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校园暴力,如何保护我们的孩子?
19年4月23日,风和日丽的一天,张凯像往常一样中午骑车回到了家中,吃了两碗妈妈煮的饺子,去学校之前还帮妈妈把晾在墙上的苞米取了下来!
可是,这一去,张凯再也未曾回来!
事情只是起源于一句“张凯现在皮犟得很,咱们到后面教育下他!”,只是因为一个耳机。
就在学校旁的巷子里,张凯忍受着同学拳打脚踢的围殴,而他只是站在那里,未曾还手……
远在广东打工的父亲张明德第一次坐上飞机回家,得到的却是儿子的一纸死亡鉴定!
张明德第一次坐飞机 因为他的儿子死了
据警方出具的尸检鉴定意见书显示,系颅脑严重损伤而死亡。
“后脑勺头盖骨被打破,左侧眼角处骨头骨折,背上一根肋骨骨折,下体肿成两个拳头大”。
儿子张凯曾是夫妻俩的骄傲,上小学时,他每学期都会挣一张三好学生的奖状回来。姐姐张萌回忆弟弟时说,弟弟打乒乓球也是一把好手,还代表学校参加过比赛,而且对游戏动漫都很感兴趣。
在同学眼中,他是一个“调皮,好动,喜欢和同学玩”的很受欢迎的孩子。
可就是这么一个优秀美好的孩子,在那毫无轻重节制的围殴中,只是因为一件琐事,丧失了活下去的权利!
张明德站在屋檐下,屋内传来妻子低沉的呻吟声,自己的儿子就这么没了?再也听不到那声“爸爸”的呼唤了!
无独有偶,当我们打开网络搜索“校园暴力”时,一桩桩惨案映入眼帘。
2015年7月4日,贵州曙光中学一名学生因矛盾纠纷,在学校围墙外被殴打致死!
2015年8月24日,15岁重庆少年因帮朋友家长到网吧找人,被围殴致死!
……
“青年地带”曾在2014年对海珠区三所初中的初一新生展开校园欺凌现状调查。调查显示,有29.6%的被访者表示在过去一个月遭受过同学故意的拳打脚踢或者推撞,其中遭受过一次以上的人群比例为18.5%。
有16.7%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一个月内被同学故意毁损物品。45.2%的受访者表示遭受过同学言语上的恶意骚扰,包括起花名、嘲笑、恐吓等。
也就是说将近有一半的孩子在承受着各种形式的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已如洪水猛兽般侵入孩子们的生活中,我们需要拿出端正严肃的态度正视校园暴力了!
校园暴力只是孩子闹着玩?
2017年,云南建水省,两名小学三年级的男童,被同班的五名同学捆绑住手脚,拿滚烫的热水从腰部淋下,造成两人从腰部到下体,遭到大面积混合Ⅱ度烫伤!
校长却轻描淡写地回应:“哪有什么起因?三年级的小娃娃能有多大仇恨,就是闹着玩儿!”
其实每当校园暴力发生之时,又何止是这一位校长这样认为呢?
无论是欺凌者的家长或者是老师,他们总是有着出奇一致的看法:孩子还小,哪知道轻重对错,就是闹着玩而已。
然而校园暴力的恶劣性远比“闹着玩儿”残忍的多!
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校园暴力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至2017年校园暴力案件中,88.74%的校园暴力案件受害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伤亡情况。
11.59%的案件受害人死亡;
31.87%的案件中受害人涉及重伤;
38.54%的案件中受害人涉及轻伤;
27.94%的案件中受害人涉及轻微伤。
当我们直视校园暴力的数据时,孩子的恶毒让我们难以相信,这远远不是“闹着玩儿”的玩笑,这明明是赤裸裸的暴力行凶!
作家郑执在《生吞》一书中说过:“成年人的善是复杂的善,孩子的恶才是纯粹的恶。”
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后来怎么样了?
英国国家儿童发展中心研究发现,童年时遭受欺负,对人的精神健康可以造成持续40年的影响。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遭受校园暴力的受害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答案大概总结如下:
始终逃不出校园暴力的魔爪,就像《悲伤逆流成河》中的易瑶一样,最终他们选择了用结束自己的生命逃离世界。
或者带着仇恨活着,有网友说:14年过去了,我仍旧希望他们去死。他们的世界里终究失去了阳光和幸福的样子!
最触目惊心的一句话却是这样的:我活在阳光下,心却冷着。明明我没错,可我还是怕。
大部分校园暴力的受害者,怀着摇摇欲坠的自信心胆战心惊地活着,抑郁症、创伤后应急障碍症、社交恐惧症,无时无刻不在纠缠着他们!
浙江温岭高一女生王晶晶曾因校园暴力辍学、患抑郁症、甚至几度自杀。
在《和陌生人说话》中,她谈到自己遭遇的校园暴力时说:“我上街经常担心是不是有认识我的人,在人群中看着我,对我散发着恶意。有人约我到一个什么地方,我就怕是一个陷阱。”校园暴力的阴影一直如影随形地折磨着她!
那些欺凌者曾经的游戏,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人生的一场灾难,他们终其一生都在治愈自己的创伤,幸运者可以笑着回忆,不幸者毅然离去或者艰难地在阴影中活着!
那么面对如此汹涌的校园暴力,
我们又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孩子呢?
⒈及时观察和判断孩子是否受到欺负。
综艺节目《老师,请回答》中专家指出:如果你的孩子出现精神状态涣散、偷偷在家哭,经常发脾气,变得暴躁,或者异常安静,甚至拉肚子、呕吐等状况,一定不要轻易地下判断,单纯地以为他就是在装病,不想去学校。这也许是你的孩子正在向你发出的“求救信号”。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动态,时常向学校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追寻孩子日常行为的蛛丝马迹,当孩子真的被校园暴力所欺凌时,我们才能够第一时间发现!
2.与孩子共情
当孩子遭遇校园暴力时,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是第一个站出来维护孩子的,而不是质问“怎么不欺负别人,只欺负你呢?一定是你说错了什么?”把所有的责任推给自己的孩子!
或者就像轰动一时的王晶晶案件中的父亲一样教导孩子忍气吞声,对她说:“人家家里有权势,我就是一个农民,没办法。”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说:“每个孩子在生活中都处于弱势,如果不是家庭给他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感,他将无法独立生存!”
当孩子受到了外界的欺凌,我们父母就是他唯一的寻求温暖的来源了。
我们应该,坐下来,拥抱孩子,首先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听到你受欺负了,很心疼也很难受!
然后鼓励孩子向我们诉说他被欺负的过程,我们一定要认真倾听孩子叙述的每一个过程,最后肯定地告诉孩子:你被欺凌,不是你的错!
最后抓住事件过程的某个点与孩子共情,比如“孩子,当他们一堆人围着你拳打脚踢时,你一定害怕极了!妈妈真心疼你!”
当孩子发现,自己被欺负的事情并没有被我们训斥时,他便会打开心扉,向我们吐露更多的心声或者大声地哭出来。而这一切都有利于他释放压抑的情绪,只有这样,那份痛楚才不会在黑暗里默默滋生!
3.必要时,告诉孩子“打回去!”
李玫瑾教授参加中央电视台《开讲啦》节目时,有观众提问说:“如果你的孩子,有一天跑过来跟你说‘我同学欺负我,他们打我’;你会不会跟他说‘打回去孩子,我支持你’呢?”
李教授坚定的回答:“打回去,我支持!”
李教授举了自己小孙女的一个例子:
小孙女刚去幼儿园一个月,就被一个小男孩抱起来扔到地上,磕到了凳子上,额头也磕得肿了起来。
李教授就告诉小孙女,如果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挣脱不掉,就揪住他的两只耳朵往两边拽,一拽他一疼就会放下你。
从此以后,小孙女再也未曾遭受过这个小男孩的欺负!
所以,适当的时候告诉孩子:对于那些故意欺凌的同学们,一味地忍让,只会让欺凌者变本加厉,只有我们学会反击,给他们当头一棒,他们才能学会敬而远之,不再招惹你!
那些被校园暴力压制凌辱、却又一味忍气吞声地承受着的孩子们,终究是因为他们的无助与迷茫。
也许他们也曾向父母求助过,得来的却是“多大点事,就你天天事多”这样的无所谓的回应。
也许他们也曾试图反抗过,却发现自己没有胜出的力量,因为他们一直是孤身一人!
愿我们在孩子的身上,都可以多一些耐心、包容与接纳,教会他勇敢自强地面对那些磨难。告诉他们,无论发生什么事,爸爸妈妈都在这里!
在我们温情的呵护下,孩子终会远离校园暴力的魔爪,在阳光下开启灿烂的人生!
(来源:父母志,作者:空心人。教育工作者,愿以文字的色彩,点缀生活的平凡。
编辑:成都夏虎律师)
若喜欢本文,敬请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