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演员没一个中国人的纯“中国抗日神剧”

陌上美国 2019-12-17

星期五

陌上美国  欢迎关注

来源:墙艺术(wall-art)整理

这部神剧有一个伟光正的名字——《龙种》,拍摄于1944年,质量之高,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奖提名。


国内很多人没有听说过这部神剧,是因为:
这是一部美国人拍摄,
美国人主演,
拍摄地在美国好莱坞,
连台词都是英语的中国抗日剧。


出品方是美国主流大电影厂米高梅……


很多人抱着看笑话的心情去看这部戏,结果被震得哑口无言,纷纷献上膝盖,网友评价:一群白人拍的中国抗日片,却给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作品:战争对人性的扭曲,传统乡村家庭瓦解,女性的解放,汉奸的无奈与挣扎......各种元素,完爆当今绝大部分同类题材。这还是人家1944年的水平......


目前,这部剧在豆瓣评分8.5,而在IMDb上只有6.1分,看来,相对于西方人,这部电影反而更对中国人的胃口。


看似不符合常规的《龙种》,其实讲了一个中国人英勇抗敌的传统故事。


上世纪30年代末的中国乡下,宁静的小乡村里,一户谭姓人家,谭凌老两口,一个女儿三个儿子。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面对破败的家园,谭家二媳妇、年轻勇敢的女民兵小玉带领村民跟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整部剧既展现了中国农民有些落后的保守思想和浓厚的乡土情结,也赞扬了面对外敌入侵中华男女奋起反抗的精神。



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中,一群金发碧眼,身形高大的洋人将头发染黑、眼睛贴细、穿上麻布衣服,套进中国人的模样里,演绎着中国农民的生活。



乍看挺搞笑,但如果你看下去,就会肃然起敬!


片中每位演员都下足工夫,虽是洋人,但把中国人演绎得入木三分。




电影的细节也很考究,比如,白人演员都将头发染黑,牧童在牛背上吹笛、农民在田里插秧、女人在织布机前织布...如实反映了40年代中国农村生活。


特别是谭凌老婆嚼饭喂孩子的一幕,很接地气,让人拍案叫绝。



值得一提的是,《龙种》女主角是曾获得12次奥斯卡提名,被誉为“凯瑟琳陛下”、“好莱坞常青树”的凯瑟琳·赫本。



为了更符合角色,凯瑟琳将双眼皮贴成了单眼皮,并把原著小说读了许多遍,还研究了当时可以找到的所有的关于中国的印刷品。


看这标准的时代站姿:


神逼真的造型:



追随革命后的江姐发型,完全收起了好莱坞女明星艳光四射的魅力。



有网友指出,凯瑟琳·赫本演中国人的“震惊指数”,就相当于让巩俐去演撒切尔夫人。



饰演一家之主谭凌的则是美国男演员沃尔特·休斯顿,惟妙惟肖演活了一个中国资深老农民。


左为沃尔特·休斯顿


本片算是有史以来美国主流大电影厂、主流导演、当红大明星拍摄的最正面反映中国近代的影片,真实还原了中国艰难的抗日战争。


这部《龙种》上映于抗战胜利的前一年,还获得1945年奥斯卡奖提名。


很多美国人通过这部电影,了解到在遥远的中国发生了残酷的战争。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这部电影没有丑化中国人,也没有简单的将角色脸谱化处理。


没有虚伪的粉饰,没有刻板的说教,没有空洞的口号,却有着极强的感染力,教你为了真正地活而敢于去死,教你为了宁静的和平而去轰烈地斗争。


比如,作为一个中国农民,谭凌善良淳朴,但同时也目光短浅、大男子主义。



比如,谭凌的三儿子英勇抗日,杀鬼子不眨眼,影片并没有高歌赞颂这一点,反而通过谭凌的眼睛点出战争激发出了三儿子嗜血的一面,从而将影片推向人文探讨的高度。




为了还原出中国农村的真实生活场景,电影公司在距离洛杉矶36英里的地方,重新建造了一个村庄:50英亩的山地改造成梯田;12英寸粗的管子铺了一英里长,以便把水导过来,淹出一片池塘;修了稻田,用大麦代替水稻;还盖起了十间农舍,真是像极了中国乡村。




中国的农舍、田、乡间小路,完全没有违和感。




家里的陈设、摆件也非常还原,让活在21世纪的中国网友都拍案叫绝。



好玩儿的是,道具组并没有买到中国农村的“土狗”,只找一条当时还没进入中国的雪纳瑞代替。



电影中的标牌也十分讲究,并非如今美国电影里随便写几个“风雷爱和平”之类毫无意义的中文字来冒充中国能比的。


该是“抵制日货”的标语就是中文抵制日货......



人物场景、性格也都十分贴合中国农村生活。


村里的男人们在水田插秧、拉牛耕田……




演员吃饭的镜头也都端着碗筷……



影片也放弃了动辄亲吻的好莱坞风格,谭家二儿子夫妇的爱情拍得非常富有东方式的含蓄风情。




此外,片中还有许多带着中国特色的台词。


诸如“这男人要是一发话啊,女人就得随叫随到”。



“如果一个人安分守己,就算什么邪魔歪道来了,也动不了他半根汗毛”。




“鸦片,那鬼东西害的多少中国人生不如死你知道吗?”



让人热血沸腾的是,在《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国国歌前好多年,该片导演就选用了英文版《义勇军进行曲》作主题曲,一众好莱坞影星用英文唱着“起来......起来.......”。



好莱坞出品的这部抗日题材电影为什么这么真实呢?


这还要从电影改编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Pearl S·Buck)的同名原著小说《龙种》说起。



这个出生于1892年的美国女作家,才4个月大时,就跟传教士父母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了40年,经历过战乱和饥荒。她熟悉中文和中国人的生活习惯,甚至加入了中国国籍。


她喜欢中国,总是说:中国人民太善良,中国土地太美丽。



在中国,赛珍珠的人脉关系极广,徐志摩、梅兰芳、胡适、林语堂、老舍都曾与她交好。


赛珍珠与林语堂


1934年离开中国后,她仍深深挂念着这里。1942年,赛珍珠最后一次到中国,为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收集创作素材,深入进行宣传。


也就是在这一年,她写出了《龙种》。


《龙种》里融进了很多赛珍珠从报纸上看到的新闻和最后一次访问中国的见闻,书中描写的日军的残暴屠杀,抗日军民的不屈反抗等就有“南京大屠杀”期间很多真实事件的影子。


1944年,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套上西方人眼光的《龙种》横空出世,本意是米高梅公司向美国加入同盟军之举致敬,却也让全世界看到日本人的凶残和中国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英勇斗争。



1938年,赛珍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是唯一的同时获得诺奖与普利策奖的作家。


诺贝尔评委会给她的获奖评语是:“赛珍珠女士对中国农民生活进行了丰富与真实的史诗般描述,且在传记方面有杰出作品。”


这个奖项,令她受到了西方精英阶层的非议和挖苦,他们觉得,赛珍珠是依靠中国题材投机获奖。


而赛珍珠同样不容于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因为她曾经批评国民党政府:这个政府的官员贪污腐化,丝毫不关心人民。


因此,当时驻瑞典的中华民国外交官,拒绝出席诺贝尔奖颁奖仪式。



到晚年,赛珍珠十分眷恋中国,希望能再次回到故乡。


1971年,赛珍珠向即将访华的尼克松总统求助,她信心十足地向媒体宣布,自己即将返回阔别36年的中国故乡。


可直到去世,老人也没能实现心愿。


她留下一笔巨款和她收养的八个孤儿,这些孩子大部分是亚裔。赛珍珠葬于宾西法尼亚州普凯西的绿山农场,按其遗愿,墓碑上只镌刻“赛珍珠”三个汉字。




前文导读

三位美国女高中生,揭开一段震惊世界的历史

《决战中途岛》,一部需要带着历史知识去看的大片

芭芭拉与老布什总统的爱不可复制

纪念一代文坛巨匠托妮·莫里森

澳洲行之悉尼

馋丫头说 | 吃了你,猪队友(上)

爱子有方:做孩子一生中永远的朋友

纪念柏林墙倒塌30周年:人民显示了自己的力量,推翻了柏林墙!

7岁亚裔女孩一曲国歌嗨翻全美,她是谁?

 陌上美国 客观快捷的时评,和美国生活资讯。欢迎扫码或者点击开头蓝字关注。请加我们的转发工作号,微信ID: moshangUS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