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丨《中小学欺凌防治安全手册》
人民日报丨《中小学欺凌防治安全手册》
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是不少学生的噩梦,会对被欺凌的学生身心造成伤害,而实施欺凌的学生如果没有有效教育和管控,也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也破坏了正常的学校秩序。人民日报的这篇《中小学欺凌防治安全手册》,条理清晰专业实用,老师和家长必读!
何为学生欺凌?
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学生欺凌的主要行为有哪些?
财物欺凌:损毁被欺凌者的物品或索要钱财。
性欺凌:是指以性或身体特殊部位为取笑、嘲弄对象等行为。
肢体欺凌:利用身体动作殴打、踢踹、绊倒等直接攻击他人。
网络欺凌:利用互联网等多元网络媒介散播伤害被欺凌者的言论、图片或视频等。
社交关系欺凌:通过与其他人共同排挤、孤立被欺凌者,使其被排挤在团体之外。
言语欺凌:取侮辱性绰号、辱骂、讥讽、嘲弄、恐吓、用言语刺伤或嘲笑评论别人。
学生欺凌的危害有哪些?
如何辨别孩子是否遭受学生欺凌?
如果孩子遇到暴力事件,作为家长最重要的就是在第一时间发现孩子是否受到了伤害,平时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下面这些迹象预示孩子有可能正遭遇校园暴力。
1.身体伤痕。如果孩子身体表面无故出现各种人为伤痕,诸如瘀伤、抓伤及其它伤痕,那很可能是孩子受到暴力侵害。要注意,如果孩子经常穿着长袖衣服,即便是温热天气也如此,他/她可能是想遮掩伤痕。
2.物品丢失或损坏。虽说有些孩子会把个人物品保管得乱糟糟的,但如果发现他/她经常丢失一些个人物品,比如说鞋子、首饰、文具等,或者衣服、书包等物件总是有破损,那么家长就要留心了。
3.如厕习惯改变。观察孩子是不是非得等到回到家才上厕所,虽然有点奇怪,但这也是受暴力侵害的一种征兆。学校的厕所由于位置特殊且不易受到监控,这里很容易成为校园暴力发生的场所。
4.自尊心受挫。如果孩子经常回到家都带着伤心、沮丧甚至是哭着鼻子的情绪,那么他/她很可能在学校受到言语诽谤等精神方面的伤害。校园暴力的受害儿童,可能会变得很依赖家长,并且变得孤僻、怕生,而且显得很没有自信。
5.自我伤害倾向。受到校园暴力侵害的儿童,很可能会出现自我伤害或自虐的倾向。孩子任何形式的自我伤害甚至是自杀行为,家长都要予以高度重视,及时带孩子到有关心理咨询专家处寻求帮助。
6.不愿上学。如果孩子非常不愿意上学,甚至出现逃学、装病请假等现象,那就要注意了。这可能是孩子在学校被人排挤、欺负,他/她不愿意回到让其感到不适的地方。
7.睡眠出现问题。做噩梦尖叫、食欲下降、精神恍惚,心不在焉等异常行为也是孩子遭受暴力侵害的表现之一,如果睡眠问题还伴随着其他以上提到的现象,那么孩子受到暴力侵害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8.对课程学习突然没有兴趣,成绩下滑,学习不在状态。
9.刻意改变上下学的时间或路线,有时可能携带刀具。
10.比原来话少,将自己封闭。下课后常常自己一个人活动,减少与其他同学沟通和交流的频率。
11.有时以各种理由给家长要钱、甚至偷窃家里的钱物,家长要保持高度警觉。
12.拒绝谈论学校里的事情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或谈论时闪烁其词,兴致不高。
如果孩子有这些现象,教师家长及时沟通,校内校外紧密关注,甄别孩子是不是遭受了学生欺凌?
如果家长确认孩子遭遇学生欺凌事件或听说学生欺凌事件,要第一时间与班主任和学校联系。
面对学生欺凌该怎么办?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成都夏虎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