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7月20日,股票与房产
昨天无意中看到了天涯论坛的一个神贴,主楼一个叫KK的大神在2010年8月份对未来房地产走势的看法。简单来说,在他的分析中,房价会不停地上涨,以至于超出大部分人的购买能力,变成有钱人才能去买的东西。之后会推出房产税,但是会通过租金的上涨叠加到无房产的租客身上。这个过程会伴随着地产危机,央企和国企藉此承接大量土地并统一租赁市场,将征收“租税”的权力收回。毕竟房住不炒,并不等于人人都有自己的房子。在他的逻辑里,体质内与体制外是截然不同的。福利房与经济适用房是体制内的红利。不得不说,这种判断有时代性。他称很多人是傻空,即他们并不是没有钱买房,而是不愿意买房,或者总想买到更好的房子,从眼睁睁地看着房价上涨并因此咒骂,心生怨恨。他还指出,在很长时间内,房地产上涨是利大于弊,因为若不是房地产上涨,资金就会涌到农产品和大宗商品上,物价会被迅速抬高,这可不是把大米从5元一斤抬到10元一斤,可能直接抬到了500、1000元一斤,这必然会造成很大的社会问题。他还认为未来房地产行业会出现结构性行情,一线城市有虹吸效应,人口净流入,城市内部好地段的房子越来越多人买,但是一般地段的房子,以及包括广大四线、五线城市的房子,则面临着房价危机。因此大概率房价在一定时期内滞胀,通过社会物价以及工资收入的通胀,来缩小差距。这中间不计算资金的时间成本与机会成本。他总体逻辑比较清楚,但一些用语和观点很明显是10年前的特点,尤其是对体制的看法,这使得他的一些判断不可避免的有局限性。当然我这样评论是带有后见之明。最关键的是,他没有想到出生率会迅速下降,也没有想到近年来出现的躺平、回到县城的现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2010年南京仁恒江湾城只要2万2一平,而现在成交价在7万5左右每平。2010年,北京一套房子也就100多万,每个月还四五千房贷就行,现在一套房子动辄就五六百万。买房投入资金较大,国家鼓励使用杠杆,持有周期较长,购买房产前左思右想反复考虑,以及过去二十年城市化的大趋势,使得买房上车就能致富成为社会观念里最坚固的思想钢印。的确,房地产投资本来就具有很多优秀投资的特征。这个帖子的意义,并不是他当年说的有多准,或者他说的有多神。10多年后的今天重新看这个帖子,得出的不应该是“无脑买房上车就能致富”这个结论——持有这样的观点,大概率就是韭菜了。毕竟教员曾说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08年涨了一波之后,大家都觉得房价会调控,当年大家对买不买房、会不会下跌都吃不准,反复犹豫,左右横跳。倒放电影来看,实际上无论是在2010年买,2012年买,2015年买,都能吃到很不错的涨幅,或者说都是好价格。这能说明以后吗?我觉得未必。这个帖子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去思考以后会怎么样。与其说那些人买的是房产,倒不如说他们买的是城市这只股票。当年买的是南京还是北京?买的是这个板块里面的哪一只股票?在交易前如何去分析、如何去把握趋势,其实这才是这个帖子的核心精妙之处。应当知道,无论什么时候买房都是不容易的事情。10多年前一套房子100万,但很多人月薪只有三四千,买房一样是很吃力的事情。况且,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股票可以不买,但是房子却不得不买。坚定志向,节衣缩食,咬牙切齿,掏空钱包才勉强上车,然后随着地段的升值,工资的上涨,几年时间换完了贷款,这才享受到了资产增值的快感。反复几次操作,不仅获得了因地皮抬价带来的房产增值,还享受了将其出租而收益稳定现金流。这看起来和股票很像,但本质上却股票不太一样。股票有价值的根本,在于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善。只有企业本身持续不断的盈利,现金流健康,这个企业的股票才有价值。但是房地产本身并不能产生价值,它兜售的是一种稀缺性。稀缺性的产生,与现实政策,与叙事话语,与想象力都有关系。身处2022年去回顾这个帖子,应当学到的不是当年买房产,而应当是努力在年轻的时候,拓展自己的现金流,拼命地、尽力地、贪婪地将手中的现金换成可以永续增值的资产,这样才能轻松。当年的资产可能是房产,当下的资产可能是股票,任何选择都是有风险的,理性分析下的抉择往往会带来丰厚的回报,这才是这个帖子带来的意义。也是对知名大V那一句“当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没买房”最完美的注脚。
2022年7月21日凌晨0时写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