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满足这三个条件,好人随时能变坏人

这个社会上有好人存在就有坏人存在,但是大部分坏人,都会觉得自己不是真的坏人,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甚至还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他人。


这样的现象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也从侧面体现出一个令人细思极恐的问题:“你认为自己是坏人吗?你觉得自己不是坏人,那你就真的不是坏人吗?”


在大多数情况之下,社会当中的灰色地带远远大于白色地带和黑色地带,而好人坏人的界限也只在一念之间。

心理学家指出,只要能够满足以下这三个条件,好人就会随时变成坏人。


当一个人的善良不足以自保的时候


从我国的社会结构上来说,作为社会这个集体当中的一个个体,每个人在原则上都具有全能性,也就是说,每个人在一出生的时候,就会被放置在社会结构当中的某一个未知之上。


在生活当中,经常有人会抱怨:“为什么我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却还是得不到一个好的结果?”


“为什么我愿意为了爱的人付出一切,却依然会遭到拒绝?”


“为什么我比任何人都要努力,却还是不能拥有更好的生活?”


心理学家指出,大多数人在生活当中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原则,而个体在现实生活当中的道德感与羞耻感都是极其强烈的,一部分来源于自身原因,另外一部分则来自成长环境以及外界因素所传达的一种道德观。


当一个人的善良无法做到自保的时候,或者说当社会当中的主流价值观发生变化的时候,在他人的心目当中,这些所谓的好人可能会瞬间觉醒,并认为自己应该为了迎合当下的社会环境而作出一定的改变。


并且,大多数接受这个世界非黑即白教育的人,要么在以后将会成为一个纯粹的好,要么会成为一个纯粹的坏人。


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之下,这类人在尝到做坏事所带来的甜头之后,便会持续作恶,彻底地成为一个坏人。


在既有的规则当中逐渐失去希望


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早在1971年就曾经进行了一场惨无人道“斯坦福监狱实验”,之所以说这项实验惨无人道,是因为在这项实验当中人性被不断地考验和践踏。但是,也正是这项实验让菲利普得到了一个重要的结论。

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实验参与者共24人,这些人都是菲利普随即在学校当中雇用的学生,在普通人格测试当中,这些学生均属于正常水平。


实验开始之后,菲利普将24名学生随机分配为16名囚犯,以及8名看守,并且给这个监狱制定了一些基本规则。


囚犯们在星期天的早晨被捕,而8名看守早就在监狱之中等候他们了。实验刚刚开始的时候,囚犯与看守之间并没有产生多么大的差别。

但是当实验进行到第五天的时候,一切情况逐渐失控,菲利普宣告了这个实验的结束,因为他务必保证所有人的人身安全。


在这个未能完成的实验当中,菲利普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那就是人的性情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稳定,在一定情况的影响之下,善与恶是可以相互转化,社会环境的压力也会让好人干出很多可怕的事情。


由此可见,在环境的影响之下,好人与坏人之间的界限会逐渐模糊,好人也会在受到刺激的影响之下变成坏人。


契机式的催化剂

纽约大学的精神学教授约瑟夫指出,人类一切经由感受器接受的刺激,在通常情况下都会传递到大脑皮层当中,并由大脑进行复杂的分析以及理解,再有大脑皮层传输到各个部位进行反应。


在原始社会当中,能够顺利存活下来的通常是反应速度较快,并且能够迅速适应环境变化的个体。而在当代社会当中,我们生活在井然有序的环境当中当,因此,每一个选择都需要适应规则以及理性。


在现实生活当中,在大量负面信息的压力之下,好人也会变成坏人。


例如青少年犯罪,通常都是因为未成年人想要追求刺激的需求远远大于成年人,当这种追求刺激的权利被他人剥夺之后,未成年人就很容易走上歧途。


这种错误的管理方式就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契机式催化剂,而这个催化剂有可能是日常生活当中的任何事物。


综上所述,当人们感受到世界的恶意,感受到被欺骗,感受到自己的认知被彻底颠覆的时候,好人就很有可能会随时变成坏人。

转自百家号:心格情感  法学理论  

编辑:成都夏虎律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