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秋天了,我却在这里看见城市复苏

你还好吗☞ 优良better 2022-09-22


昨天下班,发现晚霞红透半边天,举起相机,拍摄、分享,一气呵成。


这两年来,大家似乎对此乐此不疲。东湖里的鸽子,长江边的悬日,甚至只是迟来的桂花,都会激起我们的讨论热情。


我想,疫情虽然已经过去了,却仍然在无形中影响着每一个武汉人。我们更频繁地观察与思考,记录和创造,以更大的热情,用力生活。


这些思考也最终体现在了艺术家的作品里。



上周五,《城市复苏——后疫情时代的公共艺术表达》在M+购物中心开展。


来自湖北美院公共艺术专业的青年艺术家们,用艺术装置呈现疫情对个人、城市和社会的深刻影响,为大家搭建出一部武汉的「疫后社会实录图」。


一件超大尺寸的衣服,以昂首挺胸的姿态伫立,在地面上投射出一片浅灰色的阴影。


第一个吸引我走近的,是这件《汉之甲》。


/ 《汉之甲》彭宏雨 /


《汉之甲》顾名思义,即武汉的盔甲。


衣服这一普通的生活必需品,在疫情时期化作希望的盔甲,抵挡危险,捍卫生命。



以布料为主要创作媒介,作者彭宏雨通过将其紧密拼连,表达出抗疫的成功离不开每个群体的贡献。


走近,仿佛能感受到流动于其上的细腻情绪。疫情肆虐,唯有同舟共济,才能圆满重建。


/ 每一块布料都象征着一个群体的努力,块块相连,才能汇聚成阻断疫情的有力武器。/


/ 《凝结》谭健康 /


同样直接来自于疫情核心地带的,还有谭健康的《凝结》。


三块纯白的墙面上,整齐排列着水晶砖块,在砖块里,颜色各异的泥土沙石,呈现出聚集或分散的姿态。



这些夹杂着碎小石块与枯叶的沙石,收集自武汉各个方舱医院以及雷神山火神山医院


水晶砖依次排列着,仿佛无数份力量在汇集、凝聚。它们出现在展厅里,与观者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记录与共振。



当然,新冠给武汉留下的集体记忆,除了勇敢和凝聚,还有一些割裂与破碎。


三张透明圆桌上,石膏制成的人体模型四处散落。轻飘飘的棉花下,它们残缺,且四分五裂。


这是龚成成的作品《陌·说》。


/ 《陌·说》龚成成 /


触目惊心的景象背后,是作者对频繁发生的网络暴力的思考。


在互联网上,人藏匿在面具后实施暴力,而那些自认为棉花一般“无足轻重”的语言,却如利器一般,给他人造成巨大伤害。


呈圆形紧密环绕的“人”,就像互联网上肆无忌惮的言行,而最里层被簇拥着的破碎玻璃,即被他人暴力攻击的对象。/


当然,疫情带给我们这些普通人更多的,是于无声处,与自己、与家人的和解。


杨丽娜的《拥抱》可能是整个展厅里最显眼的作品:一片片色彩各异的布料,连接成两条长龙,将大半个场地贯穿。


而当你仔细端详,会发现一边是五彩斑斓的色块,另一边则是怀旧古朴的碎花,泾渭分明的两种风格,以中轴为区分界线,却也在中间相连。


/ 《拥抱》杨丽娜 /


疫情围困之下,家人间更为亲密,但矛盾与摩擦也更多。这是大多数人曾面对的情况,作品《拥抱》就诞生于对此的思考。


封城期间,面对与外婆的不断争吵,作者杨丽娜选择缝制布料,与外婆一人一边,以寻找情感上的共鸣,90多天后,长达四十米的布料在尾端相遇,相连。


/当你穿行其间,布料摇起微小的气流,碰撞脸颊产生拥抱般柔软的触感。/


疫情扰乱生活,却也让我们再度重视起爱、亲情、陪伴等生命中的宏大命题。


即使彼此不同,但因为爱的存在,我们得以圆满相连。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曾对未来进行预言:人们会渐渐爱上工业技术带来的娱乐和文化,不再思考。


几十年后,面对这一逐渐成真的预言,青年艺术家李庆文,在作品中进行了探索与解读。


/ 《昙花》李庆文 /


粗壮的枝干植根于天花板,向外生长的洁白花朵,向下怒放。


但昙花虽美,却只能匆匆一现。



打工人的日常,需要娱乐带来短暂快乐,可一旦沉溺其中,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快乐恐怕只能是像昙花一样,以消逝作为结局收场。


娱乐上瘾的时代病,不要等病入膏肓才治。


/ 《日落色#404》胡璇 /


同样的时代病,还有买买买。


展厅里,一张化妆台上,散落着口红、香水、亮色丝带。忽而灯光亮起,周遭的一切都笼罩在朦胧的橘色光晕中,暧昧不清。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曾言,一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她是变成女人的。


而如今无孔不入的营销,似乎正按照他们的逻辑,完成对女性的驯化与改造。


日落灯的橘光,恰似笼罩社会的营销之风,那是“创造”美丽的口红,还是围猎心灵的子弹?/


从衣柜里缺的那件衣服到最新斩男色,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到包治百病,究竟是女性独立,还是消费主义的陷阱;是鼓励女性直视内心需求,还是变相的商业围猎?


这是直击心灵的叩问,也是胡璇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某种程度上,疫情给了人们一个审视自我的机会,当你自以为的那些笃定,在遇见现实的坚墙之后,是会分崩离析,还是依旧牢不可破?


疫情以一种冰冷的方式,让我们看见自我。而杜俊,则试图用艺术作品与自我对话。


/ 《对话》杜俊 /


黑色的幕布前方,细线悬挂着数个大小不一的镜面。反射间,不同大小的身影,恰似数个自己的审视。


以镜为界,分割两个不同的世界,正如美国学者米德拆解出的“两面自我”。


镜内,是他人的社会评价和期待,人们总误看作是真实自我的投射,不自觉地向其靠近,却丝毫不知镜外的自己,正向着他人的期待靠近,甚至偏离了真实自我。


杜俊将晦涩的理论,化作惯常的镜子,照出人生的内外虚实,真假对立。/




展览大厅里,几十件作品安静阵列着。


这些作品足够新奇,冲击着视觉感官,同时,又将科技伦理、性别差异等深刻议题放上台面,探讨与剖析。


/ 《他山之石》杜晓 /

/ 《方舟》官祺 /


穿行其间,似乎能窥见疫后世界中人与万物的关联、城市的复苏与重建、群体关系的此生彼长……新秩序的心脏,正于旧秩序的凋落和消亡中跳动。


疫情最可怕的时候已经过去,那些经历终将成为漫长生命中的一道划痕,城市也迎来重建与复兴。



或许艺术无法疗愈创伤,但却能作为一个见证物,承载我们的痛楚与反思,提醒人们珍惜与回望。


秋日虽有落木萧萧的落寞,但更多“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豁达。不如来M+购物中心,在这里,一场关乎社会、城市、生活的公共艺术盛宴,一次呼吸的、生长的艺术体验,等你前来探索。



《城市复苏——后疫情时代的公共艺术表达》


展览时间:

2021年10月15日-12月12日

展览地点:

武汉M+购物中心

L2039-2040及公共空间


注:以上活动具体细则以现场公示为准,武汉世纪都会商场有限公司旗下M+购物中心保留法律范围内的解释。






editor 

小羊


photographer

蔡沐桉/部分图由商家提供


designer

44





TOPIC今日话题

「疫情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


READ MORE

推荐阅读



CONTACT US

在更多地方找到我们







喜欢就请大胆一键三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