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史记 | 炒火了美国中餐的百多年前的“网红”
星期六
陌上美国
美华联盟:美华历史写作组
作者:张肇鸿(亚利桑那华人历史协会会长)
编辑:潘秋辰
美国人最早所说的唐餐,即中国美食。它是何时在美国落地和发展的呢?翻查历史后得知,中国餐馆在美国开设已有150年历史了,而将中国餐业发扬光大,能在西餐刀叉中雄据一席之地的,却是1896年访美的清朝洋务大臣李鸿章,距今已有122年之遥。
早在十九世纪中叶,来到美国的中国人已经开始经商,到1850年,已有文字记载:在当时华人集中的旧金山,有华人经营的杂货铺33间,药材铺15间,屠宰铺5间,理发铺5间,另还有一批裁缝、客栈、饼铺、木厂、戏院、报馆等商铺,但种类多样的店铺中,当时中餐馆只有5间。到1872年,华埠中国人的职业最多的是制雪茄烟,达三千人,皮鞋厂两千人,食品罐头厂一千人,毛织厂五百人等。在美国华人集中的纽约华埠,同样是操洗衣业者过半,其次为雪茄生意,但餐馆业者仍属少数。由此可知,当时的中餐业并不蓬勃,服务范围仅以唐人街为主,食客大多数也是本地的华人,中餐业这时还谈不上被美国主流社会所认知。
1885年纽约餐馆外景
到了1896年,情况有了变化。当时清廷洋务大臣李鸿章率团访问美国,抵达纽约后受到美国政府的隆重接待。在饮食方面,“李总督带来庞大的厨师团” ,《纽约时报》1896年8月29日的报道是这样写的:“代表团里有十几个厨师,首席厨师是个高个子,年纪不详,毫无表情的男子。身穿深色长袍,一举一动就像是总督的下级正式官员。大概是因为主人身居要职吧,这位厨师长也一本正经地不和饭店的人说话……,然后上楼,等候着他主人的吩咐。”
餐厅内部装潢精良
美国人写的“李鸿章杂碎·创世纪篇”中也有记载:“李鸿章到了纽约后,试图创造良好的中美关系,8月29日晚上,他宴请美国客人。席间李鸿章上了道由芹菜、豆芽、肉和美味中国酱组成的菜,以满足中国主人和美国客人的双重口味。”(《美国故事》杂志) ,而这种“杂七杂八”混合在一起制作的中国美食,就是日后名声鹊起的中菜“杂碎”,英名的正式译名是“Chop Suey”。
此“杂碎”非彼“杂碎”,不是指中国传统观念中由动物内脏而来的炒猪肝、炒腰花、爆猪肚、杂碎汤之类的菜肴,而是指把各种食材混合在一起,切的比较细小,再加上中国调味料酱烹饪出的一道菜。可以搭配不同的蔬菜、肉类,制作方法大致相同,因此被美国人统称为“Chop Suey”(杂碎)。
餐馆内食客一览
美国主流社会在文学作品中最早提及“李鸿章杂碎”这个词,是在美国作家刘易斯的作品里。在这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1914年出版的一篇小说里这样写道:“对,到七花王国李鸿章杂碎店和美国点心店去,那里有5美元一位的茶座。”
有关李鸿章与杂碎(Chop Suey)的故事,当年的华埠也流传有不同的版本,其中之一是:李鸿章抵达纽约后,去了一间名为《万里云》的餐馆吃中餐。不过所吃到的菜式,的确也叫不出什么名堂,有西人问之,李鸿章便笼统以“杂七杂八什么都有”来回答。后经新闻记者报道,“Chop Suey”(杂碎)之名竟鹊起风行。到了1898年,就有了《中原楼》以“Chop Suey”(杂碎)作品牌招揽顾客,继而有《香港楼》和《华美餐室》等餐馆跟进。中国美食因李鸿章访美而名声大噪,名不见经传的改良菜式“Chop Suey”(杂碎)竟然成为了中国菜的品牌。
到了1903年,梁启超从加拿大来到纽约唐人埠,曾写有下面的文字:“纽约华人约两万,……业洗衣者居多,杂碎馆次之,……杂碎馆自李鸿章游美后始产生,前此西人不履足唐人埠,自李鸿章一到游历,此后来者如鲫。西人好奇,欲知中国人生活之程度,末能如至亚洲,则必到纽约唐人埠一观焉。“ “李鸿章在美,思食中国饮食,到唐人街之酒食进馔数次,西人问其名,以杂碎对曰。自杂碎之名大躁,傥纽约一隅,杂碎馆三四百家,遍于全市。全美国华人衣食于是者凡三千余人,每岁此业所收入,可达数百万元,蔚为大国矣。”
由此见可见,中国美食是以“李鸿章杂碎”为开路先锋,从纽约、旧金山等华埠扩展至全美各地,并进入到美国主流社会,最终打造出中国美食在美国地位。数据还显示,1896年李鸿章环游诸国,出访俄国、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美国,所到之处皆受当地元首接待,他在美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还抨击了美国的排华法案。
凤凰城在1900年已有华人经营中国餐馆。据亚省历史学教授布拉得福—洛金汉所著的《斐匿:一个西南部都市的历史》一书中指出:“在一九一零年,本地中国人仍经营了一些生意相当好的洗衣店、杂货店、蔬菜摊,而全斐匿城最大的三家餐馆都控制在中国人手里“。从本地华侨前辈提供的数据及相片中,也得知在上世纪初叶已有余氏余康中经营的《花旗餐馆》,是当时少数的中式餐馆之一。1928年,在凤凰城市区繁华的地段开业的《上海楼》杂碎馆,到目前己有80多年的历史,亚省主流社会和无数的美国人,也是从《上海楼》品尝到杂碎,继而热爱上中国菜的。在其后遍地开花的华人餐馆中,杂碎更是必备的中国美食。只是到了近年,因中国餐业走向多元化和宏扬地方美食品牌,杂碎开始日见式微,甚至很难在菜单中看到昔日的这种健康又美味的中菜。纵使这样,120年前的“李鸿章杂碎”,曾令中餐业在美国扬名及受益过万千个华人家庭,却是一段有趣的历史。
据近期资料统计,目前全美国中餐馆已超过5万家, 比麦当劳多两倍以,中餐业在美国年销售额已愈200亿,美国人每天要消费250多万份中餐,成为美国人的家常饭菜。现在的中国美食早己享誉世界,例如在犹太人的习俗里,过完圣诞节就一定吃中国餐呢!
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欢迎:
1)赞赏(长按左侧二维码)!谢谢!
2)PayPal 捐赠: chineseforsocialjustice@gmail.com
【注】《美华史记》是由美华联盟写作组推出的系列文章。目标是回顾历史、教育同胞、警醒后人、思考未来。凡喜爱历史和写作,并感兴趣加入《美华史记》作者群的同仁,请给我们发送电子邮件。“美华联盟” 是该项目发起人,不同领域机构、商家若愿与我们合作这项事业,可作为共同发起人,推进项目持续和纵深发展,有意者,请联系:
info@chineseforsocialjustice.org
主编:方强、执行副主编:苏欣
副主编:潘秋辰、Steven Chen、贺建斌
网站:chineseforsocialjustice.org
协办:亚利桑那华人历史协会 paaca.us
第一期编委:
主 编:王昶
副主编:Steven Chen、潘秋辰
转载自公众号: 美华史记
投稿|联系:info@chineseforsocialjustice.org
美州华人的发展平台:
书写历史,教育公众,捍卫法制,维护斯文
《被夸大的宗教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