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财经论丛》2022年第3期要目

财经论丛 2022-06-09


《财经论丛》

2022年第3期要目








贸易自由化促进企业能源效率提升吗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全文)


刘信恒 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讲师,博士

摘 要:在以全要素法测算企业能源效率的基础上,本文利用1998—2012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数据,从微观企业层面考察贸易自由化对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对企业的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考虑样本选择性偏误、贸易自由化的内生性及使用不同的估计方法和衡量指标后,本文的核心结论依然成立。在非出口企业、外资企业、低能耗企业及东部地区企业,贸易自由化引起的节能效应更强。作用机制的检验结果发现,贸易自由化引发的企业规模扩大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是促进企业能源效率提升的两个渠道。行业能源效率的动态分解结果显示,行业能源效率提升的50.47%归因于结构调整,且是贸易自由化影响能源效率提升的又一个重要渠道。

关键词:贸易自由化, 能源效率, 资源再配置, 中介效应模型







参与精准扶贫有助于企业获得政府补助吗——基于高管经历视角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全文)


方显仓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康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项后军 广东金融学院金融与投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企业参与的市场化扶贫是精准扶贫事业顺利收官的重要补充,而建立起良性的政企互动机制则是必要的制度安排。本文利用2016—2019年企业精准扶贫和政府补助数据,以高管经历为切入视角,探讨了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如何影响其获得政府补助这一问题。研究发现,当企业高管有贫困经历或有学术经历或两种经历兼有时,所在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概率或强度增大。同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对其获得政府补助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即参与精准扶贫的企业获得政府补助的概率和强度都有明显提高,其中亏损企业、民营企业受到的影响程度更为明显。内生性问题讨论以及多种稳健性检验均表明结论依然稳健可靠。

关键词:企业精准扶贫, 政府补助, 高管经历



企业所得税优惠对建立企业年金的影响实证分析——基于上市公司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压力的视角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全文)


董一欣 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
蓝相洁 广西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经济学博士

摘 要:为提高企业的年金参与率、促进我国全方位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本文选取沪深2016—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所得税优惠对企业建立年金制度的影响。本文发现:企业所得税优惠对建立年金制度的影响呈现倒U型,企业融资成本可以有效调节企业所得税优惠与建立企业年金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国有性质、制造行业以及中部地区的企业建立年金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激励作用更明显。为更好发挥企业所得税优惠对建立企业年金的促进作用,本文建议改进激励年金建立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方式,并针对企业特征区别制定促进年金发展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 企业年金, 税收优惠, 实际所得税税率








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的环境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全文)


朱东波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
张相伟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讲师

摘 要:作为金融发展的新特征,数字金融有助于破除传统金融对于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排斥”,缓解金融资源错配,深刻重塑了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影响。本文在理论分析数字金融影响环境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基础上,基于中介效应方法,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与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减少污染排放,这种减排效应主要通过提高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与使用深度实现。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证实,数字金融发展通过促进结构转型、引致技术进步减少污染排放,通过推动规模扩张加剧污染排放。

关键词:环境污染, 数字金融, 规模扩张, 结构转型, 技术进步



数字金融发展能提升能源效率吗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全文)


张云辉 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李少芳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生

摘 要:基于2011—2019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数字金融发展对能源效率的总效应、中介效应以及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有效提升能源效率,但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提升效应只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中部地区不显著;数字金融发展通过提高创新水平和创业水平提升能源效率;随着创新水平和创业水平的提高,数字金融发展对能源效率的提升效应增强。

关键词:数字金融, 能源效率, 创新水平, 创业水平







环境规制、异质性企业环保投入策略与审计费用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全文)


吉利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牟佳琪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生
董雅浩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生

摘 要:本文以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各地环境法规和规章及上市公司环保投入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等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地方环境法规和规章数显著影响上市公司审计费用,二者正相关;上市公司前期“投资预防型”环保投入负向调节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投资预防型”环保投入能够缓解环境规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但“费损清偿型”环保投入不具备这种调节作用。本文创新性地划分并检验了异质性企业环保投入策略在缓解环境规制影响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环境规制影响审计费用以及企业环保投入可以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的作用机制,对环境规制下审计行为的调整和企业环保行为的优化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环境规制, 审计费用, 环保投入, 异质性



缄默不语还是直抒己见:问询函监管与独立董事异议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全文)


王思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

范合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摘 要:基于沪深两市证券交易所2015至2018年发放的问询函,研究交易所问询函监管对独立董事发表异议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收到交易所问询函后,独立董事更有可能发表异议。但是,当问询函中明确要求独立董事回复时,没有促使独立董事更倾向于发表异议。通过对不同类型的问询函监管效果进行检验发现,独立董事在企业收到关注函和定期报告类问询函后更容易出具异议意见,而收到并购重组类问询函会减少独立董事发表异议的倾向。更进一步研究表明,问询函监管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媒体负面情绪较高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能促使独立董事发表异议

关键词:问询函监管, 独立董事, 异议行为, 机构投资者持股







回避诱惑后更自律?先前不同的自控行为对消费者目标追求动机的影响研究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全文)


李东进 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
唐丽莎 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生
张宇东 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

摘 要:在目标追求过程中,先前的自我控制行为会影响消费者随后的目标行为。然而,已有研究主要从消费者趋近目标活动的自控行为来探讨其对后续目标动机和目标行为的影响,较少考虑消费者回避目标障碍这一自控行为的影响。本研究探讨了先前不同方式(趋近vs.回避)的自控行为对消费者目标追求动机的影响,通过三个实验表明:在低目标进展下,相较回避方式,趋近方式的自控行为更能提升消费者的感知目标可实现性,从而促进其目标追求动机;在高目标进展下,相较趋近方式,回避方式的自控行为更能提升消费者的感知目标承诺,从而促进其目标追求动机;时间(过去vs.未来)在不同方式的自控行为和目标进展的交互作用中起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企业更好地管理消费者的自我控制资源以促使消费者的目标实现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自控行为, 趋近方式, 回避方式, 目标进展, 目标追求动机



加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研究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全文)


张燚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传播研究院研究员
秦银燕 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
王领飞 西南政法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传播研究院研究人员
喻颖 西南政法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传播研究院研究人员

摘 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当前农业品牌建设的重点,但在发展的低级和不发达阶段,难以形成有效的公共物品市场化供给机制。本文在理论建构的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遴选的10个较成功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进行了编码分析。结论如下:构建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是案例品牌取得成功的关键;政府“强引擎”主要体现在完善的治理体系和较强的治理能力两个方面;市场“强引擎”主要体现在龙头企业和企业负责人能力强;政府“强引擎”影响着市场“强引擎”的实现和发展水平,“双强引擎”则共同影响其他主体的参与积极性、投入意愿和品牌意识等,最终影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绩效,包括提升区域公用品牌形象、提高农产品溢价水平、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效能等。

关键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政府强引擎, 市场强引擎, 双强引擎







国企改革抑制僵尸企业的形成吗——以外部监管为例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全文)


张俊美 浙江工业大学全球浙商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许家云 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摘 要:本文基于企业微观数据,以2003年国资委成立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倍差法考察国资委成立带来的外部监管增强对僵尸企业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外部监管显著抑制了僵尸企业的形成,且这一结论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进一步的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外部监管通过提高企业资产收益率、生产效率、创新能力和实际利息支付抑制了僵尸企业的形成;从动态视角看,外部监管通过抑制新僵尸企业的形成、促进现有僵尸企业的退出和复活减少了国有僵尸企业;外部监管通过提高国企改制成效进一步抑制了僵尸企业的形成。外部监管对低竞争程度行业、上游行业和东中部地区国有企业僵尸化的抑制作用更大。外部监管通过抑制僵尸企业的形成改善了企业间的资源再配置效应,从而提高了行业资源配置效率。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如何通过非市场方式处置国有僵尸企业具有一定的启示,政府应继续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外部监管,搞活国有经济,促进国有僵尸企业的出清。

关键词:国企改革, 外部监管, 僵尸企业, 资源配置





关于我们


《财经论丛》(Collected Essays on Finance and Economics)是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浙江财经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管类学术刊物。本刊为月刊,创刊于1985年,办刊理念:青年学者的孵化器、学科前沿的展示台和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和全国高校社科名刊。

本刊主要设有经济理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国际贸易、财政与税务、金融与投资、数字金融、财务与会计、工商管理、政府管制等栏目。


热忱欢迎您关注与投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