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胆怯、不敢大声说话?如何培养孩子的胆大自信?

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有胆怯、缺乏自信的表现。如:在学校里害怕与同学打招呼,就算别人主动问好,也不敢大声回答。

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可谓是操碎了万千家长的心。孩子小时候就不善于交际,害怕、胆怯,长大后该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呢? 作为父母有没有去想过,你的孩子为什么会胆怯?

让孩子变得胆怯的4大因素


而让人觉得惋惜的是,造就孩子胆小性格的罪魁祸首,大多数都不是天生,而是这四大后天的因素所导致的。

01

对某些事物有过不愉快的体验

还记得“小艾伯特”吗?他在第一次接触毛绒玩具时因为受到惊讶后,便讨厌起一切带毛的动物了。本质上来说,对某类事物的初体验,决定了一个人未来对某件事物的态度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有恐惧心理、不敢尝试新事物,往往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过于敏感,而导致敏感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经常在某类事物中体验不佳。

02

接触环境太少所致


家长们在第一次送孩子去幼儿园时,大部分孩子都会哭闹个不停,而他们哭闹的本质,往往不是因为要离开父母,而是因为他们要独自去接触一个新的环境。而当这个新环境适应后,他们就也就不再哭闹了。


 
这其实也就是孩子胆量大小背后的真相,孩子接触的环境越多,他往往就越胆大;孩子接触的环境越少,他就越胆小。而待在同一种环境中时间久了,孩子的性格就会慢慢向一种方向倾斜

 

03

受模仿的对象所致


人类在幼年时期是特别喜欢模仿的,尤其是喜欢模仿亲近的人,比如说父母。所以,当他们看到父母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时,他们也会因此对某事产生恐惧,因为他们觉得既然万能的父母都不敢去做,那么这事一定很危险,并因此产生恐惧。


 
比如,前一段时间,我在遛狗时,遇到了两对带孩子的妈妈,前者在看到我的小狗后,微笑着对孩子说:“这是什么呀?小黄狗,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呦!快去跟小狗打招呼。”于是,孩子原本的恐惧一下转变成了试探,甚至试探性的伸出手想要摸一摸小狗。而后者呢,看到小狗后立刻带着孩子“逃走了”,一边走一边说:“谁跑得慢,就要被狗咬了!”小孩原本并不恐惧小狗,可妈妈这么一说,他一下慌了,一边在后面狂叫:“妈妈,我怕狗”,一边追着妈妈而去。

 
很明显,因为家长在面对相同的情况时给出的不同反应,导致孩子们也形成了不同的性格反应。前者由恐惧转变成了好奇,而后者由好奇变成了恐惧。因此,我们可以反推理地说,一个怂孩子背后,往往也有一个怂家长。

04

被先入为主的“标签”影响所致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标签效应”,它说的是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它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一致。简单的说,就是如果家长经常叫孩子“胆小鬼”,那么孩子就会真的觉得自己胆子小了,从而彻底变成胆小鬼。


 
这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所说:“人们一旦贴上某种标签的话,就会成为标签所认定的人。

另;父母的性格都比较内向,孩子遗传了这一特点。从而导致了孩子也具有内向,胆怯的性格。



不少家长都羡慕那些自信开朗的孩子,因为自信的孩子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人际交往中,都非表现的常出色。


其实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小培养起来的。

像下面这位母亲,在培养孩子的自信与人际交往时就做的特别好。


滴滴...汽到站了!小椅子,游戏房里可热闹了,孩子摆看方向盘,妈妈拎着手提包,高高兴兴地上车了。




情景1:

妈妈响亮地说:"司机叔叔好"

孩子轻轻回答说:"好"

妈妈连忙说:“回答时声音要响亮,才好听哦。”




情景2:

妈妈翻出交通卡,响亮地说:“叔叔,我买票!”

孩子看看妈妈接过卡,随手了一下,妈妈忙说:“接过东西,要谢谢。”

孩子不情愿地说:“谢谢。”




情景3:

刷完卡后,妈妈热切地看看孩子,续用响亮的声音说:“谢谢叔叔!“并且手指虚抬,暗示孩子回答的声含要响亮些。


整个成过程中洋溢着妈妈欢快的声音,渐渐地孩子的声音也响了起来。

 

响亮的话语,能让孩子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培养自信,能更好地让孩子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01

利用系统脱敏法



什么是脱敏训练法?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恐惧的产生是因为人们将恐惧的事物与恐惧情绪挂钩了,而脱敏训练法就是让人们尝试将两者的联系切断比如说,“小艾伯特”原本很害怕毛绒玩具,可是,如果先让他只是远远的看着毛绒玩具,然后慢慢把毛绒玩具拿进,最后再让“小艾伯特”接触毛绒玩具,甚至把玩毛绒玩具,就能一步一步消除他对玩具的恐惧。 

而这就是脱敏训练法的核心: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接触,让人们对原本敏感的事物不再敏感。也就是说,如果你家小孩胆小不敢社交,你就可以安排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一开始是几个人的,后面是十几个人的,孩子接触得多了,自然胆量也就大了。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操之过急,要让孩子自己慢慢接触,让孩子一步一步脱敏。

02

家长做好带头作用


当家长发现孩子的恐惧是因为模仿自己所致时,我们就要先克服自己的恐惧,然后再去告诉孩子:“这没什么可怕的,你看我不是就做到了吗?

 家长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说有莫大的影响,如果孩子看到家长害怕,他们也会跟着一起害怕;但如果他们看到家长并不恐惧,孩子内心的恐惧也会减弱。所以,为了让孩子有更大的胆子,家长需要先克服自己这一关,然后告诉孩子:“这一点也不可怕。” 

03

表扬鼓励孩子,摆脱“胆小鬼”标签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写道:"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有些孩子的胆小,其实是被父母的贴标签所致的,好在我们可以利用表扬与鼓励让孩子慢慢摆脱“胆小鬼”的标签。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在孩子勇敢跨出第一步时,家长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及时得到家人们的认可。比如,当恐惧社交的孩子第一次尝试着跟别的孩子打招呼时,家长们可以蹲下摸摸孩子的头说:“哇!你表现得真棒!将来一定会有很多小朋友找你玩的。”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尽量营造一些积极的氛围,让孩子慢慢成为一个积极胆大的人。比如说,当孩子接触到了新事物时或者去接触原本恐惧的事物时,可以不吝啬的夸奖孩子,告诉孩子:“他是最棒的孩子”。 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其实每一次鼓励,都能让孩子再进一步,哪怕只是一个眼神的赞许。这些鼓励的话会成为孩子内心里的声音,当孩子内心里充满鼓励时,他自然也就不再害怕了。正如《同理心养育》一书中所说:“当孩子跨越,及时给予反馈,让他知道自己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从而激励他接受接下来的挑战。” 

写在最后

最后想说,孩子胆子小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但却是一个需要家长用心引导的事情。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家孩子胆子小、不愿意接触新事物,那么最好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帮助孩子克服胆小害怕的心理。来源:家庭教育义工 孩子的成长  编辑:成都夏虎律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