业赛道的选择,还是城市国家的选择——她的人生半径,终于走出了小镇曾经束缚她的“心理半径”。
她不再只是从前那个渴望扎根大都市,过上都市精致生活的小镇姑娘。她渴望充实自己,脚踏实地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Again,《三十而已》给王漫妮的成长奖赏,不是男人,不是爱情和婚姻,而是成长本身。
4.
整体而言,《三十而已》虽然也有不少bug,但它在顾佳和王漫妮的成长脉络设计上,是让人感到欣喜的。
我欣赏顾佳最后的人生选择,也喜欢电视剧对“一边奋斗一边想嫁有钱人”的“王漫妮式虚伪”做了最清醒真实的揭示和摒弃。她们的成长和“成长奖赏”,是不落俗套的。
在目前的电视剧市场上,女性观众的占比超过一半,越来越多的戏,专为女性市场拍摄。在全球范围内,女性题材戏这几年都呈大热趋势。
当下中国,女性意识在崛起,女观众热衷于大女主的戏,也渴望在荧幕上看到女性的独立与成长,完成一种自我投射与自我激励。
那么,塑造什么样的女性角色,设计怎样的“奖赏回路规则”,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它客观上承担了塑形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不论我们是否承认或者喜欢,这都是一个事实。
当我们的女性成长剧和爱情剧,不再主要以“男人/爱情/婚姻”作为女性成长的关键“奖赏”时,这是一种女性意识的巨大进步。
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终于是不受限于性别的、真正独立完整的——个体。
“成长”本身,就是成长的“目的”,也是“成长”最大的“战利品”。
不论是女性,还是男性,都同样。男人不是女人成功的战利品,女人也不是男人成功的战利品。
以上是我的观后感和思考,亲爱的你怎么看这个剧呢?欢迎交流分享。
谢谢阅读。
非非马
媒体人出身,而立之年赴英攻读电影研究硕士,后为著名文化国企英国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现事写作和中英文化交流。
个人微信号:feifeima778。
更多文章
欢迎关注非非马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