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经验谈】《生物化学》: 探生命之奥秘,润思政于无声
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利用化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生物学的一门学科。生物学可以在不同的水平上去研究生命。但最有挑战性的是分子水平,而生物化学恰恰就是这么一门学科。海洋与环境学院《生物化学》课程创立于2000年,教学效果总体上较好。作为专业的核心类课程,教学内容多,授课节奏快,课堂教学仍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课程育人教学环节薄弱。在这种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过程是实现“传授知识+育人”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需要。“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不仅是一条思想政治工作途径,更是推动教学方法改革的有利抓手。
根据《生物化学》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将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法律意识,职业道德和科学素养等五方面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课程思政”的推动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为探索专业课“课程思政”提供教学实践参考。
重构教学内容
以内容为中心的知识体系,经过解构与重构,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体系。例如,《生物化学》静态内容的6个章节的知识,按照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影响功能的学习进程,形成了5个模块的学习体系。
建设课程资源
基于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结构生物化学》,结合原有线下课程,构建了《生物化学》校内SPOC课,作为学生课程学习资源。
新编写配套教材,从基本理论到知识扩展,从科学史话到学科进展,一共梳理出200个知识点。教材,获评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四、课程思政推动教学方法改革
问题教学法
采用问题教学法,设计思考性和启发性的研讨问题,开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教学内容。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认为我国在蛋白质的某些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依据是什么?生物化学实验用到的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系统以及层析装置都是哪些国产品牌的生物分析仪器?如何从仪器的精密程度正视国货的品牌力量,不盲目崇洋媚外。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引导学生树立专业认同感的有效途径。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血浆”事例,这是“蛋白质”一章抗原和抗体教学内容的典型案例。在“血浆治疗”案例教学中,教师注重“课程思政”融入,大国担当的作为,民众暖爱的传递。
五、实施体会
结合教学内容讲好中国故事。思政教育如何融入教学内容,找出两者的结合点,非常重要,也是课程思政的关键。
中国在蛋白质结构研究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知识报国的例子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让学生身同感受,结合教学内容讲好中国蛋白质研究的故事。
课程思政和教学改革紧密结合。2019年以来,课程开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丰富教学环节,开展“我最喜爱的一节生化课”、课堂辩论、生化歌曲创作、“实验小白的烦恼”等教学活动 。学生对课程的总体满意度较高。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获同行较高评价。学生愿意听课,才能有课程思政!
“润思政而细无声”的育人课程体系需要重构教学内容与体系,通过优选思政素材,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了《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为“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提供保证。深耕课程思政内涵,厚植教学创新实践。
编辑:王静
审校:李瑞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