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经验谈】《物联网导论A》:培养科技自信、传承匠心精神、践行树人品格
一
课程简介《物联网导论A》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总学时为40学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方式,线上学时为20学时,以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雨课堂为学习平台;线下学时为20学时,以研讨式教学+翻转课堂为主。
考虑到“物联网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和“物联网工程专业作为新工科专业”的特点,《物联网导论A》作为物联网专业学生的启蒙课,在教学中要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该学科概念体系,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专业理念与方向,掌握专业发展目标与所含知识内容,以及要如何对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在对专业内涵、专业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安排课程内容,提升学生对物联网工程的认知能力和对物联网技术的理解能力,切实为物联网应用和发展服务。根据工科类专业人才对物联网的认识与理解能力的要求以及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依据物联网与行业相结合的应用实践组织授课,以OBE理念为核心,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使学生能够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拓宽学科视野。为今后从事与物联网领域相关的工作奠定一定基础。
秉承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有机统一,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思政要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担当意识和爱国情怀,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引领作用。
二
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物联网导论A》教学大纲中一共涉及九章节内容,针对线下20学时的研讨式教学环节中,团队充分挖掘物联网与哲学、社会学等内在联系,结合国家发展方向以及行业内部需求,针对每一章深刻挖掘出思政元素,并将内容以多媒体的方式在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学生。
课程总的育人方针为:
1.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内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手段和重要举措;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学科认同;
2.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高等教育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大学生具有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塑造良好人格,实现个人发展;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了解自我发展方向,实现自我成长。
具体思政元素如下:
案例 1:
在引言中,引入物联网是一个带有中国元素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实现现代化中国梦,中国智造等思政元素。推荐学生看《厉害了我的国》,结合电影的内容,为同学们列举了中国在“计算机”、“通信”和“控制”技术领域内的智慧创造。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光量子计算机、量子卫星“墨子”号、5G技术等。领略中国智慧,激发学生的中国道路自信和行业领域发展信心。
案例 2:
在物联网概论中,引入2020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物联网是国家战略”,从疫情下对物联网的迫切需求为切入点,结合学生自身体会,说一说疫情下线上直播教学的方式、充分利用线上课程资源,设计教学,做好疫情期间的学生线上学习,发挥线上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用“活”课程思政,践行三全育人。
案例 3:
在感知技术中,引入传感器,从理想信念、科学精神、拼搏精神与团队合作的思政元素切入,引导学生从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项目引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坚定理想信念。同时从传感器设计不合理导致“埃及航空”空难事件,引出要有严谨的科学精神。
传感器在“西电东送”工程中的应用
案例 4:
在定位技术中,以北斗为例,介绍中国的科技创新,培养学生的科技自信、民族自信。通过北斗在支援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设,引导学生去发现我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先进之处,增强学生的科技自信,民族自信。通过讲“银河号”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案例 5:
在物联网安全、信息安全中,通过物联网数据安全信息泄露事件,引导学生从事物联网专业一定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从我国的信息安全标准的制定,经历了漫长的修订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工匠精神。
三
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教学特色与创新1)采用“大班授课、分组讨论”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紧密联系、倾心交流,以老师的人格魅力、优秀成果、以及老一辈科学家们的伟大创举和奉献精神感染和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艰苦奋斗的优良品格。
2)利用“问题导向”、“时政案例”,引入科技发展前沿、实际生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增强自信心和和使命感,立志投身物联网行业,加深对物联网专业的学科认同。
3)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大赛,在大赛的参与过程中去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科技创新意识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并通过参加大赛过程中对作品的不断打磨,培养学生的匠心精神。
编辑:王静
审校:李瑞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