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建设经验谈】《现代汉语-2》:感受语言魅力,树立家国情怀

课程简介




《现代汉语-2》是我校文法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系统地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树立爱国爱党的家国情怀,增强汉语自信和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思想文化。


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家国情怀



课程思政总体设计




《现代汉语-2》的课程思政建设主要思路是努力挖掘该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的结合点,以专业知识点与课程思政要素挂钩,尽量避免生硬引入课程思政内容,努力做到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元素的自然结合,防止生硬说教,达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为此,在具体操作上,我们以“化整为零、潜移默化”为原则,在专业知识点的理解、讲授、运用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代入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总体设计





(一)知识理解与思政元素


用含有思政元素的材料阐释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如在讲授“语境与语义的关系”一节中,我们选取当时重要时事“中美战略谈判”作为例证阐释该知识点。首轮中美战略谈判后,新闻发言人赵立坚的发言视频“……到达阿拉斯加,感受到了阿拉斯加寒冷的天气,也感受到了主人的‘待客之道’……”。引导学生理解发言人的发言所具有的具体内涵,需要注意其背景:会谈前中方做了充分准备,带着十足诚意赴会,而美国做出了诸多不符合外交礼仪等方面的举动,从而理解语境与语义的互动关系。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适时转变教师话语,引导学生思考“弱国无外交”,对比辛丑条约签订时的状态,感受国家富强之后不再是任人摆布的地位,国家富强了,站起来了。从国家实力的综合表现上充分体会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既很好地诠释了课程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将思政元素融入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自强”“进取”的奋斗精神。





(二)句法分析方法与党史材料


将党史材料作为培养句法分析方法能力的语料来源。重点以有关“党的领导”的重要表述作为句法分析的对象,要求学生运用句法分析法分析所选语句。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句法分析的能力,又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所学知识内容不只是理论,是切切实实有实用价值的,同时也可以避免学生仅仅是停留在语句表面,没有深入理解其真实含义,通过句法分析法对相关表述语句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更细致地、更深刻地理解相关思政内容的内涵。所选语句如:“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等。这样既培养了知识运用能力,达到了课程目标任务,又将思政元素融入现代汉语课堂,达到了知识理解、能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完美融合,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个教学活动的两面。





编辑:王静

审校:李瑞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