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经验谈】《中国文化翻译》:跨越文化鸿沟,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课程及教学团队介绍
《中国文化翻译》是翻译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之一。教学团队由外国语学院翻译系的五名专业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一起研读课程思政相关文件,及时分享课程思政培训心得体会,明确课程思政的理念,挖掘《中国文化翻译》课程的思政元素,探讨思政教学的实施路径。团队努力将研究专长、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实践经验与中国文化翻译教学相结合,将个人理想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相统一,在不懈努力中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在建功立业中获得成就感、幸福感,把践行“两个维护”实实在在地落实在教书育人的日常工作中。
课程思政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任何一门课程都兼具传授知识与思想引导的功能。“文化”蕴含以文教化之意,而“文以载道”观更是深入人心。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育宗旨就是培养修齐治国平天下的“君子儒”而不是仅凭“六艺”来谋生的“小人儒”。传统教育理念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焕发了新的时代风采。学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在如何落实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问题上,习总书记强调了六个“下功夫”: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中国文化翻译》课程教学团队以习总书记的六个“下功夫”为思政教学总目标,与此总目标对接的课程思政目标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长中国文化见识,增强综合素质,提高用英语讲述、译介中国故事的能力。课程思政的理念渗透在《中国文化翻译》每个学习单元的各个环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一)各单元课程思政元素发掘
思政内容不是生拉硬拽来作课程的装饰,而是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翻译》依托中国大学慕课平台《英语畅谈中国》课程,是一门32学时的线上与线下混合课程。团队成员基于现有学时及慕课内容,结合团队教师个人专长,在方方面面的中国文化中平衡传统与现当代内容比例,精心设计出8个教学单元,力求彰显每个单元的思政元素,并对原有慕课资源的单元题目进行改造,融入情感,突出“讲故事”的特点。
这些教学单元包括:(1)赓续不辍: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2)笔尖文明——汉字的故事及汉字文本的翻译;(3)一位成为世界文化符号的老人:孔子的智慧及《论语》英译鉴赏;(4)墨润九州——中国书法及书法文本的翻译;(5)巧夺天工,东方古韵——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及文本翻译;(6)生生不息,传承四海——中医文化与中医文本翻译;(7)书里乾坤,文中日月——中国明清白话小说及外译;(8)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中国外交的传统智慧及现代话语体系传译。
(二)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
培养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是《中国文化翻译》的课程目标之一。中国先哲善于讲故事,小故事中蕴含大道理,《逍遥游》《庖丁解牛》等比比皆是。因为语言、文化的阻隔,用英语来讲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何其难也!正因为难才要“讲故事”。一部哲学史可以讲成“哲学的故事”,一部人类文明史可以讲成“人类的故事”,诸如此类。所以,“讲好中国故事”并非仅是一种话语模式,它更是一种以易释难、消除误解、促成理解的人类普遍认知方式。
(三)增长中国文化知识见识,提高文化自觉,建立文化自信
没有中国文化自觉就不会有中国文化自信。《中国文化翻译》课程首先重视增长学生在中国文化方面的知识见识,并由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为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团队聚焦中国文化中对世界产生影响的重要人物,并借用西方文化巨匠、著名文化学者的话语,从他者的视角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如西方启蒙运动的先驱伏尔泰对孔子的顶礼膜拜,西方学者汤恩比对中国人民于苦难与屈辱中坚守传统美德精神的高度赞扬,通过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来展示中国古代科技上取得的成就。“孔子的智慧”学习单元不仅介绍孔子的为政、为人、为学思想以及他谦虚好学的精神,也展示了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直接产生正面影响的孔子“友直、友谅、友多闻”的交友智慧。在汉字学习及中国书法单元,学生除了要了解基本的汉字造字法外,还要明白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中国书法作为汉字书写的艺术能够延续几千年,不仅在于笔墨技巧,更在于笔墨背后的文人情结及家国情怀。
(四)利用英语中国文化文本,提高用英语讲述、译介中国故事的能力
外语学习关系到语言的输入与输出,而汉英翻译也要重视输入、重视英语语篇储备,因为熟悉翻译的内容以及一般英语表达方法无疑会提高学生译文产出的质量,使译文更加地道。英语专业及翻译专业学生传统上多以英美作家以本民族文化题材创作的英语作品为阅读的材料,《中国文化翻译》冲破这一惯例,为学生推荐了中国智慧的传播者、华裔作家林语堂用英语写作的、以中国文化为题材的作品,如《吾国与吾民》《孔子的智慧》等。这些作品语言地道,而且,因为语言能指与文化所指之间的错位,其中含有显性及隐性的翻译成分,是学生学习翻译、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内容、讲述中国故事的绝佳材料。更重要的是,像《吾国与吾民》这本曾创下美国出版奇迹的畅销书消除了当时英语读者对中国人及中国文化的误解,竖立了中国文化的正面形象。
翻译本身就是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是跨越文化鸿沟的主要桥梁,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习得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是《中国文化翻译》的最大思政点,也是课程的应有之义。
编辑:王静
审校:李瑞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