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地之星”离世:曾确定我国“大地原点”,开设“最奢侈的基础课”

采集工程 中国科学家 2022-04-25

3月15日,

巨星陨落,

被誉为“大地之星”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

宁津生逝世。

又一位院士

离我们而去。

他长期从事大地测量领域的研究,

在大地水准面、

地球重力场模型、

国家天文重力水准网等

方面成果显著。 


宁津生


1

攻坚克难,心系地球重力研究


“大地原点”是

国家水平控制网中

大地坐标的起算点,

对于我国建立国内独立的

大地坐标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75年,43岁的宁津生被委以重任

主持“大地原点”的测量工作。

任何细小的变化,

都可能会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为了挑起这个担子,

宁津生带领科技人员

对武汉、郑州、西安、兰州等地的

地形、地势、天文、重力等因素

开始了考察和分析。


他在国内率先展开

“利用最小二乘配置确定

相对大地水准面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为确定我国大地的地心坐标

和椭球定位提供了依据。


经过团队一年多的努力,

我国的大地原点被确定在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境内。

从此,我国新的大地坐标系

“1980西安坐标系”建立了。

大地原点

 

上世纪80年代,

国际上开始利用

卫星和地面重力资料联合建立

高阶次高精度地球重力场模型,

宁津生将研究的重心转向了

地球重力场的逼近理论,

致力于建立我国的地球重力场模型。


管泽霖、宁津生(中)、宋鸿德在进行重力测量


地球重力场模型是

地球重力位的数学表达式,

在大地测量学、地质学、海洋学、

空间和军事等学科

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1990年,

64800个方程

计算完成!

经过三年的攻坚克难,

地球重力场模型研究完成。

他们的研究成果

“WDM89地球重力场模型研究”,

被一致认为

“是国内最高、精度最好的

地球重力场模型,

在国际现有同类模型中

也处于先进水平”。

宁津生(左)在进行重力测量


1994年,宁津生带领课题组

完成了重点科研项目

“地球重力场精细结构和

我国大地水准面的精化”,

其研究成果“WDM94—360地球重力场模型”

进一步发展了

高阶地球重力场建模理论。

这是当时世界精度最高的地球重力场模型。

该项成果荣获

1997年度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

宁津生院士在办公室(来源:武汉大学新闻网)


1988年12月,

荷兰国际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球观测学院

授予宁津生该校最高荣誉称号,

他成为了该校建校37年来

该荣誉的第12位获得者。

宁津生获奖证书

20世纪90年代,

宁津生还陆续主持

《南沙群岛大地定位研究》

《整体大地测量》

《大地测量学发展战略》等

多项大地测量领域的研究。

1995年,宁津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

坎坷求学,缘系测绘


宁津生与测绘结缘

似乎是冥冥之中

早有安排。


1932年,宁津生在天津出生。

他的父母由此给他取名为“津生”。

1951年,宁津生高中学业,

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系录取。

但由于远离家乡,

家人不同意他去北方求学。

《解放日报》上

同济大学测绘系的招生信息

给他带来了希望。


虽然不知道测绘是什么,

宁津生还是独自一人奔赴上海,

参加了同济大学补招生考试,

最终成为10名被录取的考生之一,

他和测绘学、大地测量的不解之缘

由此开启。

 宁津生就读于同济大学的入学登记表


大学期间,

宁津生如饥似渴地吸收着

和测绘相关的知识。

1952年,他被选派到北京

参加留苏预备班学习俄语。

但因家庭出身问题,

宁津生失去了留苏学习的机会。

这给年轻的宁津生

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但也让他更加发奋学习。


1956年,宁津生在龚谨教授的指导下

完成了毕业设计

《关于上海紧密水准网的设计》。


3

担任助教,重新认识地球重力


上世纪50年代中期,

我国第一所测绘高等学府——

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成立。

宁津生来到武汉珞珈山,

成为了该校的一名助教。

1956年郭沫若提写的校名


1958年12月武汉测量制图学院

更名为武汉测绘学院。

1985年10月,

武汉测绘学院更名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2000年8月,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撤销,并入武汉大学。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地球重力场

成为了测绘界研究热点,

武汉测量制图学院邀请了

一批苏联专家来校指导、讲学,

从事地球重力研究的布洛瓦尔也在其中。

曾经学习过俄文的宁津生

成为了布洛瓦尔的专业翻译。

国家测绘局重力队长杜权和苏联专家菲德洛夫1958年5月赴浙江丽水看望在进行重力加密测量的宁津生和学生(前排左一为宁津生)


在翻译的过程中,

宁津生对地球重力场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布洛瓦尔回国时,

将资料和书籍都留给了宁津生,

希望他能在这个领域继续坚持下去。

就这样,宁津生走上了

地球重力场的教学和研究之路。


4

矢志不渝的教学生涯


1961年,

在夏坚白院长的鼓励下,

宁津生大胆开设了新课,

还与管泽霖合编了教科书《大地重力学》,

1962年由工业出版社出版。

直到20世纪70年代,

该书一直是地球重力场

教学、科研和生产的重要教材和参考书。


在教授《大地重力学》课程时,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

诺伽重力仪重力仪的原理,

宁津生自制了教学模型,

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演示。


从助教到院士,

宁津生未曾离开过讲台。

《地球重力场》

一讲就是几十年。

每次上课前,

他都会重新备课,

课前还会再温习一遍。


5

“做一件事,

就应该尽自己所能做得最好。”


曾经测绘专业鲜为人知,

招生、留住学生是一个大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1997年,宁津生联合测绘学科的

李德仁、陈俊勇、刘经南、张祖勋等院士,

开设了《测绘学概论》。

《测绘学概论》课程组合影(左起分别是:张正禄教授,张祖勋院士,刘经南院士,宁津生院士,李德仁院士,陈俊勇院士,龚健雅院士,祝国瑞教授(已去世)。其中,陈俊勇院士来自国家测绘局,其他都是武汉大学校内老师)


6位院士、

4位教授共同教授,

这门课被誉为“最奢侈的基础课”。

课上不点名、不签到,

教室后排却总是站满了人。

课后,

找院士签名的学生排成长队。

《测绘学概论》教材封面


无论讲课还是作报告,

宁津生始终坚持一个理念:

都尽量用通俗的语言,

让大家能够听懂。

有人因此质疑他,

水平是不是太低了?

宁津生自嘲说:

“如果他能听懂,

他多少有一点收获;

如果根本听不懂,

那效果就差了。”

2003年宁津生在指导博士生


2013年,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将这门课程移植过去,

并由宁津生、陈俊勇、李德仁、刘经南、

张祖勋、李建成、龚健雅

七位院士共同主讲。


他的办公室里

挂着四个大字

“大地之星”

宁津生院士在办公室(来源:武汉大学新闻网)


宁津生幽默地说:

“学生们送我‘大地之星’,

比起什么‘泰斗’‘大师’,

要切合实际,好听得多了。

现在不是有这个明星、那个明星嘛,

他们说我是大地测量的明星,

这可以接受。”

宁津生在练习书法


2020年3月15日,

这个为测绘事业奋斗贡献了

一辈子的老人安详地走了。

2016年第二届“感动测绘人物”

的颁奖词这样评价宁津生:

“地球重力场,天地大舞台。

满腹经纶,国之栋梁。

一生相许,矢志不渝。” 


宁津生

(1932.10-2020.3)

著名大地测量学家

教育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者:

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大地之星—宁津生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2.  杨欣欣. 一个成功者的故事——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宁津生教授[J]. 政策, 1997(4):42-44.

3. 朱德友, 李建成. 宁静致远, 启迪后人——为祝贺宁津生院士80华诞而作[J]. 测绘地理信息, 2012(06):5-6.

4. 肖珊. 大地之星——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教授宁津生  [J]. 中国测绘, 2016(5):13-18,共6页.

5. 图片来源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武汉大学新闻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