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CL伦敦大学学院城市规划的博士都在研究什么?Vol.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TechArt学究科研社 Author TechArt科研社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博士研究该如何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哪些研究方向?名校博士们都在研究什么课题?] 本期TechArt小编选取了7个Bartlett的Planning的博士研究(涉及领域有城市多感官感知,交通规划,城市空心空间,郊区复兴等主题),我们将一起看看伦敦大学学院城规方向的博士都在研究什么课题,以便对领域内的研究内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文章全文6100字,阅读时间10分钟
Bartlett Planning PhD Researches — Taking Planning Forward
关于UCL巴特莱特-城市规划学院
The Bartlett School of Planning
“ The Bartlett School of Planning is a world centre for learning and research about the form, planning, 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cities. Our location, history and expertise have made our programs and research among the most stimulating and sought-after in the field of planning. We are part of The Bartlett: UCL’s global faculty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UCL Planning Research & Core Focus
巴院城市规划研究—四个核心主题
UCL Planning 官方 Research 介绍
UCL巴院城市规划的硕博研究主题,主要有以下四个领域
1)Cities, Governance and Planning | 城市政策与规划
2)Cities, Real Estat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 城市经济与房地产
3)Sustainable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 Cities Research | 城市交通规划与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
4) Urban Design | 城市设计
﹀
﹀
﹀
Cities, Governance and Planning方向
该研究组的重点是城市和区域性治理,规划和公共政策在空间中的作用。
主要研究重点有:
1)[城市系统中的可持续性转变]
Complex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framing, delivering and monitoring sustainable transformations in urban systems.
2)[地方政策对于私有化,金融化和公民身份等问题的影响与作用]
The role of local government in an era shaped by austerity, privatization, financialis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itizenship.
Cities, Real Estat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方向
该研究组的重点是研究城市更新,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计划以及房地产市场实践与城市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
主要研究重点有:
1)[城市发展与管理,城市经济与房地产发展]
Urban development, management and regenerati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ities and their region;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investment and management.
2)[城市政策与行为以及经济的关系]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licies, the action and behaviour of agents and the economic imperatives behind them,
Sustainable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 Cities Research方向
该研究小组致力于研究城市系统的可持续转型,以及基础设施在塑造和管理过程中对于城市建设的作用。
主要研究重点有:
1)[可持续性城市,智慧城市和弹性城市]
Cities – sustainable, circular, smart, low carbon, resilient and shrinking cities.
2)[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和绿色能源]
Infrastructure and Transport – transport, energy, social (schools, hospitals, community housing e.t.c), green, water, telecommunications, ports, major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Urban Design方向
该研究小组的研究范围涉及有关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至直接参与城市设计的实践。
主要研究重点有:
1)[公共空间和形态]
The streets, spaces and local infrastructure of the city, their physical form and how they are designed, managed, connected and used over time.
2)[社会,经济和城市设计]
The influence of urban design on social interaction and behaviours and how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value of the place is mediated by the built environment.
Bartlett Planning PhD Research Vol.1
巴院城市规划博士研究课题整理一
Bartlett Planning PhD所研究的主要课题以及课题所在的地区领域比例
社会资本对于自助定居点生态恢复力的影响以及对社会整体的贡献,以Nezahualcoyotl城为例
The contribution of social capital to the urban ecological resilience of self-help settlements. The case of Nezahualcoyotl,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of Mexico City.(by Alejandro Rivero Villar)
Keywords:
城市复原力 | urban resilience;社会资本 | social capital;社会网络 | social networks; 气候变化 | climate change; 自助定居点 | self-help settlements
本研究调查了社会网络与城市资本,对于大规模的自助住区(缺乏足够基础设施与服务的低收入群体所自建的定居点)的城市恢复力的贡献。自主定居点的相关研究也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议程的首位问题之一。
城市弹性的多角度定义,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of urban resilience
城市弹性是指城市在面临环境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的历史过程中,以进化的方式不断调整的过程。城市复原力取决于城市对于风险因素的转变能力。社会有克服脆弱性的内在能力,而脆弱性又与集体行动的能力以及社会维度相联系。城市复原力的核心是社会资本的概念,指将社会网络中嵌入信任和互惠的社会规则,使他们能够集体行动。社会资本可以解释生活在自助居住区的社会群体如何从底层组织起来,以实现社区目标(例如获得适当的服务和基础设施)并克服其根源的脆弱性。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
本研究以在墨西哥城大都会区的自助居住区Nezahualcóyot为社会驱动转型的成功案例,以研究如何实现塑造城市弹性的集体目标,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城市环境问题与城市体制问题。整体调查采用混合研究方法,以及社会网络的识别和分析采用社会网络分析(SNA)的理论。用历史性的研究方法调查跟踪了案例研究的演变过程,总结出社会网络的主要特征:社会网络将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形成、顶峰和解体;以及网络整体的正向发展关系。
Nezahualcoyotl, Mexico City
看不见的城市:了解城市公共空间中多感官感知
Invisible city: A framework to understand multi-sensory perception in urban public space. (by Alexandra Gomes)
Keywords:
多感官感知与相关的理论框架 | multi-sensory;sensescapes;urban space;perception;framework
城市领域中的感官研究与人以及其所在环境的相互作用紧密相关,尽管其他学科(例如环境心理学或地理学)的学者们一直在研究和讨论这些问题,但仍然需要在空间规划和城市设计中,以单感官或结合视觉角度以更好地认识和批判性地理解这些问题。
本研究旨在超越视觉霸权,通过更全面的多感官方法为城市空间作出定性分析。一方面,作者研究了城市领域中的不同因素,如何通过暗示的感官机制影响个人和公共空间的集体使用。另一方面,作者认为感官是人类对空间的理解和体验的媒介,强调了城市中 “非视觉的感官景观”对于空间质量的影响。
Urban Public Spaces
作者通过使用更创新的城市研究方法,例如“感官对话”和“感官漫步”(现场采访),以及对“语义学”和感官知觉语言的探索,突出强调城市公共空间的体验序列。整个调查从创建一个多感官框架开始研究,由简单的单感分析到更全面与具描述性的空间结构,以突出分析“感知景观”的关键特征。作者以Bishopsgate London步行路线上的不同位置为研究分析案例,探索受访者感知的相关元素和体验模式。随后将总结出特定的关系用于进行更深入的空间分析,并探索城市范围内空间质量上的主要感官差异。
语义学(semantics)和感官知觉语言
尽管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使其难以控制变量以完全分析与理解人群行为和相应的后果,作者对城市中的感官要素与个人之间的可能关系进行了定性的研究尝试,对空间规划和城市设计提供了更广泛理解,也同时增强了场所的体验个性。
城市骑行环境的感官体验,Daily cycling trajectories:The embodied cycling experience
私人开发商为何参与绿色建筑实践,以泰国曼谷为例
How and why do private developers engage in green building practice? The case of Bangkok, Thailand. (by Alizara Juangbhanich)
Keywords:
组织行为 | organisational behaviour;开发商行为| developer behaviour;企业环保主义 | corporate environmentalism;绿色建筑 | green building;曼谷为例 | Bangkok
建筑物消耗了全球40%的能源,占能源相关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三分之一,可持续建筑设计和施工方法越来越多地被用作缓解环境问题的手段。尽管发达国家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不断提高,项目数量也在迅速增加。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技术、政府激励措施、以及市场需求问题,东南亚发展中城市的绿色建筑实践仍然较为缓慢。
Sustainable Urban Environment
本研究认为,在发展中城市的背景下,开发商行为的背后以及相关的机制体现了现有绿色建筑实践的局限。作者在调查企业对绿色建筑的实践和市场研究中,最终确定了外部环境中的经济、技术和社会因素是绿色建筑项目发展的主要障碍。此外,除了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探讨开发商的行为,作者也对常被忽视的角度:组织结构、文化和决策者的心理结构加以深入研究。
URBAN SUSTAINABILITY - Polo Centre of Sustainability
本研究借鉴了曼谷的案例研究,政府投入大量资源,通过财政奖励政策,补贴,和自下而上的方法以促进绿色建筑实践。研究通过整合组织行为的理论与房地产开发的理论框架,重新理解开发商决策中涉及的因素,结合其他相关案例以组织行为框架下的定性方法,总结出开发商采用绿色建筑实践的决定性因素是由外部环境中的“硬”实用因素和组织及其成员内部的“软”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
交通规划对城市和社会公平的影响:以智利圣地亚哥为案例的分析
Urban and social equity impacts from transport: Evidence and approaches from Santiago de Chile. (by Beatriz Mella Lira)
Keywords:
交通规划 | transport planning;交通可达性| capability approach;社会公平| social equity;交通项目评估 | transport project assessment;社会包容性 | social inclusion
本研究主要探讨交通项目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社会公平标准的因素进行批判性评估,以缩小社会不平等的差距,并分析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进一步纳入城市交通的评估。调研主要围绕与社会规划相关的理论与概念进行展开,主要分为两部分:交通可达性,和社会公平性,并以智利圣地亚哥的社会环境以及交通问题为例分析。
(左) 1948 San Francisco roadway plan,(中) Chicago Transit Authority,(右) A bypass the Old Town in Szczecin, Poland
交通运输中的社会影响评估通常是基于对物理可达性、伤亡和安全性变化的理解。衡量出行质量的因素更为复杂,主要包括身体和精神的完整性、对健康以及安全问题的看法、对舒适程度、对活动的决定和技术的使用等。在这方面,交通可达性的研究在公平的社会层面上提供了更广泛视角的潜力。本项目加入了新的研究补充方法(如使用运输可达性与相关能力的调查等)以更全面指导交通有效性的评估,以及引导分析如何改善交通使用者的生活质量。
NACH analysis of three traffic planning scenario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2D
实证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对圣地亚哥地区私人和公共交通用户进行调查、试点和应用。同时也加入了对决策者、地方以及代表各种交通概况的不同类型用户的深入访谈。其综合组成的定性分析,最终得到了影响用户选择某些交通方式的主要因素(建筑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以了解圣地亚哥居民的不同收入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情况。圣地亚哥目前因为种族隔离和社会不平等的障碍问题,已经影响了相当一部分的公共交通的使用用户。脆弱的社会群体除了交通方面的不平等之外,也伴随着教育水平,住房支付能力和就业方面的障碍。尽管其他障碍问题一直是公众讨论的焦点,但社会公平性在交通运输以及可达性方面的联系与重要性尚未被提出,交通规划也未被视为能够促进更公平社会的基本要素。作者在研究中则将发展出一种新的联系型分析框架,增进了社会公平性与运输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如何用交通问题以衡量社会公平性的方法。
Urban Planning & Transportation Accessibility in UK
图片来源:Inequalities in Mobility and Access in the UK Transport System
发现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以珠江三角洲绿道网工程为例分析
Searching for an urban sustainability fix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Greenway Project. (by Calvin King Lam Chung)
Keywords:
城市可持续发展修复 | urban sustainability fix;生态状态调整 | eco-state restructuring;城市化 | urbanization;土地开发 | land development;绿道 | greenway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经历了越来越多的社会与自然压力,这既源于对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的讨论,也源于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环境后果的影响。基于反对污染发展的激进主义,政府高层接连颁布有关城市环境的监管指令,绿色城市的形象正日益凸显其重要性。然而,这些新趋势对中国城市治理的影响与落实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领域,仍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与研究以解读中国城市可持续性治理问题的内在结构。
珠江三角洲绿道网项目总体规划
本项目考察了全国知名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项目(PRDGP)的发展情况。由2008至2015年,珠江三角洲的特大城市地区共有8909公里的绿道,作者通过研究城市管理的各种利益和机构相互之间的作用,以分析政治决策以及政治事件将如何影响中国城市环境的治理。2014年至2016年间,作者在珠三角中的五个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和惠州,采访了48名直接参与或了解该项目的官员、规划师、研究人员等;审查相关的政府文件、媒体报道和学术出版物;并沿着绿道的各个路段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2号线深圳宝安、龙岗段工程设计
从该项目的实施情况来看,作者总结出中国正在兴起的城市环境治理的两个特征。首先,城市经济和环境利益需要贴近大众需要及有关的未来发展。在一系列强制性的“深绿色”努力失败后,珠江三角洲的规划代表了广东省政府新提出的“浅绿色”规划,重新制定了有关大众+人文+环境+城市的新政策。第二,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与农村建设一样重要。绿道规划总体连接了农村与城市,调动了农村的消费以及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物质和功能上实现了“农村城市化”的概念落实。作者也进一步提出,城市可持续性解决方案需以大众意愿,环境空间和政策制度干预的三重组合多角度分析,以调解城市经济与可持续环境的综合问题。
Research Topic 6
城市空心空间凝聚力的潜力评估:以雅典Eleonas城为例分析
Assessing the Potential of urban voids for cohesion: The case of Eleonas in Athens. (by Dimitris Panayotopoulos)
Keywords:
城市空心空间 | urban voids;城市形态| morphology;新陈代谢metabolism;城市凝聚力| cohesion
在政治决策,历史事件和经济发展指导下的城市变化,往往会形成建成区和闲置区之间的差距和边缘化的空间。“城市空心空间”是这项研究的中心主题。一方面,它被视为传达空心概念的建构,另一方面,也被视为缺乏特定实体的城市元素。本研究纳入了更广泛的“空白空间”(例如不活动,未建成,未规划或废弃的区域等)并结合认识论与现象学的角度,以研究“无效空间”与城市凝聚力之间的关系。
Urban Voids, New York, New York. 2014. Image by Greg Gordon
在历史保留的空间与新发展空间并存的情况下,城市之间不连续性以及“空心空间”是后工业城市的核心。在流量和商品优化的驱动下,高度分散的地区之间出现了新的“地域不平衡”。毁损的空间成为了城市之间的差距,也同时加深了地区社会和经济的边缘化。重新认识城市中的空心空间,可以在探索城市历史和未来空间领域的规划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更广泛意义上的空间理解方式,也将物理空间,政治决策和社会系统相互联系。
Public space as void / Urban void as a public space. IS IT ENOUGH?
城市环境中的“空心空间”以何种形式体现?它将在何种程度上影响潜在的城市流动性及其社会形态?它将以什么样的方式促进城市环境的凝聚力?作者选取了希腊雅典的Eleonas地区作为重点分析案例,来回应这些研究问题。Eleonas作为20世纪发展成指数级增长的城市,其本身具有悠久的历史意义,但也随着城市中心和港口城市的发展,在21世纪成为了快速衰落的工业区。Eleonas的历史环境,及其之后的发展与衰落等因素塑造了当前不协调的景观。作者通过对其城市形态,新陈代谢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分析,将城市中的空心空间单独提取比较。进一步理解了空心空间的形成原因,多样性,以及与城市凝聚力和城市动态空间配置之间的复杂关系。
Analysis of Urban Void:Functional,Geographical和Phenomenological Void
Research Topic 7
郊区城市规划和设计:三级政府体制下的东京城市政策,郊区社会经济和空间转型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uburban fortunes: Urban policies and suburban socio-economic and spatial transformation in Tokyo Prefecture under three-tier governmental system. (by Hiroaki Ohashi)
Keywords:
收缩城市 | suburban shrinkage, 郊区复兴 | suburban revitalization, 城市政策 | urban policy, 空间规划| spatial planning, 经济发展 | economic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政策和规划对于城市郊区复兴的意义。作者以目前正面临缩减问题的东京郊区为案例,分析其可持续发展和复兴的城市策略,从中学习经验,以映射至全球其他有同样问题的大城市。
Tokyo suburbs 东京郊区
东京都的郊区正式称为“Tama Area”,由30个郊区城市组成:26个城市,3个镇和一个村庄。在最近的几十年中,东京都市区经历了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等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并在持续全球化的形势下,经济结构也对应产生了一定的调整。在这种趋势下,东京大都市的多中心空间结构,和其中的工作场所和居住地不断变形。在快速经济增长期间和大规模郊区化后,东京郊区也经历了多层面的郊区结构调整后,并显示出衰退的迹象。在停滞或衰退的背景下,研究郊区重组是一个重要的规划问题,作者在研究中也进一步阐明如何制定城市政策以防止郊区衰退并实现郊区复兴的方法。
The Growth of the Tokyo Metropolitan Area
图片来源:Shrinking and Super-Aging Suburbs in Japanese Metropolis
该研究从以下相互关联的维度探讨郊区的结构调整:A)城市政策,B)经济结构调整,C)社会人口结构转型。通过使用定量和定性方法,作者首先探索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的相互作用。其次,这项研究调查了在日本三级政府体制下实施的城市政策,及其变化对郊区结构调整的影响。最后,研究将确定东京郊区的关键政策与其意义,并将这些经验应用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城市或亚洲地区快速发展的大城市中。
The Change of Age Structure in the Housing Estate
图片来源:Shrinking and Super-Aging Suburbs in Japanese Metropolis
与世界上其他大多数城市相比,东京郊区开始面临收缩的时间更早。在这种趋势下,东京近郊郊区改建被视为全球郊区现象的新领域之一。其他大城市也将在未来短期或长期内可能会遇到类似的郊区缩减,本研究也将为实现郊区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提供重要见解。
关于相关的阅读资料,欢迎在文章最后联系TechArt学术顾问,获得免费资料包。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源自于网络
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TechArt将继续分享最前沿的建筑艺术类的学术知识与优质的海外科研资源,为热爱学术的小伙伴们提供满满的福利!
咨询更多项目详情可长按二维码添加学究科研社学术顾问微信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