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对负面舆情,他们“虱多不痒,债多不愁”

秃笔的老萧 老萧杂说 2022-11-21

前几天有朋友说,某某地方不是正陷于热搜新闻事件漩涡,就是在奔向热搜的路上。

客观地说,有那么几个地方,近来甚至近一个时期以来,成了热搜榜常客。

网上每每有涉疫负面舆情曝出,公众不免惊呼:又是某某地方。

且这些负面舆情,往往充满怪诞性、谬妄性和乖张性,关涉民生民瘼、施政怠惰和治理失当。

舆情带来的刷屏和围观,使得这几个地方“脱颖而出”,具有了符号象征和想象空间。

伴随每一起负面舆情,常有网民喟叹,“幸好没生活在那个地方”,“有事没事少去某某市”。

身在这几个地方的不少人,也往往生出一种负向的心理预期与主观评价。有人声称要“卖房卖车,离开这里”。

涉疫负面舆情,有的地方少,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只在疫情集中时冒出,有的地方则一直不断,成为热搜榜上的“批发户”。

病毒没有省界、市界,每个地方发生疫情的外部条件因素,大致都差不多。个别地方或有特殊的不利因素,但其特殊性并不十分显著。

况且国家疫情防控政策也是统一的。于是就生出疑问:热搜榜为何总是格外偏爱这些地方?

或许当地官员会说,应急状态下,“家家锅底都有灰”,冒出负面舆情事件,不过是“隔墙扔砖头,砸中我这里”。

而毋需辩驳的是,浙江、山东等省份,甚至包括一些欠发达省市,就是远比你们做得好。

尽管不能说上述地方不存在问题,不会出现负面舆情,但鲜见总在负面舆情泥潭里难以自拔。

舆情危机的生成跟突发事件一样,从表面看,具体触点多属孤立个案,确有某种偶然性。

但疫情负面新闻在一个地方多发复发,很难说没有必然性。

单个舆情事件,从来都不是独立的,而与现实互通,说到底是由现实决定的,是网下问题在网络空间的延伸与投射。

“线下”决定“线上”,实情决定舆情。负面舆情指向的,终究是个案背后的深层问题。

说到底,还是疫情防控不力。要么方法有问题,要么作风有问题。防控情况确实复杂,但实战三年了,再说“经验不足”,恐怕难以服人。

甚至可以提出一个议题:疫情负面新闻事件在某个地方扎堆出现,那么这个地方的政治生态,是否需要考量一番了?

按说一个地方的治理者,面对负面舆情一般会有趋荣避辱的道德心理,会对自己的治理不足感到内疚和自责。

而值得注意的是,负面舆情多发的那么几个地方,似乎满不在乎舆情影响了。

往轻里说是“虱多不痒,债多不愁”,往重里说是开始“摆烂”。

因为一些负面舆情事件发生后,并未在当地产生倒逼效应,既看不到积极明朗的公共回应,也看不到有力的治理跟进。

他们似乎不再愿意探究现实环境中,是否存同类问题,并寻找正确的政策方向,提高治理水平和绩效,而是无非问题再来一回的倨傲。

道德反省能力钝化、耻感变弱,面对负面舆情,就不再那么尴尬了,基本的敬畏感几近于无。

从行政伦理的角度说,执政耻感的丧失,必然伴随着价值理念的错位和治理责任的弱化。

而正是这种错位和弱化,使得问题源头无以得到有效治理,潜伏和积累的同类问题一旦接近燃点,就会被某些看似孤立、诱因很小的个案引爆。

面对负面舆情,倘若这些地方的官员知耻而有为,当地疫情状况势必会好许多,老百姓也不至于总是遭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