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妈妈的忠告》
在网上有一段很火的育儿观念视频,受到了许许多多网友的支持和称赞,就连众多大V号也对其追捧有加,该视频源于一位名叫陈美龄的妈妈对自己育儿经验的分享,陈美龄到底是谁?又为何因为育儿观念走红?接下来让我们一探究竟~
其实陈美玲曾是一位歌星,当年的红火程度不输邓丽君,在歌坛的事业更是顺风顺水,不仅唱片大卖,还获奖无数。
可是在她最火的时候,她却选择放弃了歌唱生涯,转身进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去攻读“儿童心理学”,并取得了斯坦福大学教育学的博士学位。
而她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在她的教育下,三个儿子都接连考入了名校斯坦福。
之后,人尽皆知的学霸妈妈陈美龄公开分享了自己的育儿观念,详尽描述了如何培养孩子,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分四步,看完孩子一生受益。
一、小学阶段,让孩子爱上学习很关键
陈美龄提到,孩子进入学校以后,她会时常和孩子讨论、“什么是学习的意义”、“又为什么要上学”“学习又能带来什么好处”。
陈美龄认为,要让孩子充分意识到学习是件积极向上的事情,并不是负担,且学习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有益,要让孩子从小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其实没有一生下来就爱学习的孩子,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说,学习是种束缚,让他们本能的想要去逃离,他们感受不到学习所带来的任何好处。
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不只是环境的改变,还有学习方向上的转变,小学六年是孩子打基础的最佳时期,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方向,如果不能充分适应身份的转变,很容易导致成绩跟不上其他同学,让自己产生心理落差。
如果这时家长仍是一味的责骂式教育,必定会让孩子更加厌学,因此,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家长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让孩子爱上学习,才能让他在未来的学习中得心应手。
二、小学阶段,父母的陪伴至关重要
陈美龄告诫家长,“不要因为工作忽略孩子”,她认为,在孩子的小学阶段,要养成每天陪孩子一起写作业的习惯,并坚持到初中。
如果你也总是抱怨,为何孩子长大后就变得不听话了,和自己相处就像陌生人一样,那一定要明白在孩子的世界观中,“六岁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十二岁后,父母的话就是垃圾。”
育儿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在《圆桌派》中说过,12岁之后的孩子,自我意识在慢慢觉醒,思维能力在逐步提升,他们会产生自我辨别和判断的能力。
此时的叛逆行为,是一种尊重自我的正常表现。
若想孩子在12岁之后仍和自己步调一致,就一定要在12岁前多陪孩子,和孩子处好关系,多听,多看,参与孩子的成长,并及时引导和教育,增进亲子关系。
三、小学阶段,不要去过分补孩子的短板
想必大家都听过“木桶理论”,该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桶的储水量,是由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因此补齐短板是关键。
同理,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总有自己不擅长或是偏科的科目,遇到此问题,父母往往都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拼命给孩子恶补,只为了帮孩子补齐短板,提高成绩。
但陈美龄认为,补齐短板无可厚非,但不要过度去补,应该抓住孩子更为擅长的科目去钻研,如此一来孩子会更加自信,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的长板越长,短板也会随之提升。
对于陈美龄的这番话,很多老师都表示赞同。
因为优势才是王道!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让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如果一味在短板上浪费精力,占用孩子宝贵的学习时间,难免会得不偿失。
四、小学阶段,要平衡发展孩子的兴趣
陈美龄说过,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成长阶段不应该只有学习,还应鼓励孩子培养兴趣,学习艺术、音乐、运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培养孩子兴趣的过程中,孩子的领导力、忍耐力、上进心都会同步提升。
初中后孩子学业繁忙,如果不是特定要走特长路线,是几乎没有时间去培养兴趣的,所以小学阶段就要培养起孩子的兴趣习惯。
而一个优秀的人,他所表现出的人格、能力、价值观、思想、动机、性格、理想、气质、体质等都是在兴趣中发掘并得到发展。
育儿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说过“12岁是人格塑造的黄金期”。
小学阶段,孩子的自由度更高,学业没有那么繁忙,在这个时期,培养、鼓励孩子的兴趣爱好,能让孩子一生受益,更加明确自己的理想价值。
小学阶段,看似不重要,其实很关键。
在小学六年中,孩子经历了从幼儿到儿童,再到青少年的转变,这三个阶段的成长,让孩子的性格、思考、认知、行为习惯都跟着产生了很大变化,若想孩子未来的成长之路更加顺遂,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在小学六年为孩子打好基础。
(来源:家教智慧博览。 编辑:成都夏虎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