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建设经验谈】《包装工艺学》:聚焦包装工艺革新,降低包装环境危害,深入体会工匠精神


一、课程简介


《包装工艺学》课程作为包装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将《包装材料学》《包装机械》《包装结构设计》三门前置课程综合运用到包装实际生产过程的应用型课程,是包装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主干课程之一,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课程采用雨课堂辅助授课,同时在bilibili网络平台发布教学资源。课程主讲人为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邵明哲、李洁老师。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包装工艺学形成了“新时代的课程应该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包装行业的卓越人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建设思路,制定了“遵循教学规律,不断挖掘有效路径和载体,建立德育目标,渗透德育元素,细化隐形思政,不断推进思政工作”的工作方案,设定了一系列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思政建设,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立足包装学科的学术背景和发展方向,结合包装工艺革新对包装行业、社会观念的积极影响,以包装行业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唤起包装学子作为包装人的专业认同感,建立文化自信;结合包装在现代食品、药品、日化用品、危险品等方面的应用,普及包装从业者应具备的相关法律法规,树立法律意识;结合“一带一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行业发展,提升民族自豪,提炼爱国情怀。



在实践过程中,除了日常教室授课之外,在线上教学以及课程设计指导过程中,我们尽可能的使思政教育春风化雨,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




在课程内容的配套上,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基础。以知识技术服务社会这一前提,以“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文化自信”、“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为立足点,将课程内容凝练在“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改变产业格局,共建美好社会”等能引起学生共鸣的社会议题上。




三、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案例1:在“绪论”一章中,先以习总书记提出的“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警醒学生,随后从包装的角度阐述说明,大变局从何而来:现代制造业是立国之本,中国崛起是因为掌握了现代制造业。如今,中国的工业化达到了中后阶段,工业规模特别大,体系特别完整,制造业总产值2010年超过美国,2016年超过美国和日本之和,2018年超过美国、日本、德国三国之和。包装行业的产值在2017年也超过美国,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包装市场。包装作为商品产业链中广泛存在的一环,是社会民生、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制国产包装设备、指定商品包装标准、争夺商品国际流通话语权、对于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包装工业至关重要。通过这一行业发展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所学所用能够改变世界,造福人民。



案例2:在“包装的基础性质”一章中,以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明确专业发展目标,围绕“包装污染”、“过渡包装”,阐述包装产业格局深化改革必要性:在2000-2018年之间,我国各类快递包装材料消耗量从2000年的2.06万吨增长到了2018年的941.23万吨,增长约450倍。这一消耗速度还在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加。而塑料自然降解的周期可长达400年,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过度包装、白色污染已经成为重大社会问题。使用尽可能少的包装材料、加强产品包装的回收利用、降低包装的环境危害,发展减量化、绿色化的包装产业是迫切的社会需求。包装产业格局深化改革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新中国的必然趋势。



案例3:在“包装的加工技术”一章中, 通过讲授课程内容,让学生体会文化自信、责任和担当。以“收缩包装”的教学为例,通过理论知识讲解、视频演示操作和学生亲自实验设计验证等三方面的学习加深学生们对收缩包装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挑战的创新能力。


案例4:在“包装工艺和包装工序”一章中,通过讲授包装工序具体内容流程,让同学们体会工匠精神。让同学们学习工匠精神,进一步在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中让学生们体会到分工与合作,担当和责任,树立远大志向,学好扎实本领,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建设者。











通过这些课程设置,包装工艺学课程思政建设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反响。相信在全面推进思政课程建设工作中,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终将不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





编辑:王静

审校:李瑞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