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院如何认定离婚中的分居事实?

在现代社会,婚姻关系的变化已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社会现象。当夫妻双方选择分居,往往是婚姻关系面临严重挑战的信号,甚至可能预示着离婚的来临。然而,即使在分居后走向离婚的道路上,我们也应保持理性与冷静,以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同时尽可能减少对彼此及子女的负面影响。本文将就“基于分居的离婚,应该如何做?”这一主题展开探讨,旨在为处于相似境况的人们提供一份实用的行动指南。


我是成都夏律师,每天都在思考,每天都有感悟,每天都在用心记录生活。关注我!


自动离婚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离婚方式仅包括协议离婚与诉讼离婚两种,不存在所谓的“自动离婚”现象。因此,“分居满两年自动离婚”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并无实际依据。尽管如此,该误解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甚至被许多人深信不疑,导致诸多不必要的纷争。

此误解似乎源于对《民法典》相关条款的误读。具体而言,即对《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关于离婚条件的规定理解有误。该条规定,在审理离婚案件时,首先应进行调解;若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且调解无效,则应准予离婚。其中列举了几种法定的感情破裂情形,包括重婚或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赌博吸毒屡教不改以及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等。此外,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或经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起诉离婚的,也应准予离婚。

上述条款实质上归纳了在离婚诉讼中,法院判定感情破裂并依法准予离婚的各种情况,分居满两年只是其中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选择以分居作为理由申请离婚并最终获判离婚的案例数量,明显多于基于其他法定情形成功离婚的案例。这可能是造成“分居满两年自动离婚”这一误导性传言广泛流传的原因。

 两个必备要件 

分居,顾名思义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选择分开居住。乍看之下,这一概念似乎直观易懂。然而,现实中不少人在以分居为由诉请离婚时,却未能得到法院的支持。究其原因,他们往往只关注了分居这一表面现象,忽视了其中蕴含的法律内涵。

分居离婚的两大法定要件:感情不和与持续两年
根据《民法典》规定,以“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为由申请离婚,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存在感情不和,二是分居已持续满两年。

感情不和是分居的先决条件,并非所有夫妻异地居住的情况均可被视为法律意义上的分居。比如,由于工作、学业、照顾家人等因素导致的非同一住所居住,并不符合《民法典》中关于分居的定义。真正的法律分居,其根源必须在于夫妻间的感情不和。

因此,有意通过分居离婚的一方,无论是在分居前还是分居期间,均需适时提供证据,证明夫妻间确系因感情不和而分开。此类证据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先前的离婚诉讼文件、悔过书、保证书、调解记录、双方对话的录音录像、社交媒体及即时通讯工具的聊天记录、书信、电子邮件、目击者证词等。

简言之,分居并非简单地一言不合便默默搬离,而应积极表明并证明自己是因与配偶感情不和而分居。

“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中的“两年”计算方法如下:
  1. 从夫妻双方共同认可的最后一次同居后的次日起算,直至向人民法院提交离婚诉讼状当日为止。
  2. 分居时间应为连续计算,期间如有短暂复合并再度分居,此前分居时长不再计入,须重新开始计算新的分居期。这意味着,分居时间不应累加,而是应确保分居状态的连续性。
举例来说,若夫妻分居23个月后因对方请求复合而恢复同居,但不久后再次决定分居并寻求离婚,那么之前23个月的分居时长将不再有效,需重新积累满两年的分居期,方能满足“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法定条件。

 一个隐含要件 


在司法实践中,除了显见的分居条件外,还有一个未明文规定但通常被考量的因素,即“分居”期间双方是否保持了夫妻生活。实际上,夫妻分居的本质特征在于,双方因感情不和而停止共同居住,并不再履行一系列夫妻义务,这是分居概念中潜在的含义。


即使夫妻双方在地理位置上分开居住,但如果他们间歇性地一同度假旅行、探亲访友、偶尔在外开房同居,继续保持性关系,这样的情况通常难以被认定为“因感情不和而分居”。


曾经有一则案例,夫妻在分居期间,女方父亲不幸去世,男方出于礼节陪伴女方返回娘家料理丧事。外界并不知晓他们正处于离婚纠纷之中,故将两人安排在同一房间、同一张床上住宿三晚。男方随后以分居为由提起离婚诉讼,女方却声称这三晚他们每晚均有正常的性生活。男方反驳称自己每晚都是穿着衣服睡觉,未曾有任何越轨行为,并质问女方,在丧事期间,灵柩就在房间外,白天疲于奔命,谁会在夜晚还有心情和欲望发生性行为?


然而,法院最终裁定,此种情境下不符合“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的标准。

由此可见,法院在判断分居问题时,倾向于认为夫妻关系应包括情感与身体的双重融合。既然感情层面已然破裂,相应的,双方在身体上的亲密接触也应随之终止。


 如何证明分居?


对于夫妻是否处于分居状态,当事人自身最为明了,而外部人员,包括审理离婚案件的法官,只能依据提供的证据来判断双方分居的具体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分居证据类型:

  1. 双方签署的书面分居协议,口头协议须得到对方承认方可生效。

  2. 一方在外居住的房屋租赁合同及其相关产权证明、租金支付记录、房东出具的证明等材料。

  3. 一方向对方发出的正式分居通知书,应制作两份,一份邮寄送达,一份留存备查。通知书上应有签字,并建议同时按捺手印或加盖印章,以增强法律效力。推荐使用EMS邮寄,且在备注栏标注“分居通知”,同时保存邮寄凭证。对待分居事宜既要注重仪式感,也要具备留存证据的意识。

  4. 双方之间的书信、电子邮件等能体现感情不和及分居事实的相关证据。分居后可发送微信、短信通知对方。另外,也可在社交平台如朋友圈、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发布分居声明,若担心隐私泄露,可设置为仅自己可见,此举旨在利用第三方平台留下客观记录。

  5. 知情人士提供的证人证言。然而,单一的证人证言往往难以被法院采信,通常需要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

  6. 居委会、物业公司出具的分居证明。需要注意的是,此类机构并无法定责任出具此类证明,能否取得取决于具体情况和个人努力。

  7. 其他能够证实双方分居的证据,包括但不限于聊天记录、录音、录像、出入境记录等


我是成都夏律师,每天都在思考,每天都有感悟,每天都在用心记录生活。关注我!

文章来源 | 北大法宝、法律服务业务交流。成都夏虎律师团队【版权声明】凡本公众号注明"来源”或“转自”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利,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成都夏虎律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