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乌克兰大饥荒与加雷斯·琼斯

船歌 陌上美国 2022-07-17

陌上美国

陌上美国YouTube频道(email登录YouTube,订阅):

https://www.youtube.com/c/MOSHANGUSA

电报频道Telegram channel(需到微信外打开)

https://t.me/MoshangUS

陌上美国推特 

https://twitter.com/MoshangUsa






    1922年,英国少年加雷斯·琼斯(Gareth Jones)荣获奖学金,进入威尔士大学学习现代语言。

    同一年,布尔什维克赢得俄罗斯内战,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斯大林在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中清除异己逐渐独揽大权,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经济和集体主义政策,在苏联农村实现了集体化和生产资料公有化。

    与此同时,琼斯先后在威尔士大学和剑桥大学完成了法语、德语和俄语的深造,成为时任英国首相劳合·乔治(David Lloyd George)的外交事务助理。他为劳合·乔治撰写的第一份简报是关于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进展情况。

电影《琼斯先生》(Mr. Jones)剧照;阿格涅丝卡·霍兰(Agnieszka Holland)执导;波兰、乌克兰和英国联合摄制 

 

    琼斯为了这份简报采访了一些在伦敦的俄罗斯人,包括苏联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他在日记中写到,这些人告诉他苏联正在以“战争精神”投入建设,五年计划正在取得巨大的成功。

    苏维埃控制下的报纸电台自然充斥着对斯大林的歌功颂德,西方媒体也开始把苏联描绘成一个通过工业化建设走向繁荣的新社会。1929年的美国股市崩盘尤其激发了人们对苏联的兴趣,随着萧条在西方经济体中的蔓延,苏维埃政权似乎在取得胜利。

    西方的左派报纸很乐于研究苏联的工业进步,把它描绘成一个摆脱了资本主义弊端的榜样。《纽约时报》驻莫斯科通讯员沃尔特·杜兰蒂(Walter Duranty)更是因为对苏联的系列报道获得了1932年普利策奖。杜兰蒂在一篇报道中写道,“尽管困难重重,苏联仍然坚守着整国利益并掌握着自己的命运。克里姆林宫的政策是正确的。与世界其它那些没有计划,飘摇不定,经历着震荡的地区相比,这个国家是幸运的。”杜兰蒂认为苏联的体系可能被证明是最优越的经济体系。

    琼斯这个来自威尔士的年轻左派,对莫斯科所承诺的光明未来充满憧憬。他决定亲自去看一看。1930年至1933年,琼斯三次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前往苏联,见证了在斯大林统治下的苏维埃社会的真实情况。可以说,这是一个幻想逐渐破灭的旅程。
    
    琼斯的第一个目标是乌克兰的顿涅茨克(Donetsk),当时的名字是休斯夫卡(Hughesovka),以威尔士商人约翰·休斯(John Hughes)命名。沙俄时代,休斯在这里建起工厂从而促成了这座城市的诞生。琼斯的母亲曾经在顿涅茨克做过休斯家的家庭教师,琼斯流利的俄语得益于母亲的熏陶。

    他一路上给父母写信,心情显得十分愉悦,“黎明时我坐在顿涅茨盆地一个叫亚西诺瓦塔亚小站的地板上。火车马上要开走了,大约12分钟后,我将到达休斯夫卡。从莫斯科过来的一路上可谓经历丰富,真希望有时间讲给你们听。”

    几天后他回到没有苏维埃监控的德国,信里的语气就变了,“俄罗斯的情况很糟,烂透了,除了面包看不到其它食物。工人们生活在压迫、不公和苦难之中,百分之九十都很不满。我看到一些很糟糕的事情,想到像□□□(此处涂掉的字迹难以辨认)这样的人我就生气,他们来到这里,被牵着鼻子喂饱喝足,回去后就说俄罗斯是天堂。”

  1931年8月,琼斯再次来到苏联。他取道列宁格勒到达莫斯科,南下后再经哈尔科夫到达基辅。一路上,他会漫无目的地坐上火车,在某个小站下车,然后步行数英里,深入真正的俄罗斯,住进农民的小木屋,用俄语和他们交谈。与苏维埃在莫斯科给他描绘的画面完全不同,这里并没有健康快乐的乡村,农民们衣衫褴褛,没有足够的食品。

    回到伦敦后他见到了劳合·乔治,在给家人的信里记录了他们的会面:我告诉他,苏维埃之所以变得强大主要是因为集体化的成功和斯大林的政策。
  
    劳合·乔治回答:“你的话非常勇敢,有着政治家风范。我认为斯大林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
  
    我说那里的农民非常苦,他们讨厌集体农庄。“他们当然会。他们现在必须工作。没有农民喜欢工作。”劳合·乔治似乎对俄罗斯农民没有太多同情。“美国现在怎么样,多少人在失业?”
    
    到了1933年初春,饥荒更加肆虐。在莫斯科的外交官和外国记者都知道大部分挨饿的人是乌克兰人。琼斯决定第三次探访苏联。他在莫斯科见到了《曼彻斯特卫报》的记者马尔科姆·蒙格瑞奇(Malcolm Muggeridge)。

    蒙格瑞奇曾经是英特纳雄耐尔的仰慕者,但是在苏联的所见所闻完全颠覆了他的初衷。他偷偷潜入乌克兰和高加索地区调查那里的饥荒,为了逃避审查用外交邮袋寄回他的报道,匿名发表在英国的报纸上。蒙格瑞奇告诉琼斯,布尔什维克必然崩溃,苏维埃的终结绝对不可避免。

    但是,世界上大多数人仍然对苏联村庄持续发生的饥荒毫无所知。苏联政府刚刚发布了禁止国际记者在苏联境内旅行的禁令。《芝加哥每日新闻》和《纽约先驱论坛报》的记者曾经试图沿顿河南下考察库班及周边地区,很快就被秘密警察逮捕送回到莫斯科。而克里姆林宫的权威消息人士、《纽约时报》常驻莫斯科的记者杜兰蒂一直否认饥荒的存在。
  
    琼斯没有被新实施的旅行限制吓倒。他启程前往乌克兰的哈尔科夫,先是以私人身份购票乘火车从莫斯科向南靠近,然后沿着铁轨步行,“从大俄罗斯越过边界进入乌克兰。”

    3月29日,琼斯回到柏林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关于苏联正在发生饥荒的消息。相关报道实名发表在美国和英国的一些报纸上。他这样写道:
  
    我走过村庄和十二个集体农场。“没有面包了。我们要死了。”到处都是这样的哭喊。这哭喊来自俄罗斯的各个地方,来自伏尔加河、西伯利亚、白俄罗斯、北高加索和中亚。我徒步穿越了黑土地区,因为那里曾经有俄罗斯最肥沃的农田,也因为记者被禁止去那里亲眼看看发生了什么。
 
    在火车上,一名布尔什维克向我否认发生了饥荒。我把自己吃剩的面包皮扔进痰盂。一个同路的农民把它捞出来,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我往痰盂里扔了一块橘子皮,农民又抓起来吃掉了。布尔什维克不出声了。

    我在一个村子里过夜,那里曾经有两百头牛,现在仅剩下六头。农民们正在吃牛饲料,而且只有一个月的余存了。他们告诉我,很多人已经饿死。两个士兵来逮捕小偷,他们警告我不要在夜间旅行,因为有太多饥饿而绝望的人。

  “我们在等死,但是看呐,我们还有牛饲料。再往南走,那里的人什么都没有了,许多房屋都空着因为人都死了。”人们哭喊着说。

  北半球有两条肥沃的“黑土”带,一条位于欧亚草原,西起克罗地亚,东至西伯利亚,覆盖乌克兰,俄国南部,以及中国东北的部分地区。另一条贯穿落基山脉以东的北美大平原。黑钙土富含有机质,非常适合植物生长,所以黑土带通常会成为世界的粮食基地。乌克兰有三分之二的地表土地由黑钙土组成,这种资源使乌克兰成为世界上最肥沃的地区之一,素以“粮仓”著称。

    1920年代末期,斯大林为了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化方针和提高生产效率,开始强推农村集体化,导致农业的过渡性瓦解,加上自然灾害和高压的政治环境,1932年至1933年间苏联出现了严重饥荒,乌克兰地区尤为严重,并由此产生了一个专有名词,Holodomor(以饥饿灭绝),用来特指当时乌克兰民族聚集区内发生的饥荒。

    有学者认为,苏联政府在乌克兰的饥荒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拒绝外部援助,没收农户粮食和禁止人员流通,致使后果更加惨重。斯大林深谙苏联民族认同的复杂性。他需要削弱乌克兰人的势力,打击他们对集体化的抵制。饥荒帮助他粉碎了他认为的乌克兰民族主义的抬头。

    由于官方的刻意隐瞒,死亡数据一直没有定论。历史学家罗伯特·康奎斯特(Robert Conquest)在他的《悲哀的丰收:苏联集体化和恐怖饥荒》一书中估算人数是六百万左右。苏联解体后,解密的官方文件显示人数也许更多。
  
    但是琼斯的报告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遭到了杜兰蒂等几位常驻莫斯科的美国记者的谴责。3月31日,杜兰蒂在《纽约时报》上以“俄罗斯人饿了,但没有饿死(Russians Hungry, But Not Starving)”为标题,发文否认琼斯的报道。杜兰蒂称琼斯的报告是“一个可怕的虚构故事”。

    要知道,取悦苏维埃政权对这些人有一些实质性的好处,包括名望和物质利益。杜兰蒂本人是莫斯科上流社会的常客,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1933年美苏建交,在纽约华尔道夫酒店为苏联外交部长马克西姆·利特维诺夫(Maxim Litvinov)举行的庆祝晚宴上,杜兰蒂的到来赢得了整个晚上最热烈的掌声。
 
    琼斯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对杜兰蒂的反驳,他写道:“一方面,记者被允许写作,但审查制度已经把他们变成委婉语和轻描淡写的大师。他们给‘饥荒’起了‘食物短缺’的礼貌称呼,而‘饿死’被软化成‘营养不良导致的疾病引起的大量死亡’”。
  
    杜兰蒂也是英国人,出生于利物浦,担任《纽约时报》莫斯科分社社长达十四年(1922~1936)。在私下里他并不否认那次大饥荒,1933年9月26日,他对英国外交官威廉·斯特朗(William Strang)说,缺少食物“可能间接和直接地夺去了1000万人的生命。”他后来还承认,“与《纽约时报》和苏联当局达成共识,他的通讯总是反映苏联政府的官方意见,而不是他自己的意见。”
  
    苏联驻伦敦大使馆因为琼斯给苏联政权带来的尴尬向劳合·乔治提出了强烈的抗议。琼斯也因此上了苏联秘密警察的黑名单,被禁止重新进入苏联。琼斯只好把他的注意力转向远东。

    1935年3月,他开始了亚洲之行,7月份时取道北京前往被日本占领的中国东北地区,在内蒙古多伦淖尔遭到土匪的绑架,被枪杀于30岁生日的前夜。

    他在最后一篇日记中写道,我“见证了中国的一个地区到满洲国的转变。酒店外面就是铁丝网。两条路上,一条有200多辆日本军车刚刚驶过;另一条有土匪的骚扰。”琼斯的死至今是个悬案,整个案情扑朔迷离,也有人怀疑是苏联秘密警察的作为。
 
    在乌克兰危机之际,想到这段历史,唏嘘勇敢的加雷斯·琼斯为揭露真相所付出的代价,也感慨历史轮回,一切都是那么似曾相识。九十年风云变幻,人类似乎又回到原点,幻象重现,谎言依旧。



Reference:

More Than a Grain of Truth by Margaret Siriol Colley https://www.amazon.com/More-Than-Grain-Truth/dp/1839011831

  • Gareth Richard Vaughan Jones: Hero of Ukraine https://www.garethjones.org/

  • Building Socialism: The Idea of Progres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Cities in the Soviet Union, 1927-1938, by Joseph Kusluch https://etd.ohiolink.edu/apexprod/rws_etd/send_file/send?accession=ysu1347969635&disposition=inline


文章首发“ 他人史 ”微信公号,由船歌赐稿,感谢作者授权推送。



请加主编的个人微信号
ID: moonpolar
以防以后再次发生类似的公号
突然被失联(参考前文)

陌上美国YouTube频道
youtube.com/c/MOSHANGUSA

youtube.com/c/MOSHANGUSA

“陌上美国”的备用/小号



前文导读曾是言论自由胜地,却步入思想统一发动机,怎么改变?傲慢与偏见-爱是念念不忘和冲破羁绊带回灵魂伴侣美国2020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几大看点事实查证:李毅们背后的资本链一辈子不要就生活在多年前的那场高考中爱上佛州坦帕湾的清水海滩,靓丽如南法惊艳了历史,温暖了岁月的老照片保持大脑年轻的最佳饮食

 陌上美国 独立快捷的时评,和美国生活资讯。欢迎扫码或者点击开头蓝字关注。如何联系我们?

工作号微信ID: moshangUS

主编微信号:moonpolar

Email:hiusnews@gmail.com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