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经验谈】《海洋与人类》:有效渗透思政元素,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实现海洋强国战略
课程简介
课程思政改革的设计与实施
01
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思路
课程思政是指将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贯穿到包括课程内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等各项课堂教育的环节中去,通过课堂渗透的方式,不断挖掘课程体系中的思政元素,以期达到立德树人、综合全面地培育新时代人才的目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二者是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本科生的课堂的,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战略。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国家不仅仅是从政策层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而且将其落到了实处,出台了一系列环境生态修复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举措,如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陆海统筹、保护生物多样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善大江大河大湖工程体系等,并且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实施这一重大部署,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需要提高全民海洋科学素养。
合理设计思政教学切入点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观察海洋自然现象和综合思考能力,使学生能从地球科学系统论的基础出发,了解海洋学科的最新成就,使大学本科生获得较为广博的知识体系,提升素养,同时达到爱国主义和生态文明的宣传与教育。
——“基于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案例入手,引入相关的海洋科学知识,通过海洋学原理分析相关案例,提高学生学习海洋科学的兴趣,进而应用掌握的海洋科学基本理论对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自主分析,提高受众的科学素养,建设海洋生态文明。
——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讲解完相关海洋科学知识后,同学生一起应用海洋学知识对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受众从科学角度理解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提高其科学素养,结合“一带一路”,深化“海洋强国”战略的理解。
课程教学成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海洋的基本知识,能够用基本的海洋科学理论去理解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相关问题,从科学角度去提高人类关心海洋、保护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自觉性和受众的科学素养,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我校“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实践行”获批2018和2020年度天津市“新时代·生态文明实践行”实践育人活动先进集体标兵。“新时代•一带一路战略实践行”、“新时代•乡村战略实践行”2个项目脱颖而出,分别荣获2018年度天津市“新时代·实践行”先进集体标兵荣誉称号。
编辑:王静
审校:李瑞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