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吕品晶:以系统的思考介入乡村建设,以创新的理念表达乡村迭代 / 霍普杯解题
吕品晶,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建筑艺术委员会主任,2006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在建筑美术界享有无数的盛誉和光环。 吕品晶拥有丰富的建筑设计实践经验和卓越的艺术感知能力,多年来积极推动国内建筑教育发展。 除了在建筑设计与建筑教育领域的深耕和关注,他也一直致力于乡村建设的探索。 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在贵州黔西南布依苗族自治州的雨补鲁村、板万村开展了传统村落保护与改造项目。 他将建筑改造与传统文化保护、非遗扶贫相结合,项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获得了较高的评价与社会反响。
今年,“UIA-霍普杯2021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将延续“演变中的建筑”的主题,以“乡村困境——新乡村设计”为题目来探讨当代乡村建设的可能性。 作为本次竞赛的评委,中央美院副院长吕品晶将基于他丰富的乡村建设实践经验,通过艺术与现实、传承与创新交叠融合的视角,带我们解读“乡村困境-新乡村设计”。
▲ 吕品晶解题视频
UIA-HYP CUP 2021
吕院长为你解析赛题
Q1
关于本次霍普杯竞赛的主题“乡村困境-新乡村设计”,您认为乡村建设过程中有哪些困境需要去解决?
吕品晶: 虽然近些年来大量的乡村都在进行改造、提升,但当下的乡村建设和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它的乡村文化延续性和经济发展持续性等方面都长期未得到足够关注。 改造过程中面临着从什么样的角度、什么样的方向去提升,这就是题目中提到的“困境”。
本次竞赛主题“新乡村规划(rural planning)”强调的是系统性思维,不是专业概念的城市规划、乡村规划,而是希望参赛者将整体性、系统性的思考介入到乡村建设中,哪怕是以一种“针灸式”的方式去切入局部改造,也要保证这些思考在一个完整体系下进行。
Q2
您如何理新乡村设计中“新”的意思?
吕品晶: “新”也要区别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规划方式,比如城市规划针对的是抽象的“人”,“新乡村规划(rural planning)”则要针对有性格的具体群体。 这导致新乡村设计很难以指标、人口基数等传统规划思维来进行思考,而是要针对每一个村庄的资源禀赋、人员构成去“对症下药”。
竞赛题目的设置是希望参赛者从乡村本身的资源出发,有整体的策略和计划,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以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盲目选取感兴趣的业态和类型去做设计,设计方案的思考必须要建立在乡村历史、文脉族群、生产生活方式等基础上。
Q3
竞赛内容中提到了“翁丁古寨”,是不是说这次的选址一定要基于翁丁古寨? 本次竞赛对于选点的意向有没有要求?
吕品晶: 库哈斯以“翁丁”作为开篇提出,只是希望以这个传统村落的事件来引起重视,而并不是把选址局限于此。 我们面对的乡村形态是非常丰富的,既有像翁丁这样的传统村落,还有大量城中村、城郊结合型的乡村和普通乡村,这些乡村都同时需要得到关注。 因此本次课题的设定是针对所有乡村形态的,只要参赛者在某一种类型的乡村发现问题,做出系统的思考,并提出有具体针对性的设计,都是符合竞赛题目设定要求的。
Q4
您对这次霍普杯的作品有什么期待? 您希望同学们可以着重思考的内容是什么?
吕品晶: 本次课题是非常开放的,我们希望获得同学们非常有创新意味的解答,解答可能不需要花费繁琐的工作量去表达,更多地是体现参赛者在解决乡村困境这个问题上所进行的深入思考,以及提出创新的见解。
UIA-HYP CUP 2021
关于赛题中的“乡村未来”吕院有话说
Q5
请您分享一下您在乡村实践过程中有没有一些普适性的思路或方法? 或者说着重考虑的方向有哪些?
吕品晶: 参赛者做乡村的课题一定要有针对性,选取的乡村一定要是通过调研、实地踏勘、文献梳理等各种方式而让自己足够了解的地方,切忌不要把想法简单粗暴地去嵌套到某一个村子里。 因为每一个村子都有每一个村子的问题,每一个村子都有每一个村子的困境,帮助特定的村庄去摆脱困境一定要有针对性。
Q6
您觉得库哈斯团队在研究乡村问题上有哪些观点或者手法值得借鉴呢?
吕品晶: 我觉得库哈斯在关注乡村问题的时候,在视野上、在学科跨度上可能会更宽。 首先他是在全球尺度上去关注乡村问题的,还有他更多引入了其它领域的成果来介入到乡村建设的研究里面。 比如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其他学科在推动乡村建设方面的应用、一些高技术产业在乡村建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等等,这些因素是库哈斯团队在做乡村研究方面,视野和思路更加开阔的推动力。
Q7
库哈斯先生出题时提到,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途径,比如快手、淘宝、金融插件等等的出现,您觉得这些新途径对乡村未来发展会起到什么作用?
吕品晶: 淘宝、电商等等这些工具正是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技术支持。 包括物流、互联网的发展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的物理空间障碍,乡村因为这些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介入,更加容易打破地域限制,给生产生活带来便利条件。
Q8
在您看来未来的乡村和城市应该是什么关系? 请您描绘一下未来十年,中国或全球范围内乡村建设的理想路径是什么?
吕品晶: 城市和乡村拥有不同的生活形态以及生活方式,未来乡村生活会更加令人向往,因为它更贴近自然,拥有更广阔的空间。 乡村建设如果能够结合工作和生活两个板块,处理好在乡村里生产和生活的双向需求,那么更多的人会愿意回到乡村去居住、去工作、去生产。
吕品晶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乡村建设的研究。 他以建筑教育从业者的担当,将建筑师的专业所长、美院的人文艺术优势与乡村地区的具体需求结合起来,长期投身我国乡村建筑规划与乡村振兴的探索,特别是在传统村落改造与保护,传承乡土文脉、修复村落文化生态等方面深耕不辍,如“板万村”、“雨补鲁村”在内的众多乡村改造项目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些真实的项目一探究竟~
UIA-HYP CUP 2021
从“板万村”改造看新乡村设计
板万村是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苗族自治州的传统村落,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地处偏远、历史悠久的乡村,其所面临的问题是城市发展的巨大吸引力,把人才、资金和资源从乡村抽走,导致了乡村的无序发展,呈现出一种自然的衰落状态。
▲ 板万村俯瞰图
吕品晶教授主张在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和改造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物质”层面问题的一些工作上,比如修房子、修路等,更重要的是要综合地考虑如何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像如何通过修复传统文化生态来凝聚人心,重建乡村秩序,以提升村民的集体意识,恢复传统文化和习俗,推动传统工艺振兴。
秉持这样的理念,吕品晶教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方式探索,包括: 原态地保留下以山神庙为中心的建造凉亭、改造大食堂、建设小型广场,为村民带来更多的公共生活空间,促进人们日常交往活动。
▲ 改造后的小学
完善小学建筑功能、改造村委会、新建布依文化传习所、戏台、风雨桥、改建土陶窑,构建乡村文化活动中心,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通过系统性的改造和建设,为板万村提供不同功能的公共空间,满足当地日常生活中民俗、礼仪、节庆等公共活动的需求,促进集体意识的增强与秩序的恢复。
▲改造后的公共区域
板万村有着像布依戏、八音坐唱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保留了织布、刺绣、酿酒的生活习俗以及木作、制陶等民间手工技艺。 这些传统文化与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吕品晶教授特别强调将建筑改造与传统文化振兴、非遗活化等方面相融合,将闲置民居改造为织布染布刺绣等传统工艺的生产和传习场地。
▲ 改造后的织布坊
只有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传承和展演的环境条件,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才能更好地进行传承,才能让他们意识到传统技艺与民俗活动是非常有价值的。
整个改造过程也吸纳了大量村民的参与,他们既是传统村落保护的受益者,更应该是未来发展的建设者,当他们都能关心并持续参与到自己村寨的建设中,必然会促使乡村更加健康和谐地发展,当乡村焕发出越来越大的活力,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势头就会形成【1】。
UIA
演变中的建筑
乡村困境-新乡村设计
看过这么多吕品晶老师的乡村改造实践方法后,你是不是从中获得了一丝启发? 2021霍普杯竞赛将新乡村设计作为主题,为参赛者提供了乡村改造的“试验田”。
本次竞赛要求选手们对于乡村所存在的问题,提交新乡村设计的案例研究范本。 这些成果需要挑战现有的规划传统,并汇集最相关的、最有趣的可能性,对乡村的未来提出一个全新的、从根本上有所改变的理念。 竞赛报名截止日期为 9月20号 ,我们邀请你仔细阅读以下详细事项并踊跃报名~
乡村困境——新乡村设计
COUNTRYSIDE DILEMMAS —— NEW RURAL PLANNING
云南翁丁古寨于2006年被列入重点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然而牛年伊始,一场大火烧毁了整个村庄。 翁丁的火灾暴露了更为本质的困境,远非重建村庄的茅草屋顶和精美的木质建筑那么简单。 正如我带领团队在世界许多地方调研时所发现的。 我们正身处一个十字路口,需要思考中国乃至世界乡村的未来何去何从。
中国的乡村建设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产业规划。 和世界许多其他地方一样,这样的建设方式给乡村带了现代化以及显著的生活水平提升。 但与此同时,传统生活方式中积淀的历史、自然和文化底蕴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自二十世纪70年代中国推行扶贫政策,直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特别是在像翁丁古寨及其周边这样初步完成的地区,已经重塑了乡村的样貌。 在实现这一重大里程碑的重要历史时刻,需要我们反思当初的工作方法,进一步思考这一具有全球性的问题: 乡村规划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在这场斗争中,中国并非孤军奋战。 在“乡村·未来”展览及同名书籍中,我与 AMO团队以及一大批专家合作展示了世界各地的建筑是如何极大地脱离了乡村。 从俄罗斯迫在眉睫的环境灾难、西方对笛卡尔主义刻板形式的集体坚守,到历史文化保护以及不断增加的移民危机所带来的更严重的全球性后果,我们希望表明关于乡村的思考和规划对于人类共同的未来从未如此重要。
以往世界各地大范围的乡村规划中主要采用的是以产业和物质为基础、或被狭隘的市场利益驱使的规划方法,这两种方式均亟待革新。 我们也看到,传统的遗产界定方式是如何在包装成旅游地的压力下崩溃的,导致我们所认为的真实的东西被掏空。 而新的里程碑性质不同,它结合了雄心勃勃的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等新目标,因而需要采用那些能认识到乡村生活品质的新做法。 现实的环境和对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的追求,都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我们与自然和文化的关系。 很明显,新一代年轻人希望与乡村展开新形式的互动。 非正式的工具和平台,如中国的农村淘宝、乡村社交媒体平台如“快手”,以及在撒哈拉以南地区运用的小型技术和金融插件,为规划、构建和体验乡村开启了新途径: 提供了积极的城市与乡村混合的新型复合生活方式。 除了方便和舒适,“真实”体验和聚焦所形成的真实性是最重要的。
乡村正从城市的“服务提供者”向着更深刻的角色发展,从根本上挑战建筑行业的范式,没有相关建筑学内容可供参考,乡村环境是对综合能力的检验,需要经济、基础设施、新旧技术和文化统筹协调,从而创造新体验。 仅靠传统的工艺,无法实现我们想要的未来。
乡村工作也在挑战固有的建筑规划概念。 由于目前乡村的诸多问题无法单纯依赖建造解决,它必须在将新思想、新要求、新方法和新参照更有效地结合和空间转译的基础上进行建设,而不是只靠正统的传统规划。 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大火吞噬的翁丁古寨以及世界各地的其它乡村,应以有21世纪特色的新方式,通过重新思考规划、遗产、审美、价值、经济、发展和目标,实现更深远的乡村振兴。
我们邀请你提出设想或提交最好的案例研究范本,这些成果需要挑战现有的规划传统,并汇集最相关的、最有趣的可能性,对乡村的未来提出一个全新的、从根本上有所改变的理念。
成果应该提交在乡村开展的新实验性规划及方案,方案不局限于中国而是面向全球的乡村。 提交的设计方案应体现地方社区的参与以及社会、经济和新文化元素的融入。 最理想的是你的设计会直接与地方合作。 成果应以新颖的方式(非噱头)利用新(数字)基础设施,并需要与大众(当代乡村)文化有关联。 成果应重点思考自身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性,并解决这一问题。 汇报形式: 一个时长 不超过2分钟的影片和三张A1展板 。 影片和展板格式不限。 方案最好醒目突出、新颖有趣、振奋人心、引人注目。 如有需要,可使用平立剖面图和效果图。 影片不能出现暴露个人身份信息的内容。 提交内容须配英文字幕。
本题目解析及视频由Rem Koolhaas,
Stephan Petermann, Dongmei Yao共同完成
关于翁丁古寨的更多资料请见霍普杯官网下载界面
一等奖1组: 获奖证书+奖金10万元人民币(含税)
二等奖3组: 获奖证书+奖金各3万元人民币(含税)
三等奖8组: 获奖证书+奖金各1万元人民币(含税)
优秀奖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
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
雷姆·库哈斯
建筑进化的过程在于对现状问题的反思以及对所处时代的回应。 建筑与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建筑师面临的课题。 在支离破碎的城市、无序的乡村里寻找与构建具有场所感的人性化空间; 在信息时代,体现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 在建筑学教育体系中,将设计理念与扎实的建筑学功底有效地结合,是UIA-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秉承的主旨。 竞赛要求参与者不断追问与探索建筑发展之路,探讨当代人对建筑与环境的复杂性需求,关注特定场所及其中的事件,构建具有生命的城市与建筑空间,并寻求适宜技术使方案具有可实施性。
“UIA-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始于2012年,由国际建筑师协会(UIA)任国际主办,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任主办单位,是由霍普股份独家赞助的面向国际建筑高校大学生的年度建筑设计竞赛,已成功举办九届。 每届竞赛的评委会主席由一名国际著名建筑大师担任,竞赛评委为来自国内外的著名建筑师及学院院长。 相较于建筑教育循序渐进的基础性培养,设计竞赛引导学生以全新的方式进行思考以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成为发现建筑精英的推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